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WiKi,想说爱你不容易
释义

WiKi,想说爱你不容易

维基(WiKi)传播的属性及其在国内发展模式的探讨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马强

在博客广为流行的今天,维基(WiKi)在国内的发展恐怕有些不尽人意。很多业内人士都想让维基火起来,其实维基的属性:共同创作、修改、分享决定了它天生有一定的门槛,维基就像一件工艺品,需要不断的雕琢、完善,与其它的网络工具相比也更具有时间的累积效应和用户的稳定增长性。看来暂时搞不火也罢,不要搞臭,难道要把维基的广告贴遍街边的电信杆子吗?

一、维基百科(wikipedia)—知识积累、传播与整合模式的变革

人类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知识的搜集、整理、总结、提炼、审核、传播、应用、修订、更新。在人类知识积累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次变革。维基百科的出现可以说是近年来的突出变革之一。其主要变化有:

1.   知识的建构媒介模式的变迁:从远古至今,经历了口语、泥板、莎草纸、羊皮卷、中国纸、模拟电子媒介、网络维基等阶段。在对网络承载内容的浅薄、重复、不严谨的批评声中,人们终于看到了另一种东西:网络维基几乎同时具备了地理空间的延伸性和时间上的延续、积淀性。“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1]

2.   知识建构的场所的变迁:从百科全书的编辑部搬到了互联网上的维基百科。但现今的维基百科模式似乎也有一些观念有待商榷:知识条目可由任何人直接创建和修改,创建的同时也就传播出去了。有些内容开始是非常不严谨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有点像把一件工艺品的加工车间摆到了集市上,人们看到的很多东西是相对来说的半成品,甚至是废品。能不能建立一个“前店后厂”式的知识加工厂?即把产品在厂内基本上组装好了再去面世。国内的“互动维客网”(hoodong)建立了社区式的“WiKi小组”,提供了小组内的条目管理,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3.   知识建构的人员与制度的变迁:从专业人员和专业编辑的把关制度到维基百科基本上人人平等的自由开放共建、共享制度,使知识的创新与积累已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它又回到了全民的参与之中。就好象谷登堡印刷术在当年的欧洲风行一样,“印刷术初期的效果之一就是:骄傲者认为它使人斯文扫地,因为它把学问送到了普通人的手里。” [2]但维基百科也亟待完善新的管理制度。

4.    知识的提炼与准确化—专业人员与业余爱好者:百科全书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但前提是对知识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查证性有充分的保证。否则就可能是一堆乌合之物,毫无价值。之前的专业人员,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应的科学规范:引文、注释、版权、可验证性等规制,应当为维基百科所吸收。互联网络中,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差别并不在于职业身份,最重要的是,是否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毕竟自由和共享代替不了科学精神。好在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已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尽管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在质量上达到或超过大英百科,但我们尚未实现。我们不应当满足和兴奋于仅看到条目数量的增长……而应当持续把注意力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 [3]

二、维基受众的市场细分

参与维基的人,主要可分为两类:维基的浏览者和维基条目的制作、管理者。浏览者可以包括任何普通人,但制作者应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恐怕主要集中于大中专以上的知识水平(这里决不是唯学历论,只是一种参照)。这样看来,维基市场推广潜在的重点应是大中专学生。

三、维基作为公共媒介的特殊属性

BBS也是公众发表看法的媒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热点话题会像水一样流逝。而且BBS的内容缺乏系统的组织,尽管有帖子分类、置顶的功能,可是太多也没法管理。参与人的意见通过跟帖发表,往往是间接的。反映的是多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博客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尽管也可以有个人知识的积累,但多半是流水帐式的,同样缺乏系统的分类和管理。而且作为个人观点,具有某种主观性、片面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难以查找,索引。

维基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知识分类、管理、索引、共同创作等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会沉积下来,不断完善。而且可以方便地快速查找、使用。作为公共媒介,维基具有公众的直接参与性,公众意见的表达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内容集中、直观。最终基本上能导致一致意见的形成。

四、维基在国内的市场推广

1.   专业性市场—协同工作:笔者已在大学教学、研究的讨论、论文的修改等方面引入维基尝试。通过在大学的推广,影响学生今后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

2.   娱乐性市场—热点事件和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网络热点人物和事件的策划、包装、选择、推动维客的普及,但要注意分寸的把握。

3.  公共性市场—协商民主:目前民主的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选举、谈判、协商。都需要相当的成本,其中协商的成本相对较低。协商具有的公众的参与性,可使协商的结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协商一直以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目前也是最可行的民主方式,但其广泛的实现需要一个操作平台,而维基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它完全可以成为这样的媒介平台。在之前进行过的政策网上意见征求,大多是通过网站发布草案,公共通过BBS、邮件、电话等形式发表看法。但由于不能直接修改原稿、很多意见往往比较间接、流动性较大,不同意见的记录、整理、分类、保存都有一定的不便。而维基模式的应用,可以使意见更直接、更具针对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下来。公众修改的过程,也就成为一致意见的形成过程。相信会对诸如:政府文件征求意见、听证、提案的形成等,提供更加适用的平台。

注释

[1][2]哈罗德·伊尼斯(加)《传播的偏向》何道宽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Toward a Better Wikipedia》 Associated Press 11:15 AM Aug, 04, 200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