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丰年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姜丰年

生卒:1957年

描述:联席董事长

籍贯:台湾

§ 个人概述

原公司:新浪 原职位:联席董事长

1957年生于台湾,目前定居加利福尼亚Curpertino

1977 ~1981年,在台湾省立ChengChi大学,获得外交学学位

1984~1986 年,在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 创立趋势科技(TrendMicroInc.),任该公司总裁,趋势科技是一家 为大公司提供服务器杀毒软件的国际公司。在姜丰年的领导下,Trend Micro由一个10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员工、

1997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美元的跨国公司

1996年6月成为华渊网的首席执行官

1999年9月新浪网副董事长

2006年3月7日辞去新浪网联席董事长职务

§ 职业生涯

姜丰年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转任新浪网董事长之前,他曾任趋势科技总经理,负责趋势全球的营运管理,把趋势推上国际舞台,将它从不到十人的小公司,扩展到目前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分公司的跨国性企业。

在趋势科技布入稳步发展之后,他毅然选择了Internet新兴企业华渊资讯,做为一个新的挑战。

姜丰年的努力,使得他于1998年被美国著名的网络杂志INTER@CTIVE选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网络领导人。

姜丰年拥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以及台湾政治大学的学士学位。

最初引起我采访姜丰年愿望的是看到 他在《计算机世界》报上主持的一个叫作“硅谷未眠夜”的评论 栏目,大都围绕网络行业中的一些最新动态发表看法,观点不 俗,文字也清新可喜。见了面问起此事,姜丰年马上解释说,栏 目他只是一个幕后策划,文章全赖他人捉刀。后来也许是太忙 的缘故,栏目没有了下文,但即使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董事长也 不忘时常为自己或者他人洗脑,姜丰年的这种意识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姜丰年说,对于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它所从事的是一个无先例可循而且是变化莫测的残酷行业,可 能每过三个月就是一个新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如何做才 不会犯错,不要说自己是天生英才,未卜先知,而且以前犯错可 能还有机会来得及改正,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稍微严重 的错误就可能会被淘汰掉。互联网公司只能扮演一种类似先驱 者的角色,只能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并且在不断的犯错中修正 自己。因此,在这一行业中永远保持前瞻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里,姜丰年书念得很差,后来他才发 现,学历和成绩只是衡量人的标准之一,因此他告诫有志创业 的年轻人,切不可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 远必自迩。成功是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不要设想一步登天。 现在有人在谈论Internet时,常有一种非常不好的误导,好像一从 事这一行业你就可以一夜暴富,姜丰年说,其实这只是看到了 亮丽光圈下的外表,在这一行业中,每10个创业者中就有八、九 个很快就会消失。但姜丰年相信,对于行业中人士来说,Internet不可不涉及,IT业的年轻人若能在这一大方向下发展,再练好外 语,就可以行遍天下,左右逢源。

除了人才和经验之外,姜丰年认为,对一 家互联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要有弹性。切不能因为 自己是老大就变得僵化,而应该面对外界的变化不断寻找新的 应对措施和策略。新浪网也会继续犯错和摸索,因此和其他众 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谁犯错最少,成功机率就最大。因为,即 使你回头改正,还得把走偏的拉回,重新整队出发。

姜丰年非常清楚新浪网现在所面临的 挑战,在他看来,新浪网大张旗鼓地对外宣布新闻是一种猎奇, 猎奇过后还是要真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新浪网有很好的实 力,对国内市场也有充分的了解,有技术和经验,在做好准备的 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趋于成熟,新浪网随时可以做电子商务。 Netscape是Internet的鼻祖,而沙正治又是Netscape电子商务的鼻祖,又深谙风险投资之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姜丰年和王志东才 三顾茅庐,再三延揽沙正治加盟新浪。

§ 个人荣誉

商界沉浮多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姜丰年 显得从容沉着、谦恭平和,也非常善于应对媒体。姜丰年说,唐 诗里有一句诗叫作“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他此时心态 的最好形容。大学时代姜丰年是运动健将,现在他又对篮球运 动情有独钟。最近他正在跟美国NBA主席大卫·斯坦接触,希望 能开展一些合作。在适当的时候,他也想购买一支国内的球队。 姜丰年说,品牌对于Internet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而与像娱乐业、体 育、媒体这些行业的结合正是互联网公司创建品牌的重要途 径。毕竟身处IT这样的行业,技术千变万化,而品牌却能永久流传。

§ 个人影响

离职原因解析

新浪公司向美国证交会递交文件称,新浪公司联席董事长姜丰年于3月7日辞职,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姜丰年在昨天发给记者的信中解释,自己一直对体育事业“痴迷不改”,故而重新创立了以体育娱乐内容为核心的“新传集团”。

§ 人物评价

姜丰年认为,现在新浪网已经具备了成 功的一些基本的条件,从人才、资金、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策 略、成长速度等,因此现在对于新浪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 何落实和执行计划,达到预定目标。对于被访问页数、页面浏览 业绩和用户的成长,新浪网都有了既定的指标。如果说在此之 前,新浪网还是在蹒跚学步,在寻找目标中游移和变化,那么今 天的新浪网在走上正常轨道之后,不管将来能否上市,都希望 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绩来证明自己。姜丰年说,像公关宣传、 营销新浪网当然要继续做下去,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非常清 楚,每一个季度都应该达到或者超过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作秀阶段。

§ 相关链接

自信来自篮球

身兼新浪网董事长,趋势科技副董事长的姜丰年,可以说现在是“有名”、“有利”,但这个今天在商场上一路披荆斩棘的大个头,当年却是一个学习很“烂”的篮球浪子。

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姜丰年的功课一直都不是很好,常常有留级的危险。他身上惟一的亮点就是大个子、篮球。“我就是喜欢打球,一上了篮球场,就有很好的表现,而且获得了很多的鼓励和认同。”他说。

尽管在今天随着姚明在NBA的成功让很多人改变了对篮球的看法,但当时传统观念认为,光会打篮球只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孩子。姜丰年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但正是对于篮球的执著热爱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姜丰年最早的成就感正是来自于高中的篮球赛,他们拿了很多的冠军,他也因此感觉“自己也是个很有用的人”。

很难评估篮球对姜丰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篮球的基因无疑已经浸润在他的个性、生活,乃至商业行为之中。他说自己一向注重团队合作也是缘于篮球,因为在球场上,一个人纵然拥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用,即使个人独得五六十分,但最终球队输球,那么你的付出和收获都是零。

“我喜欢那种互相支持、互相加油、互相打气的感觉。”他说,“我也因此对自己没有失去信心,因为我觉得我还可以奋斗。”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支球队,能有机会和年轻人在一块儿打打球,这就是姜丰年向往已久的一种幸福生活。这种只有在打球中才能体会到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其他人所感受不到的。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支叫“新浪狮”的篮球队拼杀于CBA了。

姜丰年笑称他现在到一些大学里演讲会很受欢迎,原因在于自己“是一个负面教材”,可以激励很多功课不好的学生。

拒绝平淡

姜丰年是一个耐不住寂寞、没有定性的人——因为他一直都在不断地辞职,不断地创业,不断地背井离乡,全世界到处跑。

姜丰年的第一个惊人之举,是辞掉了银行这样一个薪俸优厚、可以养尊处优的“铁饭碗”。在家人和朋友们看来,他的决定简直是太疯狂,太不可思议了。“辞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的个性于此并不适合,因为我看不惯政府单位的官僚习气。”姜丰年说。

辞职后姜丰年踏上了前往美利坚的求学之旅。由于此前的学业不佳,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政治学系给他发出的是有条件的录取,就是第一学期各科成绩绝对不能有一个“C”,只要有一个“C”就会被黄牌警告,等于留校察看。结果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第一年真拿了一个“C”。

事实上,即便是拿到了硕士学位、从美国学成回到台湾地区的时候,姜丰年的生活依然不是很顺利。此时,幸运之神还来不及眷顾到这个几近而立之年的大个子身上。

姜丰年刚开始找的几份工作都很不顺利。1987年从美国回台湾地区,在其后的两到三年时间里他都“很不得志”,头一年是在“台湾经济部”工作,其后到一家证券投资公司去做证券研究,后来还跟朋友合作开过一家公关公司,也同样不适合。

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对他失去了信心,都觉得这个人不能吃苦,没有定性,没有责任感,一个工作做了半年,跟老板搞不好,或是关系不顺畅,就辞职了,一点也不像一个男子汉。

“真的,那时候我有极大的压力。”姜丰年说,“但我一直都在坚持,一步一步地往外闯。我对自己很气愤,我真的是这样的吗?可是我总觉得是我的运气差一点,老是碰到奇奇怪怪的老板,而我始终就不愿意妥协,不愿意将就,也不愿意吃大锅饭。”

直到姜丰年选择了趋势科技,情况才有了转机。当时,由姜丰年的连襟张明正草创的趋势科技只有10个人左右,在1989年的时候做防病毒的软件,而且要靠它来卖钱,这在当时有点超乎想像——当时全世界只有几种病毒,不像现在有几十万种,几百万种。

出任趋势科技总经理的姜丰年开始经营整个公司的市场、整个公司的产品。两年之后,趋势科技的产品占领了台湾九成的杀毒软件市场。

公司初创之时,很多具体细微的工作都需要姜丰年去做,自己去做公关,自己去拉客户,但当公司越来越大,很多工作就轮不到已身居高位的他了,更多的时候,姜丰年做的就是握握手,开会讲讲话,照照相。

好动的姜丰年再一次拒绝了这种平淡而又没有压力的生活。他对董事长张明正说,“我要打到美国去,开辟美国市场。趋势必须定位在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如果只做台湾或是亚洲的公司,总有一天会被美国的公司连根拔掉。我们必须到它后院放把火,围魏救赵。”

抛离趋势科技总经理的位子,单枪匹马去美国闯天下的姜丰年,后来因为与董事长张明正对于趋势科技发展的理念不同,他决定另起炉灶,创立了新浪网的前身——华渊网。

“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理解,我再一次把自己归于零。”姜丰年说。当时,他没有司机,没有秘书,甚至没有自己的电脑,一切都从头开始。

合并失败,提头来见

最初,算上姜丰年,华渊网只有六个人,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趋势科技的时候,人前人后喊“姜总”,姜丰年说,他每天只要握手、拍照、讲讲话就有钱可拿。但在美国谁认识你?你算哪根葱?

在趋势科技的时候,很多公司要投资,当时都被姜丰年挡掉了,因为趋势科技不缺钱。但到了华渊网,姜丰年说:“自己得到了‘现世报’。”为了找钱,从小内向、腼腆的姜丰年抛开了一切。“谁给我钱我就拥抱谁,没有办法,公司必须要活下去。”姜丰年说,当时中文互联网刚刚起步,融资环境不像后来,薄薄的几页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融到很多风险投资。

他怕亏欠别人、怕对投资人无以回报,于是自己像疯子一样没日没夜工作,1996年开始在美国、香港、台湾地区和中国内地飞来飞去,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飞机上。“当时一趟行程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冲个澡,灌两杯咖啡就得去见客户、投资人,哪有时间让你调时差?”姜丰年清晰记得,由于经费紧张,公司曾经三个人出差住一个房间,睡两张床。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姜丰年一直做了两三年。

姜丰年似乎命中注定要成为改写中文互联网发展历史的那个人。他做出了他一生中又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在1998年与王志东达成协议,合并四通利方网和华渊网,组建世界第一的中文互联网——新浪网。尽管从今天来看,怎么评价当年姜丰年的合并决策都不过分,但在当时的台湾的确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姜丰年在北京与王志东宣布合并以后,台湾地区的朋友都劝他暂时先不要回台湾。而在公司里,只有首席财务官勉强支持他的意见,其他的人都反对,他们怕姜丰年因此把公司毁掉。

姜丰年回到台北,他对那些股东说,“一,我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我不会拿公司的命运开玩笑;二,我是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对公司的发展负有全责;第三,你们有谁在内地开过公司,你们有谁在内地有这些经验?而我1992年就开始到内地开趋势科技的分公司了。这可能是我替华渊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请你们一定相信我,支持我。如果合并、投资最终失败,我姜丰年会提头来见。”“一旦公司垮了,我可能会被人家骂得猪狗不如。”

姜丰年相当庆幸,这一次他赌对了,现实证明,合并发现了内地一个偌大的市场,也一举确立了新浪网在中文互联网中的领先地位。

姜丰年说,一直到新浪顺利上市,他才得以坦然面对员工、股东,而在新浪实现全面赢利之前,他们过了近两三年见不得人(投资人)的日子。现在,新浪开始真真正正赚钱,他终于可以说“自己已经负责任了”。

回忆起新浪网走过的那一段坎坷不平、如同雾中行走的日子,姜丰年依然心有余悸。“没有人教你,也没有先例可循,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是过了界河的‘卒子’,不能回头。”

他说,一个人必须善于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能舍才有得,中国人讲舍得,你不舍你就得不到。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