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楚国
释义

§ 春秋楚国

起源

春秋列国地图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楚人出自黄帝(或以黄帝为先祖的部落集团),这在我国古代重要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史记·五帝本纪》又说: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世本》、《大戴礼》亦为此说。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一开始就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司马迁博览群书,广采传说,对楚人先祖之考证,应该是可信的。屈原是楚宗族后裔,对祖先的认定,应该是郑重的,他本人对自己出自颛顼之后,更是充满了自豪之情。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大体处于由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的扩大与发展,原来狭小的民族组织必须被突破。楚王同宗贵族屈原,在《离骚》中明白地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史记·楚世家》中楚灵王也说过:“昔我皇祖伯父昆吾。”高阳是黄帝孙,昆吾为夏伯,楚王室的族源为华夏族,当是有史籍为证的。[1]

历史

楚国漆器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楚族是多元的,在黄河、长江流域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终于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但是,楚族的族源来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长的民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 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鬻熊,盈鬻一声之转。熊盈族为周人所压迫,始南下至江,为江所阻,复西上至鄂。

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楚之始祖为祝融”。 祝融即陆终……即遂人即黎;而陆终、遂人及黎皆为东方之民族也。……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及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 郭、胡二先生倡楚族东方说,至今仍影响深远,不少学者从此说。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秦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春秋楚国鼎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军,挫伤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而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直到战国后期楚怀王时代,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才出现转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周王朝从衰微走向瓦解,诸侯各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变成“地方五千里”的战国时代最大之国,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断开拓疆土所形成的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无疑是使楚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争霸

战国列强地图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的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后来的楚庄王武功彪炳,又励精图治,选拔孙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前606年庄王征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晋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向戌弭兵’。

君主

楚国曾是世界“第一大国”

楚熊蚤 熊蚤 (前1046年--前???) 周初开国大将,南方苗族首领,颛顼后代

楚熊丽 熊丽 (前???--前???)

楚熊狂 熊狂 (前???--前???)

楚熊泽 熊泽 (前???--前???)

楚熊艾 熊艾 (前???--前???)

楚熊瞻 熊瞻 (前???--前???)

楚熊胜 熊胜 (前???--前???)

楚熊杨 熊杨 (前???--前???)

楚熊渠 熊渠 (前???--前???)

楚熊挚 熊挚 (前???--前???)

楚熊延 熊延 (前???--前848年)

楚熊勇 熊勇 (前847年--前838年) 10年

楚熊严 熊严 (前837年--前828年) 10年

楚熊霜 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 6年

楚熊徇 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 22年

楚熊咢 熊咢 (前799年--前791年) 9年

楚若敖 熊仪 (前790年--前764年) 27年

楚霄敖 熊坎 (前763年--前758年) 6年

楚蚡冒 熊眴 (前757年--前741年) 17年

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 51年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5年) 15年

楚堵敖 熊艰 (前674年--前672年) 3年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 46年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 12年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 23年 春秋霸主之南方霸主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 31年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 15年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4年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前529年) 12年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 13年

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前489年) 27年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 57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24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 6年

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前381年) 2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 11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 3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 11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6年) 33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 36年

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前238年) 26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9年) 9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前228年) 2月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8年--前223年) 6年

注:楚庄王是不是霸主还有待定论。

公元前299年,秦楚和平谈判失败,楚怀王被秦国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 楚汉争霸

历史

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8 年 西楚霸王

楚汉相争系秦亡以后项羽、刘邦之间争夺政权的一场战争。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群雄纷纷响应、并起倒秦,其中以项羽、刘邦等所拥立的楚怀王势力最大。

刘邦(前二五六年 -- 前一九五年),沛(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中,曾任亭长(秦于郊野设亭,十里一亭,亭有亭长)。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后,刘邦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支持下,聚众响应,占领了沛县,被推为沛公。手下有三千人。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后,刘邦便率众投奔项梁,势力逐渐强大,成为一支主要的反秦力量。

项羽(前二三二年 -- 前二零二年),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大将项燕之孙,其祖世为楚国将军,跟随叔父项梁起事。项梁令项羽召吴中子弟八千人,渡江北伐,响应陈胜。陈胜牺牲后,项梁便立楚怀王的孙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作为号召。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又在巨鹿打败章邯,消灭秦军的主力;各路起义军便拥项羽为『诸侯上将军』。

公元前二零八年,怀王遣项、刘分道伐秦,并共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项羽于巨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而刘邦自武关入秦,用张良的计策,采取了符合民意的策略,招揽降秦官员,迂回前进,避免攻坚,结果却最先顺利进入关中。迫于形势,子婴杀赵高,投降刘邦,秦朝于公元前二零六年灭亡。刘邦入咸阳后,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在消灭秦军主力之后,闻刘邦已破咸阳,遂亦迅即率兵入函谷关,与刘军相对峙,『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源门(今陕西临潼东北)。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记》)。在鸿门宴上,项羽谋杀刘邦而未遂,后乃『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记》)。在当时群雄并立之局势下,项羽以为自己已得天下,遂于元前二零六年四月实行裂土分封,尊楚怀王为义帝(后又遣人袭杀之),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此外又另分封了十八个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并把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降将封于关中,以阻刘邦东出。项羽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并下令诸侯解散军队,各到封地。但是项羽分封诸侯,并不能使天下人心服,就连被封的人也不满意。刘邦对关中之地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而自已被徙封于汉中,感到极端不满。齐国的田荣、赵国的陈余及起义将领彭越等人,因未得封王十分恼火。当分封之事刚告一段落,田荣即于前二零六年五月反于齐地,逐田都,杀田市,自立为齐王。接着彭越、陈余等也相继起来反对项羽。一时间诸侯混战遂起。

相反,刘邦接受萧何、张良等人的献策,发展农业,安抚百姓,训练兵士,力量日渐强大。刘邦乘项羽征讨田荣等人之机,北定关中,消灭『三秦』势力,旋于公元前二零五年正月打着为义帝发丧之名义挥师东进。

在楚汉战争之初,项羽占了优势。刘邦虽曾利用项羽攻齐之机,袭击楚都彭城,但很快就被项羽所大败,退守荥阳(今河南荥阳北)。后来刘邦巩固了关中之基地,又极力笼络诸方力量,遂在屡败之后转劣为优,使双方形成长期的拉锯局面。公元前二零三年,『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荥阳东南之运河)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史记.项羽本纪》),但刘邦却与韩信(? -- 前一九六年)、彭越(? -- 前一九六年)期会而攻击楚军。前二零二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羽力战而脱,遂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因见大势已去,项羽以自已『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前后历时五年(前二零六年 -- 前二零二年)。[2]

诸侯表

姓名 原有地位 新封王号 国都

熊 心 楚 王 义 帝 郴县(今湖南郴县)

项 羽 鲁 公 西楚霸王 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 邦 沛 公 汉 王 南郑(今陕西汉中)

章 邯 秦 降 将 雍 王 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司马欣 秦 降 将 塞 王 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董 翳 秦 降 将 翟 王 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魏 豹 魏 王 西 魏 王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 阳 张耳部将 河 南 王 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 成 韩 王 韩 王 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卬 赵 将 殷 王 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 歇 赵 王 代 王 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 耳 赵 相 常 山 王 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 布 项羽部将 九 江 王 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 芮 楚 将 衡 山 王 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 敖 楚 柱 国 临 江 王 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 广 燕 王 辽 东 王 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 荼 燕 将 燕 王 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 市 齐 王 胶 东 王 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 都 齐 将 齐 王 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 安 项羽部将 济 北 王 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2]

§ 西汉楚国

彭城郡

刘姓正宗郡望—彭城郡

彭城郡,或为楚国、楚郡、彭城国,中国古代郡、国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在彭城县(县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属泗水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刘交为楚王,以东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县置楚国[1]。彭城郡为汉代楚国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联合吴、赵、济南、菑川、胶东、胶西国诸王发动七国之乱。乱平后,楚国本应置郡,但因景帝不忍绝楚元王之祀,故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于是彭城郡北部数县仍为楚国,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国之薛郡置鲁国。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楚王刘延寿畏罪自杀,楚国除为彭城郡。甘露三年(前51年),徙皇子定陶王刘嚣为楚王,复置楚国。成帝元延元年(前8年),楚国领七县:彭城、留、梧、傅阳、吕、武原、甾丘。属徐州刺史部。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东部一带。

王莽改彭城为和乐。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刘英为楚公,十七年进为楚王,楚郡复为国[2]。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反,国除为楚郡[3]。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国,徙六安王刘恭为彭城王[4]。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国领八县:彭城、武原、傅阳、吕、留、梧、甾丘、广戚,至汉末不改。

魏、晋置彭城国。北魏置彭城郡,为徐州州治。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徐州为彭城郡,治彭城县,领十一县:彭城、蕲、谷阳、沛、留、丰、萧、滕、兰陵、符离、方与。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宝元年(742年),废徐州,复置彭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徐州。[3]

国王

西汉楚王 姓名 谥号 在位时间 备注

韩信 淮阴侯 前202年至前201年 始封齐王,后徙封楚王,再贬为淮阴侯。

刘交 楚元王 前201年至前178年 汉高帝之弟。[5]

刘郢客 楚夷王 前178年至前174年 元王子。元王太子辟早亡,郢客以上邳侯嗣位。

刘戊 无 前174年至前154年 夷王子。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杀。

刘礼 楚文王 前154年至前151年 元王子,以平陆侯嗣位。

刘道 楚安王 前151年至前129年 文王子。

刘注 楚襄王 前129年至前117年 安王子。

刘纯 楚节王 前117年至前101年 襄王子。

刘延寿 无 前101年至前69年 节王子。与广陵王刘胥结党,畏罪自杀。

刘嚣 楚孝王 前51年至前25年 宣帝子,甘露二年封定陶王,次年徙封楚。[6]

刘文 楚怀王 前25年至前24年 孝王子,无嗣。

刘衍 楚思王 前23年至前2年 孝王弟,以平陆侯嗣位。

刘纡 无 前2年至8年 思王子。

§ 五代楚国

概况

五代十国 地图

楚国(924~960)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长沙为王都(潭州)。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楚自896年马殷任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历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

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

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

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

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图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

952年,王进逵杀刘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将潘叔嗣又杀了王进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又进军朗州杀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手下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叛。经过恶战,周保权杀了张文表。此时赵匡胤已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趁机挥军南下攻占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宋的版图。[1]

政策

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楚国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那时的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钱币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

君主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 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留 王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马希广於後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後,马希萼登楚王位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 文化人物

人物

屈原

屈原,出生于贵族。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正经历着从盛到衷的过程。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青年时代走出三峡,步入楚宫,曾做过兰台宫文学侍臣。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人物。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当时的战国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对内推行举贤授能、彰明法度、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对外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争取和平环境发展楚国。就在这一年,屈原协助楚怀王邀请齐、韩、赵、魏、燕五国君王在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聚会,缔结了战国历史上第二次六国联盟,公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楚怀王早年也曾有过继承先王遗志,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构想。他叫屈原秘密起草了一个革新楚国内政的《宪令》,屈原刚完成草稿,便被上官大夫靳尚发现,要将稿子夺去。屈原当然不肯给他。靳尚在职务上与屈原相等,他之所以敢于夺稿,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有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旧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欣赏,但他又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入楚,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恿怀王断绝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楚、齐关系破裂,六国联盟瓦解。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几次兴兵伐秦,都大败而归,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齐国,修复楚、齐关系。

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 楚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

所谓“楚人”,非但芈姓一族。楚人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西北方的夏人后裔,本为游牧民族,沿汉水南下,至周已定居于丹阳一带。江、汉之间的土著居民,包括楚地固有之周民族与土著民族。按照姜亮夫先生所说:“此土著之民族,自历史发展论之,当即《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之苗民。此时其主要部分,当已随时代而西征,西征而落伍者,则当为屈子所谓之‘南人’、‘南夷’,为三苗沿途遗在沅湘辰溆间者。

从周代的情况来看,江汉沅湘一带的土著居民相当复杂,除了三苗及其遗民之外,“还有越、濮、巴三族。他们是从不同的地方迁徙到这里来的”。先民的迁徙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出现比较发达的农业以前,迁徙是不可避免的。狩猎、采集、游牧以及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都要求在不断的迁徙中寻求较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此外,部族繁衍,支系另谋发展,更是要求迁徙的原因。同族之间的“不相能”,近亲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部族之间的战争,都会引起大规模的迁徙。 从土著居民的构成来说,可能还不仅是苗、越、濮、巴,而是包括“九夷八蛮”,即南中国的诸多部族和民族。他们在芈氏之族的统治下,融合成被北方人称为“荆蛮”的强大的楚民族,并建立了日益强大的楚国。楚武王前后,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楚国就完成了对江汉地区许多姬姓小国的兼并和占领,造成“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的局面。后来终于统一了长江流域,吞并了吴越,并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问鼎中原.不断兼并中原各国。在兼并战争不断取胜的过程中,多民族的大融合,也就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

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屈原《国殇》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歌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 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与刚强英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郧县出土的"楚国第一玉剑"成王两传至庄王。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全国的迸程,诸侯国纷纷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俘获负刍,绵延800的楚国就此灭亡。

§ 文化

楚国舞蹈

战国时期,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楚郧公钟仪世代世袭“伶人”一职。钟建被楚昭王任命为乐尹,乐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在乐官的管理下,楚国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

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笔[竹/虎]、排箫等。这些乐器在湖北、湖南、河南各地战国楚墓出土的乐器实物得到了印证。

中外闻名的擂鼓墩1号墓所出土的一套,即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65件,除去楚王[今/酉]章外,其余均可供演奏。这64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钟与钟钧附件及钟架上,均有铭文,共2800多字。铭文记录了曾、楚和华夏各国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方面,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楚国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铭文中列举了曾国与楚、周、晋诸国和申地之间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应关系。其中共计律名28个。

§ 歌舞

巫舞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巴人》当为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人们能演唱的也逐渐减少。这一记载,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音乐之邦,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楚人的开阔胸怀和融夷夏为一体的开放精神。

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屈原笔下的《九歌》等篇,就生动地反映了巫舞的各个方面。

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当然也就要豪华得多。如《招魂》所写:“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被衣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髟/前],艳陆离些。”“竽瑟狂会,[扌真]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大招》所写:“二八接舞,投诗舞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另外,由于随着各国各地文化交流的密切,楚国宫廷乐舞中也广泛地吸收或引进了各国各地的乐舞,成为楚国乐舞的一大特点。如《招魂》所写:“二八齐容,赵郑舞些。”“吴[俞欠]蔡讴,奏大品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大招》所写:“代奏郑卫,鸣竽张只。”各国各地乐舞同时表演,竟到了“四上竞飞,极声变只”(《大招》)的地步。

无论是民间的巫舞或宫廷乐舞,它都特别讲究舞蹈者线条美、律动美。如《招魂》、《大招》多处说到“姱容修态”、“长发曼[髟/前]”、“丰肉嫩骨”、“容则秀雅”、“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长袖拂面”、“丰肉微骨,体便娟只”,可见楚人是追求修长细腰之美的,否则舞蹈起来,是不可能达到“偃蹇”、“连蜷”的效果的。1941年在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人物漆奁,共绘有11个舞女,其中二人长袖细腰,翩翩起舞,其余8人或静坐小憩,或一旁观赏,1人挽袖挥鞭,似在指挥,也全都长衣曳地,面清目秀,体态轻盈。这件漆奁生动地展现了楚国集体舞蹈的场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艺术

帛画

楚国的绘画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有帛画、壁画与漆画等。《楚国的绘画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有帛画、壁画与漆画等。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迄今所见我国古代最早的两幅帛画,是“早期国画的双璧”《人物龙凤帛画》,长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中一妇人侧立,高髻细腰,宽袖长裙,雍容富贵,合掌作祈祷状。妇人头上,左前画有一凤,作飞翔状;凤对面画有一龙,作腾升状。《人物御龙帛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正中画一男子,侧立面左,高冠博袍,腰佩长剑,立于巨龙之背。龙昂首卷尾,宛如龙舟。龙左腹下画有一条鲤鱼,龙尾画有一立鸟(似鹤)。男人头上方还画有华盖一重。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

楚国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有大量壁画,壁画主要内容是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和古代圣贤、怪物。江陵天星观1号墓椁室的横隔板上绘有画。另11幅彩绘壁画,所绘为菱形、田字和云纹等几何形纹样。

楚国漆器业发达,所以楚人也善于在漆器上绘画,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艺术珍品枣漆画,如1941年长沙黄土岭出土了彩绘车马人物花纹漆奁、1952年长沙颜家岭出土了绘有图案的漆奁、1957年信阳长台关出土了绘有狩猎场面的漆瑟、1978年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了绘有二十八宿图案的漆箱和绘有人、物的鸳鸯形盒等。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漆奁上的《迎宾图》,绘有众多的人、物,堪称楚漆画中的奇葩,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幅漆画,长87.4厘米、高5.2厘米,绘有26个人、4辆马车、10匹马、2头猪、1条狗、7只雁和5棵柳树。以黑漆为底色,兼采红、黄、褐、绿诸色,运用线勾平涂等手法,使众多的人、物组成一幅色彩富丽、和谐别致、生动活泼的富有立体感和动感的组合性画面。

战国楚雕刻艺术的许多极有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如神奇的虎盆座飞凤、谲怪的“镇墓兽”雕刻,形态轻盈优美的虎座凤座鼓,各种形式的雕刻座屏、写实的木雕鹿、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辟邪和幡蛇樽以及各种状态形象的漆盒等等,代表着楚雕刻艺术成就,以及楚人在运用雕刻艺术形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审美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雕塑作品一般均为各种青铜器物的附饰,如攀附兽或作为器耳、器首、器足的各种动物形象雕塑;也有用作大型器物的支架、底座或附件,如曾侯乙墓编钟架铜人、虎形挂钩、编磐架立兽、蟠龙建鼓座等。而较少如曾侯乙墓所出《鹿角立鹤》那样独立的青铜雕塑作品。这些作为器物附饰或支架、底座、附件的青铜雕塑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可以看出设计者在考虑到它们作为附饰与附件的特殊功能,注意到它们与器物之总体艺术风格相统一的同时,是把它们当作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来创作的。因而这些作品往往体现出战国楚人对雕塑这一艺术样式的浓烈兴味。

§ 五代十国之楚国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

五代十国的楚国

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五代十国之楚国

1,重商政策

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楚国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那时的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2,铸造钱币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

3,君主列表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 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留 王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後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後,马希萼登楚王位。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 图腾

荆州凤凰

楚人自古尊凤崇凤。如果您到过钟祥莫愁湖上的阳春白雪岛,一定会被充满楚国风韵的建筑布局所吸引,如隔水相望的白雪楼和阳春台,舜帝南巡亲手种下兰花蕙草而得名的兰台宫,威武富贵的楚王府,还有笑声阵阵的万花阵。在这些景点细节点缀之处,凤的图案或凤鸟的陈设俯拾皆是:如白雪楼和楚王府的雕栏,兰台宫楚王座位后面的屏风,阳春台抚琴弹唱的现代莫愁女华丽服饰上的图案,还有守卫楚王府的门神“羽化鸟人”脚踩凤凰腾云驾雾······楚国人如此钟情于凤这一吉祥物,其中寓有怎样的深意呢?

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是鸟中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说文》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宁,被奉为氏族图腾。

楚人尊凤最初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证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的渊源。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楚国图腾还和楚国的诗、乐和舞蹈紧密相联。楚人善歌舞,每到此时,随着主管音乐的击拊石罄的乐感节奏,神与人相和而歌,戴着各种图腾面具的各个部落相率跟着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谣形式;百兽率舞,是舞蹈形态――图腾舞蹈,二者合一,为载歌载舞。那图腾舞蹈,既包括龙的图腾,也包括凤的图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义的信仰崇拜。楚国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为相和歌,伴之以凤凰的图腾舞蹈,例如“百兽率舞”中的玄鸟,就意味着舞者对于凤凰的崇拜。

楚人崇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1992年,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台,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中部是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饰云雷纹。以凤作为荆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表明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楚是尊凤的民族”,凤是楚人的图腾。

钟祥市内名胜兴王府里的“凤翔宫”乃嘉靖皇帝父母的寝宫,嘉靖皇帝出生于此。凤翔宫――取“凤凰来翔“之意,寓吉祥瑞异之象。这正与千百年来楚人信仰的图腾凤凰不谋而合。是机缘?还是巧合?谁又能解其中之意呢?

当您来到美丽的莫愁湖,登上令人心旷神怡的阳春白雪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楚文化氛围中,耳边回荡曲高和寡的高雅音乐,看一看摸一摸带有凤凰图案的装饰和物件,也许您也能沾上不少的吉祥之气![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