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释义

§ 简介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建设了青铜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宝鸡市公园南路西侧,占地20.7亩。“平台五鼎”的独特造型,气势雄伟,成为“青铜器之乡”的永久标志。鼎,作为一种重要青铜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代表着和平、发展和昌盛。把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主体设计为“平台五鼎”造型,四个小方鼎围拢着一个大方鼎,耸立于5 米平台之上。两架踏步犹如伸出的双臂,彬彬有礼地恭迎四方宾客的光临。

周秦王朝从宝鸡发祥崛起。其早期都邑所在地周原遗址和雍城遗址均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4年)以来, 宝鸡地区就有青铜器出土,且历代不绝。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驰名中外。

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就出自宝鸡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如今,全市5万多件组馆藏文物中,周秦青铜器约占一半。其中有全国著名的何尊、折觥、墙盘、卫鼎、秦公钟等国宝级青铜器,充分体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灿烂文化。

§ 建筑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内分五层,设有主展厅、临时展厅、学 术报告厅、文物商店及办公室等。整体建筑浑然一体,结构严谨,以新颖、独特、雄伟的风姿,充分体现了青铜器庄严、凝重、恢弘、浑厚的神韵。拾阶而上5米大平台,步入雄浑典雅的五鼎展厅。序厅通道墙面装饰着凤鸟纹浮雕,天花板上是象征西周井田制的“井”字造型。沿着这历史的长廊,就会走进一个青铜艺术的殿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馆标,系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手迹,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于1998年9月8日正式开馆后,已成为陕西文博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 重新开放

经过精心设计、重新整理布置的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日前正式对外开放,一批国宝级文物登台亮相,再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周秦文化。 为了做好2008年春节期间的旅游接待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前一段时间进行了闭馆改造,

新增了一批国宝级重要文物。重新布展后,新的陈列展览分为“周秦文明之光”“汉字春秋展”“盛世吉金——二十一世纪考古重大发现特别展”以及“岐山董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展”。其中,“周秦文明之光”以大量的文物原件、翔实的图文资料,再现了周秦文明发生、发展的历程,具有很高的历史鉴赏价值。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是我国周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周人和秦人的祖先都在这里生活过。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197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地市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2003年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逨盘、逨鼎、逨盉等27件国宝重器,是21世纪震惊海内外的重大发现之一。这些国宝不仅器型庞大、纹饰华丽、器物保存完好、组合完整、铸造工艺精湛,而且件件有铭文。其中逨盘铭文最多,长达372字,是建国以来出土铭文最长的铜盘,堪称“中国第一盘”,它完整地记录了11代12位西周列王的名号、位次和有关事件,以实物证实了《史记》的可靠性,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谱系研究、断代提供了一批标准器。这次新的陈列将27件国宝全部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共收藏文物15000余件(组),其中西周、先秦青铜器5700余件(组),一级品39件(组),二级品659件(组)。

§ 周秦文明之光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

§ 青铜器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鉴别

一是全器皆伪。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师兑簋”,按原器翻铸,尺寸与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经验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子幅觯",整器由凤鸟纹等纹镂刻而成,但纹线死板,纹饰呆滞,同时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地。因此,细心审视,也可以看出破绽。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二是器物的一部分为伪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觯",器身为真器,但作伪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个流,并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个饰物,成为一件古代无此形制的觯,不伦不类。

三是拼凑真器残片做成伪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商代卣",器身与梁的纹饰风格不同。仔细看,梁环有焊接痕迹,表明梁与器身原不属一器。虽其均用商代青铜器残件做成,但整个卣应为伪器,因为卤无此形状提梁。

四是器真铭伪。这又包括两种情况:其一,铭文全伪。铭文或用刀具斩刻而成,或用化学药品腐蚀而成。内容或仿某一真器铭,或拼凑,或随意杜撰。由于戈、剑的平面部位易于伪刻,所以在戈、剑上伪刻铭文较为多见。其二,在真铭外,加刻伪铭。

五是器真而花纹伪。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纹少的嚣物上伪刻花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制造的"父已壶",原为战国素面壶,作伪者在其身上伪刻了商代的兽面纹及。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战国几何纹壶",作伪者在花纹中伪嵌了金银丝片。[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