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子戏 |
释义 | § 简介 折子戏 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从形式上看,京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京剧的艺术特征,即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1] § 艺术演变 西厢记 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戏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 折子戏演出的鼎盛时期在清代,但其源头却在明代。折子戏的风行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要演出全本戏,既费时费人又费事,所以到后来慢慢就不演全本戏,只演其中相对完整而集中突出,还能展示演员水平的几出折戏。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 § 艺术特征 从形式上看,京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京剧的艺术特征,即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当然,大多折子戏不是全面对此艺术特征的体现,而更多的则是侧重于京剧行当或四功的某一方面,从而成为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与形式上体现京剧的艺术特征相联系的,有些折子戏经过京剧艺术大师的精心创造,赋予个人在表演艺术方面鲜明特色,逐渐成为京剧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这应当说是京剧折子戏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各个流派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京剧大师各自在代表性剧目上,匠心独运,精益求精,才使整个京剧舞台百花齐放,绚烂多姿。而京剧折子戏作为其中艺术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继承和发展,久演而不衰。 § 历史发展 折子戏 “折子戏”之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出现的。“折子戏”历来的称谓,有“摘锦”、“杂剧”、“插—出”、“零出”、“散出”、“散剧”、“集戏”等名称,意同名异,显露着历史的遗风,揭示出“折子戏”之名演变的轨迹。诠释“折子戏”,必须对“折”加以解释,予以定义。划分演唱场次的单位,称之为“折”,但它又不同于现代戏剧的一场或一幕 “折”是音乐曲调上自成一“套”,为同宫北曲联套,故事情节为一个段落,是为一“折”。“折”的定义,应是一个套数,即同宫曲套,由旦或末主唱,也就是所谓的“旦本”、“末本”,加上有关的“宾白”,表现一个完整故事的片段段落,是为一折。所以“折子戏”是指一场或几场组成的、有独立体系、或析出全本大戏的一出、几出的别具特色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戏。 § 经典剧目 霸王别姬 四郎探母 霸王别姬 红灯记 锁麟囊 空城计 苏三起解 钓金龟 贵妃醉酒 铡美案 清官册 梁祝 大探二 红鬃烈马 珠帘寨 沙家浜 赵氏孤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