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滑肌肉瘤
释义

§ 概述

梭形细胞束,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两端钝圆的长胞核,有明显异型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较多见于子宫及胃肠道,偶可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肉瘤细胞多呈梭形,呈轻重不等的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对判定其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超过10个核分裂像/50个高倍视野者通常表明恶性,其他特点还有肿瘤大小(超过5cm)、坏死、浸润邻近组织和器官、高核浆比。恶性程度高者手术后易复发,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肝及其他器官。[1]

§ 一般病理改变

a 肿瘤大,不对称,境界不清楚,向下深达皮下组织,其上表皮萎缩变薄,

b 瘤细胞异型性,多形,胞核内可见较多空泡,核丝分裂相多,

c 可有坏死,

d 皮肤平滑肌肉瘤浸润性强;皮下者边界相对清楚,有透明变性、粘液样变性,

e 有些肿瘤是上皮样的,瘤细胞呈圆形,胞浆透明,不排列成肌束,头、颈常见;有些有丰富的颗粒状胞浆;有些有粘液基质,

f 肌动蛋白反应阳性,肌纤维蛋白也常是阳性,

g 一些病例(小于10%)表达角蛋白,

h 有时在瘤体内可见壁薄、形状各异的血管。

§ 病理鉴别诊断

皮肤平滑肌瘤:表浅,多发,直径常小于2cm,坏死少见,核分裂少见。

皮肤纤维瘤:纤维成分更多,嗜酸性胞浆更丰富,缺乏细胞多形性,有泡沫细胞和炎细胞。

临床特点

a 表浅型即皮肤及皮下平滑肌肉瘤最常见于40岁~80岁年龄,

b 皮肤平滑肌肉瘤来自立毛肌,皮下平滑肌肉瘤来自血管平滑肌,

c 单发,常发生于肢体近端,特别是下肢,

d 暗红色实性结节或斑块,稍隆起于皮面,最大直径不超过5cm,

e 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和深度有关,直径小于5cm者的预后较好。40%的皮肤平滑肌肉瘤发生复发,但转移极其少见;约1/3的皮下平滑肌肉瘤发生转移,导致死亡。

临床鉴别诊断

皮肤平滑肌瘤

§ 胃平滑肌肉瘤预后

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腹痛、腹部肿块、出血等。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部位、类型、病期及有无并发症等有关。

胃平滑肌肉瘤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大体类型,以壁间型预后最好,随后分别为腔内型、腔内外型、腔外型。

2.肿瘤体积是否≥6cm。

3.有否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组织。

4.胃黏膜有无溃疡出现。

胃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为20%~54%,国外文献报道,肿瘤低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81%,高度恶性者为32%。国内学者统计,胃平滑肌肉瘤病理分级1级者5年生存率为46.8%,2级为26.9%,3级为16.7%,病理组织学分级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胃平滑肌肉瘤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专家对胃平滑肌肉瘤的自然病程和预后因素作了研究,指出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大小及有无邻近组织脏器浸润三者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认为这三个因素能客观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据此将胃平滑肌肉瘤分为三期。在三个因素中,除病理分级需经病理检查后确定,另两项则可通过手术探查作出判断。因此,该分期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预后作出评价,目前为一些学者所采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