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业遂
释义

§ 概述

张业遂

张业遂,1953年10月生,湖北省天门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张业遂有着34年的外交工作经验。他曾先后在外交部国际司、礼宾司、联合国代表团等重要部门任职。

2008年,他的外交生涯也达到了顶峰期,他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并于同年10月成为安理会轮值主席。

此前,张业遂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当时主管的事务包括军控和裁军,以及对欧洲与北美的政策规划与监督。

张业遂的夫人陈乃清也是中国外交战线的资深外交官,曾任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中国和美国媒体给张业遂的普遍评价是在中美两国关系领域具有非常专业的经验。同时,在联合国任职的生涯将对张业遂斡旋中美关系带来积极影响。[1]

§ 简历

张业遂

1975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1976年,任驻英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82年,任外交部国际司三等秘书,副处长,一等秘书。

1988年,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参赞。

1992年,任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

1996年,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2000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年7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分管欧洲事务、政策研究工作。

2008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08年9月,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200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08年10月,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时为安理会新的轮值主席国)

2010年3月,出任驻美大使,接替业已离任的周文重。

§ 成长历程

张业遂

幼时家贫全家曾靠树皮果腹

一栋两层高的房屋,便是张业遂的老家。房子与岳口镇健康村村中心一字排开的民居并无两样。门前一条灌溉渠,篱笆围着一垄绿油油的莴苣、大蒜。远处,油菜地里正蔓延着耀眼的金黄色。

张业遂83岁的母亲刘福新正坐在大门旁晒太阳,前几天,她已经在电话里知道儿子要去美国。健康村如今已是湖北新农村的样板之一,从村内规划整齐的小洋楼和笔直的水泥路便可见一斑。当然,富足的江汉平原,这样的农村今天已不鲜见。然而,在张业遂的孩提时代,这里是全然不同的贫穷景象。

仅仅想像一下要填饱8个孩子的肚子,便可知张家当年的艰辛。事实上,饥饿曾如梦魇一样,在张家8个孩子的童年留下过阴影。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七、八岁的张业遂,同样经历过树皮粉、野菜粥果腹的岁月。“萝卜、青菜,还有野菜,加一点米煮成稀饭,没油水,不饱肚子。”刘福新回忆说,“有一回,张业遂吃完稀饭后很惊奇地问,妈,我怎么吃了6碗?我跟他说,吃稀饭不算碗数。”

就是在这样的岁月里,张业遂慢慢长大,并背上书包开始上学。

年少求学成绩优秀性格稳健

小学离家两里路,张业遂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每天放学,便赶回家帮忙干活。刘福新和丈夫都没进过学堂门,她不会料到,她的二儿子会从这条路上走向大学、走向北京、走向她无法想像的世界。

当年,她的大儿子张业标也上了小学,并且是当年全村4个考入镇上岳口中学的孩子之一。然而,农村子弟中的老大,天生要分担父辈的责任,张业标没能上成初中。“我跟老师说,业遂读书也很聪明,我把他送来。”果然,1964年,11岁的张业遂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岳口中学。

今年69岁的语文教师李仁康曾教过张业遂,在他的记忆里,张业遂的语文和外语成绩特别优秀,已初步显露出在语言上的天分,这可能是张业遂日后被推荐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势。“他对老师特别尊敬,很守纪律,但性格稳健、处事冷静,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学生。”李仁康说。这种学业与性格上的特点,恰好完美地契合了张业遂日后的外交职业生涯。

然而,由于特定时代的原因,张业遂的学业在初中毕业后中断。1967年,他回到了老家健康村务农。

初中生在当时的农村已是文化程度很高的“秀才”,张业遂回到村里后,进了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搞文艺活动。比他小3岁的堂弟张业阔也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现在是村党委书记、健康集团董事长。张业阔记得,堂哥写得一手好字,写文章、油印宣传单、演话剧,都是他在唱主角。夏天里,虽然热得汗流浃背,但张业遂仍乐此不疲,张业阔时常站在堂哥旁边帮他摇扇子。

1970年,17岁的张业遂被村里推荐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上学时,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还是张业阔的父亲把身上的衣服脱给了他。

行事低调返乡未曾惊扰地方

张业遂

在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沙洋分校念了一个学期,张业遂转去北京校本部。22岁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张业遂作为外交部当时挑选的外语人才之一,专门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与张业遂同年进入该学院学习的还有前朝鲜半岛事务特使、张业遂的夫人陈乃清。现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副部长王光亚则比张业遂先一年入校学习。

凭着求学这一途径,出身贫寒、毫无家世背景的青年学子张业遂,一步步走向理想的高峰。

按照惯例,即便是外交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张业遂在家乡也是一个名人,是天门的骄傲。然而,无论官至何职,他从学生时代养成的低调性格一直未变。甚至在3年前,除了他的母校师生和亲友,地方上都不知道岳口镇健康村飞出了这只“金凤凰”。最近10年,因为工作繁忙,张业遂只回了3次老家,每次都是住在家中,悄然而回,悄然而去。

2009年9月,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的张业遂回乡探亲后返京。张业阔去武汉天河机场送行,在机场安检时,工作人员得知张业遂的身份,便请他去贵宾通道,欲安排专人服务,但被他拒绝。他坚持与其他乘客一同接受安检和登机。

在健康村,左邻右舍只知道张家出了个在北京的官员,很少人知道张业遂任什么职务,在何处工作。张业遂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的消息,也是因为一个村民上网看到消息后,这才在村中传开。

身正为范不给家人行方便

家人记得,张业遂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每个月将国家补助寄一部分回家,补贴家用,供家中5个弟妹读书,最小的弟弟读到了高中。不过,张业遂的身份并没有“惠及”亲人。这么多年来,家中兄弟姐妹没有一个找他“行方便”。

现在,除了他最小的弟弟张卫国任健康村村办企业合福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外,其他6个兄弟姐妹全部在家务农。

母亲刘福新曾随张业遂到北京住了半年,后来不习惯城市生活,便又回到老家。老人每天种种菜,走走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长兄张业标还笑着说起了后辈们对张业遂这个二叔的调侃,那是在去年春节张业遂探亲时,侄子张继军和张俊对他说:“叔,我们这些晚辈没一个沾你的光,倒是沾了其他几个叔的光。”张业遂点头承认。

晚辈们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赠与,是一本书。2005年,张业遂回乡探亲时,恰遇一个侄孙过十岁生日。他没有给红包,而是专程跑到天门市区的书店里买了一本书,题上字送给侄孙,鼓励其求学上进。为了题在书上的几个字,他甚至提前一天练字,直到写到自己满意了才往书上抄。

在亲人们的眼里,张业遂是他们大家庭中值得自豪的一分子,但这种自豪只埋在心底。他曾对亲人们说:“你们不来找我办事,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你们把家里的事情管好,我把国家交给我的事情管好。”[2]

§ 职业生涯

张业遂

张业遂很大一部分职业生涯都花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一些人说,他是一位老练而敏锐的外交家,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国的利益,但他并不是“一位美国专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mmitteeonU.S.-ChinaRelations)是一家总部设在纽约、专注于推进双边了解的非政府组织。

《华尔街日报》转引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林斯(SteveOrlins)的话说: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张业遂对中国立场的解释非常充分。 [3]

张业遂被认为在另一中美两国意见相左的领域具有专业经验:他曾参与制订联合国对伊朗核项目做出的反应。

在200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以前,张业遂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当时主管的事务包括军控和裁军,以及对欧洲与北美的政策规划与监督。

1988年到1992年,他也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

§ 家庭生活

张业遂

张业遂夫人陈乃清与夫同龄,山东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后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进修;曾任职于驻英大使馆,外交部翻译室、西欧司、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部政策研究室,2003年任驻挪威大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任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生活中的张业遂兴趣和爱好广泛,他喜欢打桥牌和网球,还爱好摄影,然而,繁忙的公务使他没有时间去摆弄他心爱的摄影机,只有饭后马路边那片刻的散步才是他最难得的休息。

§ 影响

张业遂

有分析认为,张业遂履历完整,曾主管外交部的政策研究、礼宾、军控以及欧洲事务等;在当前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大背景下,张业遂此番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转任驻美大使,使中美关系与中国参与多边国际事务协调发展,更加适应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趋势,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张业遂对美国事务并不陌生。在任副外长期间,他曾负责对欧美地区的政策协调;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期间曾多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加,并负责美国领导人来华访问的具体安排,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有大量接触。其前任周文重评价这位继任者为“非常能干的外交官”,并祝愿他来美国后一切顺利,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曾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一些人说,他是一位老练而敏锐的外交家。

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张业遂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外交实践。他曾率其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灵活务实的作风,完成了江泽民同志访美,克林顿总统访华等重大外事活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吊唁活动的部分涉外工作以及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等重大事件的礼宾活动。[4]

§ 个人评价

张业遂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名誉会长,张业遂的湖北同乡蔡方柏强调,张的优势在于“多边外交能力”。

“脾气性格非常温和”

张业遂从事外交工作已逾34年。22岁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张业遂作为外交部当时挑选的外语人才之一,专门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进修。在LSE校方印制的《LSE与中国》2009年刊上,与张业遂同年进入LSE学习的还有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唐国强和前中国驻挪威大使、前朝鲜半岛事务特使、张业遂的夫人陈乃清。现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副部长王光亚则比张先一年进入LSE学习。

1976年,从LSE毕业的张业遂开始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工作。张业遂此后20年的外交生涯波澜不惊,但1997年香港回归仪式把张业遂引向了世界舆论关注的前台。张业遂是香港回归仪式的中方司仪。中方现场副总指挥朱育诚在回忆录中盛赞张业遂“准确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求,令中英政权的交接仪式十分成功”。此后,张业遂在外交部获得重用,先后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并于2008年进入联合国,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及特命全权大使。

在这一次联合国经历中,张业遂给外界留下了“老练而敏锐"的印象。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评价称,虽然张不是美国专家,但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国的利益”。蔡方柏说,张业遂的“脾气性格非常温和”,并非如外媒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态度强硬地投着反对票”的人。蔡方柏说,张业遂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不时会走访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向那里的老外交官征询意见,“在联合国态度强硬,那是因为他必须代表国家利益,和个人性格没有任何关系”。

“擅长斡旋于多边外交”

张业遂华盛顿履新,正逢中美关系涉入深水区。自去年末以来,中美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士俭认为,中美间对中国有实质伤害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和气候政治。

目前,中美汇率争议的气氛分外紧张。3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明确回应,从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币值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由于2007年后,欧盟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日趋强硬,有分析人士警示,美国很可能把双边问题多边化,联手欧盟,共同施压。

“无论是张业遂还是他的夫人陈乃清,都比较擅长斡旋于多边外交。”蔡文柏认为,这或许是外交部在关键时刻,任命张为驻美大使的关键考量。 [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