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弦乐器
释义

弦乐器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弦乐器的音色统一,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颤、碎、拨、跳,等)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 发音方式

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 分类

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鸣乐器 (如吉它)。 弓拉弦鸣乐器: 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电贝司(Electric Bass); 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它(Guitar)、电吉它(Electric Guitar)、二胡、古琴、琵琶、筝。

§ 小提琴

弦乐器小提琴是一切弓弦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现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纪从老式的三弦小提琴发展来的,1650-1730年间经斯特拉迪瓦里、 阿马蒂和瓜尔内里等家族加以改进而臻于完美。再后来的改良包括加长指板,增加腮托,用钢丝和尼龙丝取代肠线琴弦等。

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作曲家们经常用以引发作品的基调。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 则担任乐曲主要声部的和声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常用于独奏。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 中提琴

中提琴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同样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交响乐队 以及室内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担当中音声部,为主旋律起伴奏和衬托的作用, 极少用于独奏。不过偶尔也以独奏乐器的形象出现,如在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 中提琴的独奏就占了相当比重。中提琴的音质别具一格,近似鼻音的咏叹,非常适合表现深沉与神秘的情调。

§ 大提琴

弦乐器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 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倍低音提琴体积庞大,需站立演奏。它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属于六弦提琴一族,肩斜背平。另一种属于小提琴一族,肩较方,背微圆。

§ 其他西洋弦乐器

弦乐器倍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的最低音声部,多充当伴奏角色,极少用于独奏,但其雄厚的 低音无疑是多声部音乐中强大力量的体现。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响乐队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开始时,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有力地回绝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动机。 还有圣·桑在他的《动物狂欢节》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动地塑造出笨重、庄严的大象形象。

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 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吉它又名“六弦琴”,属室内乐器,因其音量较小,几乎从不用于各类乐队中。这种乐器堪称简单设计的杰作。理想的吉它琴体的底板和侧面应由最好的黄檀木构成,面板采用云杉木,弦品和琴颈 分别由乌木和红木制作。六根琴弦则是尼龙和钢材料的混合体。

吉它经过了不少变化,才形成常见的莱斯·保尔、斯特拉托卡斯特尔和吉布森等类型 (最后一种类型为所有摇滚吉它手所渴求)。然而,今天的吉它与当年西班牙南部山区的安达卢西亚人 用于独奏和为舞蹈伴奏的吉它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吉它主要用于大众娱乐,是典型的 家庭乐器,对于音乐的普及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许多古典吉它名曲根本无法改编为用其他乐器 演奏的乐曲,因为这些名曲中蕴含着独特的吉它技巧,其他乐器是根本无从模仿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吉它艺术在音乐体系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 高胡

弦乐器高胡又名「粤胡」,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由二胡改革而成。它形如二胡,但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广东音乐和粤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现在逐渐成为既能独奏,亦能合奏和重奏的拉弦乐器。

高胡的形体结构基本上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较小、琴杆也较为短。演奏者把琴筒夹於两腿间演奏。高胡的定弦比二胡高五度,音域约有两个八度。 高胡音色在各音区的分别不大,音色变化亦与二胡相同。高胡在民族乐团中担任弦乐器的高音声部,虽不如二胡表现力丰富,但仍擅於演奏抒情的旋律或表达热烈欢腾的气氛。它在担任伴奏角色时能演奏持续长音、各种节奏型和华彩型伴奏等。

高胡的演奏技巧与二胡相同,分为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着名的乐曲有高胡协奏曲《琴诗》(李助 曲)、《梁祝》(何占豪、陈钢曲)等。

§ 二胡

二胡,曾被称为「胡琴」、「南胡」,是胡琴类乐器的代表,亦被中国各地音乐广泛使用作为独奏和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二十世纪五十代的乐器改革,二胡由使用丝弦转为金属弦,改进其音质和声量;使用金属制的螺旋转轴,在调音时音高更准确等,使二胡在演奏上能够有更大的发挥和表现。

二胡由琴筒、琴杆、琴弦、琴码、千斤、琴弓、底托所组成。二胡的琴筒的一端蒙有蟒蛇皮,而另一端是音窗。此外,还置有千斤,即利用一条细绳,绕於琴杆和琴弦中腰的地方,用作调节音高;亦有金属制的「S」形小 ,小 可以上下移动;琴码则置放在琴筒皮膜上,将琴弦架起,使琴弓拉擦琴弦所产生的振动能够由琴弦传至琴筒。二胡的音域可达到三个八度左右,但在合奏时一般音域多不超过两个八度。

二胡音色甜美,外弦的音色比内弦明亮、刚柔多变,具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而且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是表现力丰富的拉弦乐器。因此,在民族乐队中常担任主奏和独奏乐器,同时亦演奏伴奏音型。

弦乐器由於二胡是以固定音高定弦,故较容易演绎各种音调,而其丰富的演奏技巧,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二胡在民族器乐合奏中,有时会以密集的音型来伴奏,从而衬托旋律;有时会与其他拉弦乐器一起演奏持续和弦音以及各种节奏音型。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右手技巧主要是弓法技巧,透过弓向(拉弓、推弓) 、弓速(慢弓、快弓)和手腕的力度(平弓、断弓、跳弓、颤弓等)等的差异,表达不同的演奏技巧。左手的技巧则透过左手手指的不同运用而成,如揉弦、颤音、打音、滑音等。着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华彦钧曲)、《赛马》(黄海怀曲) 等,协奏曲则有《长城随想》(刘文金曲)等。

§ 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属胡琴类的中音拉弦乐器,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二胡的形制基础上改革制成;外观形状与二胡一样,琴筒比二胡大,琴杆亦较长。

中胡的结构除体形外,基本上与二胡相同,音域约有两个八度,音色变化与二胡基本相同。中胡在民族乐团中一般担任弦乐器的中、低音声部;其深厚丰润的音色,能演奏抒情的旋律。在民族乐团合奏中,主要用於丰满弦乐以至整体的中音声部,例如重叠高声部的旋律,以加强音响效果。在担任伴奏角色时,演奏持续长音及各种节奏型作和声性的伴奏。

演奏技巧方面大致与二胡相同,分右手和左手技巧。除作伴奏乐器外,亦担任独奏;着名的中胡独奏曲有《草原上》 (刘明源曲)等,中胡协奏曲则有《苏武》 (刘洙曲)等。

§ 其他中国弦乐器

革胡

弦乐器革胡是胡琴类的低音拉弦乐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杨雨森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後,在保留胡琴类乐器基本音色和造形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提琴类乐器的发音结构研制而成。革胡初期有小、中、大及低音革胡四种,及後经过不断的改革,无论在音色、外形等都有所改善,大大丰富了民族乐队的低音域。

革胡由圆形和横置的木制琴筒组成,一端蒙有蟒蛇皮(单皮震动式或双皮震动式),用杠杆式琴码架起弦线,张弦四根。香港中乐团现时采用的革胡是单皮震动式革胡。

革胡的音色坚韧响亮,音域宽广,约有三个八度。革胡以琴弓在弦外拉奏发声,或用右手手指拨弦弹奏。它的音色变化大致与二胡相同。革胡多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中低音声部,可演奏各种双音、和弦,而且适应任何转调。革胡在合奏时,有增强音响厚度、丰富和声效果的作用。

革胡的演奏技巧分为右手和左手技巧。右手主要是弓法技巧,有慢弓、快弓、分弓、连弓、断弓、顿弓、跳弓、抖弓等。由於革胡的琴箱较大、琴弦较长,馀音亦较长,因此亦不时会以拨弦的方式演奏。至於左手的技巧则主要有泛音、颤音、打音和滑音等。由於革胡的指位距离比较宽,故此,它不适宜演奏过快的音符或者是过多的加花演奏。

低音革胡

弦乐器低音革胡的外形与革胡相同,但体形较大,同样是杨雨森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二胡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低音拉弦乐器。改革後的低音革胡在音色和外形等也有所改善,丰富及加强了民族管弦乐团的低音声部。

低音革胡的结构与革胡相同,但由於它的体形较大,拉奏的时候需要站 或坐在较高的椅子上。它的声音低沉浑厚,演奏方法与革胡一样,弓法亦如西洋乐器中的低音大提琴。低音革胡的演奏技巧大致上与革胡相同。

§ 胡琴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早在宋代之初,我国北方蒙古族人民就在火不思、忽雷等弹弦乐器的基础上,制成了弓拉弦鸣乐器胡琴,蒙古族人民称其为“胡尔”,它与奚琴类型的拉弦乐器在形制和奏法上完全不同 ,这是一种二弦、弓在弦外拉奏的胡琴。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即勺子琴之意,还简 称为“西胡”。是宋代弹弦乐器火不思向拉弦乐器变革的产物。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马尾胡琴随汉车”之句。成吉思汗时代(1162年—1227年),胡琴已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元代史籍记载较详, 《元史·礼乐志》 (卷七十一)述其形制云:“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元代之时,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或合奏,还广泛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中。张星烺译《马可·波罗游记》中载:“鞑靼人又有一种风俗。当他们队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和奏他们的二弦琴,极其好听。”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 (卷九)载:“胡琴,蒙古乐器。”这是一种共鸣箱似火不思、呈勺形,两肩有棱角,单面张皮,二弦如忽雷,用直杆马尾弓(弓毛不张紧) 在弦外拉奏的乐器。这种胡琴直到清末民初,仍在喀喇沁王府等蒙古族乐队中使用。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二弦、二胡、高胡、中胡、京胡、京二胡、四胡、板胡等乐器,不属于这种胡琴类乐器,应归于奚琴类拉弦乐器的系列。蒙古族的朝尔和马头琴等梯形弓拉弦鸣乐器才是由这种胡琴发展而成的。

弦乐器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音乐家和乐器制作师合作,根据喀喇沁王府乐队中的胡琴和演奏图像,并参照其它文献史料而制成改革胡琴。全长79厘米,共鸣箱呈半梨形,系用一整块长白山所产的花色木挖凿出腹腔,其上原蒙羊皮,现改为蒙以鱼鳞云杉薄板,面宽21.7厘米,琴底设有琴托。琴杆顶端雕饰以“马特尔”(据说这是类似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龙马”)的头像,表示对外勇猛压邪,对内吉祥安顺的吉祥物。琴杆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张两条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面板中央置木制琴马,马高2.5厘米。琴弓的弓杆木制,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毛张紧。

演奏时,采取坐姿,将琴箱底部的琴托夹于两腿间,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肚按弦,右手掌心向下抓握弓柄,在琴马上方弦外拉奏。胡琴按五度关系定弦为:d1、a1,音域d1—d3,有两个八度。音色柔和而明亮,音量较大,属于中音乐器。左手技巧有颤音、打音和滑音等,右手有长弓、短弓、弹弓和跳弓等技巧。常用于蒙古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