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坚真 |
释义 | § 简介 李坚真故居——蕉头窝 李坚真 李坚真,原名李见珍,1907年1月11日出生。李坚真,1907年1月11日出生(清光绪三十二年腊月),出生才8个月,便因生活所迫,以8吊铜钱的身价(1个月1吊钱),被卖到丰顺县清溪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养父叫朱跃宏。他有3个儿子(长子:朱日犬、二儿子:朱日宰、满子:朱日晓),李坚真是他大儿子朱日犬的童养媳。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当选为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1930年春,到中共闽西特委工作,历任中共长汀县委书记,中共闽粤赣省委妇女部部长。1934年初,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妇女部部长,同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在第二野战纵队司令部民运科任科长,1935年2月调任干部休养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部长,苏南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华中分局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粤中区委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是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著有《李坚真回忆录》。 丰顺县是粤东山区一个贫困落后的县份,北面是铜鼓嶂,西面是鸿图嶂和九龙嶂,从东北至西南莲花山横亘县境,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清朝、民国时期,全县年产稻谷不足3个月之食,除少数官僚和豪绅以大米为主食外,绝大多数人常年以番薯、本薯等杂粮为主食,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不少人被迫离乡背井到南洋去做苦力谋生。 按照广东客家人的习俗,在李坚真过门的那天,朱家的一位堂叔婆,带了8吊铜钱,一条绣有龙风的大红布背带(广东人用来背小孩的),一只大公鸡(俗称带路鸡)、一小扎红头绳,打一把红色油纸伞,来到李坚真家迎亲。李坚真的父亲事先请人把李坚真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条上。朱家的叔婆来到李坚真家后,李坚真父亲便把这红纸条贴在大红伞上,陪送一只母鸡(俗称栖鸡),请李坚真的婢娘背着李坚真送到朱家。到了朱家,一位堂叔拉着新郎,用扇子在伞上叩三下,然后揭下纸条放在新郎身上,收起伞,解下背带,婢娘抱李坚真这个襁褓中的新娘和8岁的新郎拜堂。拜了堂后李坚真就算是朱家的人了,李坚真的名字就写在朱家的祖宗牌上。那时,李坚真还没有名字,养父便给李坚真取名;李见珍。从此,李坚真便开始了童养媳的生活。 蕉头窝是深山谷中的一个小村庄,村前村后都是山,在山谷两旁的坡上,有些小块小块的梯田,是宗族所有的公尝田。全村只有五,六户人家,都是佃农,佃耕这些梯田。梯田无水利灌溉,土质贫瘠,产量很低,每年打下的稻谷,除交租外,就只够过年过节时吃餐大米干饭,平时老人小孩煮点米汤喝,主要的食粮是山坡上种的蕃薯。穿的是自己织的土布。农闲时村里的妇女就上山砍柴,挑到集上去卖,换些油盐和针线等生活必需品。 李坚真的养父母心地善良,把李坚真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李坚真五,六岁时,开始懂事,养母煮饭时,就能帮着烧火,带弟弟,还帮着打猪菜等。10岁那年,养父帮人家扎木排挣了点钱,要送小儿子到邻村去读私垫,那个小儿子和李坚真同岁,但李坚真的个子长得比他高,又懂事些,李坚真的养父就要李坚真带小弟去读书,并偷偷给教书先生多缴了点学费,让李坚真在私塾旁听。那时,在丰顺县山村,女孩子是极少读书的。就这样,李坚真上午在私塾旁听,下午回家做家务,到了十四、五岁时,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宽敞的停车场峰峦叠障 绿韵醉人清澈的小溪流水四通八达的公路 § 早期事迹 1926年夏接受工农革命的宣传教育,见到彭湃,积极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第四区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同年秋参加丰顺农民武装暴动,随游击队上山打游击。同年冬被选为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参加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被调到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汀东县委书记,不久改任中共长汀县委书记。积极领导广大群众巩固建设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支援主力红军作战。1934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参与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10月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委总卫生部野战医院干部休养连政治指导员,在边行军边作战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治疗,保护了一批领导干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1月仍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领导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妇女支援红军东征西征作战,参加各项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分配回江西开展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1938年冬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部长,领导发动江西安徽等地妇女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党校主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参加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秋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妇女部部长,中共山东分局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任等,领导发动广大妇女支援华东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粤中区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她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抗日时期风采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分配回江西开展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1938年冬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部长,领导发动江西安徽等地妇女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党校主任,中共溧水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参加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秋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妇女部部长,领导发动广大妇女支援华东解放战争。 § 解放后事迹 1949年3月24日率华东妇女代表团到北京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在大会期间,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从西柏坡来的中央机关,并与在1937年从延安分别12年的毛泽东等老领导重逢;会后返回山东任山东分局妇委书记兼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任;当年还出席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随叶剑英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广东任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负责指导广东省各地的土改工作,1950年10月中旬到兴宁挂点参加土改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粤中区(今佛山市)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79—1983)等职。 李坚真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李坚真山歌三百首》、《李坚真回忆录》等书。 1992年3月30日,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 李坚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与家人合影(70年代)从瑞金出发时,李坚真分配在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担任民运科科长,找粮食,找向导,找运输员,做群众工作。总卫生部长贺诚提出要找一位会打土豪,能找民夫和粮食的同志,担任干部休养连的指导员。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便推荐了李坚真。 有一天,快到泸定桥的时候,忽然敌机盯上了干部休养连,一顿轰炸,打死不少马匹,打伤不少民夫和挑夫,担架没人抬,药箱没人挑。李坚真背上一个伤病员,可是她回头一看,还有那么多伤病员和药箱躺在地上,怎么办呢?她急得几乎要哭。正在这时候,毛泽东同志走过来了,他关切地向李坚真询问情况。李坚真向毛泽东汇报了挨敌机轰炸的伤亡情况,毛泽东一看满地伤员和药箱,急忙招呼让警卫班留下来帮助抬伤员,挑药箱。 李坚真担心毛泽东同志的安全,连忙说,“毛主席,你快走,别管我们!”毛泽东同志摆摆手,说:“你们都敢顶在这里,我怕什么!”他见警卫班战士已经分散在抬伤员,挑药箱,才骑上马往前去。望着毛泽东的魁梧背影,李坚真噙在眼眶里的眼泪流了下来。 和叶剑英同志在一起到了泸定桥只见桥上铺着几块松散的木板,晃晃荡荡,李坚真安然地解下绑带,把药箱绑紧在肩上,两手扶着铁索走过去,心里默默地唱着山歌:红军抢渡泸定桥,炮火连天铁索摇;献身革命心不跳,女兵争把药箱挑。 长征途中,出现这样的紧急情况当然不会是一次两次;翻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时候,由于山上空气稀薄,人马走到半山腰就喘不过气来,有的马夫、运输员都晕倒了,怎么办?李坚真和同志们来了蛮劲,大家鼓起余勇,咬紧牙关,用手把伤病员拉过最艰难的一段。 § 复创广东人大工作高龄奉命 依照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后的国家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关于县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设机构的规定,1979年12月,在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选举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的李坚真为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而这时,李坚真已经73岁,她高龄受命,带病工作,但锐气不减当年。她认真学习,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团结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体机关干部,奋发进取,克服种种困难,开创了省人大工作的新局面。而当时,她是全国第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女主任。 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租用省政府会议招待所二楼的9个简陋房间作为办公之用,每间房摆上四五张办公台,有的是厅、处、科级和一般干部同挤在一起办公。1981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来广东视察工作,李坚真汇报了常委会办公地址的困难,并如实反映作为6000万人民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成立后没有个相称的地方办公,人民群众也很有意见。在叶剑英的支持下,广州军区将军区第三招待所的部分划归省人大机关,实际可用的为五栋旧宿舍、两栋原中南局旧办公楼和一栋临建的竹棚仓库房。1981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迁入该址办公,其中,竹棚仓库房就作为常委会临时会场,直至1985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均在竹棚中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同志获知这一消息,称赞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扬了延安艰苦奋斗精神。 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李坚真就强调,常委会机关不能人浮于事,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步适当增加编制人数。李坚真深知,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偏大,常委会的副主任绝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领导,他们威望高,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精力不足。常委会的工作要有效运转,必须调进一批能起参谋、助手作用的中年干部充当骨干,还要调进一批文化程度高,懂法律的青年干部,使机关干部队伍形成梯队。而且对各级干部的年龄要有个上限要求,坚决不搞“近亲繁殖”,并要求办公厅领导严格把关。 当时,省人大常委会的正、副主任都是老革命,开起会来,敢于直言,会上常有不同意见,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李坚真每次都耐心听取大家发言,引导大家通过讨论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在李坚真主持的党组会议上,党组成员也能够畅所欲言,敢于反映意见。 省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李坚真就强调,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学法、懂法。为此,首先要使常委会工作法律化、制度化,坚决依法办事,集体行使职权。 当时,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刚成立不久,力量较弱,经验不足。于是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定时邀请法律界人士和“一府两院”有关人员,参与调查研究,草拟法律文本,使地方立法上马较快,法规质量较高,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在李坚真担任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3年多时间里,她还针对我省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若干消极因素,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赌博的处罚条例》、《广东省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广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暂行条例》、《关于查禁淫书淫画和其它诲淫性物品的暂行条例》等法规,对刹住歪风恶俗,树立新风,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稳定全省大局均起到良好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成立后,李坚真就考虑尽快进行县(市)代表直接选举,把县(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起来,以便更好地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为了加强选举工作的领导,1980年2月,李坚真主持召开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决定在中共广东省委领导下成立广东省选举委员会。 随着选举工作的展开,1980年6月,李坚真又亲自主持召开全省选举工作会议,总结了试点经验。为适应全省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全面铺开的需要,提请常委会会议通过《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这个《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使《选举法》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县(市)代表直接选举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到1981年冬,各县(市)均已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了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领导成员,依法健全了地方国家机关。 可以说,李坚真在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担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自己艰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抓人财物硬件,又抓思想作风、制度建设,依法履行职责,探索和积累工作经验,为省人大常委会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省人大常委会的将来打下了良好基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