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梵呗
释义 梵呗

佛教音乐源于古印度吠陀时代。梵,是印度语“梵览摩”(Brahma)的略称,其大意为清静、寂静、离俗之意。本义为不生不灭、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宇宙的最高主宰。梵也是永恒的宇宙,大自然的代名词。呗,则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其意专指赞颂或歌咏;梵呗是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亦可用乐器伴奏。梵呗音乐是供养佛的形式之一,也是佛教修行的一种重要法门;其主要目的是娱佛,在娱佛的同时,也有娱人的作用。“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

§ 简介

梵呗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以法器磬、铛、铪、铃、鼓、鱼等为主,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如《翠黄花》《挂金锁》《水洛因》《八句赞》《准提咒》《普庵咒》等。其中《普庵咒》不仅为寺院所用。琴乐、琵琶曲和管弦合奏都有同名曲。全曲由《释章谈句》《初起咒》《香赞》《莲台现瑞》《二起咒》《钟声》《鼓声》《钟鼓同声》《鸣钟和鼓》《清江引》等组成,是一组特别优美的梵曲。

梵呗普通分为三节,即初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偈文,唱于一般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若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第二偈“云何于此经”偈文为初呗,亦称为《开经梵》。《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偈文及“天上天下无如佛”赞佛偈,系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用于法事之后,称为后呗。圆仁记《赤山院讲经仪式》:“讲师登座讫,一僧作梵。即‘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至‘愿佛开微密’句,大众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讲讫,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此中《云何梵》与《处世梵》两个赞呗,至元时犹见流行。但近世讲经,已改唱《钟声偈》、《回向偈》代替《云何梵》和《处世梵》。

唱念的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及《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多于课诵、祝延等举唱。一般最流行者是六句赞及八句赞等。六句赞是南北通行的赞词,其赞六句二十九字构成,故称六句赞。代表作品为“炉香乍赞”《香赞》。其馀佛菩萨、韦驮、伽蓝等赞词,多用六句形式,故此赞韵调流行最广。《香赞》还有数种,即“戒定真香”、“宝鼎爇名香”、“戒定慧解脱香”等;北方另有一种赞谱名《迓古今》,赞词共有十条,亦名十供养赞,即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各系一赞。第一赞“清净妙香”,共四句十字,可用六赞谱唱念。此等《香赞》多于法事开始时唱之,以启请诸佛故。

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于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之,亦称为大赞。如《三宝赞》(有佛宝、法宝、僧宝三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等,都以八句构成。近世禅林流行的赞呗,有“四大祝延”、“八大赞”,即“唵嘛呢叭吽”、“唵捺麻巴葛瓦帝”、“唵阿穆伽”、“佛宝”、“西方”、“十供养”等赞,都是佛寺僧众于佛诞、安居等常唱的名赞。唱念方法的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铪等敲唱。其音量之大小、音阶之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

§ 渊源

泰山梵呗时刻

梵呗源起于大梵天,佛陀初成佛道时,大梵天王用清净梵音赞叹如来功德,不可思议、不可宣说。故流传至今时有佛弟子做功课时,祝佛圣诞时,开法会时都用清净梵呗赞叹佛陀,梵呗之所以清净其有二种说法:一、梵语是最初之语言故清净。二、从清净自性所流出。

巴利梵呗赋有三种功德:一为佛陀的大悲功德,二为法的真实功德,三为觉悟者宣说的正语功德。僧俗四众若能虔信三宝,并以巴利语恭诵此经文,将会有正面的能量充盈于周遭,以驱除一切负面的影响力,远离灾难与苦恼。呗即赞叹、止断之意。梵呗具有止息喧乱的作用,这会便利法事进行,从而增强修忏的效果。

古来佛教认为学习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梵呗,被认为是佛家的音乐疗法。

《十诵律》卷三十七说,跋提比丘音声极好,向佛要求听许作声呗,佛答以听许,并说呗有五种利益,即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

音乐是最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佛门中有一种供养称之为“乐供养”,就是指梵呗唱颂,是六供养之一。佛教音乐,古雅、清净、庄严、静穆、曲调优美深沉,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穆的感染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佛教认为,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乃梵语音译,为“堪忍”之义),娑婆世界的众生,一般人是耳根最为明利。因此,以宣讲佛法音声来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很当机合宜的。

《金光明经玄义(二)》云:“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云:“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佛教认为,音乐乃属于佛教五明(内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声明)中声明(音律、音乐、文字、语言等),用美妙的音乐歌咏供养三宝,赞叹佛德,宣流佛法,有着很大的功德福报。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饶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

以舒缓或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亦能深解经义。此嘹亮的法音将可令闻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梵呗恍如天乐,能洗荡众生的业尘,能启智明慧,解忧疗心,对听者和唱诵者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 传入中国

山东鱼山梵呗文化节

中国山东鱼山梵呗寺是中国佛教梵呗的发源地。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已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建立起一个耀古铄今的中国佛教,并产生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成果。其影响还扩大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至今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各国的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佛教对中华文化、思想的全面渗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佛教对中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哲学、语言、文学及艺术诸方面尤为明显。

中国汉传佛教梵呗属于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学科,自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歌咏法言”的梵呗是佛教法事仪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虔诚、清净、庄严、悠远的梵呗音声具有极强的感化力量,能够在法事仪轨的进行当中培养佛教徒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与恭敬,以及对于众生无量的悲心与慈念,并由此而引发佛教徒内心的至真、至诚心、至善与觉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修行去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精神的崇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时期。这个时期印度、西域的诸沙门、居士陆续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佛教队伍。到中国的主要任务就是争取中国统治者对佛教的认识、信任与支持,并扩大佛教的影响。为了使佛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一些贵族人士,试图用佛教经典讲述儒家的道理,使读者在研读佛经的同时会通佛、儒两家,使佛、儒、俗都能各得其所。基于这种思想,中国佛教音乐从此也就不断地接受改良,同时不断地创作、补充新的佛曲。而曹植的《鱼山梵呗》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由此揭开了中国佛教音乐史上重要的篇章。

月氏人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 “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后世。“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则把竺法兰、康僧会奉为北、南两派赞呗的祖师。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然而,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

相传中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亦称《鱼山呗》见《法苑珠林》)。其时支谦、康僧会、觅历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 “转读”“唱导”等)。此时是中国梵呗发展的重要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卷七七八年)载有齐王融《法寿乐歌》十二首,每首均五言八句,内容歌颂释迦一生事迹,从其歌辞体制来看,无疑是用这种华声梵呗来歌唱的。

作为王子,曹植可谓空有一身治国安邦的本领,却无施展才华的机遇。但作为一名通乐理的文人,对佛教梵呗音乐的中国化所做出的贡献为后世铭记。因曹植在鱼山(今山东东阿境内)“闻天籁,创梵呗”,不少文人墨客,佛教信徒陆续登临鱼山,不久,鱼山形成了一座佛教寺院,名为梵呗寺。其后,鱼山梵呗寺被佛教界尊为梵呗祖庭,该道场“以音声做佛事,用梵呗唱和谐”,弘扬佛法,同时也纪念曹植对佛教梵呗所作的贡献。

释迦牟尼在初创佛教时期就提倡用音乐作为修行的辅助工具 ,因此佛教自天竺传入中国后,就随着经文和天竺佛曲流传下来。中国佛教音乐按其表演性质可化分为声乐与乐器两大部分。“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然而传到中国后由于“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促,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些佛教大德,文文雅士作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其中由曹植总结,创制的鱼山梵呗不得不提。

隋唐时代,佛教不仅盛行俗讲音乐(讲唱经文及佛教故事),而且由于西域交通的发展,西域方面的梵呗也渐渐传入汉地。此外还有从其他佛教国家传入的佛曲梵呗,有些梵呗还为朝廷乐府所用,所有这些都对中国梵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梵呗从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陈旸《乐书》卷159载“胡曲调”,记录唐代乐府所采用的梵呗就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烧香佛曲》,《十地佛曲》,《观音佛曲》等26曲。现存的唐代佛教歌赞资料有善导《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和法照撰的《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咯法事仪赞》。所用梵呗交响乐

曲调当仍是梵呗声调,唐代流行的变文也是梵呗的音韵。敦煌经卷所载唐代佛曲就有《悉昙颂》,《五更转》,《十二时》等多种音调。

宋元时期,中国器乐演奏的形式非常盛行,佛教也较多地采用了这一通俗的形式来供养佛菩萨,并以此来接近民众,以此来接收更多的佛教信徒。同时也大量吸取了南北民间曲调和曲牌,各地寺院相继产生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梵呗。但主要是南北之别,佛乐史上颇有影响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一书,就是采用南北曲的各种曲调填写的,本书50卷,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编。

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豆叶黄》《望江南》《柳含烟》《金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现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佛门梵呗,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有佛界及音乐界等各界同仁的努力,它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并会使之流传百世。

§ 用途

鱼山梵呗寺

梵呗在寺院中主要用于三方面:

一,讲经仪式。

二,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

三,道场忏法。在这些法事活动中举唱焚呗,称为作梵,佛教认为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所以教徒按照梵呗初梵、中梵、后梵这三节的不同要求,在法事活动的前边、中间、后边选择作梵。但近世在讲经传法时已将传统的《如来梵》《云何梵》《处世梵》改呼《钟声偈》:“钟声传三干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以及“天上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等梵呗。

六时行道梵呗,为古来各宗所共遵行。无论何宗何派,均受持诵习朝暮课诵。如逢朔、望日以及佛菩萨祖师诞服及纪念日,在功课的前边、中间另加有梵呗。六时行进梵,一般最流行者是六句赞及八句赞。六句赞是南北通行的赞词,其赞由六句29字构成,故称为六句头赞。北方还有一种赞谱名《迓古令》,赞词共有十条,亦名十供养赞,即香、花、灯、涂、果、乐、茶、食、宝、衣各系一谱,第一赞《清净妙香》共四句20字,可用六句赞谱唱念,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在诵经之后,法经中间唱之,亦称大赞。如《三宝赞》《弥陀赞》《观音赞》等都以八句构成。

道场忏法,其旨在化导俗众,即“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所以其仪式尤为重视歌咏赞叹,道场忏法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最常用的有《蒙山施食》《瑜伽焰口》《水陆》《梁皇宝忏》《大悲忏》《三昧水忏》等。在这些佛事活动中,梵呗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多以《四大祝延》《八大赞》为主。即《唵嘛呢叭* (左口右弥)吽》《唵捺嘛巴葛瓦帝》《唵阿穆伽》《佛宝》《西方》 《十供养》等赞呗,除此以外,佛教徒在每堂忏法结束时,加一些俗调赞词来慨叹人生无常,劝世人早日觉悟,回头是岸,如《青山无雨叹人忙》《春宵梦》《南柯一梦熟黄粱》等。或者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妙境,祈亡者灵魂勿恋红尘,回向西方,同登极乐彼岸。

§ 参考资料

[1] 西伺胡同网 http://www.xici.net/b620903/d65946842.htm

[2] 新浪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a1fc301009leg.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