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比都
释义

§ 概述

内比都原称彬马那

内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位于缅甸中部的山区,距离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缅甸的首都。全市总面积2724.75平方英里(包括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924608人。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内比都虽属中央平原地带,但附近地区有丘陵和山脉。内比都共有3个镇和772个村,其中的彬马那镇区已成为彬马那县,行政级别高于另外两个镇区。内比都的面积约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大9倍多,人口仅80万,是仰光的1/7。

彬马那原为缅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缅甸民族英雄翁山将军(被军政府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翁山苏姬的父亲)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共产游击队大本营,亦是前首都仰光与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间的一个山区贸易城镇,但缅甸军政府在事前毫无征兆下,突下令多个部门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内搬迁。资讯部长觉山将军2005年11月7日才对外证实已经迁都。

新政府建筑群位处一个山谷中,占地约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脉和茂密的树林包围,离最近的城镇也有30公里。根据蓝图,它建成后将包括有总理官邸、议会大楼、机场、医院、中型水力发电站、高尔夫球场、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纳500名官僚的大楼,供各部门使用。另还有一个军事大楼,内设军方总部和地堡。[1]

§ 迁都事件

迁都目的

缅甸联邦外交部

缅甸政府迁都的目的,相信主要是因为该地相对位于海旁的仰光较有利防范海路进侵,及控制钦族(Chin)、克伦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掸族(Shan)等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据BBC的报导,迁都时所有人都不可以带家眷前往,许多未婚的单身汉也被军政府下令迁住该地。

2005年11月4日,各国驻仰光使节被约请到缅甸外交部听取通报,吴貌敏副外长宣布:缅甸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仰光是当年殖民统治者给缅甸确定的首都,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志。缅政府决定迁都彬马那,是由于它位于缅甸国家版图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强,有利于政府施政。

2006年2月,缅方再次约请使节宣布:已在新首都为外国驻缅大使馆专门规划出一片区域,以供各国未来建设新馆。但由于该处尚无任何基础设施,暂不便接待使节赴现场考察,待条件成熟时将集体组织使节前往。[2]

新都建设

内比都市政大楼

新首都建设于2003年开始在一片荒原上破土动工。经几年努力,初期建设工程已完工,总理府、政府各部办公楼、市政厅、公务员住宅等已陆续建成使用,气势不凡的联邦议会大厦主体框架工程初步完成。

交通

在交通方面,市内主要路段及通往机场和军事首脑机关的6车道主干线已基本完工。按计划还将修建环城公路,与贯通南北的仰光—曼德勒—腊戍国道相连。机场建设刚完成基础性工程,现仅建成一座贵宾候机楼,而普通旅客尚需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内比都已开通至仰光、曼德勒、东枝、密支那、腊戌等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班,尚不具备开通国际航线的条件。邻近内比都的彬马那原来就有铁路客货运营,为适应迁都需要,调整增加了客运列车编组,中国赠送的130节客车车厢,已大部投入仰光至内比都铁路客运。

通讯

通讯方面,市内一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使用,并开通了国际长途服务。但是,新首都目前还未获准建设公共移动通讯网络,手机暂无法使用。

社会服务

在社会服务方面,已建成一所公立医院,两所职业学校,六家小型饭店(均为度假别墅式)。另外还陆续建成了四座高尔夫球场。

缅甸新首都建设仍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有关教育、医疗、商业、交通以及生活娱乐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很少,社会功能远未形成,政府中下层公务员还无法把“家”一同搬来,他们既要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又要暂时忍受“骨肉分离”之苦。在缅甸工作的外国人同样受到很大影响。对于各国驻缅外交机构,不仅面临未来是否搬迁和何时、如何搬迁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与缅政府“隔离”状态,与缅官方接触、交往、办事更加困难重重;对于在缅承建项目或进行其它经贸活动的外国公司,也要为办理业务经常往来于仰光和新首都之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知要比原来多出多少倍。如果安排得好,当天可乘仅有的两班小飞机往返,如赶不及,就只好在内比都过夜,乘翌日中午班机返回。有时因事务紧急订不上机票,就需乘汽车前往,但路况较差,单程要跑七个小时左右。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实在吃不消。按照规划,新首都的行政、军事、商业、生活等不同区域将相对独立,相隔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