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朝阳寺 |
释义 | § 简介 朝阳寺 朝阳寺座落在金州城乐大黑山两麓,是大黑山古庙宇群之一,始建于明代,20世纪60年代被毁,1980年重修。大黑山山明水秀,朝阳寺背山临水,负阴抱阳,即使是数九隆冬之节,仍和暖如春。其“朝阳霁雪”素为金州八景之一。 朝阳寺的另一个名字叫明秀寺。寺院分为两进院落,三道三山。正殿是大雄宝殿,西配殿是药王殿,东配殿是天后殿,殿前两侧有火池和钟楼。院门分为三门,院墙顺山势围起,前后各有一山门。后山门为重檐歇山式,前山门为垂花门,进得前山门,有一长阶呈V字型通向朝阳寺上院,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寺院内有两通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石碑,一块“俗离台”石刻。与山顶的石鼓寺相比,它因为距于山麓而离俗间近,吸引了无数的香客教徒,善男信女。 1993年3月10日,朝阳寺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 组成 朝阳寺 朝阳寺由朝阳洞、居仙洞、汉洞、黄洞、蟒洞五洞组成。五洞各据方位,高低不一,深浅不同,参差错落,各具传奇。居仙洞、幽闲恬静,五代十国,北周落第举子后称山中丞相的陈抟老祖,曾在此洞中悟道,辟谷数十年,日饮斗酒,绝不食谷,号称睡仙,有一睡八百年的趣谈。 § 历史 传临济派正宗。朝阳洞,上古时曾是道观,相传是大石关南关帝庙的下院,元末明初改为尼僧寺庙。朝阳寺始建于五代后期,再修于元明清,寺中洞前,有清代康熙、嘉庆、宣统年间三次修葺。迨至文革,遭到破坏,一九九四年初,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市、区政府协助规划,市佛协秘书长孙雅岩和往持能修集资复修山门、大殿、观音洞、居仙洞、尼舍,新建斋堂、念佛堂。东、中、西三院安置有序,佛像庄严升座,现已成为连接参窝与汤河风景区之间一颗明珠。 相传"周易"、“麻衣相书”、“易经解说”三部著作,就是陈抟老祖在白云山居仙洞中著成。并有洞壁题诗,壁无残迹,诗稿犹存。洞中宽阔,洞后塑有陈抟老祖全身卧身一尊,合衣闭目,神态自若,汉洞,位于居仙洞东北角,据传此洞与石咀石作响,隐隐有声,民间说是地河,历代曾有冒险者只身涉险探查,所传不谬。蟒洞,洞口呈三角形,无人实测,难知深浅,相传有人曾看见巨蟒出入洞中,故称蟒洞。黄洞,因洞口依其黄色岩石构成,故称黄洞,身入古寺,听经声佛语,看缭绕香烟,使人浊念顿消,大有超脱俗缘、如入仙境之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