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坤山
释义

§ 介绍

张坤山

军旅书法家张坤山的创作属于传统型的,这在他的一系列创作中得到了证实。他崇尚古人,重视吸取古典主义的艺术精华,特别是在北碑、秦汉之间有着一段较为长期的锤炼磨合。他视把握传统、尊重古人为学书之本、立书之基,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创作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他深刻感悟到,传统根基越厚,创作潜能越大。所谓厚积而薄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词汇,它有着深刻的内涵,概括了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他对传统的挖掘执著而深邃。其视线多年集中在唐以前的历代优秀碑版墨迹上,对其中尤为精彩珍贵的作品,则重点进行反复研究揣摩。那些被认为属于纯粹古典主义的精品力作,诸如篆书中的《散氏盘》、《毛公鼎》,隶书中的《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封龙山》,碑书中的“二爨”、《广武将军碑》和《嵩高灵庙碑》,行书中的《圣教序》、《祭侄稿》,草书中的《平复帖》、《章草千字文》,以至于砖铭墓志、甲骨经卷之类,均在其视野范围之内。艺术家的胃口愈大,消化力就愈强。在创作过程中,他似乎感受到了丰富、深远、高古的传统积累所赐予的机缘,乘势攀上了一个相对的高峰。

张坤山是位风格型书家。他极力摆脱那种潮流化书风的约束和冲击,在脑海中不断清理那些艺术浮叶,努力写出风格,创出自我。在创作中,他主张宁可格调、境界稍逊一筹也不与人同,以重个性斥平庸,重风格而非雷同为自己的创作基点,将追求个性化的标尺框定在一种较高的刻度之上,并试图在作品的观赏层面得到某些良性的印证。比如追求大气,力避局促精小,以显其博大浑穆;追求超迈,力避软弱浮滑,以显其精神气格;追求自然,力避做作牵强,以显其纯真本色;追求拙朴,力避俗甜姿媚,以显其深沉典雅;追求气韵内涵,力避巧饰外露,以显其神韵自得。这种个性化与境界化较为默契的融合,促使他的创作展现了一种建立在高境界、高规格基础上的个性表现。他的作品,用笔遒健,力透纸背,使转果断,变化多端,逆侧之锋皆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且润燥相间,浓淡适宜,境界当在老辣纷披与含蓄蕴藉之间。加上隶书、章草、金文笔意的穿插运用和交替出现,使用笔达到了一种较为熟练且丰富多彩的境界。在结体上,他重视对险势的操作和运用,重视在单字的构势和整体章法的布局上打破平正以求欹侧,不写常人易读之笔,不作常人易临之体,在出奇制胜上做文章。在他看来,无奇险之书则无韵律可言,无变化之书则无格调可言。

在充分展示个性风格化的同时,张坤山始终不移遵循着一条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途径。平时,他以“二爨”笔意创作长联,轻松地运用金文笔意运行,汉隶笔意参差其间,兼糅章草捺角笔法为补充,使作品增加了深度和难度,似有非楷非隶、非草非篆之感,使人不难想像出他对传统的把握和对古人经典力作的贯通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时他以傅山之笔写大草,吸取一点张瑞图、王铎和于右任笔法,更显线条劲健,体势连绵,气脉畅达,开合自如。他不赞成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力倡要站在古人的肩上去大胆地发挥和揭示书法的本源和内涵,拿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去展现今人的情怀和境界。

从张坤山的书法作品中似能窥见到一种相对性和辩证观。对传统渊源的挖掘、痴迷,并未使他放弃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吸取渗透。相反,他的创作观念随着传统根基的不断增厚,而愈来愈强烈地期盼调整和更新。无论是对“现代派”还是“学院派”,甚至是日本的“前卫派”??义上看,这种对现代意识的接纳和承认,反映出他对书法创作核心意义的深刻领悟。

张坤山的书风书路在宏观上一直属于探索性的。他没有过早地把自己固定下来,而是在不断深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渐渐而有序地调整着自己的风格定向。他不赞成大开大合式的跳跃性调整,主张通过临习古人成法去影响和改变旧的面孔,使作品更臻完善。

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张坤山的美学思想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升华。他崇尚古朴自然,反对造作流俗;崇尚风格个性化,反对千人一面;崇尚大视野、大气魄,反对小气局促……这些又反过来牵引着他的创作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张坤山张坤山

相关链接:启功   沈鹏   周尔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