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世珍
释义 张世珍

张世珍(1902—1956)原名张卓吾。山西省闻喜县人。曾任国民党军察哈尔张垣第七师师长。一九四九年随董其武在绥远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副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生平简介

张世珍是山西闻喜人,1902年出生,原名卓吾。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张垣第7师师长、新编独立第7师师长。1949年随董其武在绥远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37军长。37军当时辖109师、110师和111师。109师由新编独立第7师改编,110师由原326师改编,111师由原319师及保安第2旅,全军13000人,列入绥远军区建制。37军改编后,移驻五原,开展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1950年37军归华北军区23兵团建制,1951年1月移驻河北衡水。

1951年9月,张世珍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7军长。率部参加了机场修建、保护和后方警戒。

1952年回国后,37军番号撤消,37军军部与36军军部编为建筑工程部,110师与36军107师合编为107师,其他部队调归兵团学习团或编为建筑工程部队。张世珍任69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去世。

§ 个人经历

民国20年3月任三十五军二一八旅四三六团上尉连长,五年后升为本旅四二0团少校营长。在此期间,张世珍参加了民国22年的长城抗战。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忻口战役,在旅长董其武指挥下,率部坚守大、小王村阵地,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村庄夷为平地,他仍未退却。后又与其他3个营协同,采取掏心战术,摸入日军占据的村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日军赶入村外一座孤庙。日军一连反扑七八次,伤亡惨重;张世珍营战士也仅剩百余人。民国27年4月,任本旅上校参谋。次年6月,在绥远调任三十五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上校团长。民国30年在绥远八岱任第八战区干部训练团将教育处长,33年8月在绥远五原任三十二师少将副师长,民国36年11月在哈尔滨任张垣第七师师长。1949年9月,随董其武在绥远QY,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 相关评价

张世珍正派直爽,廉洁奉公,事业心很强。QY后有一段时间家距营房仅百余步,但他半年不回家一次。他在自我鉴定中写道:“个性孤僻,面貌冷淡,气浮性躁,语粗色难。忽视客观,偏持己见,律己不周,求人过严。修养不够,学浅才短,公事话外,不惯私谈。”这段评语可看出他为人处事之一斑。

§ 参考资料

[1] 好山西 http://www.haosx.com/html/bendimingren_585_1006.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