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博物馆 |
释义 | 山东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始建于1954年8月。新馆位于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于1991年动工,1992年10月主体工程落成。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宏伟、典雅的建筑群,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一大景观。 § 详细信息 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当时馆址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位于济南市广智院街广智院旧址,系1904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怀恩光创建,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西院位于济南市上新街世界红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原是一处融道、佛、儒、基督、伊斯兰五教合一的宗教团体驻地,1942年建成。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后,将济南广智院旧址辟为自然陈列室、世界红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辟为历史陈列室。山东省博物馆建馆之初,藏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拨了原山东金石保存所收藏的青铜器、书画、善本书等一批文物;二是接收了原济南广智院历年来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以及各类文物藏品;三是接收了原解放区山东人民政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收集保护的各类文物;另外还接收了部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群众捐献的传世文物。 山东博物馆1954年至1980年期间,山东省博物馆作为山东惟一的省级文博机构,承担起了山东境内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泰安大汶口、邹城野店、潍坊姚官庄、日照东海峪、滕州岗上、茌平尚庄、蓬莱紫荆山、济南大辛庄、青州苏埠屯、沂源千人洞等重要遗址,保护清理了曲阜九龙山、邹城朱檀墓、临淄郎家庄、临沂金雀山、临沂银雀山、莒南大店、沂南北寨、安丘董家庄等一批大型墓葬,收藏了大量珍贵出土文物,使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诚为精品荟萃,蔚为大观。1991年8月,位于千佛山北麓的新馆动工兴建,1992年10月落成开放,山东省博物馆发展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包括历史、自然、艺术等多门类的新型省级博物馆,成为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拥有各类藏品20余万件,尤以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汉画像石、书画、善本书等更具特色。山东省博物馆在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着力举办山东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和反映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的自然生物史陈列,并辅以灵活多样的专题文物陈列,建立起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陈列体系。山东省博物馆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专题展览,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示齐鲁文化的风采。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大汶口》、《邹县野店》、《曲阜鲁国故城》、《山东汉画像石选集》、《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古钱新探》、《古钱新典》、《山旺昆虫化石》等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另外还编辑出版了《山东省博物馆书画选》、《高凤翰书画选》、《山东省博物馆藏品选》等精品图录,在业内和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山东省博物馆基于丰富的藏品优势,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肩负着展示山东地区璀璨的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是展示齐鲁文明的窗口。然而,现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近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山东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个全新的、充分展现山东特色的、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山东省博物馆全体同仁将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敬业精神、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于新馆建设,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伴随山东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展现山东特色文明窗口的山东省博物馆必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 历史沿革 山东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建馆之初,藏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拨了原山东金石保存所收藏的青铜器、书画、善本书等一批文物;二是接收了原济南广智院历年来搜集的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以及各类文物藏品;三是接收了原解放区山东人民政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收集保护的各类文物;另外还接收了部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群众捐献的传世文物。1954年至1980年期间,山东省博物馆作为山东惟一的省级文博机构,承担起了山东境内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收藏了大量珍贵出土文物,使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54年至1980年期间,山东省博物馆作为山东惟一的省级文博机构,承担起了山东境内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收藏了大量珍贵出土文物,使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91年8月,位于千佛山北麓的新馆动工兴建,1992年10月落成开放。至此,山东省博物馆发展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包括历史、自然、艺术等多门类的新型省级博物馆,成为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和展览中心,拥有各类藏品20余万件,尤其在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汉画像石、书画、善本书的收藏方面见长。山东省博物馆现有职工129人,其中专业人员87人。设有办公室、政工科、保卫科、基建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部、文物保护部、自然部、鉴定办公室、资料信息部、经营部、物业部等14个业务科室和部门。 § 机构设置 山东博物馆 § 新馆建设 建设山东省博物馆新馆,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2006年5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正式确定建设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占地23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选址在燕山立交桥以东,经十路以北,毗邻东二环路近郊区域。博物馆新馆内设八馆四厅,即:“山东发展史馆”、“齐鲁名人馆”、“民俗馆”、“石刻艺术馆”、“文物精品馆”、“古代交通馆”、“考古馆”、“自然馆”八馆和“交流展览厅”、“学术报告厅”、“青少年实践活动厅”和“文化艺术品展示厅”四厅。功能设计符合现代博物馆建筑的发展潮流,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按照工期要求,博物馆新馆预计2009年全运会前主体完成,部分展厅对外开放。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必将对弘扬齐鲁文化,提升省会济南城市形象,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建成,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人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山东这片热土上勤劳的人民和灿烂的文化,感受到山东的成长、发展和希望! § 馆藏宝典 【陶胡人俑】年代:元尺寸:高29.2厘米。出土时间、地点:1955年济南祝甸出土.泥质灰陶,外饰红色陶衣。该雕塑惟妙惟肖,表情逼真,真实再现了西域人的魁梧、威武、粗矿豪爽的性格。它给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西域人的生活提供了实证。 山东博物馆 【无款葵花蛱蝶图扇面卷】年代:宋。尺寸:纵24.3、横25.5厘米。出土时间.地点: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扇面右为葵花蛱蝶图,左为金书题诗,钤“皇姊图书”印。拖尾冯子振跋称为“宋高宗德寿宫题葵花扇面”。 山东博物馆 【四神画像石】年代:东汉。尺寸:纵78、横110厘米。出土时间.地点:.邹县(今邹城)看庄乡出土浅浮雕。画面刻有青龙、朱雀、玄武、白虎四神及人物。龙衔联珠,朱雀展翅,四神守护,欲求吉祥。【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shanwangensis】年代:中新世中期(距今约1700万前)山旺山东鸟标本产自山东省临朐山旺,化石种是属于鸡形目的一种鸟,有点像现在的家鸽。这件化石标本保存较好,而且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是一件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展品。它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鸟化石,对研究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陈列展览 文明之光 山东,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早在距今四十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发现于沂源骑子鞍山南麓的沂源猿人头骨化石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在我省境内的新泰、长岛、日照、蓬莱等地也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临沂凤凰岭发现的细石器则为我们解决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缺环,在沂沭河流域和汶泗河流域发现的遗物表明,我们的先人过着以狩猎为主,捕捞和采集为辅的经济生活。 山东博物馆 进入新石器时代,山东地区更是群星璀璨、异彩纷呈: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器堪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相媲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明的曙光;龙山文化黑陶精美绝伦,玉器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牙璋、璇玑等成为山东的标志性器物。山东史前文化遗址目前发现超过2000处,发掘遗址上百处,通过地层学和类型学研究比对,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苦努力,逐步建立起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样完整的文化序列。目前,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研究正向着更深、更早、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齐鲁风采 山东博物馆 商周时期,山东作为中原地区的近邻,首当其冲的承受着中原文明的冲击。商代甲骨文上记载了大量商王征伐山东方国的记载,目前的考古资料也表明,商代的遗迹由早到晚存在着自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至迟在商代末年,山东的大部已经纳入了商王朝的版图,只在东部沿海地区还保留少量的东夷土著部落。西周以后,封建邦国,山东北部被周武王封给姜尚,建立齐国;南部封给周公旦,建立鲁国,此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齐国采用“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保持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加上齐桓公即位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政治贤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增强,不断兼并其它小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被尊为“春秋五霸”之首。鲁国版图虽小,但是国家完整的继承了周代的礼制,文化氛围浓厚,产生了很多光耀千古的思想家,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尊为“至圣先师”。其他还有孙子、墨子、孟子等等诸子百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魏辉煌 山东博物馆 两汉时期,山东是中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山东濒临海洋,拥有鱼盐之利,在秦末战乱中受到影响较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其中以尤以冶铁和纺织最具特色。考古发现以汉代墓葬为主,迄今发掘数量上万座,重要的考古发现,如长清双乳山济北王陵、章丘洛庄吕王陵、章丘危山济南王陵、日照海曲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尽会于此。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了丰富的具有南方风格的青瓷器和铜器;济南东八里洼北朝墓发现的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陶俑生动展示出当时的生活场景;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现的逾400尊北朝佛像精美绝伦,残断的佛手、佛脚则从另外的侧面讲述着佛教历史上的兴衰和浩劫,带给今天的人们思索的宁静和心灵的皈依。 山东石刻艺术展 山东博物馆 山东地区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汉代画像石、汉魏碑刻、北朝佛教造像、唐代摩崖石刻等等,无一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山东石刻艺术展,精心遴选百余件汉画像石和北朝的佛教造像,以及其他一些历史时期的石刻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朋友。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先民们用简练的线条,精巧的构图,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的不朽艺术作品。汉画像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如同一部“画面上的汉代史”,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如嘉祥县出土的“楼阁人物画像石”;另一类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世界,如邹城出土“四神画像石”等。贾智渊妻张宝珠等造像是北朝时期一佛二菩萨的背屏式佛造像的代表作品,杨瓒造塔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唐代石塔精品,均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明清官窑瓷器 山东博物馆 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依托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底蕴攀登上中国陶瓷史的高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作为明清两代皇室用瓷的生产基地,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所产瓷器品种之多,色彩之丰富,工艺之精湛,为历代民窑所不及。明清官窑的颜色釉瓷琳琅满目,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釉里红瓷更得明初皇家喜爱;五彩瓷乘宋、元红、绿彩之序,出现了釉上蓝彩的新工艺;斗彩之花于明宣德朝初绽,在明成化朝、清雍正朝两度怒放;当人们还在欣赏五彩瓷的古韵时,珐琅彩已携着大西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款款而来;粉彩瓷则集五彩瓷与珐琅彩瓷之美,于康、雍、乾盛世涉入瓷海,其后一领瓷业风骚二百余年。品种繁多,精彩纷呈的明清官窑瓷器,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成为世人竞相购买、收藏的亮点,仿制的样板。 § 齐鲁民俗 端午文化专家论坛——端午节习俗并非源自纪念屈原 山东博物馆 又到粽子飘香时节,端午源头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旧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这一天,我国民间有划龙舟、包粽子、办诗会纪念屈原的习俗。久而久之,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营救和纪念屈原。“端午本为与屈原无关的时令节日,”华中师大楚学研究所教授、所长蔡靖泉认为,“先秦时期,五月五日,古人往往通过举行一些活动祈求丰收、禳除灾害。魏晋南北朝时期,纪念屈原逐渐成了南方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些本为祈禳的活动也与屈原联系起来。”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怀沙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沿水招魂。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两千多年来,这个驾舟相救的场面被沿袭演变,成为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并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则分析,端午节的龙舟与水网地区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有关,但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后代人往往模糊了先民遗风的真正动因,而是根据自己时代和地域的生存环境和意识,对先民的遗风作出合乎自己逻辑的解说。各地区的“解说”又往往与纪念本地域的先贤挂上钩,形成民间传说,如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包粽子,楚人挂上了屈原,便是典型一例。据了解,端午纪念屈原的习俗,自汨罗江畔的楚人献给屈原后,迅速向周边地区传播,逐渐成为全国性的端午习俗。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劲松认为,端午习俗虽然并非源自屈原,但如果没有将屈原人格精神注入端午习俗,端午可能在历史的传承选择中不过是一般性的地方节日,绝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大节,历经千余年而不衰。 § 服务指南 交通指南:31/K51/K56/79/2/48/117/93路公共汽车,历山路南口站 K54/K68/64路公共汽车 开放时间:周一闭馆周至周五:9:00——12:00 13:00——17:00 节假日、周六周日:9:00——17:00(提前一小时停票) 山东博物馆 § 参考资料 1、http://www.sdmuseum.com/ 2、山东省博物馆学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