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寿宁寺
释义

§ 概况

寿宁寺寿宁寺创建于北齐,以后各代屡修。现存寺庙建筑有钟鼓楼、六角亭、中殿、后殿和僧舍等三十多间,占地九千八百平方米。寺内有元代碑记和清康熙年间碑记。据《清凉山志》载:寿宁寺“古名王子焚身寺。高齐第三子,自识宿命,厌尘劳,于此燃身。供圣,菩萨现形火光中。内侍刘谦之回奏,帝悼之,敕建寺焉。唐普雨大师,奏昭宗重修,拨州田百顷,充常住费。宋景德初。敕改建曰寿宁”。发生在这里的“王子焚身”的故事,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据说,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连年带兵打仗,后来负伤。他看到战乱带来的灾难,意识到自己犯有罪过,从此厌恶宫廷世事。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他得了重病,几番医治都不见效,便来到五台山。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位老人,指责他求圣少劳,而且倦怠。加上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王子就在这山脊较平缓的地带,占燃干柴,举身赴火,以焚身来超渡自己。就在焚身的火光中,菩萨现形。这就是后人所谓的“燃身现佛”。 平原寿宁寺简介位于原平市城东北26公里的五峰山上。五峰山因有五峰而得名,原寿宁寺圣母庙在中峰,东峰有漱玉泉,南峰有冥府殿,西峰有梵玉宫,北峰有水草庙。每年四月初八日致祭。五峰山山水秀丽,风景优美,旧称“地角枕流”,为崞县八景之一。 寿宁寺原平市位于东经112°17′~ 113°35′,北纬38°35′~ 39° 09′之间。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州、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西汉以来就是山西北中部的一个重要县份,也是太原通向塞外古城的交通枢纽。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为2560平方公里。

建于中峰之上的寿宁寺,原为五台山寿宁寺下院,俗称小五台。原有上、下佛殿,娘娘殿、罗汉殿、地藏殿,牌楼、僧房等。现存建筑有宫厅和部分僧房,还有新建圣母殿一座,木牌楼、照壁各一座。 官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有廊子,门额挂匾一块,上书:“清净庄严”。官厅内置有铜铸、铁铸、木雕泥塑像共45尊。其中铜铸文殊像一尊,下设莲座,骑狻猊。所有塑像比例适中,造型精致,形象逼真,实为雕铸艺术之珍品。

圣母殿于1938年在原址重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门额挂匾三块分别上书:“敕封圣母”、“报答神恩”、“圣母慈悲”。殿内有塑像六尊,分别为圣母、二童子(新泥塑)、龙王像。西山墙及后墙均有新绘壁画,内容为龙王、雨施、花鸟等。殿内天花板上彩绘有龙、凤、云等图案。 寺内尚存山门一座,门额上书“五峰圣境”、“寿宁寺”。还存有砖砌照壁一座、石狮一对,清代铁钟一口、铁鼎一个,古柏两棵。寿宁寺石刻寺内还存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五峰化宇”匾额。 寿宁寺寺院清洁整齐,庄重清雅,是原平市现存比较珍贵的文物之一。现在所看见的大殿前这块平台是寿宁寺举办辩经、祈愿、驱鬼等法会的场所 。这个位置我们既右以观赏全寺外貌、又可俯瞰炉霍县城全景,您看山脚左右尼曲与达曲两条河流在此汇成鲜水河。寿宁寺坐北朝南,面临清冽的鲜水河源头。人们说这是一块二龙戏珠的宝地。寺庙所依的这座山叫然松岗,意为放山羊的高坡。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用山羊驮着为拉萨大昭寺奠基的泥土,在此地休息时,牧羊于此山,因此得名。当地人把这山当作神山,视山上的泉水为圣水,每逢吉日要去饮圣水并转山朝拜。

寿宁寺,原名“霍尔章谷嘎登绕丹郎加泽德岭”。始建于公元850年。先后为黑教和红教,于公元1650年改宗成为康区十三大黄教寺庙之一。曾三度迁址。1973年地震毁坏后迁至此地。瓦龙赤尊向巴其扎是主持活佛,因其前世登上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宝座,寿宁寺在藏区便名声大振,十世班禅大师和十四达赖分别亲临本寺并宿寺内。现寺庙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有常住僧侣275人,这里是炉霍主要佛事活动场所之一。

§ 寿宁寺具体情况

寿宁寺

从阶梯走上大雄宝殿正门的前廊,依次参观壁画。左边第一幅图为“六长寿图”,画面上的动物、人物和景物被认为是吉祥长寿之物。画面上方是长寿佛。您看麋鹿和长尾雀嬉戏于林木之间,山峦中有曲折隐现的溪水加以缭绕的祥云和日月,给人一种祥和与宁静的感觉,第二幅图叫“生存圈”,也称“十二因缘图”。这幅图宣传藏传佛教的核心理论,即六道轮回。整个构图呈圆轮图式,内外共分四道圆层。看到的圆轮中心的鸡、蛇和猪三种动物,分别象征佛教中三种最根本的罪孽,即贪、瞋、痴;第二圈分黑白两色色段,分别象征三恶趣和三善趣,体现佛教中具体的六道轮回说;第三圈分为上下两部六段构图,是具体图写六道轮回,上部三段分别描绘三善趣中的天界、人界和非人界,下部三段分别描绘三恶趣中的饿鬼、地狱和旁生界,最外圈分别给有盲人、瓦 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眼穿之箭、饮酒、采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尸12纹样和场景,这些依次象征十二缘起支中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和老死,宣扬因果报应,“生存圈”是藏传佛教利用造型艺术来宣扬六道轮回和因果关系的典型例证,其目的是宣传佛教教义。也许藏传佛教历经一千多年而经久不衰的奥迷也在这里。好了,转过来观赏大殿正门两边壁画,门两边祥云中各有两位巨大的护法天神。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佛教认为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为世界最高山,山脚有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金山外是咸水海,咸水海上有四大洲,统管四大洲有四个天王,各护一方天,民间按其所持兵器的功能,将他的职能理解为风、调、雨、顺。我们所看到这位身青色、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具有使万物生长的德性,并发誓要增长自他功能而得名;身为白色,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曾发誓赏善惩恶,护持国土,安定百姓而得名;这位身绿色手持宝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因经常保护如来道场,听到很多佛法而得名;手持龙蛇身为红色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曾发誓要广泛乘法罪人,使罪人历尽艰辛,最后修行成佛转化而得名。脚边那些神像是他们的侍护十方。好了,请朋友们随我来看右侧的壁画,这幅图中大白象身上骑着猴子,猴子身上蹲着兔子,兔子上方又是一只鸟,这是“和气四瑞图”又称“敬长图”。相传这四种动物在一棵大桃树下评论谁的年龄最大。大象说我第一次到此地,这桃树与我一般高,猴说我第一次来时树与我同样高,兔子说我到这儿是桃树和我一样高,鸟说这桃树种子是我衔来的,结果是鸟最大,兔子第二、猴子第三、大象屈尊第四名。于是鸟最受尊敬,因此称“敬长图”。这个画面早在四、五世纪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即出现了,称为《象猴本生》。其来源甚古,内地寺庙极为少见。再请看这幅“如意八宝吉祥图”,这是藏族绘画中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由八种吉祥物组成,其标志与佛法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认为,这象征着最终的目标,也就是修成正果。这是金轮,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和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这个称胜利幢, 寿宁寺

也是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佛教用幢喻烦恼孽根得解脱,觉悟得正果,藏传佛教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的对治力。金鱼,众所周知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在藏传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复苏、永生、再生等。吉祥网。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爱情和献身,按佛教的解释,就是如若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宝伞,在古印度,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蔽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佛教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也认为它象征着佛陀教诲和权威。白海螺,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所以现在法会之际常鸣海螺,象征着达摩王子回荡不息的声音,细心的朋友已发现我只讲了七种宝物。“八宝”图怎么差一种呢,请看刚才所讲的七种宝物组成的图案像什么?对了,这形状像一个宝瓶。宝瓶就是八宝之一,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象征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

§ 大殿

寿宁寺是全寺僧人诵经念佛之地,可容纳两千人,上方正中是住持经师的宝座,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欣赏其独特的建筑结构,铜雕泥塑,四面悬挂的唐卡画等。“唐卡”是藏族绘画之一,源于公元7世纪前。松赞干布时,由于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先后入藏,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到明清,一度发展到高峰,其数量增多,形成不同风格的画派和绘画组织。“唐卡”在寺院起宣传宗教教义。渲染神秘气氛和装饰殿堂的作用,而民间则为房内的供奉之物。在藏族文化中“唐卡”绘画被誉为一支奇葩,而珍藏在寿宁寺的“二圣六庄严”、“极乐净土”等唐卡珍品,是享誉全藏区的十六世纪炉霍绘画大师朗卡杰所作。据说,朗卡杰得到莲花生大师的点化,能在半面碗豆上很神奇地刻画出释迦牟尼佛及十六尊罗汉,人们尊他为“朗卡杰”,意为“天之饰物”。他的一部分作品至今保存在拉萨布达拉宫。其传承弟子也以高超的画技名扬海内外。这里悬挂的《上师供养资粮田》、《宗咯巴师徒三尊》、《白度母》等唐卡画就是大师的传延弟子之一、本地著名的农民画家章谷达瓦的作品。他们师徒两人所画的唐卡均构图严谨,笔力精细,色彩华丽,颜料配方独特,出神入化,堪称寿灵寺一绝。请朋友们再看看这殿内雕梁画栋,凹凸呈现的各种浮雕栩栩如生,这一根根高大的方柱,既是整个建筑的支撑,又是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这些铜雕泥塑像也散发着远古的印迹,在这儿大家可以发现藏民族世代对美的独特感受,借助他们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他们体现审美标准的艺术形象。

§ 佛殿

藏语称“觉康”。左边的高大泥塑像分别是金刚手、普贤菩萨、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右边的塑像分别是文殊菩萨、地藏王、虚空藏和各护法神。正中宝座上高供的是释迦牟尼金身像,胸饰镶嵌了九眼石、珊瑚等各式珠宝。法像庄严、宁静、祥和,此像根据文成公主存放于大昭寺的佛像铸造。于1994年,从尼泊尔迎请至此。这些燃着的巨型酥油供灯,可证明这儿是寿宁寺之精华所在。现在请上二楼参观。

§ 藏经阁

主要收藏的是佛教经典《甘珠儿》《丹珠儿》等,《甘珠儿》是指译成藏文的佛的一切教诫。释迦牟尼佛宣传佛法时,仅是口授身传,当时并未用文字记载下来。佛陀圆寂后,他的弟子为了防止这位祖师的教诲散失或被人伪造篡改,便以集体忆通和讨论的方式收集佛陀的言行,形成了佛教的经典。佛经《甘珠儿》有103本、《丹珠儿》207本。《丹珠儿》是对《甘珠儿》的诠释。三楼文殊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文珠菩萨, 寿宁寺此殿内的所有塑像、雕刻、绘画、设计均出一人之手。此人经通五明学,是寿宁寺领经师降拥大师,壁柜上那些金身佛像也是他珍藏多年,待寺庙建成后无偿捐献的,他为整个寺庙建筑的规划和建设耗尽了心血,是寿宁寺的功臣,可惜已圆寂。右边供奉的是他的灵塔,塔内放有大师的舍利。灵塔殿内,这些大大小小的灵塔是该寺历代活佛、格西的灵塔,塔内放有舍利。塔身用白银铸造并嵌有各种宝珠。好了,下楼从左绕大殿去到弥勒殿参观。

猜猜这弥勒像有多高?足足有10米高,是用红铜铸造后,镀上了一层黄金。大家可以从底楼随梯到二楼,仔细参加佛身各部的细节,佛体内的装藏有数千册经典和各种宝物,“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在藏语中称向巴佛,佛教传说他是译佛预言的未来佛。弥勒原出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后成为佛陀的弟子。要在译迦寂天经过天上四千岁,相当于人间的五十亿七千万年之后小能下生人间,在华树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目前还正在兜率天宫中待命。喇嘛庙一般都要供弥勒,而且是巨型的。弥勒殿右侧是藏经楼,各种经典供僧人、信徒阅读。

§ 宁海寿宁寺

寿宁寺晋代古刹寿宁寺,位于宁海县城东五公里的港头村,是天台山佛教开基的首刹,是我省中日文化旅游线之一。

晋义熙元年(405 )天竺(古印度)僧人昙猷乘枫槎(枫树制的筏)从海上东渡,进三门湾白桥港登岸,上岸后,枫槎飘搁对岸,至今称枫槎山(在港头寺对面)。当时,昙猷感到口干,四周没有谈水,昙猷以禅杖戳地,白泉涌出,遂建白水庵。寺前今尚存昙猷石和白泉井二古迹。白泉井高出地面1.5米左右,但常年不干枯,村民也以此井做食用井。白泉井又名洗肠井,相传昙猷之母怀胎,时经葱园,秽臭犯胎气,饮了白泉井的水,能除去秽气。佛门不食葱蒜等五辛的戒律典故也出于此。

此后,昙猷沿宁海白溪进天台山腹地,陆续创建了永福、柯山、石梁、赤诚、万年、多宝、广润、清居等佛刹。成为天台佛宗的开山之祖,建寺比天台国庆寺早100多年(天台国庆寺建于公元598年)。

唐代鉴真第四次东渡曾到此留宿。日文译作白泉寺。该寺由于983-988年接送耷然、嘉因师徒,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口岸后,淳化元年(990)伺郎王化基奏请改名为寿宁寺,至道元年(995)宋太宗又遣内侍斐愈赐给寿宁寺御书30轴以资褒奖。

宋代《赤诚记》中,寿宁寺为列宁海寺院第二名(仅慈云寺忏主遵式的弘法道场嵩教寺与此称寺,其他44所称院)。

此后,几经兴废。1958年遭火焚后,近年由台州佛协会长,高明寺方丈觉慧法师重建一新,1993年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寺院除天王殿、大雄保殿等主要建筑外,还建有东渡纪念堂,保存着当年东渡真身的释迦佛象。

1999年6月9日,参加中日国际佛教旅游线研讨会代表到此考察,一致确认寿宁寺是佛教传向世界和中日友谊的重要纪念地。日本友人村上博先生在浙江省旅游局何思源处长等省、市、县人士的陪同下,为“日本法济大师耷然登陆处”石碑揭幕。使日中友好口岸重放光彩。

§ 参考资料

http://www.lvyou114.com/show_City.asp?ID=485

http://hi.baidu.com/%D3%C4%CD%A5%B0%B5%D4%C2/blog/item/7c74ff19779f647adab4bdca.html

http://www.easyyou.com/photo/show/4055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