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涓子鬼遗方》
释义

§ 简介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外科专著。十卷。晋末·刘涓子撰,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其一为题《刘涓子鬼遗方》的五卷本,流传较广,系北齐·龚庆宣重新整理而成者。即宋刻五卷本,至今犹存。

§ 成书传说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称《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 著书序言

昔刘涓子,晋末于丹阳郊外照射,忽见一物,高二丈许,射而中之,如雷电,声若风雨。其夜不敢前追,诘旦,率门徒子弟数人,寻踪至山下,见一小儿提罐,问何往?为我主被刘涓子所射,取水洗疮。而问小儿曰:主人是谁人?云:黄父鬼。仍将小儿相随,还来至门,闻捣药之声。比及遥见三人,一人开书,一人捣药,一人卧尔。乃齐唱叫突,三人并走,遗一卷《痈疽方》并药一臼。时从宋武北征,有被疮者,以药涂之即愈。论者云:圣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于是用方为治,千无一失。姊适余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具叙此事,并方一卷。方是丹阳白薄纸本泻,今手迹尚存。从家世能为治方,我而不传。其孙道庆与余邻居,情款异常,临终见语:家有神方,儿子幼稚,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寻卷诊候,兼辨药性,欲以相传嘱。余既好方术,受而不辞。自得此方,于今五载,所治皆愈,可谓天下神验。刘氏昔寄龚方,故草泻多无次第。今辄定其前后,蔟类相从,为此一部,流布乡曲,有识之士,幸以自防。

齐永元元年太岁己卯五月五日龚庆宣撰。

道庆曰:王祖母刘氏有此鬼方一部,道庆祖考相承,谨按处治,万无一失。舅祖涓子兄弟自泻,泻称云无纸,而用丹阳录。永和十九年,资财不薄,岂复无纸,是以此别之耳(案:永和只十二年,且去宋武甚远,疑元嘉之讹)。

§ 目录

《刘涓子鬼遗方》

卷第一

黄父痈疽论

卷第二

金疮、痈疽、被打瘀血证治方

卷第三

痈疽、发背、乳痈等证治方

卷第四

九江黄父痈疽论

释痈疽色诊

相痈疽知是非可灸法

相痈疽知有脓可破法

痈疽、疮疖、熛疽等证治方

卷第五

痈疽、诸疮、疥癣等证治方

§ 内容例举

治疗药物

黄父曰:夫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久则血涩不行。血涩不行则卫气从之不通,壅遏不得行,火不止,热胜,热胜则肉腐为脓。然不能陷肤于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曰痈。 黄父曰:何为疽?岐伯曰:热气浮盛,当其筋骨良肉无余,故曰疽。疽上皮肉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薄以泽,此其候也。 黄父曰:及如所说,未知痈疽之性名,发起处所,诊候形状,治与不治,死活之期。愿一一闻之。岐伯曰:《痈疽图》曰: 赤疽发额,不泻,十余日死。其五日可刺也。其脓赤多血死,未有脓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者,百神在额,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禽疽发如轸者数十处,其四日肿合,牵核痛,其状若挛,十日可刺。其肉发,身振寒,齿如噤,欲痓,如是者十五日死。 抒疽发顶若两耳下,不泻,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见脓而痈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百神在耳下,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丁疽发两肩,比起有所逐,恶血结流内外,荣卫不通,发为丁疽。三日,身肿痛甚、口噤如痓状,十一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蜂疽发背,起心腧,若连肩骨,二十日不治,死。八日可刺。其色赤黑,脓见青者死,不可治。人年一十八、二十四、三十五、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者,百神在肩,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 刺疽发,起肺腧,不泻,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发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五、二十九、三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百神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脉疽发颈项,如痛身随而热,不欲动悄悄,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骇而不精,上气嗽,其发引耳,不可以肿,二十日可刺,不刺,八十日死。 龙疽发背,起胃俞若肾俞,二十日不泻死,九日可刺。不刺,其上赤下黑,若青脓黑死,发血脓者,不死。 首疽发背,发热八十日 (一方云:八九日) 。大热汗头引身尽。如嗽,身热同同如沸者,皮颇肿,浅刺之。不刺,二十日死。 荣疽发胁,起若两肘头,二十五日,不泻死。九日可刺。脓多赤白而可治也。人年一岁、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百神在胁,不可见血,见血即死。 行疽发如肿,或后合相从,往来不可,要其所在,刺之即愈。 勇疽发股,起太阴,若伏鼠,二十五日不泻死。其十日可刺。勇疽发脓青黑者死,白者尚可治。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百神皆在尻尾,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摽叔疽发背,热同同,耳聋,后六十日肿如聚水,其状若如此者可刺之。但出水后及有血出,即除愈也,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者,百神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疒旁)疽发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泻死。其十二日可刺。(疒旁)疽者,白脓不太多,其疮上痒,赤黑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百神在足,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冲疽发小腹,痛而振寒热,四日五日悄悄,六日而变,可刺之。不刺之,五十日死。 敦疽发两指头若五指头,七八日不泻死。其四日可刺。其发而黑,拥者不堪,未过指节可治(一方不呼为敦疽,恐是刺写。《明堂》引为败疽)。 疥疽发腋下若两臂、两掌中,振寒热而嗌干者,饮多即呕,心烦悄悄,六十日而渐合者,如此可有汗,如无汗者死(一方云:床疽。《明堂》亦引为床疫) 筋疽皆发脊两边大筋,其色 朱红栓菌

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十日死。 陈干疽发两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身热面赤,六十日可刺。如刺无血,三四日病愈。 搔疽发手足五指头起节,其色不变,十日之内可刺。过时不刺,后为蚀,有痈在腋,三岁死。 叔疽发身肿,牵核而身热,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成脓刺之以除。 白疽发膊,若肘后痒,自痛伤,乃身热多汗,五六处有者死。 心主痈疽,在股胫六日死,发脓血六十日死。 黑疽发肿,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过时不刺为骨疽。骨疽脓出不可止,壮热,碎骨,六十日死。 胁少阳有痈肿,在颈八日死。发脓血者十日死。 疮疽发,身痒后痛,此故伤寒气入脏,笃发为疮疽。九日可刺之,不刺九十日死。 腰太阳脉有肿,交脉属于阳明,在颈十日死,发肿七十日死。 尻太阳脉有脓肿,痈在足心少阳,八日死。发脓血六十日死,或八十日死。 头阳明脉有肿痈,在尻六日死。发脓血六十日死。 股太阴有肿痈,在足太阳十七日死。发脓血百日死。 肩太阳脉有肿痈,在颈八日死。发脓血百日死。 足少阳脉有肿痈,在胁八日死,发脓血六百日死。 手阳明脉有肿痈,在腋渊一岁死,发脓血三岁死。 黑疽发渊腋死。 黑疽发耳中如米大,此疽不治死。 黑疽发肩死。 黑疽发缺盆中,名曰伏疽,不治死。 赤疽发于髀枢,半夜可治,出岁死。 黑疽发肘上下,不死可治。 髀解除指本黑头赤死。 黑疽发掌中,不死可治。 赤疽发阴股,软可治,坚死。 赤疽发肥肠死。 黑疽发脿膑,软可治,坚不可治。 赤疽发掌中,不可治。 黑疽发跗上,坚死。 足下发久肿痈,色赤,死。 痈高而光者不大热,用薄雍其肉平平无异而紫色者,不须治,但以黄芪并淡竹叶汤申其气耳。痈平而痛,用八物黄芪薄。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自有坚强色诊宁生破发背及乳岩,热手近不得者,令人之热熟,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散外摩发背大黄膏。若背 伏龙肝

生破无毒在乳者,熟之候,手按之,若随手起,便是熟,针法要脓看,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过一寸针。良久不得脓,即以食肉膏散,差瓮头肉痈口中人体热气,歇服木瓜散。五日后痈欲瘥者,排脓内寒散。 凡破痈之后,病人便连绵欲死,内寒热肿,自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是风毒耳。勿针,可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合流下三分,近一分针,唯今极热,便不痛。破痈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再,下汤二日,故可用。冬六七日,汤半剂亦可用,胸中断气。断气者,当入暗中以手按左眼,视右眼见光者,胸中结痈,若不见光者,瘭疽内发,针伤脉,血不出住实不泻,留成痈。肾脉来者大渐小阴结,若肌肉痹痈为发寸口,如此来大,如未渐小矣。有黑色者,是石留黄毒。有赤色者,是丹砂毒。有青色者,是硇砂毒。有似盐颗者,是钟乳毒。有黄水者,是杏桃人毒。有白水者,是附子、干姜毒。有脓者,热肉面等毒砂发,白雄鸭顶上血一合,已来取黑铅汤一茶碗,调服之解钟乳发。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针粉汤一茶碗调服之,解附子发。取附子皮三升,豉半升,相和,以水一升,煎约一茶碗,服之解丹砂发。取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解。

§ 历史评价

钟乳石

有关外科痈疽方面的认识,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基本上是一部痈疽证的专著。此外,还涉及金疮、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全书计载方140余首,其中治疗金疮外伤跌仆的方子共计34首;对痈疽的辨证论冶,尤其详尽,可称为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外症痈疽及金疮方面的专著。

书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

《鬼遗方》在治疗痈疽外证、石发中毒,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它是根据痈疽的不同情况而给予辨证治疗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如对钟乳石中毒,书中用“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铁粉汤一茶碗调服之”。又如丹砂发,书中用“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刘涓子鬼遗方》代表着我国南北朝时期外科的发展水平。

本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北京图书馆所藏之宋代刻本,新疆吐鲁番曾出土本书残卷二页。清代也有若干刻本,人民卫主出版社1956年出版仿宋刻影印本。

其卷一论痈疽病因,各种痈疽的鉴别;卷二述金疮外伤治法;卷三为痈疽、发背及妇人妒乳、乳结肿等病的治法;卷四为黄父痈疽论及痈疽治方;卷五除痈疽方外,尚有疥癣、面(疒^查)、发颓、妇人乳肿、瘭疽、小儿头疮、热毒,以及竹木刺伤,火伤……等药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两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刘涓子鬼遗方》的佚文。其二为题《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的一卷本,内容主要是痈疽证治。此外,1902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刘涓子方》残叶二纸,是本书的一种早期传本内容。本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晋以前的外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49年后有影印本五卷本。[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