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吉俊 |
释义 | § 简介 崔吉俊人物档案 崔吉俊,1953年出生,山东无棣人。1978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后在该校获得工程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航天试验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航天基金奖,著有多本专著,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多获攫升 总装酒泉发射基地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场,深受海内外关注。而执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将军,需具备极强的专业化背景,均为军中优中选优的国防科技人才,故多获攫升。譬如: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就担任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参与了从“神一”到“神五”的发射。 另外,崔吉俊少将的前任、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育林曾执掌“神六”发射系统。这位不足五十岁的自动化控制博士,已升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进入中国军队“大区副”序列,仕途进一步看好。 走进红柳生长的地方 1973年,20岁的崔吉俊从黄河岸边的无棣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发射测试岗位上的一名操作手。 当时的无棣几乎是山东最穷的县之一。然而,从盐碱滩来到戈壁滩的崔吉俊还是感叹,没想到这里比家乡还穷、还荒凉。 细心的崔吉俊喜欢家乡的红荆条,更喜欢戈壁滩上的红柳树。他说,这两种植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长得郁郁葱葱。 就像红荆条和红柳树,崔吉俊和战友们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长年不下雨,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建设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航天城,把卫星和各种航天器送上了太空。而在发射测试岗位上成长为技术能手的崔吉俊被保送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后来,他又在这所大学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 从大学回到发射中心,崔吉俊担任了发射测试站站长和“零号指挥员”。发射测控站是飞行器测试和发射的“前线指挥所”。而“零号指挥员”就是在发射前10秒喊倒计时口令的那位。 1970年,如今的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当年的“零号指挥员”胡世祥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按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点火按钮。 § 树人大计 崔吉俊 载人航天对卫星发射中心来说是新任务。崔吉俊担任发射测试站站长之初,就面临着充实组建载人航天发射队伍,探索载人航天发射模式的任务。 当时的情况是,载人航天发射队伍中的新学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大型发射任务,也没有接触过航天发射。地面发射勤务队伍大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更无经验可谈。于是,从战士成长为专家的崔吉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人才的培养上。 谈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让崔吉俊最感欣慰的,就是这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崔吉俊常对年轻人说,我们所从事的航天事业,可能不会让我们干一辈子,但是,干一次,就得干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的成绩或许离开载人航天队伍后就得不到承认,但锻炼出的素质和能力将伴随我们终生。 § 航天权威 崔吉俊当火箭运行正常的数据一个接一个传来的时候,离发射塔1500米远的指挥大厅内,一位山东籍将军的脸上又一次绽出了惯有的笑容。 这位将军,就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崔吉俊。一位长期从事航天发射试验技术和管理工作,参与多项卫星工程和“神舟”飞船发射任务组织领导,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与航天基金奖的载人航天权威。 首枚远程运载火箭的操纵手 “实践八号”已是崔吉俊参与的第23颗返回式卫星发射。1972年,19岁的崔吉俊从黄河岸边的山东无棣,首次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发射测试岗位上的一名操作手。“那时的发射中心还比较荒凉,几乎没有商业,只有个别小卖部,卖些牙膏牙刷之类的日用品。” 但崔吉俊很快喜欢上了戈壁滩,尤其是那里生命力十分坚强的胡杨林。像胡杨林一样,他和战友们开始了在这里的奋斗历程,在戈壁滩上建设出了美丽的航天城,把卫星和从神一到神六的系列“神舟”飞船送上了太空。 崔吉俊永远记得1980年5月18日参加的第一次重要任务。“那是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我担任操纵手。电钮一按下去,就应该是宣布了我们国家拥有了远程运载火箭,同时也宣布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诞生了第6个第一。” 在发射测试岗位上成长为技术能手的崔吉俊,很快被送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并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又一步步成长为将军,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留给了那片热土。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我很渺小,在地球上找不到自己的坐标;我也伟大,因为我融入了宏伟的事业。” 航天发射队伍成长历程 发射测试站,是中国国组建最早、任务最重、功勋卓著的一支航天发射部队。 崔吉俊曾在1995年到1999年任发测站站长,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建设,是发测站执行神舟一号飞船任务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领导。 “那时发测站任务不多,但赶上载人航天工程建设,我们干的事就是为载人航天事业打基础、育人才,在发射专业培养出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跨世纪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崔吉俊说:“充实组建载人航天发射队伍是从1995年底开始的,大概在1996年初基本完成了编制调整,后来又招收了一些新学员,载人航天发射队伍才算是充实起来。” 由于招收的新学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地面发射勤务队伍也大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更没有经验可谈。崔吉俊和他的战友们提出:可以放走某个人,但不能放走这一代人。由于大家齐心做工作,当时培养出了一批后来神舟飞船一号到六号发射的骨干人才,包括现任站长郭保新在内的火箭各个分系统的指挥员,都是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 每一次发射都让他激情难忘 崔吉俊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军旅诗人。 “风,来得快/来得猛/唤起浩歌和风唱/战旗猎猎壮军容/……/今天,出征的大旗迎风卷/飒爽了航天员的风姿/壮美了飞天的征程/……”这是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后,崔吉俊即时赋下的一首诗。 作为诗人,崔吉俊是敏锐细腻的,也是开放的、大气的。但是,作为将军,他又是严肃的、一丝不苟的。而很多时候,诗人和军人的气质在将军的身上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我眼里,每一次卫星和飞船发射都是激情难忘的。神六发射让我激情难忘,还跟发射时的戏剧性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崔吉俊说:“英雄常与风雪相伴。古代戍边将士很多都是在风雪中出征的,非常悲壮。而神六发射,正是乘着风雪出征。” “神六发射点火2小时45分钟前,天上还飘着大雪。我当时正在塔架上,要乘电梯上顶部察看,可是由于风雪太大,连电梯门都打不开。十多分钟后,我问气象人员雪能不能停,他们果断地说,一会儿就过去了。果然,航天员进舱后,雪慢慢停了下来———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雪停了,风也停了。当时真有‘天助我也’的感觉。” 崔吉俊说,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不是上一次发射的简单重复。“神一发射,对我们来说主要还是一个锻炼,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太熟悉,包括控制措施。到神四时,整个发射都已走向规范。而神六与神五相比,变化也比较明显。到神七时,我们的航天员还要出舱,并释放小卫星。” § 评价 崔吉俊诗如其人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巴丹吉林把它深深掩藏/胡杨是天然迷彩/大漠是蜿蜒屏障……” 很难相信,这样美丽的诗句,出自航天试验工程专家崔吉俊之手。 30多年前,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崔吉俊偶然间买到了著名诗人李瑛的诗集《枣林村集》。从小梦想成为作家的崔吉俊如获至宝,一篇篇、一页页诵读模仿,开始了诗歌创作的艰难探索。 多年后,当崔吉俊手捧第一本个人诗集初稿请李瑛指正时,老作家深深为之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大漠深处的歌》,为这位大漠航天城的诗人叫好、喝彩。 崔吉俊是矛盾的。从事着严谨科学事业的他却有着浪漫的诗情。他这样描绘戈壁滩的季节:“戈壁的春光懒洋洋地搭在驼背上/人们见惯了它的踌躇和蹒跚/只是今年,春的脚步更慢/人们不免发出几声感叹……” 崔吉俊是敏锐细腻的。在诗作《归去来兮》里,他把盼望飞船返回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喧闹的工厂惦记着你/惦记你的筋骨可否受伤/多希望炼炉里的心血和智慧/铸成你永远折不断的钢铁翅膀/丰收的大地盼望着你/盼你带回崭新的理想/那一颗颗奇妙的太空种子/定会为田野生出新的生命和希望……” 崔吉俊又是开放的、大气的。地理环境封闭的戈壁并没有隔断他思维的翅膀。在《不要战争》中,崔吉俊写下了参观联合国总部时引发的诘问:“……谁的内政被粗暴干涉/谁的主权得不到维护/谁在用枪炮大声说话/谁在默默忍受着屈辱/在这个世界上/罪恶可能被张扬/正义可能被亵渎/人们期待的和平的曙光/何时才能降临在/每一个国度……” 诗如其人——崔吉俊,兼备理性与感性、科学与浪漫气质的航天人。 § 崔吉俊与神七 崔吉俊崔吉俊笑对狂风:航天人有能力保证神七正常发射 2008年9月24日清晨,酒泉突然刮起狂风,门窗不时发出哐哐的响动,旗帜呼呼作声,高耸的白杨被吹得左右摇摆,扬起的沙尘甚至令人难以睁眼。 神舟七号飞船预计2008年9月25日-30日择机发射,这样的天气状况假如持续下去,或甚至变得更加恶劣,会不会影响飞船发射呢? 神七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为记者解除了疑虑。 崔吉俊透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自己的气象站,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服务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服务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工作人员2008年7月便对场区气象严密监测,通宵达旦地工作,每天多次做出预报。 据悉,2008年7月,内蒙古气象部门有200多人直接参与到“神七”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中,他们在高空和地面监测、信息传输、预报预测、现场服务等岗位上日夜奋战,严密监视着陆场天气,正在为“神七”安全落地、航天员安全回家日夜奋战。 崔吉俊笑称,“这里在秋季刮风是很正常的,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这样的天气对飞船发射是没多大影响的。” 发射窗口选定经过多年实践验证 崔吉俊告诉记者,发射窗口是指较适合运载火箭升空的时间范围,选择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窗口更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天体运行轨道、飞船运行轨道、太阳光照辐射、飞船姿态控制等,同时需要确保飞行时的太阳、地球、飞船三者处于合适的位置。经航天专家详细测算,发射窗口在9月和10月最适合。 由于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航天员出舱活动。具体到一天内,发射一般有两个窗口,早上和晚上,总指挥部和技术人员为神七飞船选择晚间发射的原由,主要是考虑航天员出舱的便利及飞船返回的时间——专家认为晚间发射能确保航天员约两天后出舱活动时有阳光,而当航天员完成任务返回飞船时,天还没黑下来。飞船在白天返回则比较有利于地面人员进行搜索,“夜间黑灯瞎火的不容易找到目标啊。”崔吉俊笑称。 酒泉人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完成神七发射 崔吉俊告诉记者,当初有关部门选择在祖国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设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经过充分科学分析论证和研究的。1958年10月组建至今,发射中心已完成了千余枚火箭的测试发射与航落区测量任务,成功发射了41颗卫星和6艘神舟飞船,创造了包括第一枚导弹发射、第一次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发射、第一颗卫星发射、第一次为国外提供搭载服务、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发射等我国航天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十一个第一”,已成为蜚声世界的“中国航天第一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成立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这里每个人都以百倍的热情、激情勤奋工作着,将哪怕一点微小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些以往的成就说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完成神七飞船发射任务的。”崔吉俊充满信心地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