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善集 |
释义 | § 生平简介 杨善集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1900年2月4日生于海南琼海市福田北捅村。1916年就读于琼崖中学,参加学生运动。1919年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师。1921年秋考入广东公路工程学校。1923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参与创建琼崖革命同志会等进步青年团体,出版《新琼崖评论》等刊物。1924年被派往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8月回国,9月起任共青团两广区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执行委员兼广州地委书记和宣传部部长,12月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发动青年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和南征作战,发展团的组织,培训团的干部,开展青年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派回海南。6月主持召开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传达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决定将地委改为特委,成立军委和工农讨逆军司令部,他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和工农讨逆军党代表。组织革命武装,带领农军袭击博鳌港等地的警察所和民团,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推动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同年9月和王文明、冯平等组织领导琼崖武装起义,23日在乐会椰子寨(今属琼海)战斗中牺牲。 § 个人经历 1900年,杨善集出生于琼东县(今海南省琼海市)福田井堪村的农民家庭。少年杨善集极聪明,各项学业成绩都很优秀,深受师长们的喜爱。1915年考进了琼崖中学,杨善集的人生走到了转折点。在这里他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完成了从懵懂到觉醒的蜕变。 《琼台校史》中记载:有一次,老师李熙给杨善集来一个命题作文《秦灭六国论》,善集凝思片刻,七国风云胸中鼓荡,从天时地利人和及秦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作为论点论据,层层推理,最后得出秦国必胜的结论。李熙看后,大为赞赏,评价他“有军事天才的分析力”。 在学校杨善集除了攻读规定的课程外,还涉猎各种进步书刊,他邀集同有革命志向的同学王文明、陈维杨等,组织成立了“青年观摩会”,要求会员每周必须要撰写一篇爱国的文章,讨论有关革命救国的问题。 1919年,五四运动的惊雷震动了全国。杨善集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斗争。在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成立之时,他被选定为宣传股长,带着学生们一起深入工农群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1] § 革命人生观 1919年秋,在琼台校园内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的杨善集毕业时,因家境贫寒选择了做一名小学教员。1922年,杨善集考取广东公路工程学校。他在总结自己那两年的学习情况时说:“我在广州本来是入工程学校,而所得乃是革命知识。” 那是一个革命频频爆发的年代,广州是革命的中心,被教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善集不能再呆在学习桌上了。1924年,国共合作,经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考核,杨善集与聂荣臻、叶挺、冯平等获准留学苏联,10月底抵达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在学校里,杨善集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革命理论知识。同年11月31日,他同叶挺等被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吸收入党。 1925年8月,杨善集等人奉命回国。“驻俄年余,四方游览,此时才将革命的人生观巩固起来;善集已非仅是琼崖的青年而已自居为现代的青年了。”这是杨善集出国留学后对自己的评语。 § 海南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1921年,杨善集被委任为琼东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他提倡学习新文化,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建立定期军事训练,同时还力排众议,号召女性入学,主张男女同班。 “女子有才便是德”,杨善集坚信这一理念。林一人,杨善集之妻,1920年代初因父母之约嫁入杨家。在成为杨妻前,人们只称呼她的乳名,出嫁后,人们称她为簪马嫂,因为她来自琼东(今琼海)簪马村。是杨善集的进步思想成就了这位海南革命史上的传奇女杰。林一人原本出生贫寒,但天资聪颖,与杨善集结为夫妻前,她还大字不识。1926年杨善集回到海南后,顶住压力,筹款子让妻子进学校学文化,并为妻子取名为林一人。 在杨善集的热情帮助和影响下,林一人学习进步很快,知识的涵养令她气质高雅,当她成为中共琼崖特委妇女委员、中共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直到广东省委委员时,她的雄辩滔滔,出口成章,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位女子先前还是一位文盲。 § 椰子寨战斗中的绝唱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海口、府城等地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中共广东区委再次派杨善集回琼指导工作。回到海南后,杨善集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指导各县成立了县委和领导武装斗争。他亲自指挥了袭击博鳌、中原、迈汤等敌人据点的战斗,连战告捷。短短几个月,党领导的全琼武装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 9月23日拂晓,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仗——椰子寨战斗打响。在一次激战中,我军寡不敌众,杨善集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的杨善集给战友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大家快撤,我来掩护,我有办法对付敌人”。 “我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之一”,这是聂荣臻元帅对杨善集的评语;“琼崖工农群众的领袖、如铜似铁的革命家”,是乐东县琼崖苏维埃政府对王文明的评价。 作为琼崖五四学生运动的先锋人物,琼海人杨善集和王文明,都是从学生运动的领袖,成长为党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以年轻的生命,为琼崖学生运动和革命事业谱写了青春无悔的壮歌。 § 人物贡献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建立,杨善集功勋卓著。罗扬才和李觉民,先后到广州参加会议期间,由团广东区委书记杨善集和在团区委工作的罗善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快在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由罗善培建议经杨善集同意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大,从而为厦门党组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1926 年2月创建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厦大党支部一经诞生,就成为闽西、闽南建党的播种机与开展人民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厦大成为"革命摇篮"。杨善集播下的革命火种,星火燎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 纪念亭及故居 杨善集纪念亭及故居 杨善集纪念亭及故居—建于1958年,坐落在琼海加积镇富海路。杨善集,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琼崖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主要创始人,1927年9月23日,在领导全琼举行武装总暴动的椰子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 相关评价 “我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之一”是聂荣臻元帅对杨善集的评语,“现代青年”是杨善集对自己的评语。27岁的杨善集一生虽然短暂,却为琼崖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