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格式塔心理学派
释义

§ 概述

学派创始人之一魏特墨

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这一学派的兴起。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

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

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

厄棱费尔

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又移动回去。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 学派代表人物

1、魏特墨与完形心理学

魏特墨

魏特墨(或魏特海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于1912年发表的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这一学派的兴起。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魏特海墨,观察者是考夫卡和苛勒。实验用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背景上,两条线放映时间间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观察者看到的是先后两条线出现;时间间隔过短,例如30毫秒,看到的是两条线同时出现,如果时间间隔在60毫秒左右,便可以看到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看见线。这叫做似动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知觉显然是无法用感觉元素的联合来解释的。于是坚决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面成的,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一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并把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称之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那么,为什么每一种知觉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呢?格式派学家认为,这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事物,而是由于人脑中有一些力量把它们组织起来。当时,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盛行,于是他们认为头脑中也有一个磁场,这个“场”中的力量分布,就决定了人把外界的东西看成是什么样的。他们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组织原则,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也像知觉一样,是通过整体进行的。魏特墨在其(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把格式塔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他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之所以产生迷惑不解,是由于没有把问题的细节方面与问题的整个情境结构联系起来,一旦把问题看成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就会产生顿悟,问题也就解决了。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主观唯心论。但该学派反复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则是正确。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还有积极的意义。

2、考夫卡与格式塔心理学派

考夫卡

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接受教育。早年对科学和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师从斯顿夫研究心理学,19O9年获得博士学位。1910年他同威特墨和苛勒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三人小组中最多产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2年发表了关于格式塔观点的论文,题为《知觉:格式塔理论导言》论文根据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自我就是人格,环境又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象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并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影响了后来的勒温的心理学观点,因为他着重宣称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心理环境,而人是针对他的心理环境行动的。考夫卡对格式塔方法最全面的说明是他1935年出版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他关于本性-教养问题的观点是对斯特恩理论,即心理发展是内部(遗传)和外部(学习)条件的配合的进一步发展。

他的主要著作有: 《心智的发展》(1921),《格式塔心理学》(1929),《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3、柯勒与完形心理学

柯勒

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1913年,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南非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的西班牙属地特内里费(Tenerife)岛研究黑猩猩的学习。在他到达6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致使他在那儿滞留 7 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根据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结果,于1917年出版《猿猴的智力》,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1920 年回到德国,次年进入哥庭根大学接替 G.E.缪勒的教授职位,1922年在柏林大学继任斯图姆夫的职务,并一直工作到1934年。自此柯勒建立勒他的心理学学术地位,也标志柯勒格式塔心理学思想被正式承认。

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他两次到美国访问,1925-1926 年间任克拉克大学客座教授,1934-1935 年,他接受了 W.詹姆斯的邀请去哈佛大学讲学,1935 年改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由于他一直和纳粹政权有冲突,为反对纳粹写信给柏林的报纸批评政府,在讲学结束后即因厌恶德国纳粹政权,当即决定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斯沃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在那里工作到 1955 年,然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工作一年,然后任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大学研究教授,1958 年退休。

柯勒指出,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是指任何一种把情景看作成被分离的整体。柯勒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这里,直接经验与意识是同义的。在他看来,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两者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他的直接经验与 W.冯特和 E.铁钦纳的元素主义不同,他反对把直接经验人为地加以分析使其丧失原初的面目,而主张自然的机能的分析法。

§ 贡献和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