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士奇墓
释义

杨士奇墓

杨士奇墓:

位于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的龙头山上,临江的峰峦因其形似龙头称为龙头山,龙头山上矗立着一座古塔,这座古塔就是著名的 一代名宦杨士奇仁明惠帝、成祖、仁宗、英宗诸朝,当国四十一年。因其勤于国事、政绩卓著而名扬天下。卒赠太师,谥文贞,归葬故里,极为显赫。其墓坐落在城北杏岭村北山坡上,始建于明正统九年。它背倚青山,前临方塘,四周山花飘香,青松吐翠,风景秀美。墓坐西向东,墓园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占7.5米,占地7.5米,有短墙环护,气势非凡。1957年,杨士奇墓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文革"期间墓园部分建筑被毁。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对被毁部分进行修复,至1988年峻工。自峻工之日起,杨士奇墓即开放,供人们游览凭吊。同年被选入《中国名胜词典》。

经过修葺的杨士奇墓,除守墓房和护墙尚未修复外,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墓园分为三个层次,可沿台阶自下而上,依次观瞻。最下方平台上立有两支华表,顶端各有一镂雕的小狮端坐其上。华表左侧有一座碑亭,该亭平面吐方形,四面开卷顶窗。亭内有一硕大的石龟。背驮一块高2.5米、宽0.94米的汉白玉石碑,此即英宗的御祭文碑。碑的上端有篆体"御祭"二字,并饰以图案;其下为楷体碑文,皆阴刻。中间的平台稍高,前端建有一座牌坊。牌坊三门四柱,下砌台阶,巍然矗立,雄伟壮观;中匾浮雕的仁宗敕赐"与国咸休"四个行体大字。笔力雄键,赫然醒目, 更使其流光溢采。穿过牌坊,但见石俑、石马、石狮伫立牌坊后墓堂两边,一座座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再拾级而上,便到达墓平台。墓室为砖石结构,前端砌有呈"八"字形的挡土墙。墓封土高2.5米,直径10米。墓前竖有"望碑",亦为汉白玉石,正面阴刻"呜呼,杨文贞之墓"几个遒劲的楷体大字,背面为其生平简介。整座墓园富丽、肃穆,吐现明代墓葬的特色。

杨士奇简介: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泰和澄江镇人。明初建文,经举荐入翰林充编修官,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五年(1417)进翰林学士,后改左春坊大学士、洪熙元年(1425).升礼部诗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历仕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遇事谨慎稳重,知人善任,终年80岁,赠太师,谥文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