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拉魂腔
释义 〖拉魂腔〗泗洲戏的旧称,又称柳琴戏。据徐州方志载:早年这种地方戏,人们叫它为:"肘古子",后来又改名为:"拉魂腔"。

§ 起源

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据今约有200多年历史。据传与江苏、山东的柳戏同出一源,从声腔、流派传承上及其艺术形成与发展上看,是近现代流传于淮北一带的知名剧种"泗洲戏"(因古时候淮海地区是有名的泗洲城地界)。在徐州以东的苏鲁一带又叫作"柳琴戏"(由于该戏一种主要伴奏乐器为"柳琴"而得名)。主要时期在泗州(治今泗县),解放后为体现剧种的地方特色,故改名泗州戏。流行于淮河以北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体说,就是临沂、枣庄、郯城、苍山、滕州、徐州、邳州、新沂、东海、赣榆、连云港、泗洪、宿州、蒙城、寿县、灵璧、凤阳、阜南、霍邱、桐城、安庆一带。在日前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枣庄市申报的"柳琴戏"赫然当选。因苏鲁豫皖地处南北交汇之地,地理、文化、风土、人情的交错融合,这剧便自自然有了南音的柔美低回,又有了北音的粗犷旷然。

§ 名称由来

因那拉魂动魄之处极为使人念想,这剧种便因此有了一个最初的名称--"拉魂腔"。它以丰富的花腔和独有的拖腔翻高,有别于其他剧种,感染力极强。这里至今还流传着“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的民谚,足见这个剧种在民间受欢迎的程度。但是在当地民间很多老百姓还是一直叫它为:“拉魂腔”。那是因为:这种戏曲从音乐伴奏,锣鼓点子到唱腔表演都是十分地让人们"着迷",只要小锣子一响,琴声一起真的就能够把人们的"魂"给勾拉了过去.可见当地老百姓对"她"的痴迷程度!至于当初为何给它取名为"拉魂腔",在民间还有着一段十分有趣和精彩的故事呢!

在湖东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每家大小人等全都喜爱听"拉魂腔".每当晚黑到来不管哪村唱戏,村里家家户户都 要抢着去听戏.有这么一天,刚过门一年多的小大嫂在家吃过晚饭,忙着让她的丈夫"老戏迷"赶紧先去到戏场子里找好座位枪先占上,就早早 地先走啦!小大嫂急忙收拾锅灶,又去喂过了猪.忙完一些琐碎活计之后,便急急忙忙从床上抱起刚出月子的小宝宝也随后赶到戏场子里,锣鼓 一响,琴声缭绕,唱段开始啦!全家人听戏看景.一时间玩得十分地开心!又有一天,小大嫂的丈夫出远门作买卖去啦!小大嫂又听说临村来了戏班子,各家各户都早早地吃过晚饭赶往戏场子听戏去了.一时间她还 不停地在家里忙呵着.只听见临村村头不时传来小锣子,大鼓钹喧闹的声响,家里的活还有一大堆,小儿子又在哭闹着!她实在急坏了.于是她便一手抱起在床头睡觉的孩子,另一只手拿起个小板凳,一阵小跑抄近路赶去听戏了!到了戏场听了一阵子,她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在哭闹,只当自己的小儿子也在哭呢!便急忙掏出奶头子给孩子喂奶,刚想放到小孩嘴里,哎!这才发现自己怀里抱的根本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长巴大南瓜!这戏哪能再听下去呢!家里的小孩还不知哭成啥样呢?万一滚下床来该怎么办呢?!她立刻赶忙往家里奔跑!小大嫂怎么会抱了个南瓜来听戏呢?原来她在晚饭后听到小锣子,大鼓钹一响开,柳琴阵阵奏起---这个"戏"就把她的"魂"给勾拉到戏场子里来啦!谁成想,她慌里慌张抱起孩子抄近路走人家的南瓜地赶去听戏,一下子就被南瓜秧绊载倒啦!又急忙爬起来抱起一个南瓜再跑,谁知,抱错啦!当她在戏场子里发现自己抱的是个长巴南瓜时,便急忙顺着原路到南瓜地里去找小孩,来到那棵绊断的南瓜秧子前一看,小孩不知哪去了?再仔细找找,她竟然发现一个她们家床头上的大枕头!她急忙丢下南瓜,抱起枕头一阵小跑赶回家里.开开门到床前一看,咳!小孩儿还乖乖地在床上呼呼睡觉呢!

这个故事在乡间被活灵活现地传来传去,小大嫂听戏情结的"痴迷与丢魂"就戏起了个名字叫"拉魂腔"【又有人叫这种戏为"绊倒小大嫂"】。

艺术风格

其唱腔南、北方风格交融,婉约与豪放并蓄。尤其是女声唱腔,婉转揉情、优美动人。被群众称誉为“有拉魂的魅力”。戏剧的艺术表演以“压花场”为基础,分“单压”和“双压”两种,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 戏剧目丰富,如传统剧目《大出观》、《三踡寒桥》、《樊梨花点兵》、 《走娘家》、《拾棉花》、《喝面叶》等长期盛演不衰。

人文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套一套地唱拉魂腔。有了拉魂腔,生活便变得有滋有味。高兴时唱快板,把五腑六脏都荡涤得干干净净;悲苦时,唱慢板,那撕心裂肺的情调便抚平了心中痛苦的皱纹。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传来几声锣响,戏便开场了。一片空地,一座寺庙,就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每一村,每一地,都有自己的绝对权威。权威一出场,整个戏场立即鸦雀无声。吹、拉、弹、唱、翻、打、念,提袍甩袖,吹胡子瞪眼睛,一套功夫,十分娴熟。唱到动人之处,人人啧啧赞叹。还有献殷勤的则提着水壶,拿着茶杯,不断地给演员们敬茶。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或慢慢地扇着芭蕉扇,或津津有味地抽着香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拉魂腔,啥肉酒不香",他们自是体会得最深。月在西天,戏毕人散,心满意足地回家敲门去了。在乡党们眼里,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拉魂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末,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农村的人们每在戏中认定"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人生结局,聊以自慰,也以此慰人,虽然这"精神食粮"有时还有骗人的毒素,他们也乐意喝下这杯酒。"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纯朴的乡人并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但是他们在戏台上接受伦理纲常,在戏台下感受悲欢离合,戏台就是他们的学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