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月震
释义

§ 概述

月震

月震moonquake,在月球上发生的类似地震的现象。1969年人类首次将月震仪送上月球,开始记录月震。月球既无大气又无海洋,对月震记录的干扰背景很低,因此月震仪的灵敏度可比地震仪提高约1000倍。月壳外层(0~20千米)震波的衰减甚小,其品质因子Q≥3000,一次相当于4~5级地震的月震,在震中距115千米处,月震波可持续4小时。原版

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

月震比地震发生的频率小得多,每年约1000次。月震释放的能量也远小于地震,最大的月震震级只相当于地震的1级~2级。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700千米~1000千米处,而地震的震源深度仅几十千米到300千米。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多次反射回返,持续时间近1小时,而地球上这种小地震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太阳和地球的起潮力是引发月震的主要原因,此外,太阳系内的小天体(如陨石、彗星碎块)撞击月球时,也可以诱发较大的月震,比如1972年7月17日21时50分50秒,在月球背面靠近莫斯科海附近,一块重约1吨的巨大陨石撞击月球,产生了一次3.5级~4级的月震。另有一类来历还不明的月震,在几天内每隔几小时反复发生。月震的稀少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固态的,而且其内部中心温度较低。[1]

月震以27天一个周期进行像海潮的涨落运动,这个周期与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一圈所需时间一致,表明了月震由潮汐力的拉力引起。几乎所有大的月震都发生在月球正对地球的那面。[2]

§ 探测历史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先后在风暴洋东南、弗拉-摩洛地区、亚平宁山区的哈德利峡谷、笛卡尔高地和澄海东南的金牛-利特罗峡谷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1]

§ 分类

月震

月震按成因可分为3种类型:①热成因型月震。这种月震是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破裂或坍塌而形成的,震中距在几千米的范围内。②高频远震型月月震moonquake,在月球上发生的类似地震的现象。1969年人类首次将月震仪送上月球,开始记录月震。月球既无大气又无海洋,对月震记录的干扰背景很低,因此月震仪的灵敏度可比地震仪提高约1000倍。月壳外层(0~20千米)震波的衰减甚小,其品质因子Q≥3000,一次相当于4~5级地震的月震,在震中距115千米处,月震波可持续4小时。原版震。发生在月球浅部,周期性不明显。这类月震是月壳早期残存应力的释放,最大约相当5级地震。每年发生约5次。③深源型月震。数量较多,但震级不大,mb<3。震源深度在700~1100千米之间,平均约为900千米,比深源地震的深度大得多。有明显的周期性。原版

月震按级别大小有两大类:深层月震和浅层月震。

深层月震:月震发生于深度达 600~1000 公里的月幔之中,震中位置, 位于 30°N~40°S 之间,北半球明显多于南半球,每次月震释放的能量较 小,仅 1011~1012 尔格,但有显著的 27 天周期性,与地球对月球的起潮力有 关,还有 206 天和 6 年的太阳调制周期。

浅层月震:发生在月壳表层 0~200 公里之内,每年仅发生 1~5 次,每 次月震释放的能量为 1012~1015 尔格,产生于月壳的断裂带上,对这类月震 目前尚难找出发震的规律,似乎与地震的机制有些类似,难于预报。[1]

§ 特点

月震

月震和地震相比,有如下特点:

(1)已知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许多。月震每年平均近千次,地震每年平 均达几百万次。

(2)月震强度也不如地震大。一般月震仅相当 1~2 级地震。

(3)月震震源大多在月面下 800~1000 公里处,属深源震。地震震源多 在地面下几十公里至 300 多公里处,属浅源震或中源震。

(4)月震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回波反射,震波持续的时间长。同样震 级的小震,在地球上持续一分钟左右,而在月球上要持续一个小时。

(5)月面上是一个相对宁静的世界,对接收月震波的环境干扰甚少。

(6)月震中也有来自陨石撞击引起的震动。月球没有大气保护,陨石体不经过大气摩擦减速,直接砸在月面。譬如,1972 年 7 月,月震仪记录到一次 3.5~4 级的月震。后来得知这是一块一吨左右的陨石撞击月面引起的震 动。

(7)月震中也有人工月震。譬如,后来几次载人登月飞行时,宇航员进 入返回地球的轨道,便把 2.4 吨重的登月舱上升段投向月球,它以每秒 1680 米的速度撞击月面,形成相当于 6.8 吨 TNT 的爆炸力,造成人工月震。“阿 波罗 16 号”宇航员在月面上考察时,投掷过一个爆炸金属管,还在月面上设 置一个枪榴弹筒,三个月后,地面控制中心将它引爆。请你不要以为宇航员 是在随心所欲地搞什么恶作剧,他们是在用人工月震测试月面和月壳的物理 性质。

(8)月面结构直接裸露在太空环境中,太阳照射时的高温和没有太阳时的严寒,这样温度突变,会引起月面岩石的轻微震动。科学家称这种变化引 起的震动为热月震。这种震动在地球上是没有的。[1]

§ 对探测活动影响

月震

月震活动通常是由于撞击事件产生的外力和次生效应引起的。月球具有非常低的弹性波传播损耗,这样月震活动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弹性波微弱的衰减也会导致月震有很长的半衰期,约10多分钟。但月球车或宇航员预防月震几乎上可以不需要考虑。在着陆点选择时应注意具有潜在次生效应的区域,选取的区域应具有较大的自然安息角。[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