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柱头虫 |
释义 | § 概述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肠鳃纲(Enteropneusta)无脊椎动物。体柔软,蠕虫状,前端有吻和腭,用于钻泥沙,形似橡子,故得其英文名,有的囊舌虫(Saccoglossus属)的种长仅5公分(约2吋), 而巨柱头虫(Balanoglossus gigas)长度超过180公分(约6呎)。殖翼柱头虫科。体柔软,呈长柱形,分吻、领和躯干三部分。为半索动物门习见种类, § 外形与习性 柱头虫(Balanoglossus)属于肠鳃纲(Enteropneusta),体呈蠕虫形,由吻(proboscis)、领(collar)和躯干(trunk)三部分组成。躯干部最长,又可分为鳃裂区、生殖区、肝囊区和肠,末端柱头虫 为肛门。虫体内的各部均有空腔,即由体腔分化而成的吻腔、领腔和躯干腔。体呈蠕虫状,长可达600毫米以上,由吻、领、躯干3部分构成,内部均具腔,为体腔的一部分。吻位于体前端,可伸缩,呈柱状,故名柱头虫。吻后为领,吻可缩入领内。最后为圆柱状的躯干。吻和领的伸缩,可掘泥沙作穴,进行运动。口位于吻基部腹面、领的前缘,当掘沙前进时,即可摄入含有机质的泥沙。消化管细长,无胃肠分化,后段背侧有成对的突起,称肝盲囊。体末端为肛门。躯干前端背侧有2条纵沟,沟内有成对的小孔,称外鳃裂,与咽部的内鳃裂相通,内外鳃裂间有鳃囊。水由口进入,从鳃裂排出,从而完成呼吸作用。柱头虫为开管式循环,血液无色;背神经索和腹神经索组成神经系统。雌雄异体,个体发生中有一柱头幼虫期。全身黄色,极柔软,容易切断。多为穴栖,以藻类、原生动物等为食。以潮间带或潮下带种类较多。约有70余种,中国已报道6种。 §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生物体类型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柱头虫,亦称肠鳃虫或栎实 半索动物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的脊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和脊索动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神经索。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因此将其从脊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2.身体结构 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动物。 身体不分节,只分为吻、领和躯干三个部分。 通常咽上有鳃裂。 身体分为前体、中体和后体,每部分都有分隔的体腔。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末端。 3.取食 羽鳃类用触手冠样器官滤食,肠鳃类取食沉积物,通过鳃裂排除剩余的废物。 4.运动 羽鳃类固着生活,而肠鳃类则穴居生活。 5.骨骼 羽鳃类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状物,能够变硬,过去称为口索,曾经被认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环系统 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鳃裂完成(由于纤毛作用,水由口进入咽,经咽裂、鳃囊及鳃孔流出,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气体交换),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区域,还可以通过体 柱头虫 表完成。循环系统有可收缩的背血管和腹血管,之间以开放的血窦相连,因此,在循环方式上属于开放式循环。前体有可搏动的“心脏”驱动血液循环。 7.渗透压调节和排泄 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扩散排泄。 8.动作协调 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身体表皮细胞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加厚形成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形成一神经环再和位于表皮下的神经网相 连)。 中背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领索可能是动物的神经中枢,有巨大的神经细胞。 9.繁殖 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以后口式发育。 肠鳃类形成柱头幼虫,或直接形成亚成体。有时也发生裂殖。羽鳃类行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 § 柱头虫的分类 半索动物门可分成两个纲:肠鳃纲(通常称做柱头虫)和羽鳃纲(或许也包括笔石纲,已灭绝)。第三个纲-浮球纲,是基于只知道其幼虫的单一物种而提出的。半索动物门包括大约一百种现存物种,其在分类上的精确位置和此一类群是否为单系群,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其中有一种猜想为,羽鳃纲其实是更基层的后口动物,而肠鳃纲则是由一个最后导致脊索动物门的支系在早期所分出来的分支。 [1] § 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中空的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 根据对半索动物组织与胚胎的研究,证明口索与脊索既不同功、又不同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