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越秀区
释义

越秀

越秀

§ 越秀历史

越秀区是广州中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寒,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后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四次扩城(筑子城、东、两翼城和雁翅城),明代跨越秀山筑新城建十三门以及清代临江砌新城等等。

§ 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同年12月,广州划为28个区并分别成立区人民政府,今越秀区均属广东省广州市,至于“区”的建设屡次调整,分述如下:

1949年12月,今越秀区范围有如下7区:西山区、德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大部分)、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

1950年6月广州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今越秀区范围含当时德越秀区(今越秀区北部)、惠福区、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

1952年9月,广州重新划分城、郊各区,市统辖东、南、西、北、中、郊和珠江7个区。今越秀区范围,是当时地北区(绝大部分)和中区(一部分)。

1960年7月,中区地8条行政街(太平、德成、大新、诗书、一德、解放南、大南、泰康)并入北区,北区改称为越秀,后把永汉南、珠光、德政南、大塘、芳草5条街划归东山区管辖。

2005年4月,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形成了今日越秀区的轮廓和格局。

§ 行政区划

越秀区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天河区相邻。是广州市的老中心城区。 2005年,越秀区总面积为32.82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为114万人,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

2005年9月30日起,越秀区下辖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东湖、农林、黄花岗、大东、大塘、白云、珠光、建设、华乐、梅花村、矿泉、登峰22条行政街道。

§ 地方特点

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州城的发展变化主要都是在越秀区域内进行。正由于以上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使越秀区具有如下特点:

1、历代岭南行政中心所在地。

自秦朝在此设南海郡治起,在此地,西汉 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刘称帝广营宫室,历朝自东吴设广州,唐置岭南道,宋改广南东路,元设中书行省,明、清改广东省,相应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民国时期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总统府设在越秀山南麓(位于今中山纪念堂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政机关云集越秀区,目前,越秀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广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所在地。

2、历史上广州地文化中心。

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 晋 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仕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地学宫、书院、学堂地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番禺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万木草堂等,成为广州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地最好见证。

3、广州市名胜古迹荟萃地城区。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在区内以光孝寺、怀圣光塔、圣心教堂、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镇海楼、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黄花岗、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如繁星。

4、历代广州繁华的商业区

广州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早最大的外贸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海关官员(唐代的市舶使)合第一个设海关(市舶司)的城市,频繁的对外贸易造就了广州的商业繁荣,唐代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华贸易,侨居在今越秀光塔路一带,称为番坊。宋代“双门底”以南(今北京路段)发展成为商业闹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诗书街、省中医院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外贸码头、市舶司驻地,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之称。明、清时期的濠畔街一带(当时是城濠),秦楼楚馆、商铺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广州近代4个商业中心,有3个在越秀区内,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楼、长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均在越秀区辖内举行。

§ 经济发展

广州是千年商埠。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南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城市,也是中国最早设海关官员和第一个设海关的城市,频繁的对外贸易造就了广州的商业繁荣。连通广州与东西方沿海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其起点和基地在越秀。南越国时期,这里已成为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唐宋元代,在越秀光塔路一带形成的“藩坊”,聚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客达12万;宋代“双门底”以南(今北京路段)发展成为商业闹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诗书街、省中医院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外贸码头、市舶司驻地,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之称;明、清时期的濠畔街一带(当时是城濠),秦楼楚馆、商铺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纸行街、米市路,是行还是街,是市又是路。昔日濠畔街,有“繁华胜秦淮数倍”之说,可见其盛况。高第街、状元坊,则是商业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生动例证。

在越秀,临街商铺平均密度达到90%以上。越秀人在自家屋子开一扇门,摆几个货柜,就可做生意,而且可能这一扇门里已经垄断了某一商品在广州甚至全国的发货权。

商业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突出表征,越秀区是广州商业文化极其发达的缩影。广州近代4个商业中心,有3个在越秀区内,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楼、长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均在越秀区辖内举行(广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后仍有部分项目在旧址举行),更是万商云集,名闻天下,成交额占中国每年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3,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改革开放以来,越秀区的商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商贸网点约占全市的19%以上,形成了数条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如闻名海内外材料汇集的泰康路、大南路、惠福路、副食品批发市场一德路,纸张、油墨一条街天成路等等,以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知名度的商业名店和专业市场,如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流花服装市场等;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带逐步成为广州市最繁华的一个商贸中心河古城文化旅游区;流花地方也成为广州市新的商业繁华地带。越秀区因此也享有“购物天堂”的美誉。

2005年,越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9.38亿元,占全市总量17%以上,居各区之首,同比增长10.00%。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4.67亿元,占全市总量近1/3,居全市各区龙头地位,同比增长9.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70亿元,同比增长16.73%,二、三产业比例为3.90:96.10。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79亿元,占全市总量近1/5,同比增长10.0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39.67亿元,占全市总量近1/3,同比增长14.86%,两项总量指标均居位全市各区首位。其中,销售超亿元商贸企业达192家,实现销售额1242.41亿元,同比增长 18.86 %,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6;其中销售超5亿元的商贸企业达59家,实现销售额930.51亿元,占全区销售总量近2/5,占全市总量的一成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汽、煤、柴油等石油制品以及纺织品、服装等行业。

全区商品交易市场241家(含186家专业市场、55家综合市场),市场成交额98.82亿元,同比增长15.67%。专业市场中居销售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服装、文化音像(书报杂志)、通讯及家电业,而仅白马服装市场和新大地服装城两家市场成交额就占了全区专业市场成交额的1/3,占本行业成交额近2/3。

全区6000多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1642.96亿元,占全区总量的39.68%,同比增长12.21%;实现增加值322.44亿元,占全区总量的36.25%,同比增长11.83%。

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已成为越秀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区250家总部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2238.67亿元,占全区总量的一半,同比增长11.45%;实现增加值367.25亿元,占全区总量四成多,同比增长10.53%。其中,环市东商务区总部企业93家,占总部企业的37.2%。全区民营企业达1.48万家,占全区企业总量的七成;全年实现营业额1522.72亿元,占全区总量1/3,同比增长14.25%;实现增加值255.32亿元,占全区总量1/4,同比增长14.21%。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15.31亿元,增长3.00 %。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955万美元,同比增长33.52%;合同利用外资20961万美元,同比增长37.08%。新批项目154个,其中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

税收增势明显,财政收入平稳。全年全区税收完成199.27亿元,同比增长20.17%。其中国税完成78.52亿元,同比增长40.03%;地税完成120.75亿元,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10.03%。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在广州市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框架和广州主办2010年亚运契机等机遇下,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必将巩固和发挥其作为千年商贸中心的地位。

§ 旅游资源

越秀区被誉为“古城商都”的黄金宝地,地处广州市中心,位于古广州城域内,是广州市的发源地,是“三朝十帝”都会所在地。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上下跨度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闻名中外的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 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均在该区,是名城广州的一个缩影。同时,越秀区历来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基地均在越秀。总之,越秀区既是历史文化的聚宝盆,又是商贸旅游的富矿区。

§ 风景名胜

广州西苑 西苑位于流花公园西侧。是一个以陈设盆景为主的公园,

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湖心岛以较大型的盆栽及亚热越秀区带植物为主。西

苑全为面积2.9万平方米。大门为石岩洞照壁,前苑为展厅,中间是盆景园,后部为接待厅。园内游湖光水色,曲径绿荫,风景怡人,富有诗情画意。盆景园集中展示了岭南各流派的树根盆景。有高近20米的多棵高山榕和200多年树龄的九里香和罗汉松,以及乌不宿黑松榆树,雀梅等名贵品种。这里常年摆设盆景1000多盆,形态各异,盘根错节,美不胜收,是名闻中外的“盆景之家”。

西区是公园的主体,这里山坡起伏,曲院回廊,荷池柳岸,景色幽美。在榕荫馆、亭榭及温室等展厅中,陈列有千多盆各种名贵类型的盆栽,有的豪迈雄奇,古老苍劲;有的轻盈飘逸,文静潇洒,百态千姿,风格独特,显示了岭南派盆栽特色。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苑时,和当年省长叶选平一起在西苑栽下一株橡树,象征珍贵与友谊万古长青。同年4月,西苑选送50盆盆景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花草博览会,获金牌三枚、银

牌一枚,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广州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南麓的市中心区东风中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为清代抚标箭道,后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为督学署,1921至1922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在此设立总统府。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被夷为平地。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在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筹建了此纪念堂。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29年动工,至1931年10月完成。

越秀区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面重檐拱托着中央高耸的八角顶。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檐下朱色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廊檐和具有拼花图案的天花板。由于力学和声学的巧妙运用,大堂中间是30米跨度的钢桁架,内部没有柱子,回音也较少。整个建筑及装饰,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拔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缮和环境整治。现在已安装了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光控制系统和消防监控中心,并修建了贵宾接待大厅,环境更为幽静、舒适,是中外人士参观游览之胜地。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五 仙 观  五仙观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南汉唐时为府尹祭祀五仙(五谷)的谷神祠,南宋始具观之规模,建于药洲旁,又称奉真观。明洪武十年(1377)布政使赵嗣坚将观迁至坡山处。明、清时,五仙观宏大壮丽,殿堂十多处。今五仙观受自然和人为损坏,观址被占,已缩至深巷之内,建筑仅存仪门、仙迹池、后殿和岭南第一楼。

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头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愿广州永无饥荒,言毕仙人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叫羊城、穗城。人们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

沿深巷拾阶而上便到仪门,石门额刻有“五仙古观”4个大字,为清同治十年(1871)两广总督瑞麟所书。仪门之东一越秀区小学内有环砌砖栏之池,池内有块纵横约4米的天然红砂岩石,即“穗石洞天”之“穗石”。石面有一凹处,形似大足印。池内石刻“仙人姆迹”4字。印下有一泉眼,名为佗泉,为广州古城内仅存两泉之一,故印内一泓清水,终年不竭。池连浓荫覆盖,清风徐来。

过仪门穿中殿遗址,便到后殿。后殿是明代宫殿式建筑,殿深10米,宽12米,高5米,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贰”等字。内檐施6铺作3杪斗拱玲珑精巧,四壁作间隔用,原为方格门窖,灵巧通透,富具岭南特色,这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殿后坡山之顶有座“岭南第一楼”。明洪武七年(1374),行省参知政事汪广东省洋始建,现建筑是明万历年间重建。该楼通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楼基以红砂岩砌筑成一高大方台,台宽14米,深12米,高7米,中间为拱券洞门,前后贯通:上层为本面开放式木结构,呈长方形,面宽11.8米,进深9.7米,13架,4柱,柱金础石,简洁浑厚,重檐歇山顶,正脊饰宝珠鳌鱼。桁梁刻着“乾隆五十三年重建”等字。楼上悬铜钟一口,钟高3米,径2米,重万斤,为广东现存最大的古代铜钟,钟体铸铭篆文“大明国兴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圻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钟口之下,正对楼基中心方形大井口,与券形洞六相通,形成一巨大“共鸣器”,钟鸣远播,十里相闻。传说因灾方击钟,故有“禁钟”之称。

流花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位于流花路以南,东风西路以北。总面积5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3万平方米,有3大湖4小湖,越秀区以亚热带风光为主要特点。因湖东北有南汉古迹流花桥而得名。公园划分为4个区:北区狭长草地向两侧延伸,有榕树游乐场、宝象乐园、羽毛球场、浮丘园、芙蓉洲等场所,此外还有一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鸟岛,岛上聚集着上万只鹭鸟,并设有观鸟茶座和观鸟台;东区有西双版纳风光庭园和瀑布、浣溪女、杜鹃园、南海渔村酒家;中区榕荫葵堤,有新光花园酒家,健身乐园;南区毗邻广州少年宫,这里有大面积落羽松林,以及蒲林茶座、桃源饭店、荫生植物棚等设施,景色清幽。公园西端为盆景园,东端为著名的流花鸟苑。近年来,公园水域广植荷莲等水生植物,碧波芙蓉,蔚为壮观。流花湖公园是个美丽又整洁的综合性大公园。此外,五仙观现存文物近二十件,明代的红米石麒麟两头、红米石棋杆架两座、青石华表(柱)两根,以及宋至清有关五仙观古碑刻13块,书法或风骨神秀,或潇洒飘逸,很具鉴赏价值。

清真先贤古墓 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元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因而这里亦叫回回坟。明清中国学者称伊斯兰教义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清真先贤古墓了。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越秀区相传早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广州逝世后,为教徒营葬于此,是广州著名的一座伊斯兰教古迹。慕园门额上书“清真先贤古墓”。园内为庭院式建筑,广植花木。西面有堂3间,前面为敞口厅,北面为礼拜殿。墓室筑成拱顶,形如悬钟,内成洞形,人在其内诵经或讲话,有回声相应,故俗称“响坟”。墓署唐贞观三年(629年)所建,似不可信。从伊斯兰教的创立、传播及其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的历史考证,那时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正在阿拉伯半岛忙于战争,以创立伊斯兰教及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根本不可能有伊斯兰教徒到中国传教。但墓的下葬年代也不会太晚,因为从墓园内现存殿堂等建筑物的结构方式看,则为明代建筑风格。

古墓是一座园林式的墓园,四周绕有墙垣,内有拜殿、方亭、厢房,穿过一座悬有“高风仰止”大牌楼而入,沿着一条两侧设有石栏杆的石路,便可步人先贤古墓内。墓室中空外圆,形如悬钟,先贤的坟墓就设在里面。因为墓室内呈拱形,教徒或游人在此凭吊先贤,诵经祈祷或讲话时,声音特别的响亮,且有回响,故这墓又有“响坟”之称。墓园内现存的殿堂及其他建筑,均为明代风格。

节烈流芳牌坊在解放北路清真先贤古墓北侧。为纪念前署陆路提督军门蔡金章的如夫人孙氏而建。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花岗岩石砌筑,冲天式三间四柱,明间宽2.3米、次间宽0.95米,前后柱子,额坊所刻的对联、文字均一样,明间额坊上竖“圣旨”匾,上额刻“节烈流芳”,次间石额分别刻“铁性”和“冰心”,下额刻“皇清旌表”等有关节妇孙氏的身份、年龄和有关“节烈”事迹;明间柱上刻对联“是忠臣家烈妇誓死殉夫日下彤云颁凤诰;真女子中英雄舍生取义岭南青冢荷鸾旌”,次间柱上刻对联“故将军劳瘁捐躯岂料泉台来眷属;如夫人从容就义果然巾帼出英雄”。牌坊装饰简朴,柱前后立抱鼓石。是广州市唯一保存完整的贞节牌坊。

先贤古墓旁,除葬有一些历代有威望的教长以外,还另有“四十一贤者坟墓”。此墓有这么一段神话式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唐代,按当时伊斯兰教律规定,凡在礼拜祈祷时,绝不能做别的动作,即使刀斧加身也巍然不动。一次,前来传教的40位先贤正在做礼拜,有一强盗要抢他们的财物。强盗手执利刃,乘他们做礼拜时逐一杀掉。当杀完第40个时,强盗忽生悔念,也自刎死去了。后人殓拾40人遗赅时,亦一并将强盗尸首葬于墓边。至今这里还竖有一清代碑刻记述此事。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政府曾多次拨款对墓园进行修葺、绿化。今天墓园树木繁茂,环境幽雅,庄严肃穆,被国内外穆斯林视为伊斯兰教圣地,每年均有大批穆斯林前来凭吊瞻仰。

广州兰圃 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与景色秀丽、风光明媚的越秀公园遥望相对。这里原是一个小型标本植物园,经过多年精心培养,修建成今天一个专业性的小型园林公园。兰圃全园面积只有39000平方米,但在这个兰艺小天地里,却栽有200多个品种、近万盆兰花。春兰、蕙兰、墨兰,花香浓郁;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文心兰,花色艳丽,姿态万千。当游客进入兰圃参观,便会置身于叹为观止的兰花世界;有机会亲临兰圃,可一洗繁喧之气,陶冶性情,优哉悠哉而自得其乐。兰圃会令您乐而忘返!广州兰圃在园林建造建筑方面很有特色。他具有岭南园林曲径通幽、迂回曲折的小道,造园用借境、障景等手法,把各个亭台楼阁分开,使其各个亭台楼阁又各有特色,为游客提供品茶休息的好场所。

越秀区兰圃堪称兰花王国,是观赏兰花的理想之地。园内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建有芳华园和明镜园。东区以栽兰为主,兰花的数量和品种数以万计。其中有大荷花素、大凤尾素、卡特兰、石斛兰、仙殿白墨、企剑白墨等名贵稀有品种。兰圃共分三棚:第一、三棚以栽培地生兰为主,开花季节,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清香飘逸。第二棚主要是气生兰,花艳而少香。园内环境清幽,曲径回廊,鱼池花榭,绿茵假山,错落其间。主要景点有惜荫轩、兰香满路亭、观鱼胜过富春江、朱德诗碑、竹篱茅舍、兰色春光亭、千崖玉塔、野尾和尚、小桥流水杜鹃山、芳华园和明镜阁等。这里到处可见奇花异草,给人步移景换、如置身仙境之感受。

到兰圃品茶也是一件乐事。这里茶艺品茗的地方就有三个:国香茶馆、惜阴轩茶艺馆和茅舍茶艺馆,且各有其特色。茶艺馆属于一种品茶与文化的结合,品茶与艺术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有品茶的习惯,茶圣陆羽是世界上有名的。我国台湾和日本等地,许多人也很爱好品茶的艺术,叫“茶道”。品赏这种茶艺需要十分讲究的。泡茶用的水质问题,泡茶时间的掌握,泡茶时水的温度掌握,泡茶时茶叶的份量与水的份量掌握,以及泡茶时的程序与泡茶用的茶具等,都需要人们有很深入广泛的研究。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这茶艺馆里领略一番。每一台都有一个茶艺师接待,每一个茶艺馆都会安排一个优美的环境,坐舒适的家具,配柔和的灯光,清脆的轻音乐,有妙龄少女专门煲水泡茶,介绍泡茶的艺术和讲茶经,让游客真正品尝到兰圃茶艺的乐趣。平日约三五知己到兰圃来品茶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参考资料

http://www.mipang.com/places/bible.6894.62411.htm

http://www.mipang.com/places/6894/bible/#bible-entry-6241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