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恒河 |
释义 | 恒河 § 简介 恒河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英文:genges,印度称:genga)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冉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 地形 恒河 恒河发源于西藏边界印度一侧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其5条源流——帕吉勒提(Bhagirathi)河、阿勒格嫩达(Alaknanda)河、曼达基尼(Mandakini)河、道里根加(Dhauliganga)河与品达尔(Pindar)河——全发源于北方邦北部山区。其中两条主要源流为阿勒格嫩达河(两河中较长)与帕吉勒提河,前者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楠达德维(Nanda Devi)山迤北约48公里(30哩)处,後者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根戈德里(Gangotri)冰川脚下冰洞,海拔约3,050公尺(10,000呎)。根戈德里本身是印度教徒的一个朝觐圣地。然而,根戈德里东南约21公里(13哩)处的高穆克(Gaumukh)被认为是恒河的真正源头。 阿勒格嫩达河与帕吉勒提河在代沃布勒亚格(Devaprayag)汇合後形成恒河主流,切穿外(南)喜马拉雅山脉,在里喜盖什(Rishikesh)从山中涌出。接著在印度教徒的另一个圣地赫尔德瓦尔流到平原上。 虽然河流水量因季节而有差异,但在接纳较多支流和进入降雨量较大地区之时明显增加。4∼6月,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入恒河,7∼9月的雨季,带雨的季风造成洪水。在北方邦境内,主要右岸支流有流经印度首都德里、在安拉阿巴德(Allahabad)附近汇入恒河的亚穆纳河,以及在中央邦从温迪亚(Vindhya)山脉北流并很快汇入恒河的栋斯(Tons)河。北方邦的主要左岸支流为拉姆根加河、戈默蒂(Gomati)河与卡克拉(Ghaghara)河。 恒河接著流入比哈尔(Bihar)邦,来自北面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主要支流有根德格河、布里根德格(Burhi Gandak)河、库格里(Ghugri)河与戈西河,其南面最重要支流为宋(Son)河。恒河继而沿拉杰默哈尔丘陵边缘南流,然後奔东南到达三角洲顶点法拉卡(Farakka)。在恒河流入的最後一个印度邦西孟加拉邦,默哈嫩达(Mahananda)河从北面注入。(在整个印度西孟加拉邦以及孟加拉,恒河在当地被称为博多河。)三角洲最西部分流为胡格利(Hooghly)河,加尔各答市就坐落在其东岸上。在孟加拉国,浩阔的布拉马普得拉河(汇流前约241公里〔150哩〕河段被称为亚穆纳河)在瓜伦多卡德附近汇入恒河。合在一起的河流被称为博多河,在坚德布尔(Chandpur)以上与梅克纳河合流。河水遂通过无数水道注入孟加拉湾,其中最大水道为梅克纳三角湾。 来自恒河与布拉马普得拉河流域的泥沙沉积物,延伸到海中构成的三角洲,面积约60,000平方公里(23,000平方哩),由反覆交错的黏土、沙子和泥灰构成,并有一层层循环重叠的泥碳、褐煤和曾为森林覆盖的林地。 恒河三角洲南部表面,由大量泥沙在近期迅速沉积形成。东面三角洲临海一边正由于被称为沙洲的新地和新岛的形成而迅速改变著。然而,三角洲西海岸自18世纪以来实际上没有变化。 西孟加拉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几乎没有水经这些河流入海。在孟加拉三角洲地区,河流宽阔而活跃,水量丰沛,并与无数港湾沟通。在雨季(6∼10月),这一地区大部洪水氾滥,水深数呎,使得建在人工垫高的土地上的村庄和住宅成为洪水中的孤岛。雨季期间居民点之间的交通只能靠船。 在整个三角洲临海一边,有一片辽阔的潮汐林和沼地。森林被称为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受到印度和孟加拉保护。 § 气候和水文 恒河 恒河流域有著次大陆最大的河系。水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10月西南季风带来的雨,以及4∼6月热季中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成的流水。恒河流域降水与西南季风相伴,但也随6∼10月间起源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而来。只有少量降雨发生在12∼1月间。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头的760公釐(30吋)至东头2,286公釐(90吋)馀之间。(在北方邦的上恒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约为760∼1,016公釐〔30∼40吋〕;在比哈尔中央平原,为1,016∼1,524公釐〔40∼60吋〕;在三角洲地区为1,524∼2,540公釐〔60∼100吋〕.)三角洲地区在雨季开始前的3∼5月间和雨季结束後的9∼10月间遭受强气旋风暴的侵袭。这些风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损失和家园、庄稼及牲畜的毁灭。1970年11月的一场风暴就具有灾难性规模,造成至少20万人乃至可能多达50万人的死亡。 由于恒河平原整个地表地形几乎没有差异,恒河流速缓慢。在德里的亚穆纳河与孟加拉湾之间,距离近1,609公里(1,000哩),落差仅约213公尺(700呎)。恒河-布拉马普得拉河平原总面积为777,000平方公里(300,000平方哩)。平原冲积层在有些地方厚达1,829公尺(6,000呎)馀,但冲积年代可能不超过10,000年。 § 动植物 鱼 恒河-亚穆纳河地区曾经森林密布;史实记载在16∼17世纪,可在当地猎到野象、水牛、野牛、犀、狮和虎。多数原有自然植被已从整个恒河流域消失,土地现在被强化耕种以满足总是在增长中的人口的需要。除了鹿、野猪和野猫以及狼、胡狼和狐之外,野生动物绝无仅有。仅在孙德尔本斯三角洲地区还可以发现有一些孟加拉虎、鳄和沼泽鹿。所有河流,特别是在三角洲地区,鱼类均十分丰富,它是三角洲居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居民 日出 恒河流域人民在种族上属于混合来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们原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来,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从西面到来,与他们混合起来。在东部和南部,主要是在孟加拉地区,藏人、缅甸人和各种山地民族也混合起来。欧洲人来得还要晚些,并没有怎麼定居下来或与他们通婚。 恒河平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斯坦的中心地带,是其连续几个文明的摇篮。基督以前的阿育王帝国的中心为巴特那(Patna),在比哈尔横跨恒河两岸。伟大的蒙兀儿帝国的中心在恒河流域西缘的德里和阿格拉(Agra)。坎普尔(Kanpur)北面恒河畔的根瑙杰(Kannauj)是7世纪中叶囊括北印度大部地区的戒日王封建帝国的中心。在12世纪开始的穆斯林时代,穆斯林的统治不仅扩展到整个恒河平原,而且扩展到整个孟加拉。在三角洲地区的达卡与穆尔希达巴德(Murshidabad)是穆斯林政权的中心。 在三角洲,加尔各答及其卫星城镇沿胡格利河两岸延伸约80公里(50哩),形成印度人口、商业和工业集中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恒河在宗教上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世界上的任何河流。它从远古就受到崇敬,今天则被印度教徒视为最神圣的河流。虽然被称为圣地的印度教徒朝觐之地遍布次大陆,但那些坐落在恒河边上的圣地具特殊的意义。其中有安拉阿巴德附近恒河与亚穆纳河的汇合处,1∼2月间举办沐浴节;数十万朝圣者沉浸在河中。 加尔各答的胡格利河也被认为是神圣的。恒河朝觐的地方还包括根戈德里及阿勒格嫩达河与帕吉勒提河这两条源流的汇合处。印度教徒将死者的骨灰撒到河上,相信死者这样就会直接升天,恒河岸边的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焚烧死者的火化场(河边台阶顶部建立的寺庙)。 § 经济 污染 (1)灌溉。自古以来,在洪水氾滥时或藉助重力水渠以利用恒河水灌溉司空见惯。2,000多年前撰写的经典和神话中已经描述过这样的灌溉。自12世纪以来的穆斯林统治时期,灌溉高度发展,蒙兀儿国王後来修筑了几条灌渠。英国人进而延展了灌渠系统。 较古老的灌渠主要在恒河-亚穆纳河两河间地区。上恒河灌渠及其分渠长9,575公里(5,950哩);始于赫尔德瓦尔。下恒河灌渠及其分渠长8,240公里(5,120哩),始于纳拉乌拉(Naraura)。 (2)航运。19世纪中叶,随著铁路建设的兴起,大规模水运开始衰落。灌溉汲水日益增加,也影响了航运。恒河流域中部安拉阿巴德附近以远河运微不足道,多为各种类型的农村河船。然而,西孟加拉和孟加拉仍然依靠水路运输黄麻、茶、粮食和其他农业及农村产品。1947年的印巴分治产生影响深远的变化,实际上中断了从前经由内陆水路从阿萨姆运到加尔各答的茶和黄麻的大宗贸易。 (3)水力发电。恒河的水力发电蕴藏量约为1,300万千瓦,其中约2/5在印度境内,其馀在尼泊尔。 § 恒河流域 恒河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作为印度第一大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700多公里,中、上游有2100多公里在印度境内,下游500公里在孟加拉国。 恒河有两个较大的源头,即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两河上游急流汹涌,奔腾于喜马拉雅山间,地势由3150米急降至300米。两河在代沃布勒亚格附近汇合后始称恒河。穿过西瓦利山脉后,在古城哈德瓦附近进入平原,与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时聚会一堂,地势再降至120米。 由于恒河到此已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结果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显的水线,以后逐渐交融混合。恒河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腊纳西,又集纳了许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达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宽阔,水流浩荡地奔向下游。 进入孟加拉国后,恒被称为帕德玛(意为荷花)河,分成数条支流,并汇合大拉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就在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它的面积达5698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这里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重要种植区。布拉马普特拉河长约2900公里,水量充沛,河道亦极其稳定,上游即雅鲁藏布江。恒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红树林和沼泽地,称“松达班”,梵文意为“芳林”。 § 圣河传说 恒河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 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而根据宗教传说,恒河之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来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神山”。湿婆的妻子乌玛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玛法木错湖是湿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徙尊它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来,虔诚的印度教徙长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来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灾,益寿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湿婆大神的启示。 而另一个传说则说印度历史上某国王为了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以修来世,请求天上的女神下凡。但是,女神之水来势汹汹,大地难以承受,湿婆大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恒河上游,让水从他的头发上缓缓流下,从而减弱了水势,既可以洗刷掉国王祖先的罪孽,又能造于人类。由此,印度教徙认为恒河是女神的化身,是“赎罪之源”。 § 历史 恒河 1、笈多王朝(320-540年) 4世纪初,贵霜帝国衰落,笈多王朝(320-540)兴起,建都华氏城,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到超日王(380-415)时,国势强盛,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首都是华氏城。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2、哑哒人入侵时期(5-6世纪) 5世纪中叶,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6世纪初,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陷入分裂混战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3、戒日帝国(606-647年) 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4、拉齐普特人时期(7世纪中叶-12世纪末) 戒日王死后,帝国陷入分裂。8世纪时,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后与当地贵族融合,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他们勇武好战,彼此削弱,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8-10世纪,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5、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 该王朝是中亚阿富汗境内兴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1001-1026年,该王朝的苏丹马穆德(999-1030年)先后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说是15次),使其遭受严重破坏。马茂德的远征以掠夺财物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统治,他死后,其国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并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印度南部在10-12世纪时兴起一个朱罗王国,该王国曾远征锡兰,并与阿拉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12世纪末陷入分裂。 6、德里苏丹国家(1206-1526年) 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断从西北山口侵入,这些外族侵入后大都与当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与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进来的,他们不但没有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印度教的传统力量也根深蒂固。总之,印度最大的特点是多分裂少统一,以及多种宗教长期并存。 7、莫卧尔帝国(1526-1707年) 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进攻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苏丹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6-1858)。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 圣水沐浴节 恒河 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水源于神山圣湖,因此恒河是“圣河”,每12年举行一次印度恒河圣水沐浴节(又称大壶节)。 传说中,圣水沐浴节首次举办的时间是在雅利安人时期(公元前1500年定居于印度)。当时众神和群魔达成临时协议,双方合力取得银河系中的长生不老仙露后平分。争夺盛仙露的大壶之战进行了整整12天12夜(相当于人间12年)。壶中仙露洒落到了四个地方:阿拉哈巴德、哈里瓦和纳锡。因此,圣水沐浴节也就在这四地举行。 由于圣水沐浴节与恒河这两个词与印度宗教传统的紧密联系,许多人已认为它们是同意词。因为圣水沐浴节是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恒河也就被看做是最伟大的宗教河。多少年来,恒河在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水净化之谜 恒河 在印度教徒的眼里,恒河是净化女神恒迦的化身,而恒河里的水就是地球上最为圣洁的水,只要经过它的洗浴,人的灵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获健康生命。每年都有众多的朝圣者虔诚而来,在恒河水里举行自己的重大宗教仪式。更有甚者在恒河水里自尽,以期洗去此世的罪孽和冤狱。于是,恒河上有时会漂浮着尸体。人们将尸体打捞起来火化后,会遵死者遗嘱将骨灰洒在恒河里。就这样年复一年,恒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成了印度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可印度教徒依然我行我素,他们沐浴在此,饮用在此,却很少中毒或者得病。难道恒河水真的因为其神圣而具有了某种自我净化的能力吗? § 科学预估 即将消失的版图:恒河20年后或将干枯 由于全球变暖,印度恒河三角洲以及南部的洪水爆发频率正从10年一次加快到一年几次,不可预期的洪水和海啸正频频在这片土地上肆虐,涂炭生灵。 [1] § 参考资料 [1] 中国通用旅游 http://www.51766.com/img/wikipedia/ [2] 印度留学网 http://www.57in.com/ydfq/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8 [3] 新图旅游网 http://www.sintu.com/mudidi/yindu/24-3488.html [4] 北纬网 http://www.beiww.com/kt/2007/0323/content_291.html [5] 学友堂 http://www.3i3i.cn/Technology/Geography/200701/124864.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