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鲜民间舞蹈
释义 朝鲜民间舞蹈

§ 内容

朝鲜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朝鲜民间舞蹈是朝鲜劳动人民从原始狩猎生活到农业生产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的,它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志趣。朝鲜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有流行于农村的农乐舞;海边渔民的奉足舞;山区的狩猎舞;表现爱国精神的通德阵出阵舞及揭露剥削者的暴行和空虚的假面舞。还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舞蹈。如巫党舞、寺党舞,以及民间圆舞形式的“顿多拉里”和多种带小道具表演的舞蹈。其中扇舞、刀舞、假面舞、法鼓舞原是为皇宫服务的舞蹈,后来流传到民间。

农乐舞 流行于朝鲜农村的自娱性舞蹈。原由男性表演,后发展为男女表演。朝鲜各地区的农乐舞特点不同,但基本形式和基本动作有许多相同之处。最初的农乐舞也叫农乐队或农乐组,是举行农事季节仪式祈祷丰收时在广场进行表演的舞蹈,有时也在田间劳动间歇时即兴表演。此舞表演时在多种变化的音乐节奏中绕广场舞蹈,形成边奏乐边舞蹈的热烈的群众舞蹈场面。农乐舞还包括显示技巧的长鼓舞、小鼓舞、长缨舞、小锣舞、巫党舞以及具有讽刺性的假面舞等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长缨舞,舞者头戴“象帽”,顶端有一转杯,缀有长缨或纸条,缨带最长可达15米。舞者甩动头部,使长缨带旋转,呈各种圆圈。高潮时,舞者一面甩缨带,一边作翻身滚动动作,同时长鼓手即兴表演各种复杂鼓技。击小鼓者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并吸前腿跃起,作向天空射箭姿势击鼓,形成空中造型,情绪奔放,富有活力,表现朝鲜劳动人民的欢快情绪和乐观精神。

长鼓舞 单人或多人的女性舞蹈。舞者身挂长鼓,一手用竹键击打鼓面,发出高音鼓点;另一手拍鼓皮,发出低音鼓点,鼓点花样复杂,边舞边击鼓。舞者还以柔和的手臂动作,灵巧的舞步与轻快的鼓点相协调,舞蹈造型柔美。高潮时,舞者边击鼓边旋转,可多达几十圈,以此表达丰收和节日的喜悦心情。

扇舞 为女性舞蹈曾是宫廷喜庆活动中由伎生(舞姬)们表演的舞蹈,以后逐渐流传到民间。舞者手持画有牡丹花图案的单扇和双扇,手臂带手腕,在身前或上下左右绕8字形的扇花,使扇子与时开时合的褶裙组成优美的图案。舞蹈采用的“古哥里”节奏。舞姿轻柔舒展,表现出朝鲜半岛妇女柔美含蓄的性格。

巫党舞 原属民间宗教迷信舞蹈,各地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一般均是在天灾人祸时为驱逐恶鬼、祈求平安而举行的宗教仪式上,由巫师跳的舞蹈。也可用以表示对亡灵的慰藉。此舞是朝鲜民间舞蹈中最为自由奔放的舞蹈。各地区的巫党舞各有特色。在有些地区,舞者表演时手握折扇和小铃树,展开双臂,快速跳转。当表现神灵附体的情景时,全身激烈抖动,跳转急速,表情如痴如醉,动作愈加狂烈,甚至脚踏锋利的刀刃跳舞。另一些地区,也有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观众也可自由参加。现代的巫党舞除去其宗教迷信色彩,经提炼加工后,已发展成为情绪健康、动作洒脱,具有现代美感的性格舞蹈。

寺党舞 是封建时期流浪艺人所表演的舞蹈。他们在村头或节日集市上表演。通常舞者持扇即兴起舞,无固定的形式,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情调的舞蹈。

假面舞 男性舞蹈。最早是从中国南部传入朝鲜的一种哑剧形式,隶属宫廷面剧科,原在宫廷表演(见朝鲜古典舞蹈)。因带有对社会讽刺的内容,后来被宫廷禁演而流传到民间。舞蹈的面具可分为两类:白色代表正直、高尚;红色、黑色代表邪恶、佞。最突出的舞蹈动作是一腿弯膝向前高抬,足部倾斜向外,肩和头部快速抖动,使怪异的面具在火炬的照耀下,产生滑稽变形的效果。弹跳及臀部摆动在假面舞中十分常见。舞者在“打令”节奏中,边旋转边把长袖用力向内外甩动,动作粗犷有力。

顿多拉里 是朝鲜北部地区的民间舞蹈。其特点是以巧妙的转腕动作和有节奏的躯体的伸屈同音乐节拍相映成趣。舞队成圆型,并配以民歌《顿多拉里》,使舞蹈起伏有序,情绪明朗欢快。

§ 配图

§ 所属分类

舞蹈

朝鲜舞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