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汉战役
释义

§ 平汉战役

§ 正文

平汉战役的战术总结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

--------------------------------------------------------------------------------

第一 战役概述

国民党反动派在日本投降后,假北上受降之名,以十四个军分经同蒲、平汉、津浦各铁路向华北各解放区突贯攻击,控制铁路,企图以此发扬美国现代化技术之长,割裂我各区之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甚至山地,而便于各个消灭之。其沿平汉线北进之第一梯队为三十军(辖二十七师、三十师、六十七师)、四十军(辖三十九师、一○六师)及新八军(辖新六师、暂编二十九师、河北民军、第八纵队),统一归马法五、高树勋(十一战区两个副司令长官)指挥,总兵力约四万五千人,于一九四五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与我会战于漳河以北、邯郸以南之平汉路东侧地区。这些军队都是旧西北军的底子,比较有战斗力,过去参加过台儿庄等战役,自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观战政策后,就将它们从敌后调到鄂西、豫西整训多年,故军官较有军事素养和战斗经验,统驭力强,士兵亦久经训练。在编制装备上火力重于突击,其中占总兵力之半的三十军,更系半美械装备,但终因抓兵成份,厌战逃亡,更形成兵员不足和突击力薄弱,特别不敢进行夜间战斗。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杂牌与嫡系待遇不同,杂牌不愿转化为嫡系者又特别不同,各军之间存有矛盾,特别是杂牌军中有主张和平民主的进步分子,反对嫡系法西斯内战、独裁,高树勋军就是这一类的首席代表,蒋介石忌之最深。而美械装备在对付我军近战,特别夜间肉搏攻击中无法施展,且大军因离开铁路供应,不能多带弹药与军需,反为不可克服之弱点。

但反动派忽视了这些弱点,相反地把我军都当作只能扰乱的游击队看待,以为它用三个军沿滏阳河轻装急进,就可以把我们撇在两侧,尤其撇开磁(县)邯(郸)间平汉路西之侧击,而自由进入邯郸、邢台,接上石家庄的第三军、第十六军。因此它不需要飞机、坦克的配合,也不需要其他兵团在邻近左右前后直接策应,也不需要带足够的弹药,就能完成任务。这是犯了“夜郎自大”的骄傲和孤军深入的错误。

我军在战役指导上贯彻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实行诱敌深入与集中优势,只打歼灭战不打消耗战,只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的原则,于黄河以北布置沿途袭扰,破坏交通,以麻痹敌人和迟滞其前进,同时抓着它离不开铁路的弱点,事先在漳河与滏阳河的河套我们所预定的战场上,由当地党政军民组织大举破路、平沟和拆毁敌伪遗留的城墙、围寨、碉堡、工事,以肃清障碍,便于进行运动战,同时并派遣干部布置情报点线和侦察地形,准备了战场有利的条件。

在参战兵力上,则调集了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军区的主力达六万余人。虽然这些部队有很大的新兵与俘虏成份,并缺乏训练,但由于他们经过反攻以来的胜利战斗,特别是上党战役胜利声势和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决心,政治情绪极高,将士用命;加上后方广大群众热烈支援前线,并有后方指挥部所组织之十余万民兵群众的直接参战与担任后勤,遂造成我军战力上的绝对优势。以上述之战场有利,战力优势,与广大群众支援,便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加上高树勋毅然反对内战,率新八军全部起义,更促成了战役的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

由于敌军对我情况不明和防我袭击,从十月十四日起区分四个梯团,用“四足爬行”的阵势,即以两个并列纵队前进,其前进方式用交番行进交番停止的方法,以便停止者容易在站稳的阵势上掩护行进者,如左纵队的第一梯团前进,则以第二梯团停止掩护之。行军只有每日四十里的速度,以便早到早布置警戒挖工事。敌自新乡沿平汉路以东地带北进,二十一日渡漳河后,我先遣纵队一部即与其右翼先锋(四十军之一○六师)保持接触,让其边打边进。至二十四日上午,其右前锋被我先遣纵队先头部队坚决扼阻于邯郸东南之崔曲、赵庄、南堡一带。敌发现我兵力较大后,即被迫采取防御,积极构筑工事,时其左翼前锋之新八军已跨滏阳河占领南起马头镇、徐庄、北至阎家浅、屯庄一带;后尾之三十军亦已占领滏阳河东侧之中马头、大小狼营、柳儿营及南豆公以北,与新八军连接。于是,我路东军与路西军主力乃行东西合围,于二十四日深夜开始全面攻击,并以路东与路西两个支队控制漳河渡口,遮断其第二梯队之北上增援。此时,我在平汉北段则以少数兵力牵制由同蒲、正太已进据石家庄之第三军、第十六军,使其南北不能呼应。战斗至二十九日,我路东军之攻击重点始终指向四十军之一○六师,攻克了南堡、崔曲、赵庄等处,并歼灭其大部;路西军夺占了中马头渡口,并在战斗中以政治联络新八军并帮助其起义。这一起义,在政治上与军事上都有极大的作用。敌人从此受到极大的精神震恐,

士气沮丧,加之完全处在粮食缺乏、无险可凭的沙漠地带的袋形阵地,而不得不于十月二十九日下午开始向南突围。当我估计其于高部起义后必然向南突围时,乃放开退路,将主力先敌南移到漳河以北顽军退路之两侧地带,待敌脱离筑城地带时,全军东西实行钳击,并于敌人溃败时,在其退路上兜击,侧重打击其指挥机关,割碎其部署体系,予以各个消灭,同时我以总预备队在漳河北岸构筑工事,以拦截敌之退路和布置南岸的侧击,以横截援敌。因此,到十月三十一日,除三十军少数残部漏网外,马法五以下大部放下武器或伤亡了,十一月二日彻底解决了战斗。其第二梯队企图增援之三十二军,在遭到我阻截部队的打击与三十军、四十军被歼后,亦急遽南逃。其由石家庄进出于元氏企图策应之十六军部队,亦闻风北撤,战役大获全胜。

总结起来说,我们指导这一战役的一系列思想就是:毫不急躁地寻求与创造敌人弱点(例如,开始故示以弱,以纵其骄,诱其孤军躁进,在合围中予以有重点的打击,以割裂其部署体系,争取其和平民主分子,以分化其力量),以及避开敌人长处(敌长于固守,我则压迫与引诱其突围,以脱离其筑城地带),发扬我之长处(我利于夜战、近战、野战)和掩护我之弱点(无现代技术装备,火力与破坏力弱,不利于火战与攻坚),然后兢兢业业抓紧敌人弱点,全民全力以赴;在战斗动作上,力求出敌不意,施行奇袭;在兵力使用上,则于估计情况变化时,适时抽集后备力量,以求自己有用之不竭的兵力。

第二 顽军战术特点

长于构筑工事障碍的固守防御,而不善于野战、夜战与近战,害怕白刃格斗和机械遵守条令而不善于应变,是这些顽军战术上总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行军。区分四个梯团,摆成四足爬行的队形(即乌龟爬行阵势,以驻军掩护行军,自谓足以应变,阎锡山谓此容易发扬火力而名之日火城架子)前进,行动谨慎,并按条令前后左右派出警戒和便衣侦探,每日行程平均约四十里,以便及早宿营,保持战力与布置警戒,以防我袭击。

二、进攻。其前卫部队向我正面阻击部队进攻时,每度攻击必先行猛烈的火力准备。当火力延伸射程,随行冲锋。冲锋队形密集,前面是排疏开,后跟行军纵队,遇我火力杀伤后,等不到拚刺刀即行撤退,以准备续行攻击,但连续攻击中一次比一次薄弱。在正面攻击无效时,然后正面牵制,从我翼侧迂回和包围我之阻击部队,以保障其主力继续前进。

三、防御筑城。当与我有力部队接触后,每至一村即拘留居民集合于一处,以封锁消息,并迅速构筑工事。通常以几个坚固高房或碉楼为中心,构成几个据点,用村沿工事连接起来;村落边沿及村中稍高房顶上多用砖(一层或二层砖)砌机枪掩体,有时还加掩盖;在村沿或街巷拐角的墙壁上挖一至三层枪眼(最低层有离地仅二、三十公分的,使我军不易发觉与封锁);在重要村口或巷口,构筑机枪掩盖火巢(即暗碉);在村内打通墙壁并以交通壕横贯街道,构成其交通线和堵塞不必要的街道;为防我接近,对村落突出部往往构成较强的机枪火力点,或于其侧作荫蔽的侧防火力点(这种侧防火力点,正面遮蔽,枪眼开向侧方,不易从正面压制),在村周手榴弹投掷距离内,锯倒树木作鹿砦(密集排列,树梢向外,如原地有树则锯断其半攀倒,使之不易拔除),并加强村外沟渠土墙的障碍,挖掘单人掩体作为警戒阵地;为防我夜袭,利用村沿草堆作照明柴,通夜点燃,更有在警戒线外铺设干草,使人踏上之时发生音响,所以报警者为防我对坚固工事、房屋行坑道爆破,有所谓“复缸哨”的设置(即以水缸复地面,以听取挖坑道之音响)。其工事设置顺序,一般是先前沿后纵深,通常进入村落两个钟头后,即能完成鹿砦障碍和前沿工事,颇为迅速。这些都说明这个部队平时在防御与筑城方面训练有素。

四、防御战斗动作。除以上工事障碍设置外,为防我夜袭,有时派遣小部队到村外游动。其对付我之夜袭或攻击,主要是死守不出。善于组织短距离的交叉火网和侧射,以与障碍、照明相结合。假如我军事先对鹿砦的破坏和水围的通过没有足够的准备和练习,则往往在鹿砦或水围附近迟滞不前,而受到严重的火力杀伤;或者是突击队突入后二梯队又受火力封锁不能接应,而使突击队被迫从敌火与障碍结合下撤退,遭到重大的损害。当其前沿被我占领后,很快能组织恢复攻击,在纵深战斗中亦与我军逐屋反复争夺。这种恢复攻击和逆袭,主要是集中猛烈的火力,压制与封锁我突入部队之后路,其兵力则多从我之侧背打出,呐喊冲锋,投掷手榴弹,但不敢真拚刺刀。其山炮既不敢放在前沿,又不知行抵近射击,故往往不用。

五、退却与突围。敌战役退却时,每至一村仍积极构筑防御工事,特别是两侧掩护阵地。如此,当敌从被包围之村落突围时,往往先缩短次要方向的防线,以集中突围兵力,然后在佯动方向配合下,先用机枪、迫炮向其突围方向从中向两侧扫射,然后成行军纵队跑步而出,先头是轻机枪密集扫射,纵队中亦有一部轻机枪小迫炮随行随停随打,对我军行机枪扫射与投弹,使队形不易混乱;惟一遇我兵力扑近格斗,则失去统驭力而抵抗薄弱,甚至全无抵抗而放下武器。

以上特点,还须要从这些军队的组成、编制、装备、训练及部队传统诸方面来认识它的本质。首先,这些军队虽然是反动的,但军官有素养,士兵有训练,装备较强;旧西北军的传统,长于防御,因此当其困聚固守时,可以依仗其工事、火力和统治力而发挥一定的顽强性。但因其抓兵成分厌战逃亡,其干部防不胜防,也没有夜间战斗的教练,在战斗中斗志不高,所以一旦要散开攻击和进入夜暗,特别当冲锋时,统治力便削弱了;加上兵员不足和步枪、手榴弹少,便决定它突击力薄弱和不善野战,而要摆着“火城架子”前进和利用工事障碍,组织火城来对付我们;再加上反动军队的自私性,就演成战术上的单纯防御与互不支援,一切按照条令动作而不会机动。如是,在分据村落的情况下,就利于我们的夜间攻击、割裂作战与各个消灭,特别利于我们在野战中,压迫与引诱它脱离阵地,在运动中消灭它。

第三 我们的战术--平原居民地进攻战斗的战术

平原居民地在军事上的作用,较之山地不同,它不单可以驻军、宿营与取给粮水,而且是战术上的要点,加之平原村落稠密,因此平原战斗就往往演成居民地的争夺与居民地的攻防战斗。

平汉战役从战略上说,是敌人向华北进攻,但我们在战略防御上采取了战役战斗上的进攻,迫使敌人不得不转为防御,而分别据守各个居民地。所以我们的战斗,除在战役开始时,曾以一部兵力从敌人前进之正面,特别从侧背扼止敌人,使它停留于我预先布置的囊形战场,而有局部的防御(这种防御是必须的,是战役组成部分之一)外,主要的战斗就是向居民地敌人进攻。就是在战役追击过程中,也由于敌人不断占领退路上的居民地来抵抗,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向居民地敌人进攻,才能最后消灭敌人于工事薄弱的居民地,或者压迫它脱离居民地而于运动中消灭之。

因此,平汉战役中主要的战术问题,就是平原居民地进攻战斗的问题。当然居民地战斗,既有彼此争夺,也就有彼此攻防与退却。但我军之于防御退却总是局部的。现在先按这一战役的地形、敌情特点来谈几个原则问题:

一、按一般战术原则说,要大量消灭敌人,必须是合击(合围)与聚歼,但为了容易消灭,又必须将整个敌人防御配系割裂几块,才便于我以优势兵力对敌人的劣势兵力实行各个合击,以求达到各个消灭的目的。即使只是消灭一个营一个团也比击溃一个师毫无所获好得多。这是我军战术特点必须发挥的。对于各个敌人的消灭来说,也必须是合击中有割裂,割裂中又有小的合击,才容易达到消灭的目的。就是说要把核桃打碎来吃,不要啃整个核桃,囫囵吞枣是无法下咽与消化的。

二、平原地形开阔,四方八面可以运动,利于敌人逃跑,如没有合击则更不能消灭。对于分据多数居民地各自固守的敌人来说,由于居民地间有很大的空隙,形成了利于分割与各个合击的条件。但战役上的割裂要正确估计战斗进程,在敌人躯干联系的关节薄弱部,给以重点的(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敌人弱点)割断的突破,以攻占某些居民地作为支点,才能巩固割裂的阵势。对一个居民地来说,就必须是突入部队,迅速夺取,占领敌人支点,巩固前进,由割裂到合击敌人;只有当村落很小,敌人展不开,兵力不便于割裂的条件下,才能采取压缩于一隅,最后用爆破、炮轰(曲射平射配合)连续突击解决的办法。

三、由于村落是一种比较坚固的纵深阵地,敌人又长于固守,所以进攻中应尽量争取用压迫和引诱敌人的方法动摇其固守的决心,脱离居民地筑城地带,而在运动中消灭之为有利。战役进攻如此,对一个居民地进攻战斗亦复如此。造成敌人动摇其固守决心的主要方法:二是围困,使其粮弹不济,但这要拖延时日,而且在敌人粮弹困难条件下才行;再就是一面以坚决突破相威胁,另一方面故示以逃脱的生路,并伏兵于其退路上而解决之。四面八方围攻的办法,往往迫使敌人“困兽犹斗”。这是最不合算的“啃整核桃”的办法。

四、平原村外地形开阔,利于防者发扬火力,在没有地形依托的条件下,要准备进行持续的纵深战斗,因此,利用黑暗的遮蔽接敌与构筑攻击阵地,对于装备较劣的我军就特别重要。当楔入敌占居民地之间攻击时,更须构筑四围的纵深工事。

五、关于攻击时间的选择。倘主攻方向上我火力有压制优势时,于黎明前从东方主攻,一则收朝阳照明目标之助(敌人对我展望不易);二则便于白天决战。如系奇袭,则以深夜为宜。战斗对峙后,如实行黄昏攻击,特别是从西方进攻,一则可收夕阳照明之助;二则我火力掩护与开始的指挥协同,较夜间确实;三则可破坏敌人由白天部署转入夜间部署的实施,使敌在不利于夜间战斗的态势下进入夜间战斗,不易实行反扑。但是,当我已进入纵深战斗,特别在敌人失去优势而我急需扩张战果时,则利于白天攻击,但也必须日以继夜地猛烈攻击。

六、村落房屋形成了纵深的坚固阵地,加上水围和鹿砦的障碍,与音响、照明的设置,以及警戒的严密(较之长期守备点线据点之敌人的麻痹不同),进攻者奇袭成功的可能性虽然减少,但因它没有高不可登之城墙,并不是完全没有奇袭的可能,故须部署奇袭,力求以隐蔽、突然出之。不过在奇袭部署中,应兼顾能接着强袭、强攻和正攻,既不能单凭奇袭一扑所能奏效,也不能只靠“一铳药”的进攻所能结局。故在奇袭之初,就要同时作攻坚的充分准备,要有一定的地形侦察,破坏与通过障碍的准备;在兵力、弹药使用上,要作持续战斗的准备。为了克服障碍与坚固的工事,工兵与炮兵支援步兵的作用也加大了。

七、平原通路多,地貌不易辨识,夜间运动最易迷失方向和发生误会。居民地战斗因街巷复杂,通视联络困难,容易造成混乱,失去掌握。因此,对通信联络,特别是战地有线电的架设,以及识别手段的讲求,在夜间动作上极为重要。

八、根据平汉战役以及过去战斗经验,当我们以优势兵力围攻居民地时,在其边沿战斗往往具有决定意义。而边沿战斗,通常又以我军秘密集中适当兵力与火器突然行动,压倒敌人的火力与摧毁其障碍物,而步兵乘此突入村沿为重要因素。只要我们能突破敌人边沿的防御阵地,夺占某些房屋或支点并巩固起来,便有了进攻的依托。敌人的火力作用与居民地的险要性,及其防御的信心就大为减弱了。因而我们便可凭借这些支点向纵深发展。

以下按居民地进攻战斗的一般过程,扼要地总结居民地战斗的经验:

其一 对居民地攻击的接敌运动、战术侦察及突击目标的选择

1.对居民地的攻击包括:一、夺取边沿外围;二、占领前面坚固的街道房屋;三、夺取支撑点,最后肃清敌人。

2.接敌运动。以利用黑夜与地形地物的隐蔽接近为主。如在夜间接敌,为使运动迅速,不失联络和避免误会起见,团以下部队应尽可能采用共同队形,各兵团运动道路则应明确区分,以免混乱,并在行军之纵队前,便于联络的距离上,派出所要的侦察。部队指挥员及其所属各分队指挥员,与炮兵、机关枪、工兵队长,都应在侦察部队之后、行军纵队之前行进。侦察部队如发现敌村外游动警戒,应秘密包围,坚决挥动白刃,捕捉或扑杀之。绝不轻易放枪投弹,以免惊觉守敌,暴露自己位置。在奇袭情况需要时,则以小部队秘密监视封锁,主力急速前进。

3.战术侦察。当进攻之前,对于这种临时布防的敌占居民地所了解的情况、地形,往往是概略的,甚至有错误。因此,指挥员在进攻直前的亲身侦察,非常重要。当侦察部队或前卫警戒部队接近村落敌人之警戒线时,根据情况,或驱逐敌人警戒部队,乘势夺取居民地前沿,巩固起来,以进行深入的侦察;或与敌人警戒线保持接触,停下来监视敌人,以掩护指挥员的亲身侦察。主力则随后到进攻出发地(即展开位置),隐蔽待命进攻(一般在敌重机枪有效火力外)。此时指挥员在前面的侦察,应通视敌情、地形、地物,主要根据居民地边沿及周围地形、障碍设置等,来判断敌人防御前沿,火力配系与纵深支点如何构成,以决定主攻方向、助攻方向,尤要决定主攻方向的突击点,区分各营(连)进攻区域(一个连一条街够了)。假如侦察过程中已被敌发觉,则战斗即减弱奇袭性,应乘机以小部队多方攻击,以查明其火力配系,寻求其弱点。至于战场上捕捉俘虏,亦是任何时候不能疏忽的。只有周密的地形、敌情的侦察,与正确的情况判断,才会有正确的决心和处置。贸然从事,乱打一顿,是打不出好仗的。

4.突击点的选择。从敌情上说,主力突击应指向敌人致命之处(水源、司令部),弱的工事、障碍,与守兵薄弱、其交叉火及侧射火较少而死角大的地方;从地形上说,应是外围利于隐蔽接近攀登,夺取后便于巩固和进展的地方;从我们火力掩护来说,应是便于从前梯队两侧用交叉火力掩护的地方。但一个地方不一定各个条件都具备,必须就当时情况权衡轻重而决定之。但夜间观察,即令战斗的侦察,亦不易察明其纵深的敌情、地形,加之我火力掩护不会很准确,故通常应从一般的地形上选择便于突击部队隐蔽通过、接近攀登的村角或突出部为有利。

主攻、助攻各部队,对一个大居民地,各应有突击重点,总合则有二、三个突击点,上级指挥员应使之协调。这样,一则可以分散敌之兵力、火力,使其不易彼此策应堵塞我之突破口,同时又可展开我之兵力;二则求得最少有两处突破,以便对纵深的钳击,和尔后攻击重点的操纵自如。最好是使几个突击箭头突入敌阵(阎锡山名之日三个老虎爪子),能互相策应,将敌阵戳穿、撕破、切碎之。但我们在兵力、火力使用上,各级指挥员均必须明确区分自己的突击方向与箝制方向。箝制方向的动作要积极主动,且用真面目的攻击,方能达到真正迷惑敌人,使主攻方向容易奏效,绝不能以为自己不是主攻方向,而消极从事。如箝制方向识破战机,突击胜利,应立即向此胜利方向发展,变为主攻方向。本战役中从击败一○六师就乘势发展为消灭一○六师。指挥员在下达命令时,对于主攻、助攻,只有暗示在基本部署如何使用兵力、火器与规定任务的区分上,但绝不能在命令词句上指明谁是主攻谁是助攻,以免限制下级在战斗过程中之机动。

其二 攻击计划、攻击队形及其前梯队火力队之编成

1.根据侦察结果,攻击部队指挥员即依照受领之任务拟定攻击计划。将要夺取居民地的最后目标及最近目标的顺序规定出来。据此,将如何使用炮兵、机关枪,将如何使用爆炸与燃烧消灭各个据点,将如何通过障碍物都规定出来。

2.攻击部队指挥员,应根据所划分指定的攻击区域与夺取目标组成战斗队形。例如,敌人以几个村落或几个家屋构成防御集团,其火力与突击都能互相支援时,则应从敌人完全暴露的翼侧,或间隙中的翼侧,实行迂回包围。为割裂敌阵之关节薄弱部起见,则应从其薄弱部实行突破。照战术观点说来,无论如何都应以我之主力指向敌人弱点实行突击,以求得在弱点突击成功时循此发展胜利。因此,突击队攻击正面小于箝制队,而其纵深配备则大于箝制队,以使蓄有雄厚力量发展胜利。如我主力在我暴露翼侧,则以纵深配备的梯队成梯阶队形隐蔽起来,以便截击可能突围之敌,或夹击从一梯队翼侧出击之敌与他方增援之敌,以保障我第一梯队侧背的安全。若我第一梯队突破成功时,则及时向前突入包围敌人。

3.攻击的前梯队的编组:主攻与助攻方向的前梯队之任务,是起突破村沿的作用。如兵力拥挤,则增大伤亡,因此,这些攻击的前梯队,通常宜以步兵连的一个建制排为基础加强之,其中包括:一、攻击组(步兵带大量手榴弹);二、破坏组(破坏鹿砦障碍和坚固建筑,因此宜有任爆破之工兵);三、梯子组。如有水围时,则另外编架桥组(架设后不参加冲锋,直至战斗终结担任桥梁交通的掩护)。最好每个前梯队配有两挺轻机枪,以为直接掩护的火力,而各组各员的动作,特别要求协同熟练。所以应于战前编组训练之。

4.如何组织火力队集中射击援助步兵突破前沿,即是以优势的炮兵、机关枪、掷弹筒、特等射手等组成火力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前沿战斗时直接援助主攻方向的前梯队进行突破,突破成功进入纵深战斗时,诸重火器则分别配属各进攻的分队),指定专人任火力队长,统一指挥。根据情况需要,按目标种类与武器性能分组(或按目标分段),各设组长。火力队长在攻击部队指挥员指示下,协同前梯队长组织火力配系,与规定联络记号。其开始的主要任务,是突然开火,以短促的压倒敌优势的火力,摧毁与压制敌侧防机关、村口暗碉、前沿枪眼与房顶工事,以掩护前梯队破坏或通过障碍物,并使它乘势突入村沿,但切忌和敌人进行持久的火力竞赛。这里要说明的就是:要集中火力,不要集中火器。因为火器在其实施斜射、侧射、交叉射时,才能以极少的弹药发扬极大的效力。我们要根据任务、敌情、地形来组织斜射、侧射、交叉射的火力配系,就要将调来的火器按其性能使之分头占领不同的射击阵地,以行射击。如果不是这样,而将火器集中起来,列成横队,只向敌人直射,那就太蠢了。

其三 构筑攻击阵地

平汉战役中没有一个居民地是在黑夜攻克的。这说明,因为居民地的纵深性决定了战斗的持续性,在开阔的居民地外,假如没有工事,一到白天就不能立足。因此,对居民地攻击,必须构筑攻击阵地。假如是奇袭、强袭,那么在突击发起后,第二梯队应立即靠近村落外围构筑工事。假如是正攻,必须在攻击前进时,第一梯队应利用地形前进,不得已时略挖卧沟即须前进,不得停滞攻势。后续梯队则应在跟进中不断改善第一梯队之工事。挖交通壕逐渐构成攻击阵地,以求依托巩固阵地前进。有时前梯队还须利用交通壕去接近与破坏鹿砦。甚至水围的渡口桥头,也须构筑掩壕、掩墙,以利进出。

其四 障碍物的破坏与通过

滏阳河两岸的村庄多有水围子,甚至村外沟渠交错,沟宽一丈、二丈不等,多不能徒涉,加上鹿砦设置与近距离交叉火网的封锁,就成为进攻者很大的障碍。如事先侦察准备不够,往往在障碍前迟滞不前,或在敌火下被迫撤退,而受到严重的火力杀伤。这种伤亡,几乎占我们伤亡人员总数一半以上。因此,战前把地形、障碍的侦察与通过、排除演习熟练,对于顺利地前进,有决定意义。

1.水围子的通过。由于不能徒涉,故必须架设木梯或轻便桥才能通过。此次经验是:(甲)多架几处,以求通过迅速和分散敌注意力;(乙)一种架设法是先用一根长杆伸过沟去,再将跳板或木梯顺杆上滑过去,如此姿势较低,音响亦小;(丙)另一种架设法是,将梯板的前端稳定起来,在梯板后端系两根绳子,用两人拉着,再将后端扶起翻过沟去,这种架法姿势较高,音响亦较大,只有当沟宽杆短不适于前种方法时行之;(丁)如情况许可和必要时可用土囊堆于敌侧桥头或挖筑掩壕、掩墙,构成临时桥头阵地和火力点,掩护工兵架设轻便桥,遮蔽敌弹,便于交通。

2.鹿砦之破坏。此役经验通常利用夜暗破坏。其破坏法有:(甲)隐蔽装设爆破筒爆破之,为了求得隐蔽,爆破者必须减低行动的姿势、音响,注意伪装;(乙)选择鹿砦中小的枝杆,秘密系上或钩上绳索多根,退向斜后方遮蔽处(如无遮蔽,可用堆集土囊,或事先挖掘掩壕),用多数人斜拉之;(丙)挖交通壕至鹿砦之下,以大刀砍碎鹿砦搬开之,但作业应带门板掩盖作业者的头,以防敌弹;(丁)以梯子或铺板复于鹿砦之上,以便步兵超越通行。以上作业,必要时须用火力掩护强行破坏,即令突入后,还要继续多破坏几处,以利后续部队的进退和粮弹伤员的输送。

其五 居民地边沿战斗

1.攻击部署,特别是准备通过与准备破坏障碍的工作完成后,应即迅速投入攻击,首先以突然猛烈的炮火,集中摧毁其前沿的主要火力点,特别是近距离的侧防火力点,并掩护步兵打开突破口,开辟冲锋路,继以轻重机枪、掷弹筒、特等射手发扬有组织的短促的猛烈火力,杀伤与压倒敌人,使其无法抬头,在炮兵开火的同时,就要迅速破坏障碍而迅速通过之,以投入冲锋。当突击队进入突破之瞬间,我之火力应即向两侧和纵深转移,压制和封锁敌人侧射火力和纵深的增援。切记我们弹药条件不允许作长时间的猛烈火力掩护。所以猛烈开火时机与前梯队通过障碍时机,应精密估计,特别是步兵要乘炮兵与机关枪火力之掩护、炸药之爆炸,即须猛烈突入,不得犹豫。

2.突破成功后,应立即修改工事,设置障碍,构筑临时据点(有时可搬移与利用敌阵前沿的鹿砦设置障碍),轻机枪成立即占领阵地,以便打退敌人的逆袭。后续部队必须迅速跟进,援助第一梯队乘势扩张战果,尤其要迅速向两侧或纵深扩张战果。这种时候向两侧村沿敌人的侧背冲锋,往往能收得很好的战果。

假如第一次突破不成功而组织第二次攻击时,必须消除第一次的缺点,在部署兵力、选定突破点上必有所改变,以出敌不意,否则非增加兵力、火器不行。

3.当突击队突入后,第二梯队主要应迅速跟进,扩大战果,不得停滞。为防敌人火力封锁突破口,即指定必要的人向突破口挖掘匍匐交通壕,并逐渐加强之,以便于我兵力、粮弹的增援,和伤亡、俘虏的后送。

其六 居民地内战斗

1.街市战斗队形,切忌密集拥挤,先头宜以一个加强班的小部队,靠近墙壁监视对面街房前进。下分投弹、梯子、突击三组。投弹组可不带步枪,而以篮盛足够的手榴弹,对敌占房屋之上下两侧及内部猛投炸弹。梯子组则乘炸弹烟雾架梯,以利突击组之攀登。占领房屋后,房上仅留少数部队及轻机枪进行瞰制射击,并修改工事,堵塞通路,巩固起来。主力遇必要时则逐屋挖通墙壁迅速前进。小部队指挥员应隐蔽于房上,便于观察情况,掌握部队。房上部队要主动与房下部队联系,每到一点应即发出预定记号,通报上级与友邻。

2.对于我所瞰制的街道或村落的制高点,应迅速占领,以便瞰射敌人。特别以侧射交叉射的火力,杀伤其反冲锋或突围部队与增援部队。

3.敌人溃退时应勇猛进击,不给以喘息的余地,特别当其未能退入碉堡工事以前即行消灭。

4.对较顽强狡诈的敌人,应严密搜索,防其伏击,逐步巩固前进。然切不可放去良机,失之过慢,过慢则增加敌对抗准备的时间。如至夜暗敌人战斗力弱时,则可猛攻其纵深,使其混乱溃散,失去抵抗力。

5.如遇敌反冲锋时,应先以有组织的火力杀伤之,并即投入白刃格斗,继以尾追歼灭之。

6.对居民地内单独坚固碉堡房屋如攻击不下,则应派队围困监视孤立之,并进行强攻与爆破的准备,待大部敌人消灭后再来攻击,不应为其所抑留,以致影响纵深进展,延误战机。

7.对于村口村外暗碉破坏的方法:(甲)用长杆绑炸药爆炸之;(乙)在火力掩护下快跑到碉顶,以手榴弹塞入枪眼;(丙)用迫击炮或掷弹筒(太行小炮)从附近墙壁凿以炮眼,抵近平射摧毁之,对房顶工事亦可用掷弹筒平射破坏之;(丁)绕到其侧背从入口攻击之。

8.如遇敌人猛烈的逆袭,不能击退时,应尽量利用房舍及临时构筑的工事,进行坚决抵抗以待时机,配合村外攻击部队里外夹攻,坚决歼灭敌人,通常能收得很大战果,指挥员应有充分的信心。当其与本队失去联系而被敌人围攻陷于独立战斗时,只要我们能顽强不屈,即可击退敌人的攻击,获取胜利。平汉战役中已创造了很多这样的战例。

假如被敌人围困,万一必须突围时,突围之前必须侦明敌情,或声东击西,或直索一下突围,应即先以一部兵力对敌人薄弱之点打通出路,主力跟进,一下突围。这种突围最好选择黄昏或黑夜实施。平汉战役中曾经有我某营被敌包围,利用夜暗突然突围而出,未损一人一枪。

9.敌如被消灭,部队应迅速集结整理,派出警戒,准备新的机动,继续战斗,切忌混乱,为敌人所乘。

其七 对突围敌人之追击

当敌人被迫溃退时,亦就是我们最后获取战斗果实的时候,这点已经一再得到证明,但由于平原运动便利,村落又无城墙限制,便于突围。因此,对于追击战斗的组织,应该特别周密机动。这里要注意以下事项:

1.围攻中应佯留一面缺口或弱点(即围师必缺之原则),在敌可能突围之方向暗伏预备队(亦即攻击队形之梯阶配备),准备消灭敌人突围部队或截击援兵。

2.如发觉敌有突围征象(如自行缩短防线,或向他方佯动,猛烈射击),应立即机断行事,抽出强大机动兵力,隐蔽配置于村外适当距离的路侧,构筑简单工事伏击之,并在敌人可能通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阻滞其前进,同时以大量民兵密布各要道,以便搜捕散兵,截取武器。至村外残留敌人既已动摇,最易解决,可留部分兵力监视或歼灭之。本战役中曾有敌人秘密突围,而不收其警戒部队者,今后应特别注意。

3.我伏击部队应先以火力猛袭,继即猛烈投入冲锋,分割包围消灭之。

4.各级指挥员均应直接掌握一部机动兵力,以应付情况的变化。

结论

总而言之,这种密布的平原居民地进攻,必须要有战斗直前的地形、敌情侦察,要利用夜暗的遮蔽,突然接敌与进攻,并要注意利用地形、地物。须知察明敌情、地形而又有准备地隐蔽突然攻敌不备,是奇袭成功的必要条件。平汉战役中奇袭成功的战例很少,原因在此。至于在进攻中也要注意做工事,以求得巩固地进攻。这些都叫掩蔽工作,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说我们要保存有生力量直到决战的时候,为的是便于决战时有力量消灭敌人。特别当敌有飞机、坦克、大炮时为尤然。

在这种地区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克服与通过障碍的准备;要有攻坚的一切手段的准备;要注意通信联络;要有持续战斗的准备;要控制预备队,当紧急情况下预备队用尽时,要及时重新抽集新预备队,以应付情况变化。攻击要有重点并佯留缺口,而不要平分兵力四面围攻。要及时注意消灭突围之敌。

--------------------------------------------------------------------------------

【注释】

(1)平汉战役又名邯郸战役。参见《国民党进攻的真相》注释〔二〕(《毛泽东选集》第1115页)。 《刘伯承军事文选》

(2)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由于民国政府时期北京称北平,所以1928年6月后又叫平汉铁路,平汉铁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注]铁路。平汉铁路纵贯河北、河南和湖北三省,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交通命脉,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注]1881年11月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世称“马车铁路”。

平汉线战役 (1947年12月13日至30日)

--------------------------------------------------------------------------------

1947年下半年,在我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并完成了战略展开的同时,我陈(赓)谢(富治)兵团和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亦称陈粟兵团)也进入中原,并初步站住了脚跟。我军的这一战略反攻行动使蒋介石十分惊慌,既怕我军在中原生根,又怕我军南渡长江,为此调集了33个旅,企图首先对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实施“重点清剿”,尔后再逼我军退出中原。

我陈粟、陈谢两支大军,为配合大别山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清剿”,先后于12月初开始,对平汉路、陇海路东段发动了大规模破击战。破击战重点是以陈粟兵团及陈谢兵团的一部,沿平汉路南下,直逼武汉,以调动进攻大别山之敌,从而支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作战。

12月13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对平汉路郑州至许昌段和陇海路郑州至民权段展开破击,陈谢兵团主力破击平汉路行昌至驻马店段。至22日,两支大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先后攻占了新郑、许昌、漯河等重要城市及大小车站50余座,破路420公里,从而切断了陇海、平汉铁路。

12月24日,敌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率整编第3、第20师由确山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配合陈谢兵团南下迎击。25日,当敌第5兵团部和整编第3师进至西平以南祝王寨、金钢寺地区时,被华东野战军第1、第3、第4纵队及陈谢兵团第4、第9纵队包围。战至26日,被围之敌兵团部及整编第3师被我军全部歼灭。敌之后续部队整编第20师慌忙缩回确山。29日,我各纵队南下围攻确山,并造成对信阳、武汉的严重威胁,从而迫敌由大别山区抽调了3个师13个旅回援平汉线,使敌围攻大别山的计划破产。由于我战役目的已经达到,遂于30日撤围确山,结束战役。此役,我军歼敌1个兵团部,1个整编师、2个旅、6个团及非正规部队6个保安团等,共4.5万余人。

§ 配图

摄于河北涉县129师旧址刘伯承办公室,邯郸战役示意图1940年12月至1945年12月在此办公,期间筹划了上当、平汉战役,制定了《平汉战役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写出了《平汉战役技术指导》等重要军事论著。

§ 相关连接

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它是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反击国民党篡夺抗日胜利果实,在河北邯郸地区粉碎国民党军进犯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这次战役,晋冀鲁豫解放军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向华北进攻的主力孙连仲两个军,争取高树勋率部起义,从而粉碎了国民党沿平汉方向的进攻,对迫使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蓄谋发动内战。他一方面要争取时间运兵到内战前线以完成军事部署,同时为欺骗全国人民,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装模作样地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为了避免或推迟内战的爆发,同时为了揭露美国和国民党当局的阴谋,团结教育全国人民,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志于1945年8月28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曲折、复杂的斗争,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蒋介石表面上同意了我党提出的坚决避免内战和和平建国的方针,实际上仍顽固地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在协定公布之后,他又妄图以协定来麻痹我党,并以继续重庆谈判做幌子,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扩大进攻的规模。除将一部分军队用美国舰艇与飞机向平津等地输送外,主力则加紧从陆路推进,首要目标是抢占平津、夺取东北。

国民党蒋介石以14个军分别经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各铁路成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企图以此发挥美国现代化技术之长,割裂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甚至山地,而便于各个消灭。其中同蒲路方向为第一战区胡宗南的先头部队两个军,经同蒲路、正太路开抵石家庄,后续一个军到闻喜以南;平汉路方向为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三个军(三十军、四十军及新八军),约4 5万人,在其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四十军军长)、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的率领下,从河南北部郑州、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冀鲁豫解放区,第三十二军和孙殿英的第三十一集团军跟随北进,后续还有四个军,其中一个多军已进至新乡,其余正准备由洛阳、开封等地向新乡开进;沿津浦线北犯的国民党军先头一个军已从徐州进占济南;沿平绥线进攻的国民党军则已迫近张家口。1945年10月14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三个军从郑州、新乡出发,沿铁路线及其东侧前进,企图以10天左右的时间赶到石家庄,会同胡宗南部继续沿平汉线北犯。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彻底歼灭敌人,党中央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所部晋冀鲁豫军区,以主力的一部截击沿同浦路北犯的国民党后续部队,以主力的大部歼击沿平汉路北犯的国民党军。中央军委强调指出:这一仗的胜负,关系全国战局,意义重大,务必精密组织,鼓励军民,团结一致,不失时机,争取胜利。

根据指示,军区首长对敌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认为:这四路进攻中,平汉一路是主力,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三个军都是原西北军,有较强的战斗力,除三十军已变成半嫡系半美械装备外,四十军和新八军都是杂牌军,与蒋介石有矛盾,特别是新八军,对蒋介石为削弱杂牌而驱使其作内战先锋,很是不满,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参战。

军区首长于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策略,集中杨得志司令员、苏振华政委所部第一纵队;陈再道司令员、宋任穷政委所部第二纵队;陈锡联司令员、彭涛政委所部第三纵队和秦基伟、杜义德、杨勇所部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二级军区部队共6万人参战,还动员了冀南地区10万民兵,准备以2个月的时间连续作战,歼灭沿平汉线北犯的敌军。计划将平汉一路的敌人引诱到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套的多砂地区先打第一仗,歼其一部,然后逐次歼灭之,并在打军事仗的同时打政治仗,争取一部分敌军起义。

在作战部署上,分路东、路西军对敌人实行东西钳击,其中一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二、三纵队及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另外,太行军区七分区三个团组成独立支队,结合太行、冀鲁豫地方武装的民兵,在黄河以北至安阳之间,破坏交通,袭击北犯之敌。等敌人通过漳河后,即以独立支队控制漳河渡口,阻其后续梯队的增援,其余地方武装和民兵则继续钳制安阳以南之敌。

战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以我军主力集结和钳制敌军为主要任务的阻击阶段。

国民党先头部队新八军高树勋部、四十军马法五部、三十军鲁崇义部三个军从新乡北犯到安阳,沿途不断遭到晋冀鲁豫军区的独立支队、地方武装及民兵的打击,但由于没有与我军区主力部队接触,前进较快。10月20日,国民党先头部队即进占漳河边的岳镇、丰乐镇等处,掩护架桥。此时,我路西主力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尚在途中,二纵队还在进行肃清临漳等地伪军据点的战斗,参战主力中仅路东军一纵队已赶到临漳及东方村地区,于21日夜以一部袭击岳镇敌人的先头部队,在给敌人一定杀伤后即撤出战斗。国民党的三个军在蒋介石的严令督责下,渡过漳河,继续沿平汉线东侧北犯。23日,国民党军占领磁县,24日占领马头镇,并向武安、邯郸方面前进。此时,晋冀鲁豫参战兵团已大部分赶到,二纵队、三纵队于邯郸东南地区形成对敌军三面包围的态势,一纵队经过顽强阻击,胜利地完成了将敌人钳制于预定战场和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我军主动出击和对敌军形成包围圈的合围阶段。

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24日夜,晋冀鲁豫军开始出击和合围敌人。邯郸战役由阻击阶段转入合围阶段。我军一方面以二纵队两个旅控制邯郸及其西地区,阻止敌人进入邯郸;另一方面以一纵队主力、三队五支队从东西两面对敌实施钳击,并以独立支队从敌人后方控制漳河渡口。至25日夜,已使敌人陷入我的包围之中,敌军进退两难,只得一面收缩阵地固守,向蒋介石求援。这时的新八军开始动摇,战斗不积极。26日,驻石家庄的李正先部十六军和驻安阳的康永良部三十二军分南北对其增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区决心仍集中主力歼击被围之敌,对援军则暂行钳制。先派各部队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利用夜间采取迫近作业和逐点割歼以及渗入袭扰等手段,消耗敌人的兵力,同时对动摇的新八军又打又拉,等待我军后续部队到达后,再发起总攻。同时为以防万一,又指示冀南沿路东各军分区在沙河以北的铁路沿线布置游击战争,为了制止敌人的增援,又派部队加强安阳以南的游击战争,以扼制和钳制安阳方向的敌人。10月28日黄昏时分,军区各后续部队到齐,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开始向敌人发起总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到10月30日,我军攻克村镇20余处,四十军的一○六师大部分被歼,三十军也受到有力打击,敌人被迫收缩阵地。在总攻发起的同一天,军区李达参谋长到新八军与高树勋接谈,以加强政治争取。高树勋在我军打击和政治争取下,响应我军民之号召,率其直属之新八军(包括暂二十九师、新六师2个师)全体官兵及河北民军共万余人于30日在马头镇起义。高树勋率部起义,给敌人的震动很大,使敌人丧失了最后固守的信心。10月31日,敌军主力向南突围,当日被围困于漳河以北、磁县以东地区。我军故意放开退路,并乘胜围歼了国民党溃退的其余两个军。到11月2日,向南突围的敌人除少数漏网外,大部分被我军歼灭。石家庄与安阳出援的敌军也闻风撤退,战役大获全胜。

邯郸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继上党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是对进犯的国民党采取的自卫反击,以配合和谈,做好应付全面内战准备为目的。邯郸战役,经历了阻击、合围、总攻、追歼四个阶段,历时10天,歼敌1 4万多人,2 3万多人被迫放下武器。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战区参谋宋肯堂,第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参谋长李旭东以下高级军官多人被俘,再次粉碎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对堵住华北的大门,掩护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战役中还贯彻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原则。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不满情绪,成功地争取了高树勋率部邯郸起义,使敌人兵力骤减,部署出现缺口,军心动摇,加速我军取得战役胜利,从而推迟了蒋介石反动派进行全面内战的计划,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共中央随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广泛宣传,号召国民党军官学习高树勋部队,从而取得解放战争中策反工作的极大胜利。 (张蕾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