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嫫母 |
释义 | § 简介 嫫母嫫(mó)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吕氏春秋·遇合篇》载:“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汝德而弗忘,与汝正而弗衰,虽恶何伤!” § 人物事迹 嫫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是嫫母。她是黄帝时代的人,长相极丑,陌生人一看见她会吓得转身就跑。 可怜的嫫母从小就饱受世人的欺侮,父母嫌弃她,邻居厌恶她,姐妹们躲避她,可是她善良、勤俭,通晓事理,待人以诚,助人为乐,人们渐渐地喜爱她,接纳她了。嫫母到了双十年华,仍待字无人问津,人们常指着她丑陋的背影,叹息道:“这可怜的丑姑娘怕是一辈子也嫁不出了!” 有一次黄帝巡视,看见一群村女在采桑。忽然“哇”的一声,一个村女倒地哭叫起来,原来的手被赤链蛇咬了。众女慌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容貌极丑的姑娘喝住众女,只见她迅速指派二人去取清水,又讲出几种草药,让众女四下去采。接着,她从裙脚撕下一条布,把那村女的伤肢上部缠紧,又拔下一支髻针用它挑开伤口,然后就伏下身子,用嘴从伤口中吸吮毒液。黄帝见状一边命人速去救治,一边暗暗观察这丑女,发现她不但见义勇为,而且颇有组织能力,人们莫不听从她的调遣。一问才知道她是丑女嫫母。 黄帝做了件惊世骇俗的事,他把嫫母接回宫中,纳为次妃,令她管理后宫所有的嫔妃,嫫母居然胜任。 黄帝带着众妃周游巡视,途中,元妃嫘祖病逝。黄帝祭嫘姐为“祖神”,命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因为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组织能力,而且因相貌极丑可以扮相貌丑恶的驱鬼神以驱邪。 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嫫母的尊容--在有些家家,门上贴着的一种驱鬼的神像面具,就是她的遗像 § 镜子的传说 黄帝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话没说,就随同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气力大,挖石板比别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块。这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弯腰用手轻轻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对任何人也没有讲这件事。她乘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来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样丑。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镜子)。”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着什么东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黄帝走向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惊呼一声!她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哄骗黄帝,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说罢,立刻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嫘祖笑着说:“黄帝,怪不得很长时间不见嫫母去水边梳妆打扮,原来她有这个照人宝物。”彤鱼氏紧接着说:“黄帝,这个发现,应该给嫫母妹妹记一功!”黄帝兴奋地说:“当然要记一功!”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难怪,有一本《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 《轩辕内传》这本书上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 《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铁镜和铜镜。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铜镜。随后我国也出土了青铜镜。秦汉以后,我国铜镜制造水平已闻名中外。铜镜不仅是梳妆、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 《史记》中的嫫母 《史记》提到黄帝娶丑女嫫母为次妃, 《路史后记》卷五记载「黄帝的次妃嫫母,虽然相貌丑恶但有德故黄帝娶她为妃。」嫫母虽然丑陋,但是黄帝对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后宫的责任交给了她,在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黄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黄帝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 § 受褒扬之因 嫘祖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既为祖,当然就不是黄帝一个人的事情,“始祖”里面当然包含着“始祖母”。黄帝虽然是远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但他的一大家子人或许真的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首先就写这位被奉为“人文初祖”的黄帝。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司马迁是这样介绍的:“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音“雷”)祖。”这嫘祖是黄帝的正妃亦即元妃,也就是大老婆,类似于后世的王后、皇后的角色。嫘祖与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死后,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接了领导人的班,史称帝颛顼(音“专旭”)。 《史记》对黄帝的私生活,所记仅此。后来,晋代的学者皇甫谧(音“密”)在《帝王世纪》中,又补充了很多黄帝的家庭成员,说他一共立了四妃,除元妃嫘祖外,还有三个次妃,一个叫方雷氏(也叫女节),一个叫彤鱼氏,还有一个叫嫫(音“磨”)母,并特意注明她“班在三人之下”,意思是她排名最后,地位比那三个女人都低。排名最后,却未必名头不响。甚至位列老大的嫘祖,也被这位老四抢尽了风光。 是因为嫫母漂亮吗?正相反。人所共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曰西施,曰貂蝉,曰王昭君、曰杨贵妃。但中国历史上还有四大丑女,按出生日期排序,她们是嫫母——相传为黄帝的四老婆;钟离春——又称钟无艳、无盐女,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王后;孟光——东汉隐士、美男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原型;阮家女——东晋名士、吏部郎许允之妻,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礼教的忠实捍卫者。名列中国妇女首丑,而且居然还是我们共同的“始祖母”,嫫母确实有点让我们失望。不过,嫫母这个人物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她的长相也未必可靠。相传嫫母为方相氏,中原之南的苗族后裔。据唐代不知哪位作者所著的《琱(音“雕”)玉集丑人篇》中的描述,嫫母的尊容是“锤额顣頞(音“促俄”),形簏(音“路”)色黑”;即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乃“黄帝时极丑女也”。嫫母因为貌丑而成逐疫驱鬼之神,据说后世巫医神汉祛除瘟疫跳大神时所戴的面具,就是嫫母的遗像,形状极为丑恶。当然,这样的审美观显然是后世强加的。在那个缺吃少穿、重视体力的年代,无论男女,肥肯定是一种美才对。看黄帝的画像,也算是一个仪表堂堂的汉子,可后人为什么要编排出一个母夜叉、丑八怪做他的配偶、进而成为我们共同的先人呢?这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中国人并不讳言美貌,也评选出了大名鼎鼎的四大美女。但美女仅美貌而已,与美德是不沾边的。更多的时候,美貌意味着灾祸。我们在以后会看到大量鲜活的“红颜祸水”的经典案例。仅就品德而言,相比于四大丑女的高尚情操,四大美女确实乏善可陈,最多也就是不那么“缺德”罢了。中国古代的道德家在翻遍史书后沮丧地发现,要想树立品貌双优的女子楷模,难度实在太大。女人如果脸蛋漂亮,还能有四大美女那样的品行,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黄帝因此,一条历史规律就这样被总结出来:如果美貌与美德都是好的东西,那么根据物理学同性相斥的原理,则美貌与美德天然不容;而丑陋与高尚却本性相吸。中国男人喜欢美貌但注重教化,对于“德”与“貌”的痛苦选择,毅然决然地把女人的“貌”留给了自己,把“德”推给了社会。华夏子孙的始祖必须要品行高尚,这样的人才配教育后代、教化社会。按照“规律”,德高则必貌丑,“黄帝时极丑女”嫫母的诞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由于时代久远,又是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嫫母的模范事迹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且真假难辨。考证了很长时间,发现嫫母相对靠谱的突出事迹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作为黄帝四老婆的她,与黄帝的大老婆、也就是元妃嫘祖的关系搞得相当不错。 据《山海经》记载,嫫母和嫘祖都住在汉水南岸一处被河沟环绕的地方。可能是当时黄帝要带自己部落里的男人们外出东拼西杀,部落的女人都留在这里作为基地,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女子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 )。这个归属黄帝部落的基地的管理者,可能就是嫫母和嫘祖,她们俩甚至好到了“居一门中”,也就是说两个人同住一个房间。作为“女子国”基地的最高领导,这显然不是条件所迫,而是她们愿意呆在一起。 另一本记载远古历史传说的书籍《轩辕本纪》 (唐代王瓘(音“贯”)著),也证实了嫫母与嫘祖的关系不错。据说,黄帝在带着元妃嫘祖巡视天下时,嫘祖不幸逝世。黄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祭奠,封嫘祖为“祖神”,同时让嫫母“监护于道”。这其实就是守墓,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每年都要在嫘祖埋葬的地方守着,组织老百姓按时祭祀。嫫母把这件事情做得很认真,足见她与嫘祖是很有感情的。嫫母能够落实的事迹,就是这些。也许是因为古时候中国有钱有势的男人都是妻妾成群,处理好家庭问题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对于大小老婆能够和睦相处这类今人看来鸡零狗碎的问题,却是古代男人衡量女人品德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嫫母的标杆意义在于,做小老婆的,一定要与大老婆搞好关系,这样男人才有精力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其实不过是“治家方能齐天下”的另一种版本。嫫母以甘作小老婆的谦让精神,解决了中国男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所以她在道德上也备受中国男人的推崇。 § 历史功绩 黄帝与嫫母屈原在《楚辞九章》中歌颂道:“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吕氏春秋遇合篇》中记载,嫫母与黄帝感情深厚,并假借黄帝的话教训那些长相自卑的女人说,“不能忘记磨砺你们的道德;不能衰退你们内心的纯正。这样做了,长得丑又能伤害谁!”说得多好听呀,这几乎可以成为对自己长相有意见女子的励志名言。 《淮南子修务训》也拿美女西施与丑女嫫母比较道:“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意思是西施是自然美,而嫫母是心灵美。后世还有,“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嫫母有傀(音“规”),善誉者不能掩其丑”,“次妃嫫母,貌恶德充”,诸如此类等等评价,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家有丑妻是个宝。黄帝与嫫母这对模范的“心灵美”夫妻的结合,有很大一个漏洞。有记载或流传下来的所有嫫母的懿(音“意”)德良行,都发生在她成为黄帝的次妃之后,而嫁给黄帝之前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嫫母曾经发挥过表率带头作用。那么黄帝要娶她的理由就变成了仅仅是因为嫫母长得丑,而长得丑的女人今后也一定是贤惠的。这的确有点荒唐。真实的历史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简单。今天的炎黄子孙之所以摊上了这么一位相貌奇特的“始祖母”,真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嫫母能生育。在远古年代,由于生活、卫生、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的寿命是很短的,平均不会超过20岁。而人的生存和发展,又必须要拼人力,所以繁衍后代成为古人的第一要务。在这种条件下,女人的脸蛋是没什么用途的,能生育才是真正的“英雄母亲”。作为部落领导人的黄帝,有没有一支数量庞大、体力坚强的父子兵,不仅涉及到他自己家族的兴衰,而且影响着全部落的存亡。但黄帝似乎很不幸,他娶的第一个妻子——元妃嫘祖并不太会生育,她只给黄帝生了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这显然无法达标,两个儿子也许只要一次远征或一场战斗就会全部报销。黄帝后来又娶了两个次妃方雷氏和彤鱼氏,她们的生育情况,史书仅仅记载方雷氏生了青阳,彤鱼氏生了夷鼓,但应该不会是她们各自只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总量肯定不会太多。黄帝感到了危机。他必须要有更多的后代。这时,嫫母出现了。她“锤额顣頞,形簏色黑”的形象,在当时的人看来,可能就是一种生育相。这种形象的女人对于黄帝来说,比现今那些“肤白貌美、气质高雅、海外经历、有车房遗产”的妙龄女郎更有吸引力,于是立即收入麾下,排名第四。嫫母应该是不辱使命。我们知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也有说三十五子),嫘祖只育两子,方雷氏和彤鱼氏努努力,算她们各自生了五、六个,那么黄帝剩下来的十二三个后代应该都是嫫母的功劳了。积攒了这么大一笔本钱,黄帝终于踏实了。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据传心满意足地活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120多岁。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他没再娶女人。至此,我们终于可以明白,嫫母真正的伟大之处,既不在于她长得丑,也不在于她德行高。她的标杆意义,是如果没有了她,可能就没有了后来评价她的人;可能就没有了你,没有了我。"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始祖母”嫫母。对于后人来说,先人的丑俊有什么意义呢? § “先织”嫫母 黄帝纪念馆的“先织”嫫母馆在初秋的雷雨过后,位于新郑市辛店镇西的娘娘庙格外清新,水库碧波荡漾,周边绿树成荫,在娘娘庙水库北边,娘娘庙的黄色琉璃瓦罩顶古色古香的院落显得分外庄严肃穆。 娘娘庙是一种俗称,准确的名称叫嫘祖嫫母庙。斯庙是为了纪念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的功绩而兴建的。相传黄帝战胜了蚩尤,正在庆功作乐,蚕神冉冉从天而降,前来庆贺。她跪伏在一棵大桑树上,口中吐出闪闪发光的细丝,一会儿黄如金,一会儿白如银。黄帝非常高兴,就让蚕神留下蚕种。嫘祖娘娘亲自采集桑叶,养蚕抽丝。嫫母娘娘发明了织布,将蚕丝织成了又轻又软的绢,像天上的行云,像溪中的流水,,并教人们做衣服,解除了人们的冻馁之苦。自南朝·宋·元嘉年间以来,历代都设先农坛,祀嫘祖为“先蚕”,嫫母为“先织”。 后世为了纪念嫘祖、嫫母的功绩,在辛店村村西约一公里的地方修了一座娘娘庙。建有大殿、东西配殿、门楼、戏楼,成为一处有名的古建筑群,常年香火不断。适逢正月十九嫘祖华诞辰和九月十五嫫母华诞,前来拜祭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庙会时常延续多日。庙宇在1958年建猪场是被拆毁.1989年,在辛店村村民史英等人的倡导下,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历时四年,集资六万多元,终于在1993年九月重建这座庙宇,至1994年正月十九落成.庙宇大殿为三开间,黄色琉璃瓦罩顶,廊柱上绘有巨龙,廊檐下绘有彩凤。大殿内塑有1.8米高的嫘祖、嫫母金身,殿墙上绘有十二幅壁画,历数嫘祖、嫫姆教人们养蚕、巢丝、织布、作衣的业绩。此后又陆续修建了东西配殿和门楼。 § 八卦杂谈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始祖黄帝之妻嫫母位居榜首 1、中华民族始祖母——嫫母: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她为人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为此,黄帝娶她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钟离春2、战国时齐国无盐县的钟离春: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这“无盐”指的是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部)的丑女钟离春。书上说她“四十未嫁”,“极丑无双”,“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但她关心国家大事,曾自己去谒见齐宣王,当面指责他的奢淫腐败。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3、东汉梁鸿之妻孟光:“举案齐眉”这个成语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夫妇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4、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 相关条目 黄帝《史记》玄嚣《吕氏春秋遇合篇》 嫘祖《淮南子修务训》《山海经》《楚辞九章》 彤鱼氏《轩辕本纪》《述异》屈原 参考资料 1,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B%AB%E6%AF%8D&variant=zh-cn 2,http://www.kjwhsky.net/html/90/t-22390.html 3,http://www.xinzheng.org.cn/bbs/viewthread.php?tid=20917 4,http://guaoxia.bokee.com/viewdiary.41099705.html 5,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22203.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