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射阳河
释义

§ 基本概述

射阳河

射阳河[1]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西从宝应射阳湖起,向东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射阳河的建湖和阜宁马荡段称为上游,阜宁段称为中游,射阳、滨海段称为下游),全长198公里,河口宽100—450米,水深5—11米,曲折系数43%。射阳河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涉及盐城市4个县,养育着近400百万盐阜儿女,肩负着整个里下河。

§ 流域风景

“射阳河[2]八十八道弯,弯弯都是金银滩,棉花白,稻穗黄,虾肥蟹壮鱼儿胖,更有那一望无际的马家荡……”一首民谣唱出了射阳河的富庶祥和、绵延久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射阳河

射阳河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昔日烟波浩淼的射阳湖连接大海的一条通道。早在楚汉战争期间,有个姓项名伯字缠的人,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险,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射阳侯。所属他封地里的湖泊便得名射阳湖,这条悠长的河道也因射阳湖而名传后世。而在盐城市阜宁民间都是用这样一则民间传说来演绎射阳河的形成:相传,上苍看到淮东大地钟灵毓秀,而常受水患肆虐,就派一只老绵羊和一群小羊到淮东挖河排洪,老绵羊在挖河过程中每遇村落就自然拐弯,一直到达大海,就形成了这弯弯相联的河道,人们为了感谢老绵羊,就称之为“谢羊河”,由于方言和字型的相似,逐渐形成了射阳河的名称。

射阳河上自里下河水网地区,下到黄海入海口,全长178公里,就好象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于苏北大地之上。清晨,旭日东升,满河红晕,泛着点点银光;傍晚,夕阳西下,一抹红云远挂天际,撒网的渔翁,时断时续的号子,构勒出一幅幅渔歌唱晚的水墨画卷;夜晚,射阳河更是灯光浆影,水滔滔熔了白天的疲劳,荡漾着温馨的故事。

§ 流域地位

射阳河

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水网地区,大大小小的河流织成水的网络,而射阳河则是这张网络中的纲领。它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的排水走廊,也是苏北发展河海联运事业的一条黄金水道,全长198公里,西起宝应射阳湖,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浩浩荡荡,奔流入海。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养育着400万盐阜儿女,肩负着里下河地区40%的防洪、排涝和32万公顷耕地的灌溉任务。可以说,射阳河是盐阜儿女的母亲河、生命河。

水脉与人的血脉相通,射阳河的儿女热爱自己的母亲河,即使是远离故乡的游子,也忘不了梦中的射阳河:“潮起潮落,奔流澎湃,风狂更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潮平岸阔,微波闪耀,月窥更觉妩媚动人,直似西子面。”

射阳河是美丽的,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人文蕴涵。

§ 人文之蕴

射阳河[3]的水灵带来了地灵,从古到今有过许多著名人物,也有许多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英雄业绩和诗文。出生在射阳河畔的汉代名人有臧洪、陈琳、陈容等人。南宋时期有陆秀夫。明朝有一个从射阳河边走出去的将军叫许保,世居许湾,勇力绝伦。嘉靖年间有一钦使乘巨舟从射阳河出海,遭遇飓风,潮骤落,舟搁于滩上不得下。许保邂逅见之,奋右臂推舟遽入深水之中。钦使极其骇异,把他荐之于枢府,授武职。后许保从征辽阳,屡建勋绩,晋升为上将军典护卫。许湾有将军堰、力气沟等遗址。现代有影响的人物有著名烈士顾正红,还有胡乔木、乔冠华以及周克玉、朱训等政坛俊彦和科技精英。

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在射阳河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唐时造反的黄巢在临河的喻口筑城屯军,后人把此地称为“巢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曾在此修筑过捍海堤,被人称为“范公堤”。明朝的盐城知县杨瑞云于万历九年(1581年)组织浚通射阳河,以减水灾,历时七个月而功成;人们为了感念他的恩德,特将所挑之土垒为墩,名曰“杨公墩”,并刻碑纪念。清末状元张謇曾在此兴办过盐垦业。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陈丕显、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都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生活过,与盐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流域生态

射阳河

射阳河,一川风物,河水泱泱,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射阳河的儿女福祉何长!河水不会断流,因而灵气不会稍减。

射阳河有湖、有荡、有岛、有桥、有闸、有滩涂,水里有河鲜宝藏,水面上有美丽的风光,这在平原地区是别具特色的。

上游九龙口、马家荡一带,湖荡相连,河与滩相包容;蟹池、荷塘星罗棋布,渔舟出没,芦苇丛生,鹅鸭成群结队,一派水乡泽国景象。九龙口地处宝应、建湖、阜宁三县交界处,九条河流在此汇合,一岛漂浮水面,形成九龙抢珠之势。景自天成,堪称奇绝。

中游永兴一带,有支流交错;朦胧宝塔久立于此,出示人间沧桑;桃花湾碧水长天,鸥飞鹭翔。

古镇庙湾,旧有“庙湾八景”为古老的射阳河增色;现有射河风光带为之添彩。特别是“阜宁外滩”,成了国内知名的外滩之一;这里移步成景,令人目不暇接。南岸还有投资近千万元,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集合的人民广场,集绿草鲜花、喷泉雕塑、欧式廊柱于一体,气象如此宏大。阜宁县城的亮化工程就是以“蓝色射阳河”为主题,以射河路、阜城大街、园林路、胜利路等主要街道两侧楼宇亮化为主线,以横卧射阳河上的新阜宁大桥、新世纪大桥、阜宁大桥、东风大桥、串场河大桥等为烘托,以数座高层建筑绽放在空中的玫瑰为补充,以南国风情、水乡世界、锦绣外滩等十多处亮化小品为点缀而形成的非凡景观。夜晚华灯齐放,射阳河两岸交相辉映,整个县城呈现出“天上人间,梦幻阜宁”的迷人景象。

射阳河的下游主要在射阳县境内。这一段河面宽度在400米左右。由于河道弯曲系数较大,形成了诸如邵尖岛、射阳岛、金海岛等一个个自然岛屿,绿水环抱,碧波荡漾;水中有渔舟,村里有炊烟;嬉水的野鸭弄趣,高翔的海鸥晾美。沿河两岸的大堤巍峨延绵,鱼池成方,粮田成片,果树成林。

架在射阳河上的大桥,除了解放后先后建立的射阳河闸、阜宁大桥、千秋大桥外,近年又建成了硕陈大桥、合利大桥,以及阜宁县城的一系列大桥,等等。

射阳河两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稻、麦、豆、花生、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应有尽有,质量优良。

射阳河的水产丰富鲜美而有特色。鱼虾蚬蚌自不必说,射阳河的螃蟹天下独步。尖脐者油满,圆脐者膏厚;一身八足二螯,无不装满洁白如雪之细肉,与其红如玛瑙者膏、黄似蜜汁者油正好成色、香、味三绝。自射阳大闸建成后,内河蟹已不如往昔那么多;但于今的马荡大青蟹还是颇负盛名的。据老人回忆,射阳河出产一种银鱼,长约二三寸,大如小指。生的是银白色的透明体,煮熟后成玉白色浑白状。处理时去头一扭即连肠拉出,然后再清洗,与蛋花作汤,鲜美无比。肉嫩无鳞,骨软酥脆,连骨吃毫无腥味。此鱼产于初夏。还有一种琵琶鱼,出于射阳河支流淤成河,鱼身赭黑色,大约二寸左右,平扁而头尖圆,状若琵琶。它同样也是肉嫩无鳞,骨软松脆,味道极美。此鱼产于秋冬之交。

射阳河的芦苇同一种情愫并生,有一个身居海岛台湾的老阜宁人曾如此描绘过家乡射阳河丛生的芦苇:“春夏季内,竿叶扶疏,迎风摇曳,映水成趣,舟行游目所击,雅韵如流;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更感舒畅。入秋竿竿吐穗,翻白开花,白茫茫一大片,极像为沿湖铺上了一层其大无比、也其美无比之羊毛毯,更似白云着地。如此平分秋色,叹为观止焉。”明末兴化名儒李长科有“庙湾八景”诗,其中一首是赞“旧河苇色”的;而同时代的陈一舜之“庙湾八景”也有一首赞“南浦秋葭”。由此可见,射阳河的芦苇旧时已成为很美的景致了。

§ 人文之蕴

射阳河

射阳河的水灵带来了地灵,从古到今有过许多著名人物,也有许多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英雄业绩和诗文。出生在射阳河畔的汉代名人有臧洪、陈琳、陈容等人。南宋时期有陆秀夫。明朝有一个从射阳河边走出去的将军叫许保,世居许湾,勇力绝伦。嘉靖年间有一钦使乘巨舟从射阳河出海,遭遇飓风,潮骤落,舟搁于滩上不得下。许保邂逅见之,奋右臂推舟遽入深水之中。钦使极其骇异,把他荐之于枢府,授武职。后许保从征辽阳,屡建勋绩,晋升为上将军典护卫。许湾有将军堰、力气沟等遗址。现代有影响的人物有著名烈士顾正红,还有胡乔木、乔冠华以及周克玉、朱训等政坛俊彦和科技精英。

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在射阳河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唐时造反的黄巢在临河的喻口筑城屯军,后人把此地称为“巢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曾在此修筑过捍海堤,被人称为“范公堤”。明朝的盐城知县杨瑞云于万历九年(1581年)组织浚通射阳河,以减水灾,历时七个月而功成;人们为了感念他的恩德,特将所挑之土垒为墩,名曰“杨公墩”,并刻碑纪念。清末状元张謇曾在此兴办过盐垦业。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陈丕显、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都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生活过,与盐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文献资料

射阳河

古文人在射阳湖(或河)留下过许多优美的诗歌,著名的有范仲淹、王士正、孔尚任、刘沁区、杨瑞云、潘德舆、郭九有、许志进、宋曹、阮本焱等人。孔尚任有《夜泊射阳湖》:“烟水拍帆半夜归,萧萧败苇几重围。船冲宿鹭当窗起,灯引秋蚊入帐飞。湖海陈登名未著,莼鲈张翰兴全违。谁知冷落渔歌队,风雨飘萍梦紫微。”《朦胧喻口有感》:“海湖来去问舟师,烟冷行厨午过时。书字殷生能感慨,扣门陶令拙言辞。繁文厌考桑经注,故道难寻禹纪碑。谁献舆图出秘阁,庙谟亲授使臣知。”诗记录了当年孔尚任的沿河所见所感。若干年来,射阳河历经了沧桑之变,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古诗里观赏到昔日射阳河惊心动魄的自然风貌:“云气垂天阔,湖光入海寒。归帆几片影,远笛一声残”(黄达句);“天接层冰色,潮来大海声”(潘德舆句);“荒日淡无色,洪河去不回。人家成泛艇,萑苇富良材。万古朝宗路,谁能改辟来?”(张井句)

射阳河,一川风物,河水泱泱,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射阳河的儿女福祉何长!河水不会断流,因而灵气不会稍减。

§ 传说故事

传说一

祭天求雨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海龙王见黄海沿岸的老百姓,每逢四时八节,只祭苍天,不祭海龙,便公报私仇,久不在黄海沿岸降雨,造成了百年不遇的大灾,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老百姓饥饿难忍。绝望中,老百姓沿用祖先留下来的老法子“求雨”。六月大伏,烈日当头,人们头顶香炉,手棒锡箔,跪求苍天降雨。一日两日,三日四日,一天又一天,香炉里的烟灰缭绕,直冲天门。

石羊降世

玉皇大帝得知后,便派身边的两个侍卫,化着一对石羊来到人间,开河引水。谁知这对石羊刚落到黄海边,便遭到海龙王的非难。石羊苦口婆心地劝说海龙王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坑害生灵。可海龙王不但不肯降雨,还阻止石羊开河引水。为了拯救穷苦灾民,这对石羊和海龙王及虾兵蟹将展开一场恶战。因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加之母羊重孕在身,情况十分危急。雄羊决定让母羊先走,自己留下来掩护。但母羊不忍离去,决心和雄羊并肩作战,拼一死活。他们打呀,打呀,直打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最后,这对石羊陷入重围,危在旦夕。关键时刻,雄羊急切地对母羊说:“我们性命无关紧要,开河引水救老百姓要紧,你快走吧!”母羊只得含着热泪,在公羊的掩护下,杀出重围,一路向西而去。说也奇怪,在母羊走过的身后,神奇般地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因母羊牵挂着与海龙王独自奋战的雄羊,所以,每走几步,便回头遥望,母羊回头处,便出现了一个个河湾。(故现在千秋至阜宁县城之东的这段射阳河,弯弯曲曲,有九里十八弯之说)。

谐音射阳

当母羊走到宝应县境内时,已精疲力尽,寸步难行。经过一阵恶战,加之牵念丈夫的生死存亡,母羊终于倒地不起,奄奄一息。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头,见前面的白马湖、高邮湖和洪泽湖,三湖相连,水网成片,已毫无干旱迹象,便面带微笑,闭上了美丽的双眼。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石羊,便把母羊死亡的地方,定名为“石羊”(即现在宝应县射阳湖镇),把母羊走过形成的河取名“石羊河”。后来,日长月久,加之又没有文字记载,人们便以讹传讹,将“石羊河”说成了今天的“射阳河”。

传说之二

射阳河

后羿射箭

相传上古时期,夏代有穷国的国王是一个名叫后羿的英俊男子。那后羿不仅长得潇洒,而且文武双全,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谋略、武艺无所不精,尤其还射得一手好箭。有穷国在后羿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威震四方。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一派丰盛祥和的景象。

后羿每天处理完国事后,就带上心爱的弓箭(听说此箭乃神灵所赐),到射箭场进行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他的箭术已到出神入化、无人能比的地步。

日子在和平、美满中一天天过去,有穷国日趋繁荣。就在人们沉浸在幸福、满足之中时,突然,祸从天降。

天升十日

那是仲夏的一天,那天早晨和往日并无不同,可到了日出时候,东方一下子升出来十个太阳。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大家清楚,天上挂着十个太阳意味着什么。立时,哭喊着、祈祷声一片。人们用尽各种办法祈求上天开恩,收回多出的九颗太阳,但一切无济于事。一天又一天,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河里的水慢慢干涸,老弱病残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后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绞,可是无计可施。他愁肠欲断,焦虑万分,人日渐憔憔。一天,困倦不已的他刚搭上眼,忽梦见一白胡老人,老人指点他,将九个箭靶做成太阳形状,每天对准靶心,练上七七四十九天后,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阳,并嘱咐他,此事不可外扬,只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让人知道。后羿睁开眼,惊喜不已,立刻动手做箭靶,箭靶做好后,便带上箭躲到深山里,没日没夜地练起来。到了第五十天,国王要射日的消息传出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人们唯恐后羿的箭射不落太阳,男女老幼顶着火一般的烈日,用最短的时间,搭起一座数米高的楼台,并抬来战鼓,为后羿呐喊助威。后羿在震耳欲聋的鼓声里,一步步登上楼台,在他身后,是无数双渴求、期盼的眼睛,在他周围,是痛苦呻吟的土地,在他头顶,是炽热、张狂的太阳。他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尽管知道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救出受苦受难的民众,他无怨无悔。

为民射阳

终于到达楼顶了,后羿回首最后一次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王宫,然后抬起头,举起手中的箭,缓缓拉开弓。“嗖”,只听一声巨响,被击中的太阳应声坠下,随即不知去向。台下一片欢呼,呐喊声、战鼓声穿透云霄。后羿一鼓作气,连连拉弓,又射落了七颗。还剩最后两颗了,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可他知道,天上只能留下一颗太阳,如果此时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再一次举起箭,用尽全身力气,将第九颗太阳击落后,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起来。一切恢复了原样,而勇敢、可敬的后羿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被射中的九颗太阳,坠落到九个不同的地方。其中的一颗,掉到了黄海边上,并砸出了一个湖,这个湖后人称作射阳湖。不久,从射阳湖里流出一条河,人称射阳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