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中天 |
释义 | § 个人简介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1]高级讲师。 2005年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曾作为《三联生活周刊》杂志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2009年,再度和《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录制节目,以飨观众朋友、读者和他的粉丝。 易中天长期地从事多学科或跨学科研究,对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皆有所研究,并且长期地关注中国当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有人称他为“城市规划家”或“城市观察家”。 § 个人经历 易中天 早期经历 1965年,易中天高中毕业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他一待就是13年。他的学生说,易中天对于他在新疆的生活曾说过一句话:“在那个曾经被诗意描述过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诗。” 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一个军垦农场,易中天在那里当“军垦战士”。之后,很幸运碰上了一次招工的机会,进入乌鲁木齐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弟学校任中学老师。这段经历中各种情节,被易中天称为完全可以写一篇《胜利大逃亡》的小说。在那个不可以随便“跳槽”的年代,他从农场到工厂,几乎是用“逃”才离开的。艰苦也很能锻炼人,易中天用这句话概括了那段时光。 大学时期 易中天当语文老师时,因为没读过大学,工资是最少的,所以想到了去考研究生。于是成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学历考取了武汉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武大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易中天人生的转折。易中天在课堂上是好动分子,下课后更不闲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理科(当时武大还没有工科),几乎听遍了所有的讲座。 毕业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说:“人才难得”,坚持要把易中天留下来。为此还惊动了当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最后,教育部专门为易中天的毕业分配下了一个文件。于是,易中天留校任教,直到1992年,他来到厦门大学中文系。 成名于《百家讲坛》 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编辑请他上《百家讲坛》,当时他并没有当回事,可是从2005年9月份开始,易中天就基本没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年半讲座比搞多年的学术研究都要辛苦。学校的讲坛,面对的都是经过考试后本学科的硕士生,而《百家讲坛》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观众,为了吸引他们,易中天规定自己在5分钟内设计一个悬念,在那里自编、自导、自演独角戏。讲坛与论坛一字之差,意义不同。讲坛是传播,论坛是学者发表学术之地。而传播历史,不可能没有评价,但要研究,要体现出方法来,作为一个历史讲解者,易中天无法避免地要在书中渗透本人对历史的评价。为了杜绝自己的历史观出现偏颇,易中天在写《品三国》(下)时,重读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易中天因其2005在央视《百家讲坛》合作“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从此红遍文学界,更受到众多普通民众的关注。2006年,他再度与央视《百家讲坛》合作,在央视上讲一年的“品三国”。讲座的特点是将历史以平民的视角展现给广大民众,因此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2008年10月11日,开始在《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系列讲座。这个讲座的第一部是“实话孔子”。 § 语言风格 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经典演讲 那段韩信投项羽“无所知名”后改投刘邦,在军中当“接待”,因违反军纪险些被杀一段: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就是时势造英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全部站出来,和暴秦进行斗争,这个时候韩信的家乡同样发生了起义,项羽的叔叔项梁拉起来了一支义军,于是韩信“仗剑从之”,就是拎着他的宝剑参军了,参军以后先跟着项梁,后来又跟着项羽,但是项羽不重视他,这个时候韩信的情况司马迁用四个字进行概括,“无所知名”,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什么名气,在项羽那儿他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投奔刘邦,刘邦让他当什么呢?当个连敖,连敖就是接待员,公关先生,韩信这个人长得比较体面,是一个帅哥,做做接待工作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四个字,“未得知名”。那么有一次韩信就犯了军法,和几个同事都犯了军法,依法当斩,一个个拉出来杀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气杀了十三个,轮到韩信了,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韩信这时候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夏侯婴是刘邦的哥儿们,从小就跟刘邦一起的,跟刘邦一起起义,以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东西翻译过来就是车夫,给刘邦驾马车的,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这个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是部长级的官员,那么刘邦当然现在不是皇帝,他是一个诸侯王,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韩信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过来。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壮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头头是道,不杀了,向萧何推荐,发现一个人才,又给他换了一个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韩信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转变了命运呢?使他成为了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 慈父才女 易中天的女儿出生的那一年,易中天正好考上研究生。他在外求学,妻子在新疆带孩子。女儿不喜欢上幼儿园,他不勉强;女儿喜欢听故事,就让妻子每天给她读。不久,他异想天开地和女儿书信往来。开始信很短,仅有一行,诸如“宝贝,爸爸想你”几字。到后来,女儿认字越来越多,父女的信也越来越长。在通信中,女儿培养起看书的兴趣。 有人向易中天讨教教女秘诀,他回答:“我们夫妇做得最多的就是监督女儿休息。”虽然号称对女儿“无为而治”,但易中天有时对孩子宠得让人惊讶。女儿高考时想报设计专业,他即刻动身把清华、东大、同济、天津大学等以建筑设计闻名的高校全部考察了一遍,主要看了看那儿的食堂,担心女儿以后吃不好,最后和女儿共同选了同济大学。结果女儿也很争气,连续5年拿下了一等奖学金,挣回来5年学费。 § 爱心捐款 易中天 捐款母校 2008年,是胡国瑞先生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纪念,也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成立80周年。易中天说,他一直想报答导师的知遇之恩。易中天回母校武汉大学,为答谢师恩捐款44万设立了胡国瑞奖学金。 捐款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有三:续缘、感恩、助学。他说,构建和谐社会要提倡:“三多三少”,即: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争执。他的导师胡国瑞先生的遗孀沈佩珍对易中天的“义举”大加赞赏,“为后来的学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地震捐款 2008年5月12日,易中天刚要出国到韩国,惊闻汶川大地震,欲哭无泪,悲痛莫名。于是委托家人将《成都方式》一书税后稿酬八万元全部捐往灾区。[2] § 争议人物 易中天 对于外界的批评,易中天抛出了“三不原则”:不理睬、不回应、不在乎。易中天说“可以说‘不’,是我的人权。一、对方指出的如果是硬伤,就立即改正;二、如果是学术问题则从长计议;三、如果质疑的是讲述方式,就只能暂不争论。有些事情,将来讨论比现在讨论好;大家讨论比个别人讨论好;让事实说话比主观臆断好。”易中天认为,自己“有回应和不回应的权利”。 易中天保证自己讲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记载。他举例说,有一次他在节目中说曹操接夫人回家,曾拍着她的背说:“宝贝,不要生气了,我们回去吧。”有人发帖质疑说:“曹操和他老婆的事你怎么会知道?”易中天解释说:“《三国志·后妃传》里写着呢。而且‘抚其背’三个字是有的,宝贝两个字我觉得已经说得很客气了,我还没有叫甜心呢。” 针对媒体给他扣上的“学术超男”、“麻辣教授”的帽子,易中天表示他“都不喜欢”。他表示自己的史学就是“萝卜史学”,“因为萝卜就是草根啊,这正符合我给自己的定位,我就是平民学者、草根学者。”。 易中天亦饱受议论。他为曹操翻案,称其为“可爱的奸雄”。并且肯定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这引起了不少社会学者的批评。另外,有很多学者认为他将严肃的历史幽默化,是一种对学术的亵渎。 亦有人认为,易中天多次强调他的历史解读方式是运用了逻辑思维,启蒙了很多人独立并理性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开创了平民独立评史的先河 § 个人语录 易中天 1)诺,相当于现在的OK。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4)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5)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6)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7)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8)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3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胡说,不瞎说,保持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述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这就像烧菜得加胡椒、味精等调料一样,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 9)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10)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己少。 11)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12)人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13)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14)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15)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3] 16)学术一定要交锋,要不就会出现思想上的“阳痿”。[4] § 主要作品 易中天《品三国》 1、《〈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2、《艺术教育学》重庆1989年; 3、《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学术文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4、《新译国语读本》三民书局1994年; 5、《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海南出版社1995年; 6、《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7、《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8、《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邓晓芒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9、《你好,伟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 10、《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11、《书生意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穿透灵魂之旅系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品人录》 13、《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14、《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006年; 15、《品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2006年; 16、《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17、《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山东画报出版; 19、《大话方言》香港三联2004、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 20、《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文汇出版社2005年; 21、《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22、《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年、2007年; 23、《品三国·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 24、《成都方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帝国的终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易中天读史(全四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 27、《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29、《高高的树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30、《文火慢熬》曾在《小说界》杂志上发表。 § 评价影响 1)“从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只要一写到知识分子,就会使用讽刺的手法,类似《儒林外史》的笔法,表现知识分子表里不一,心里想却又不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易中天的这个小说也没有跳出传统的模式。因此,若放在小说这个单独的领域里,用一杆公平秤来衡量一下的话,易中天这个小说在笔法上还很传统”。 “以易中天现在的名声而言,他的小说卖点肯定是一流的,文学水平则在二流。——魏心宏(评价易中天写小说的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英文版) 2)2005年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通俗”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平常的一段历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 3) 流行文化:易中天的粉丝(fans)有的自称为“意粉”,也有自称为“乙醚”。易中天同时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的博客。 弛名世界的史学家 2010年5月7日,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英文版,英文书名《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istorians》,国际书号总号13:9781155788609,分号10:1155788605),内收黄现璠、郭沫若、季羡林、顾颉刚、翦伯赞、朱谦之、杨继绳、薛宗正(按书封面英文名和收入内容先后顺序排名)等一批弛名世界的史学大家。除封面列名之外,书中还收有柳诒徵、白寿彝、李文海、孟宪实、易中天、王立群等人传记。 § 相关活动 对话李泽厚 易中天对话李泽厚:中国往哪个方向走最危险 2010年9月12日,在李泽厚先生家中,李泽厚与易中天进行了一场对话,谈古论今,纵横捭阖。[5] 赵本山相邀 两人见面 华商报8月30日报道 2010年8月28日下午3时,易中天来到本山传媒基地与赵本山见面,神交已久的两个人一见面就来了个热烈拥抱。本山传媒以最高规格待客,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亲自接送,赵本山出门迎接。希望易中天能够给赵本山在春晚的剧本中出个合适的选题。易中天笑说,这个东西还得好好思考一下,等想出来好点子,一定通知赵本山。 《赠赵本山》 2010年8月28日,赵本山与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会面,易中天回家后似乎意犹未尽,近日在博客上贴了一首《赠赵本山》:君唱二人转,我讲三人行。踏遍天涯皆芳草,满眼艳阳春。漫道晨昏短,但问耕耘深。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新。[6] § 荣获奖项 2011年8月19日晚,《新周刊》创刊15周年庆典在广州进行“大时代锐仕勋章”授勋仪式,易中天获封“大时代锐士”。[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