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弗兰德斯乐派
释义

§ 简介

尼德兰乐派(又称为勃隆第乐派或弗兰德斯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之一

§ 贡献

15世纪中期以后,佛兰德斯乐派进一步发展了复调音乐,表现在:

(1)强调复调中各声部地位平等,都具有呈现主题的功能。

(2)喜好较为丰满的音响,出现简单的和声结构(三和弦形式完整出现),假低音技巧和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

(3)弥撒曲以四个声部为主,有时甚至采用五、六个声部,作曲家也常把四声部拆为二重声部,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二重风格。

§ 代表人物

弗兰德斯乐派佛兰德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按年代顺序可分为三类:

(1)早期(约1450-1490年)代表:奥克冈(J.Ockeghem,约1425—1497),是佛兰德斯乐派第一代作曲家,他历经法国三代君王,长期在皇家小教堂供职。他的音乐深受勃艮第乐派的影响,创作的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富;在模仿复调上有较高的造诣,创有一种“迷你卡农”形式。现存的宗教作品有13部弥撒曲,1首安魂曲,1首信经和10首经文歌等;世俗音乐主要有26首尚松。常被人提及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经文歌《感谢上主》,这是一首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曲,主题在不同声部回旋9次之多。(格CD2\\Track20)

(2)中期(约1480-1520年)代表:若斯坎(JosquindesPres,约1440~1521),佛兰德斯乐派第二代作曲家,奥克冈的学生。他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其中最典型、突出的成就反映在经文歌的创作方面,强调各声部旋律的同等作用;同时音乐不再像数学模式那样进行,而在描绘歌词的意境、表情达意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若斯坎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余首尚松等。(格CD2\\Track22,CD2\\Track23,CD2\\Track24)

(3)晚期(约1520-1550以后)代表:拉索(OrlandodiLasso,约1532~1594),佛兰德斯乐派第三代作曲家,是继若斯坎之后佛兰德斯乐派的又一个重要作曲家。他精通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作品涉猎弥撒曲、经文歌、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和德国“里德”,重要的代表作为无伴奏合唱 《回声》等。如果我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看成是中世纪以来声乐复调艺术发展的顶点,那么拉索就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特点是:

①初步建立了T-DD-T的和声功能圈。

②在弥撒曲的写作中,定旋律tenor声部的圣咏旋律被世俗曲调取代。

③奠定了复调艺术的两种写作类型:一是对位化写作,它以模仿原则为主,各声部连绵不断地独立发展,少用终止式,前后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代表形式是卡农曲与双重卡农

曲;二是对位和声化写作,它在复调织体中使用和弦进行,多用终止式,段落分明,有明显的收束感。

④创作风格:明净、质朴而又含有一种动态的情感美。(格CD3\\Track25,CD3\\Track26,CD3\\Track27)[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