词条 | 永福寺 |
释义 | § 历史革沿 杭州永福寺 杭州永福寺位于灵隐之西约一华里处的石笋峰下,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据载,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有慧琳禅师继慧理开山后筑庵于石笋峰下。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于石笋峰下建晋圆院,又与山同名为资严寺。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改额为永福寺。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郡守祖无择爱石笋之胜,乃于寺旁建庵,名邺公庵。 北宋时期,永福寺内方丈四壁多有赵阅道、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留题与竹画。 南宋咸亨年间(1265—1274),宋度宗之母隆国夫人据永福寺为香火院,并斥资扩建,宏规巧构,丹矆相辉,碧光琉璃瓦覆盖于顶。逝后以寺超然台为葬,移寺于西,自此一寺两院。 元至元年间(1335—1340),清凉山僧人正宗卓锡东院,因其常衣白衲,人称白衲庵。 明成化二年(1466),僧人古香于上院建海日楼。后于弘治年间(1488—1505),寺被洪水淹废。 明万历年间(1572—1620),寺得复兴,由徐宏基题额为“永福禅林”。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僧静昭驻锡复兴。 清康熙十年(1671),东皋心越禅师移住永福,五年后,应邀东渡日本,弘传曹洞宗并创寿昌派禅法,同时传授琴学与书画篆刻艺术,在日本佛教及艺术界均享有盛誉。永福寺随后渐废。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永福寺依原有规模重建,后又渐废。 二00一年根据杭州市政府9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恢复重建并于二00三六月正式动工。 二00三年,根据杭州市佛教协会三届四十七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由月真法师任永福寺监院。 二00五四月二十二日,经浙江省民宗委批准,恢复永福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即将正式对外开放。 § 院落规划 普圆净院(一)普圆净院 永福寺在吴越国时期又名普圆寺,现因该院落主殿为观音宝殿,表净土法门,故名普圆净院。该院内左首建筑为客堂,主要负责僧众和信众接待工作,也是寺院日常工作及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观音宝殿抱柱楹联: 息心皈礼,戒定慧三学齐备; 合掌称名,闻思修一味圆通。 客堂抱柱楹联:幻心每遇尘嚣起,真性常随云水闲。 (二)迦陵讲院 迦陵讲院 该院落主要殿堂为梵籁堂,兼做法堂及佛教音乐厅两用,为永福寺佛法宣流地;犹如西方极乐世界的迦陵频伽神鸟,故名迦陵讲院。该院内侧建筑为文景阁,为佛教书法绘画艺术的活动场所;下首为艺明斋,供流通阅览佛教文化艺术图书及作品之用。 梵籁堂匾额:“梵籁流觞”、“曼陀花雨”; 堂外抱柱楹联: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文景阁匾额:“云山桂隐”、“宝树流禽”; 阁外抱柱楹联:身比闲云,月影曦光堪见性; 心同流水,松风竹色共忘机。 福泉茶寮楹联:汲来泉水烹龙井,阅尽青山成画屏。 (三) 福泉禅院 福泉禅院 永福寺内有金沙,白沙二泉,明代有福泉亭建于院内,该院格外幽静,颇通禅理,故名福泉禅院。 该院正面建筑为藏经楼,楼下一层为会客厅,侧面建筑为祖师纪念堂,名为“阔堂”,乃心越禅师师父大文禅师之号。 福泉禅院门外楹联(康熙皇帝御题):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会客厅外抱柱楹联(东皋心越禅师拟): 细水浮云归别海,远山终日道余霞。 厅内另有心越禅师亲书匾额:梅月和风淡。 阔堂外抱柱楹联: 四山滴翠环福地,一路听泉到祖堂。 (四)资严慧院 永福寺后山古名资严山,吴越时以山名寺,故名这严寺。今该院光明畅达,堪表智慧,故名资严慧院。 院内主建筑为大雄宝殿,内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迦叶,阿难二尊者铜像。前方建筑为福星阁,供奉福神等护法诸神。 资严慧院门外抱柱楹联: 天香涵竹气,地韵揽湖光。 大雄宝殿外抱柱楹联有二幅: 造物本无私,移来岚外烟云,适开胜境; 会心原不远,论此眼前山水,曾遇先贤。 春湖团翠,宝俶霞飞,一幅人间图画; 秋月低圆,云林府隐,几分天上风光。 福星阁外抱柱楹联: 峦岫绕成清净界,石级循入德福门。 § 寺院管理 寺院风景 作为正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永福寺将实行严格的十方丛林管理体制,以吸纳培养佛教文化僧才,弘扬佛教文化及艺术,并开展相关的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作为办寺宗旨。 寺院管理以继承佛教优良传统,依据汉传佛教的规约通则精神,提升僧众自身素质为本,实行“综合寺务”、“佛教文化弘扬”、“道风、组织建设”三大平行管理系统,致力于把永福寺建设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面向和谐社会。 契理契机的现代化佛教丛林。 文化交流 永福寺的恢复建成,以其本身所以具有的佛教历史文化为灵隐景区增色不少;由东皋心越禅师所带来的海外影响则更具特色,拥有深厚的潜在的旅游资源。另外,重建后的永福寺,占地约百亩,面向灵隐飞来峰,“冷泉猿啸”,四周山林葱郁,景致幽雅宜人。同时拥有四个正式开放的院落,各院依山势而高下有致,组成了一个立体的佛教园林景区。游览及观赏空间相当丰富,而且能够远眺喜欢美景,必将成为灵隐景区中的又有佛教旅游靓点。 § 佛教艺术 夜色 永福寺定位于中国佛教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研究和弘扬,以此为本寺特色。为了配合着一宗旨,永福寺将充分吸纳并培养相关僧才,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研究: 佛教各宗派历史及教义研究; 佛教梵呗与佛教音乐艺术研究; 佛教书画及造像艺术研究; 佛教诗文艺术研究; 茶文化与禅专题研究; 东皋心越禅师专题研究。 § 交流活动 烟雾弥漫 永福寺在继承和研究佛教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将不定期地组织或参与海内外的佛教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雅集类的活动,分别邀请佛教音乐、佛教书法及造像或佛教诗文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学术研讨,讲座; 与韩国佛教界进行互动交流活动; 与日本曹洞宗围绕东皋心越禅师进行互动交流活动; 参与海内外佛教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活动; 将相关的研究及交流成果结集出版,或整理成资料长期保存。 § 赞美作品 寺院风景 资严山下看石笋 资严在灵隐西壁。山下有石,状若笋形,圆削卓立,高可百尺。巑帵插云。更喜四顾,山峦若层花吐萼,雏瀔叠波,巍峨曲折,穿幽透深。林木合抱,皆自岩窦拔起,不土而生。旧传此山韫玉,故腴润若此。但山石间水迹波纹,不知何为有之,亦不知有自何时。岂沧海桑田说也?更爱前后石壁,唐宋游人题名甚多。进此有枫林坞,秋色变幻,种种奇观,窈窕崎岖,不胜腾涉矣。时当把酒鲸吞,倚云长啸,使山谷骇应,增我济胜之力数也。 ——明代高濓《四时幽赏录》 白沙泉 幽泉出白沙,流傍野僧家; 欲试清甘味,须烹石鼎茶。 ——北宋朝清大夫 郭正祥 石笋峰 何人轮大斧,斩劈卓云峰; 玉版撑孤壑,苍烟破几重。 抽条难宿凤,惊雨欲成龙。 怪绝悬崖处,偏留此异踪。 ——清代灵隐主持 戒显禅师 宿普圆寺 仙巾鹤氅与云轻,晚出岩梯最上层; 漠漠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 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棱; 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邻水与谁凭。 ——北宋进士 赵循道 金银沙泉 两池如两目,雨后转澄澈; 可怜清净眼,底用金银屑。 ——明代进士 陶望龄 呼猿洞西藏石笋,丹桂苍松达鹫岭。 几年陈迹绝纤垓,一旦佳茗出清景。 山家时喜来五马,相携款曲空岩下。 遂许诛茆结小庵,异日功成伴潇洒。 庵成可以资静观,目前直见江湖宽。 邺公政阑每频到,试茶笑傲浮云端。 物外似忘轩冕贵。此中深得林泉意。 野人陪着病维摩,游戏自同方丈地。 芳猷从此流千载,且得而今光胜慨。 ——北宋 云知禅师题永福寺 § 主要禅师 东皋心越禅师 东皋心越禅师祖籍浦江县,是永福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高僧。他东渡扶桑,传播书画篆刻艺术,复兴琴道,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重要人物,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近代琴学之祖”和佛教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近年来,日本画界、音乐界、宗教界人士纷纷来永福寺寻根访祖。 东皋心越于明崇祯十二年( 1639 年)生于浦江县,俗姓蒋。心越自幼志怀好学。 8 岁在苏州报恩寺削发出家, 13 岁开始求师,周游江浙两地, 20 岁时在江苏天界寺参禅了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中兴之祖觉浪道盛。在参禅觉浪一年左右时间里,心越日夜奋勉。奠定了作为曹洞宗寿昌派的宗教基础。觉浪圆寂后,心越再次游历四方。 30 岁时心越返浙,按觉浪遗命,在杭州皋亭山显孝寺参禅觉浪法嗣阔堂大文。两年后,继承阔堂的衣钵,成为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的第 35 代传人。觉浪、阔堂的金石书画,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至今在日本尚有真迹留存,心越的文化艺术素养及技能,深得两人的真传。清康熙十年( 1671 年),受杭州永福寺主持的邀请,驻锡永福寺。心越驻锡永福寺六年,广会文人墨客,交流诗、书、画、印、琴技艺,艺僧之名广传天下。 清康熙十五年( 1676 年),日本长崎兴福寺第四代主持澄一道亮慕心越之名,邀请心越赴日担任兴福寺主持。是年秋,心越东渡日本。心越先在兴福寺三年,后上大阪黄檗山万福寺五个月,回长崎闭关开关一年零一个月,寓居江户一年半,寓居水户约 8 年半,入住水户岱宗山天德寺四年四个月。日本元禄八年( 1695 年) 九月三十日 ,心越圆寂,享年 57 岁。从心越踏上日本国土,直至客死日本,共 19 年。心越死后,岱宗山天德寺改名寿昌山祗园寺,奉心越为开山祖师。少林山达摩寺于心越逝世两年后正式开堂,也奉心越为开山祖师。 东皋心越禅师作品 心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能书善画,工于篆刻,长于抚琴,吟诗作赋,下笔成文。他在日 19 年,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佛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中日合编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 - 艺术卷》介绍, 心越将所携《韵府古韵汇选》在日本翻刻推广,使中国篆刻艺术在日本广为流播,他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据《日本音乐史》记载,心越携虞舜、素王、万壑松三古琴赴日,大传华夏琴道,“以后在日本僧学者之间就有了琴曲的传统”。近 300 年来,古琴艺术在日本广泛流传开来,演奏古琴已成为日本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心越被誉为日本“近世琴学之祖”,《东皋琴谱》如今在日本多次再版,茨城县历史馆内还专门辟有东皋心越生平事迹的展厅。心越在天德寺晋山开堂时,云集了全日本 1700 多位僧众,成为曹洞宗同门的中心,被称为日本佛教界 300 年来从未有过的盛事。心越被尊称为日本佛教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 古琴,又称七弦琴,在中国传统国学中居重要地位。二 00 二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 东皋心越禅师作品 古琴音乐质朴幽微,暗合梵呗,妙趣禅观。杭州自己、唐宋以降,涌现出不少善琴之高僧,如钱塘芳洲大师、则全和尚、枯木禅师,乃至近代浙派传人大休法师等,形成古琴史上特有的“琴僧授受”系统,其中清初永福寺心越禅师传授琴道于东瀛,并开禅宗寿昌派一脉,影响至今,犹为深远。 今传承东皋心越古琴艺术,永福寺重建开放后,将组建“心越琴社”,鼎承东皋祖师遗风,组织琴会雅集及交流演奏经验。 可以肯定,东皋心越的古琴艺术将随着永福寺的开放而迎来它的新的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四方闲士过往西湖之上,必往访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