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峨眉糕 |
释义 | § 原料配方 糕粉(糯米制成):25公斤 峨眉糕 提糖(白糖、蜂糖制成):25公斤 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蜂糖: 蜂糖及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食糖作调味品。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糯米 白糖: 糖是用甘蔗或甜菜等植物加工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蔗糖。白砂糖是食糖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其颗粒为结晶状,均匀,颜色洁白,甜味纯正,甜度稍低于红糖。烹调中常用。绵白糖为粉末状,适合于烹调之用,甜度与白砂糖差不多。绵白糖有精制绵白糖和土法制的绵白糖两种。前者色泽洁白,晶粒细软,质量较好;后者色泽微黄稍暗,质量较差。白砂糖和绵白糖只是结晶体大小不同,白砂糖的结晶颗粒大,含水分很少,而绵白糖的结晶颗粒小,含水分较多。 § 产品特点 色洁白,滋润细软,入口不散,不粘牙,清香蜜甜、柔熟化渣。 § 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选米→淘米→炒米→磨粉→提糖→打糕→成型→成品 峨眉糕 1、选米、淘米、炒米:将大糯米过筛,选用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糯米,用温水淘洗干净,除去浑水和杂质,放在70~80℃的热水中浸泡至透心。捞出滤干后,将糯米拌砂用旺火炒制,炒成虾子背形和微黄色即可。 2、磨粉:用磨子把炒米磨成细粉,一次磨成。再将粉子摊在晒席上露48小时,每天翻两次,使粉子吸潮回润。然后又把露过的米粉用微火炒制,排去水分即可使用。 3、提糖:用川白糖加4%的蜂糖、20%的水,熬至115℃左右起锅倒入搅拌机,加入少量化猪油搅拌,搅至糖料翻砂,呈稠糊状时,置于板上。冷却回性后即可使用。 4、打糕:粉子、提糖各一半,混合擦绒,过筛,放入糕盆,用刮子刮平,“铜镜”走光。再撒上粉铺,按规格成型后,放在晾板上静置12~24小时(也称下绵),便可包装为成品。 § 质量标准 规格:长形方条,刀口均整。 色泽:洁白。 组织:酥松绵软,粉质细腻。 口味:滋润、清香蜜甜。 § 历史发展 “峨眉糕”之所以成为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隋朝开皇年间,峨眉初建,城里手 峨眉糕工作坊开始生产各种糖果、糕点,为了满足一年年多起来的上山烧香拜佛的居士们的需求,便把糯米炒熟磨成粉,加上红糖,做成条糕,取名“黄糖糕”(四川人习惯把红糖叫黄糖)。 带上这种糕上山,既可供佛,又可充饥。到了明朝时候,帝王们崇信佛教,峨眉山的佛事更加兴盛,朝山拜佛的人长年不断,糕点铺为了把黄糖糕做得更好吃,便在糯米粉里加上炒黄豆粉做成了细腻香甜的“黄豆糕”。 到了清末,制糖技术有了改进,生产出了白糖,于是便用白糖取代红糖,做出了雪白香甜的“白糖糕”。后来,又在白糖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并对做糕所需糯米进行严格的选米、炒米、磨粉、露粉等工序,于是做出了白甜细软的“峨眉糕”、“峨秀糕”。 § 营养价值 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 蜂糖功效。 蜂糖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用于体虚、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 注意事项 1、峨眉糕因含有糖的成分,有助于提高机体对钙的吸收,但过多就会妨碍钙的吸收;吃完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防龋齿的产生。 糯米 2、峨眉糕中含有蜂糖,适宜老人、小孩、便秘患者、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 3、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糯米不宜一次食用过多。糯米性粘滞,难于消化,不宜一次食用过多,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有糖尿病、体重过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适可而止。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