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曾文 |
释义 | 杨曾文 杨曾文(1939- )汉族,山东省即墨县人,佛教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有《中国佛教史》第一、二、三卷(合著)、《佛教的起源》、《神会语录研究》、《日本佛教史》,及编校《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书。杨氏治学勤奋,先后曾游学日本、美国等地。对于中日佛教学术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简介 杨曾文杨曾文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汉族。 196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任佛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从事佛教历史、特别是禅宗及日本佛教研究。 代表著《中国佛教史》、《日本佛教史》、《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唐五代禅宗史》;译著《日本佛教史纲》、《印度佛教史概说》;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中日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当代佛教》、《佛教文化面面观》、《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读本》 。 § 生平 杨曾文杨曾文教授长期致力于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 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以对不同流派佛学思想的剖析和史料文献的考据、订正见长。在研究印度早期佛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北传佛教的传承流布的历史,逐渐形成了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阐释中日韩三国佛教的理论体系。关于中国佛教史的总体看法,认为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曾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研究中应当把各个时代的佛教放到社会之中进行考察;一应联系当时政治经济背景考察它与各个阶级、阶层的关系和影响;一应考察它在当时的思想文化方面与其他的文化形态的关联,然后予以客观地、科学地评述。对于日本佛教,认为佛教曾经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研究日本佛教历史、宗派以及中日佛教的比较等问题,具有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对日本的国别研究以及加深对这一重要邻国的认识,增进中日友谊的多重意义。 杨曾文教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在日本有译本出版,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宗教词典》(佛教、神道部分)、《佛教的起源》(在台湾出版)、《日本佛教史》、《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唐神会和尚禅话录》等。主编并执笔了《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神道部分》、《中日文化交流事典》(佛教分科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大系·宗教卷》(在中国、日本同时出版)、《中日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等。译著有《日本佛教史纲》、《印度佛教史概说》等。主要论文有《“六祖坛经”诸本的演变和慧能的禅法思想入《中国净土宗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鸦摩罗什的诸法实象论》、《论北传汉语系佛教的形成及其特色》等70余篇。译文有《关于唐代的寺田》、《密宗的三教观——以(原人论)为中心》等20余篇。 1985年取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先后指导宗教学专业中国佛教方向和日本佛教方向博土、硕士研究生多人。开设课程有“中国佛教史专题选讲”、“佛教文献阅读指导”、“日本佛教史专题选讲”、“博士论文辅导”以及“中国佛教史”、“中国掸宗史”、“日本佛教史”、“佛经导读”等等。 § 人物年表 杨曾文 1939年12月7日生,山东即墨市人。 1953年-1959年,就读于北京第26中学。 1959年-196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 1964年9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工作。 1979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2年1月-4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招聘学者”。 1985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教授)、佛教研究室主任。 1985年9月-12日,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88年,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1年4月,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学者”。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招聘教授”。 1997年10月-12月,日本驹泽大学研究员。 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2003 年 4 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 主要著作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一)专著 《中国佛教史》 1 - 3 卷,共著, 1100 千字,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 、1985 、1988 年; 《佛教的起源》, 90 千字,台湾佛光出版社, 1991 年; 《日本佛教史》, 520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唐五代禅宗史》, 500 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佛教知识读本》, 8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 《中国佛教史论》, 273 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二)主编并参加撰写 《佛教文化面面观》,190 千字,齐鲁书社, 1989 年; 《当代佛教》, 322 千字,东方出版社,1993 年; 《日本近现代佛教史》, 366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年;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23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年;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与日本源了圆合编,275 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年;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与日本镰田茂雄合编,400 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 《佛教与历史文化》,与方广錩合编, 580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年。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三)辞书编写 《宗教词典》佛教部分及神道教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的神道教词条,大百科出版社, 1988 年; 《中日文化交流事典》副主编,其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部分”主编并撰写词条,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四)校编附研究 《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231 千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255 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 《神会和尚禅话录》, 169 千字,中华书局, 1996 年; 《临济录》, 158 千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五)翻译 《日本佛教史纲》,原著者日本村上专精, 247 千字,商务印书馆, 1981 年; 《印度佛教史概说》,与姚长寿合译, 114 千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六)论文(略) § 书法欣赏 杨曾文书法杨曾文书法 杨曾文书法杨曾文书法 § 所获荣誉 杨曾文1993年12月,主编的《佛教文化面面观》(《宗教文化通俗丛书》之一)获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1996年与日本源了圆共同主编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获亚洲太平洋出版协会96学术类图书金奖; 1999年5月,在日本东京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颁发的“东洋哲学学术奖”; 2002年9月,《唐五代禅宗史》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10月,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 § 人物评价 杨曾文杨曾文教授治学态度严谨,作风沉稳扎实。始终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主张为文当有益于社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作为博士生导师对学生历来要求“轻名利而重信诺”,安贫乐道,踏实做人;在学问上则要求不落前人案日,鼓励学生发奋创新,硅步登高。自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中青年循士生导师以来,身体力行,并重身教、言教,传道、授业解惑逾12年,深得同道好评与全体弟子们的敬重。 杨曾文教授以研究中国佛教为主,重点为唐宋时期的禅宗研究。同时兼及日本、朝鲜佛教史上相关问题。主要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为“唐、五代掸宗史”。另外,还作为中方组织者,主持着历时12年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参与“五台山佛教研究中心”、“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杨曾文教授以研究中国佛教为主,重点为唐宋时期的禅宗研究。同时兼及日本、朝鲜佛教史上相关问题。主要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为“唐、五代掸宗史”。另外,还作为中方组织者,主持着历时12年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参与“五台山佛教研究中心”、“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 参考资料 [1] 国学网 http://www.guoxue.com/fxyj/xz/yangzw.htm [2] 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wbf.net.cn/wbf/ztbd/sjfjltktyj/ktfzr/9471.htm [3] 中国数字图书馆 http://www.d-library.com.cn/bq/yzzqr_xx.jsp?id=5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