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湾 |
释义 | 前言: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当年法国强租"广州湾"的租借地图'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此名称形成于明清时期,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亦有学者认为是因高雷府属广州管辖,地图上在“广州”的中部而得名。 七子之歌-------广州湾 东海(岛)和硇州(岛)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Bayard)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政府租借"广州湾",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地历史的序幕。 1898年4月,法国侵略者强占海头汛(今霞山区),向内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长达1年多的抗击。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定《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租界内地域统称"广州湾”租借与法国99年。法国人为纪念Bayard舰把广州湾的中心城市称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桥某酒吧曾以此为名开业,结果遭到国内舆论谴责,后改之为“红土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1943年,广州湾偏安一偶,获得短暂繁荣。 1943年2月21日,日、法签订《共同防御广州湾协议》,广州湾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18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吴国帧与法国驻华使馆代办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庆签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接广州湾租借地条约》,广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8月22日,广东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令,以广州湾租借地辟为省辖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 广州湾时期---湛江历史沿革 今湛江辖地远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代,设徐闻县辖整个雷州半岛,并为合浦郡治。唐代,“徙闽民于合州”(即雷州半岛), 广州湾时期Tchekam赤坎鸟瞰(资料图片)南宋未年,元兵南进,闽、潮沿海大批居民从海路南迁,老市区赤坎开始成埠,元以后,沿海制盐业颇兴。明清两代,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尤以葛布著名。1898年起今市区范围为法国租借,时名“广州湾”。 广州湾时期Tchekam赤坎鸟瞰(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相继沦陷,作为法国租借地的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偏安一隅,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盛一时。1943年,日军占领后广州湾日渐衰落。抗战胜利后广州湾回归,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 湛江市区在形成以前,其范围分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今市郊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 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昺即位于今东海岛,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是时,今市区中最古老的城区赤坎也开始逐步形成商埠。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堪川巡检司。 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吴川县属的海湾小村坊”广州湾”(今南三岛内),然后肆意向东西两边的内地扩张,引起遂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组成部分。 “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诗句,是这一伟大斗争概括而形象的反映。 由于清政府惧外妥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范围:南部由原遂溪县属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为界至志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为界向东出海面,横过调顺岛北边水面至吴川县属的兜离窝登岸,再向东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陆地3海里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岛、东海岛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里海面止;陆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区),并设赤坎市(现赤坎区)。 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国同时从日法手中收回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为“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行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府仍设于西营;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地区行政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大体范围一直没大的变化。 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为市管县体制的湛江市,为省直辖市,原湛江市设赤坎、霞山、坡头4个区。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 § 回眸"七子"之"广州湾" 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 § 回眸广州湾--湛江.广州湾时期的建筑 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有地下室。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曾是法国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驻旧址内。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现在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法帝国主义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大厅能容纳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天主教堂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多尔天主教堂 该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85号。哥特式,坐西向东,砖石钢筋湎土混合结构,墙面仿石,酷似石室教堂。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建筑面积985平方米,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有方柱铁枝作围栏。后面是园圃,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高指云霄。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都是合掌式,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光彩夺目。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属罗马教廷领导,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警察曙旧址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区,在广州湾法国公广州湾法国警察曙旧址 使署对面,现在是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警察署大楼高二层,砖石砌筑,门前有宽阔阳台进入大厅。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霞山福音堂 位于霞山区延安路,是湛江市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25年(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福音堂原名“浸信会福音堂”,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 硇洲灯塔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硇洲灯塔 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今湛江],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硇洲灯塔历时二年零二个月竣工,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说“砌”,其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止主为圆锥体。塔斯社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反射架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灯座室的外围建有了望台。极目远眺,茫茫南海,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壮丽海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烦恼尽消。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饮誉世界。它洋为中用,集古迹及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一体,在浩瀚南海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来往船只的航道。硇洲灯塔是硇洲岛一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广州湾商会会馆:广州湾商会会馆 位于赤坎区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号筹款在原平房旧址兴建。1923年破土动工,1925年落成。仿法国钟楼广州湾商会会馆 样式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有钟亭,设置自鸣钟报时,风格别致,是赤坎最早的现代堂皇建筑。会馆建成后,成立广州湾商会,属下有30多个同业公会,会员人数过千,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商会。1991年广州湾商会会址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 [广州湾的相关历史] 白瓦特城:湛江人的耻辱 来源: 碧海银沙 评论9条点击查看法国军舰“白雅特”号(资料图片) http://user.qzone.qq.com/1003768480/blog/1215516189[原文转载的地址,有图片] 法国军舰“白雅特”号(资料图片) 法国军舰“白雅特”号(资料图片)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卢培养 编辑/小 雨)广州湾(湛江地区旧称)是个古老的地名,早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出现。明、清两朝以来,广州湾一直隶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的行政区域,包含着南三岛的十三村坊。1899年11月16日,大清国钦差广州湾勘界大臣太子少保广西提督苏元春(有资料说苏元春是钦差大臣)和大法国钦差广州湾勘界全权大臣水师提督高礼睿签订了《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把原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的广州湾大部分行政区域租借给法国,广州湾从此成了法国的租界地,期限99年。后来,法国政府为了纪念“白雅特”号军舰的功劳,还把广州湾城雅称为“白瓦特城”。法国入侵者在广州湾的照片 “白雅特”号:发现广州湾. 据载,法国人最先发现广州湾这一片天然良港,是源于一次海军航道测绘。1897年,法国海军有一艘名叫“白雅特”号(Bayard又译作“白瓦特”号或“巴雅”号,是历史上一法国骑士名字,1475-1524,被同代人誉为“大无畏而又无可责难的骑士”。 )的军舰在中国南海沿大陆架的海面航行。一日,“白雅特”号航行到广州湾的附近海面抛锚,发现了这片天然优良的港湾,于是便偷偷摸摸地深入广州湾海窥探和测绘航道,继而后来,白雅特号的舰长把这一重大发现报告法国当局。抗法斗争迫使法帝西退15公里缩至寸金桥(资料图片) 另一种说法是法国军舰“白雅特”号(或称“巴雅”号)为避台风闯入广州湾,舰上官兵为这一深水良港而动心,献书法国政府主张租借广州湾。也有人后来记载称:当年,法舰“白雅特”号避风入港,景美人怡,浪静风平,水深港良,水手们欢喜得鸡飞狗跳。是否是夸张的描述,则不得而知。 “巴雅”号(BAYARD)。该舰是法国巴雅级铁甲舰的首舰,同级舰共两艘,另一艘为TURENNE号。“巴雅”号1876年10月在布雷斯特开工建造,1880年5月下水,1882年服役。该舰排水量5915吨(TURENNE为6260吨),舰长81米,宽17.45米,吃水7.62-7.67米。该舰配备8座锅炉,双轴推进,输出马力4400匹,航速14-14.5节,载煤量400-450吨。该舰装备M1870式239mm炮4门,193mm炮2门,140mm炮6门,3磅炮4门,1磅炮12门,另有2具356mm鱼雷发射管。该舰侧舷装甲152-254mm,甲板装甲203mm。编制人员451名。该舰于1883年加入法国东京分舰队,1884年8月隶属于法国远东舰队,参加了中法战争,最后于1899年退役。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之役始,法军攻台战舰 Bayard 号,乃司令官孤拔(Courbet)中将之旗舰。中法之役两军在台湾相持达八个月,法军罹患瘟疫,1885年6月11日,孤拔愤死停泊于马宫(澎湖马公港)的旗舰拜亚德号(Bayard)。另传1885年二月中法舰队遭遇于浙海时,该舰放出的鱼雷艇在十四日深夜击沉南洋水师“澄庆”舰。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今霞山公安分局大院) “白瓦特城”:如同“满洲国”. 广洲湾村坊(现南三镇灯塔村委会)被视为是“广州湾”的发源地,1897年,法国军舰闯进南三并租借广洲湾,揭开了广洲湾殖民地的历史。法国政府侵占广州湾后,命侵略军一路继续向西扩张,步步为营。他们一边开山筑路,修建港口码头,建屋造市,一边疯狂地开发和掠夺广州湾丰富的物质资源,使得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南方一座著名的滨海城市。。由于当地中国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万年桥(现遂溪县新桥糖厂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租界范围从纵深100多里缩小至30里。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图] 后来,法国政府为了纪念“白雅特”号军舰的功劳,还把广州湾城雅称为“白瓦特城” (FortBayard)。 对老一辈湛江人来说,“白瓦特城”如同“满洲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道耻辱烙印。然而2001年6月中旬,在湛江赤坎区一家新开张的餐厅竟冠名“白瓦特城”,一时间引起了湛江人的强烈愤慨。群众纷纷投书报社,或打电话给电视台、电台,谴责这种以民族耻辱作卖点,伤害人民感情的不良做法。结果遭到国内舆论谴责,该餐厅后改名为“红土地”。 有人提出用广州湾市的名称好像比湛江市的名称更好。 “高卢雄鸡”无声地印证着那段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耻辱法式建筑:历史的见证 法国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霞山海滨路一带有许多法国人留下的西式建筑,主要包括法国公署楼、维尔多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国汇理银行等,这些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体现了当时法国流行的建筑风格,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 举例说:天主教堂(维多尔天主教堂)我市唯一的哥特式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绿荫路,又称维多尔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市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法帝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范兰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大厅能容纳近干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汇理银行旧址: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法国占领的广州湾,其货币流通却有点特殊。1926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广州湾的“西营”(今霞山)设立了分行(这是广州湾第一家近代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代表法国政府,在法属殖民地地区发行了货币。当年,是以越南纸币作为兑现法国通商银元之用。广州湾居民称之为“安南纸”、“西贡纸”或“西币”。由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越南纸币,成为了广州湾的官方货币。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延安路,在今霞山公安分局大院内,与广州湾法国公使署一街之隔。法国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楼高二层,面积400平方米,砖石砌筑,门前宽阔阳台进入大厅,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法军广州湾指挥部旧址,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现为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 赤坎本来有4座更楼和炮楼,在现时的新景路有一座建筑物被指是法国殖民时代的炮楼。[图] 这些法国殖民地的建筑物是中国遭受法国侵略的历史见证,是一个城市的标记。近年来,湛江市对这些法式建筑给予必要的保护。有的法式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并发挥一定作用。 1943年4月9日,美国盟军派遣“飞虎队”习行队9架飞机夜袭日本驻广洲湾海军炮船。日本的炮船、军事设施、军需品及粮仓被炸毁,部分日军被炸死,日军两架追击的飞机在麻章圩上空被击落。战斗场面激烈,时被称广洲湾“珍珠港事件”。 据史料记载:1941年,夏威夷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受到重创,日本空军“神风”敢死队飞行团的炸弹重重砸向美军舰只,令岛上毫无战备的军人惨遭灭顶之灾的打击,造成世界震惊的“珍珠港事件”。 1941年7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南进,胁迫法国驻安南总督戴古签订《广洲湾共同防卫协定》,允许日本派出海军商务委员会常驻广洲湾,监督港口来往物资。 1943年,日军侵占广洲湾。日本侵略军以48师团山田联队为主组成的独立团混成第23团,约4000人,由旅团长河边宪二指挥,从2月13日起向雷洲半岛袭击登陆。16日拂晓,日军约1600人、汉奸武装约300人,在飞机掩护下分乘舰艇于广洲湾通明港(今麻章区通明渔港)登陆。2月19日攻占遂溪县城,2月20日攻占寸金桥后,指挥官入广洲湾西营会见驻广洲湾法国公使署馆长官杜麦克,交涉日、法“共同防卫广洲湾”事宜。次日,交涉日、法双方在法驻广洲湾公使署签订《共同防御广洲湾协议》,下午,日陆海军分别在西营(今霞山)、赤坎同时举行“和平进驻广洲湾”仪式,日本没发一枪一炮便入侵了广洲湾。 1943年4月9日,美国盟军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从云南的空军基地派遣“飞虎队”飞行队的9架战斗机南奔中国大陆最南端这个港口城市,夜袭日本驻广洲湾的海军炮船。呼啸的战鹰贴海面掠过城市上空,投下颗颗炸弹,炸沉了日本的炮船。轰炸机继续轰炸日军军事设施,炸死日军部分官兵,码头的军需品及粮仓也中弹烧毁,日军两架追击的飞机在麻章圩上空被击落。战斗场面激烈,被称为广洲湾“珍珠港事件”。 9月18日,来势汹汹的国民政府军飞机及盟军飞机再次袭击广洲湾,一艘日军舰“竹江”号被炸沉,舰上的日军全部丧命,续演广洲湾“珍珠港事件”。 此后,国民政府军与盟军飞机多次袭击广洲湾。1944年6月3日,盟军飞机袭击日军遂溪机场,炸死日伪军官兵300人。6月5日美国盟军在夜袭行动中误炸当时名噪一时的广洲湾娱乐场所同乐戏院。炸弹响后,同乐戏院变成一片废圩,焦烟浓罩四邻、瓦砾残砖堆下埋着无数尸体,血肉模糊。有一些残肢抛出几条街。同时,在轰炸中也误炸了一些居民楼,其中就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的父亲及家人全部罹难。沈定庵也被气浪冲击波抛上再落在另一条街的沙堆上,幸免于难。 当时盟军战机也遭到日本炮火的猛烈射击,美国两架战机被击中,其中一名飞行员跳伞保住了性命,另一名飞行员被击毙,被当地百姓埋葬于海头圩荒地。1948年美军方代表团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美国飞赴中国。美国空军搜索队长史栋甫率员乘登陆艇抵湛,前往海头圩拜谒在抗日战争中遇难的美空军上尉勒氏墓。 震惊中外的广洲湾“珍珠港事件”被中外新闻媒体传遍世界,也列入了美军战况录。 § 抗法战争广洲湾之寸金公园的历史 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 寸金桥公园内的抗法斗争纪念雕像大义凛然,浩气冲天 “一寸河山一寸金”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叶创成 编辑/皓 雪)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并于当年闰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军舰在遂溪县的海头汛武装登陆,强占海头炮台。对此,清政府却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法帝国主义入侵后,所到之处四出烧杀掳掠,妄图扩大“租借”范围。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进而爆发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 “赤泥岭誓师”:不屈的民族魂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村民众500多人在吴帮泽等的率领下首揭抗法义旗,歃血誓师,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攻打广州湾的法巢。尔后,抗法斗争风起云涌,湛江人民在代理知县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与敌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数次进攻。 李忠珏(上海人)像 但是,清政府却向法侵略者节节退让,钦差大臣苏元春于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不顾人民反对,竟与法国海军提督高礼睿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广州湾租借给法国,期限99年。但慑于人民的反抗,法国不得不将租界西线从万年桥(现遂溪县新桥糖厂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桥(今寸金桥),租界范围从纵深一百几十里缩小至三十里。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象征性建筑物:董必武为桥题字的寸金桥 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法斗争,湛江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永远激励着后人为民族的强大富饶而奋斗! 你看你看,这些即将在眼底消失的建筑 编辑点评:但愿我们的城市还有历史印记 霞山东堤路上这些见证历史沧桑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昔日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霞山区东堤路、东堤一横路、东堤二横路以及逸仙路附近地段已经风光不在,甚至有些建筑物人去楼空。 东堤一横路上往日的一家水产公司的办公楼 这些历尽沧桑的建筑组图是笔者昨天“逛城”拍下来的,在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无奈之余不禁思索着:不知哪些建筑在拆迁改造时可列为建筑文物古迹保存下来? 东堤一横路一建筑上还有“人民公社好”的字样 霞山东堤一横路一建筑物楼顶的雕塑 霞山东堤二横路有70多年历史的菜市场,附近老人说为法国建筑 霞山逸仙路20号附近的古建筑,据帮助主人看房子的王先生介绍,这楼是法国租借地时期法国人建造,具体年代不详 据了解,古建筑不只是冬暖夏凉,最大的好处在于防震,这种房子紧靠房子的建筑风格也是法国建筑师为防震设计出来的 基本上每栋古建筑楼顶上都有天窗 逸仙路古建筑内的木质楼梯,可见当年的磨损很大 此种风格的建筑慢慢就成为记忆了 霞山逸仙路,一栋古建筑上可见“泉记庄”的字样 这种设计的门,即可方便透风,又能防盗,现在都保存完好 这些木头现在还是这样完美,据说这样的门在从前只有有钱人才做得起 附近老人说,这条小路不知有多少人踩过才会变成这样 房子的主人李伯介绍说,门口的屏风是一种铁木,想楔个钉子都很难。 编辑点评: 但愿我们的城市还有历史印记 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往往伴随着的是旧城的改造和拆迁。霞山东堤路一带可否“列为建筑文物古迹保存下来”难以定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旧城改造应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工程。 有个印象:几年前,广州市在北京路步行街改造中,发现了地下有千年古道和旧城遗址,原建设规划立马向文物保护让路,决定增建透明玻璃路面。步行街改造工程因此而延长了工期,但建成后,游客在步行街上可俯视千年古道的风貌,既保护了文物遗址,又使步行街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不可不谓之为旧城改造鲜活的成功范例。 历史是文化的积淀。历史不可以复制。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物予以保护是大家的共识,但对有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和街区,特别是近代建筑是否也受保护值得商榷。我市有许多反映政治历史变革的近代建筑物已得到保护,如赤坎民主路的骑楼已被政府修缮一新,历史的整旧与城市的发展十分协调。霞山东堤路一带的旧城改造,政府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改造与保护兼顾、旧城与文物双赢呢?(叶创成) § 广州湾时期的赤坎市 广州湾时期Tchekam赤坎鸟瞰(资料图片)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卢培养 通讯员 梁政海 编辑/皓 雪) 广州湾自1899年11月16日按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七款租借给法国,广州湾法租界至1945年归还中国政府,共长达四十七年之久。 法租界广州湾被划分为四大行政管理区,(即赤坎区、东海区、坡头区、硇州区)。后赤坎设市,市长由总公使委任。赤坎市因其与各县为邻,腹地较大,所以成为商业中心,海边街(克里满索街)即民主大道除开设金辅、钱庄外,出入口货庄的批发商均集中于此。大通街则为百货、布匹批发零售商。 大小烟馆:70多间 法殖民主义者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经济掠夺,把广州湾辟为自由港,不少商人乘机进行大规模走私,主要是“洋药”(鸦片烟),还有煤油、火柴、布匹为大宗。法租界的赤坎市烟馆、妓馆、赌馆林立,到处乌烟瘴气,三害泛滥。 法当局怂恿华人走私和贩卖鸦片,贻害国民。为了扩大毒品的销售,唆教一些人领取贩毒牌照,一些只知图利,不顾危害国民的商贩,向法当局高价领取“一等门牌”(即贩卖鸦片执照),开设烟馆,赤坎大通街便有“裕源”、“生源”、“广宏安”、“广宏泰”、“福成”、“福隆”、“公德发”等。鸦片由印度走私运来分发以上各商号出售,门前贴有“公茶发客”便是此等经营。后来“万国禁烟”,鸦片来源断绝,则由陈学谈、陈学森、简绍初与澳门高可宁等人集般成立了“三有公司”,进行独家专营。该公司开设在赤坎二马路(即和平路),派人专程往云南采运鸦片回广州湾,经营生膏批发,或煮成熟膏分发西营、赤坎两地烟店零售。此时,大小烟馆约70多间。比较大档的,有新街头(即现在中兴街)的“林记”、“澄香”,镇台街的“泗来”。 妓馆赌馆:大张旗鼓 法国当局唆使一些不顾廉耻之辈开设妓馆。赤坎妓女大都集中在镇台街、牛皮街、花园仔、猪笠街一带,较为高价的是居住在镇台街、花园仔,次之则居住在牛皮街,低价的则在猪笠街。抗战期间,逃来广州湾的人剧增,因而妓馆又增辟麦牙街(即现在兴汉路),并长期居住在大中酒店作为香巢。当时赤坎内大小妓馆有数拾间(广州湾共170多间)。 法当局公开而定期招标,当地有势力的人物,高价投标就可以获得合法开设赌馆的专利权,成立赌场,当时美其名曰“俱乐部”。最初在街上挂着所谓“万利俱乐部”、“两利俱乐部”等招牌。其后在赤坎的旧菜市、米行街、民主大道(克里满索街),幸福路等遍设赌馆,在人烟稠密的地方还分有东南西北设一号馆、二号馆等。赌馆总公司设在赤坎中兴街中段(即原金桥服装厂工场右邻)。 运输贸易:盛极一时 法帝占据广州湾,开埠通商,经常有轮船开往外洋,广州湾便成为贩卖人口(俗称卖猪仔)出洋的中心港口。赤坎海边街有大成行号等。一九二五年广州湾商会成立,座落于赤坎民主大道(克里满索街)具有法式建筑物的商会大楼,是广州湾商人商事聚议的场所,广州湾商会属下的各行业公会有百货、船务、图书纸料,花纱布匹、国药、西药、粮油杂货、鱼栏海味、碾米、金银、电影、京果、陶瓷竹木、柴炭、故衣什架、屠宰、土产代理、铜铁制造、钟表修理、皮鞋皮具、割车辘胶、榨油、烟丝、炮竹、纺织等共三十个同业公会,会员共有一千零五十七人。潮州人陈斯静当选首任会长。 物流中心:畸形发展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航运中断,广州湾盛极一时的运输业和贸易又告折腾。但此时各地难民纷纷逃来广州湾,赤坎从原来四五万有剧增到十万人左地,在短短二三年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赤坎的“南华”、“南桥”、“中南”、“大中”等都是这个时候兴建的。 逃难而来的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商人,也把新的经营方法带了进来,相争在赤坎开设大酒店、剧院、舞坊、百货、杂货、银号、金辅、珠宝商店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赤坎有“南华”、“皇后”、“大中”、“宝石”、“京剧”、“中央”、“丽影”、“百乐殿”等。银号有“大丰”、“道亨”、“道生”、“恒隆”、“超记”等。金辅赤坎有“大成”、“天成”、“周生生”等。图书文具店有“商务”、“中华”、“世界”、“联合”、“正文”、“大达”、“生生”、“国华”、“正华”、“光明”等。“金”字招牌的大商号,如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办庄有“泰亨”、“胜隆”、“和隆”、“利兴”等,经营烟糖百货业的有“觉卢”、“样顺隆”,经营火水(煤油)代理的有“祥泰庄”,经营药材行业的有“永昌源”、“遂生祥”,经营西药行业的有“利来”、“瑞福”、“新亚”、“五洲”等。赤坎的炮竹行业有:广荣声、生栈、光天德、公信隆、永隆、谦信、友恭兴怡兴隆等。三十年代是炮竹业的全盛时期,广州湾各炮竹厂的制品全部外销,输出地除美国、加拿大、爪哇、澳洲等地外,还有安南(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当时各炮竹厂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或联号。向香港各洋行或办庄接纳订货单。 当时比较大的订货商行有:捷成洋行、泽记洋行、利丰公司、裕安荣号等。广州湾的五金业最早出现的是赤坎海边街的“利兴”、五金店,二十年代便开始经营。 赤坎也成了大西南客户采购五金的物流中心,广州湾是免税出入港口,赤坎也成了各地商人南迁的经营地,中药业也是比较重要的行业,固而赤坎也成了中药销往高、雷、廉、琼及桂、滇、黔、川各省并远销东南亚各国的集散地。 中药业分有生药行、参茸行、成药房、熟药店,也有中医兼制药的小厂店及药家、药中人(俗称经纪人)和行商。中药货源大部分来自京沪汉川滇黔粤桂及港澳等地,诸如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摩犀、羚羊、牛黄等贵重药品均经香港进口。成药类如雷允上六神丸、施德之济众水、兜安氏吐泻水、中法九一四药膏等来自京沪杭地区。虎标万金油、头痛粉、宏兴鹧鸪菜、雷天一六神水,柠檬精止痛散、潘高寿川贝止咳露,万灵正金油、位元堂养阴丸、何济公止痛散等来自广州。对一般西药片是靠船工或行商代带进口。西土药材是向药家收购加工出售。 生药行集中于赤坎胜利路、民主路、大通街;中成药集中于中兴街,参茸行集中于中兴街、南兴街。在赤坎较有影响的生药行店有信义行、保太和、永昌源,其他生药行店有:国华行、永兴祥、仅发行,英记庄、永福祥、万兴盛、宝昌行、源丰行、永昌隆、南隆、南兴隆、利记行、广廉泰、乾泰行、广益祥、广益隆等。参茸行资金较雄厚的有天成泰、天生行、中元村等,其他一般参茸行有:万炸堂、仪记行、大德行、大利行、万利行、合生行、金山玉桂庄、安昌行等。中成药房规模较大的有普济柠檬精药行,经理是普济药厂的老板陈少泉夫人,该行在广州一德路设有总厂。规模较大的还有万灵药房、新华药房、泰和药房等,其他中成药房还有蟾蜍膏药厂如伯氏药厂、陈家济药厂、金盏银盆药厂、万金药房、中亚药店房、铁包金药厂、痢特灵药厂、惠群药房、合群药房、维信药行,大广州药房、瑞生祥药房、炳记药房、新宁药房等。老板多是从新会、南海、广州等上六府来的商人,也有本地下四府的商人。 旅店客栈:星罗棋布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大批难民纷纷逃来广州湾法租地避难,使广州湾人口骤增。这时广州湾的旅栈业达到昌盛时期,各旅店天天满客,甚至偏僻街道和近郊的茅棚也租借一空。市区有些商店也转行旅业,连九八行也兼营住客。旅店客栈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在赤坎有中山路(法国马路)的“宝石”、“吕隆”、“欧亚”、“东成”、“南华”、“六国”、“华阳”、“粤南”。中兴街(新街头)有“大中”、“鸿发”。高州街有“宏发”。三和街有“赤坎”、“福华”。娱乐街有“永记”。光复路有“南桥”。民主路(克索里兰街)有“美州”、“东华”、“永泰”、“亚州”、“德兴隆”、“廉江”、“公发”、“江和”、“南安”、“芳华”。福建街有“森记”、“西安”、“兆来”、“合泰”、“新记”、“公利”。永红路(永安街)有“长安”、“合和”。古老渡街有“合来”、“泰来”、“兆记”。天后街有“长友”、“全来”。平安街有“大同”。井街有“东发兴”。东兴街有“西成”。盐埠街有“江南”。九二一路有“长春”、“集发行”、“华安”、“永裕行”、“江益”。兴汉路有“东亚”。孝顺路有“公发”、“刘记”。忠勇路有“成安”、“祥记”、“合兴”。大德路有“梁兴记”、“礼隆”、“玉成”。拥军路(环市路)有“廉来”、“祥记”、“高兴”、“荣发”、“福昌隆”、“祥隆”。环河路有“一面”、“和安”、“同安”、“荣记”、“英记”、“长江”、“民安”、“福安”、“寿记咕哩馆”、“祥记咕哩馆”。幸福路(港口街)有“悦来”、“桂记”、“又来”、“新联兴”、“东昌”、“民利”。胜利路有“广源记”、“隆记”、“群兴行”等八十余间。 中日战争爆发后,难民不断涌入广州湾,人口剧增,激增至六十万。其中赤坎从三万余人增到八万余人。全国沦陷后,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大商人先后到广州湾开设商号。“商贾云集,盛极一时”。1938年至1942年,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也活跃起来,广东省银行首设办事处于赤坎。民族资产阶级开设了纺织、爆竹、机械、火柴、印刷等厂家,1943年建成裕大布厂,相继兴建了永明、利群、广大、卢泰记等布厂,四十年代初办的侨光布厂规模较大,生产夹纱布,日产布料达二百多还,销往邻近各县及海南、广西等地。较大的爆竹厂有生栈、光天德、谦倍、永隆等厂家,生产的爆竹,绝大部分销往国外。 民办学校:纷纷建立 1938年至1942年,赤坎寸金西(华界)成立的报馆有《大光报》、《南路日报》,还有《南商报》、《雷州民国报》等,以广州湾为主要市场,销量颇大。二十年代赤坎法当局创办法华小学,民办的广侨小学。三十年代初,新办赞化小学、晨光小学。1938年至1942年,一批教师和各类专业知识分子逃难到广州湾,赤坎市区新办培才小学、维善小学、崇圣小学、慈光小学、进化小学、国本小学、培智小学、大同小学(后改为晴明小学)、韩江小学、远光小学;四维中学、培才中学、赞化初中、河清中学、赤坎市立中学等。寸金桥西(华界)也新力了勤勤商学院和南强中学。赤坎有了公办医院,一般西医多集中于寸金桥西(华界)开业。赤坎先后兴建佛寺如清凉禅院、福寿山、青云庵、持名静庵、慈云庵,双青庵等。1940年赤坎教会建成,成为北美浸信会驻广州湾的传教中心。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同年8月,赤坎晨光小学校长,共产党员许乃超发起组织“抗日宣传工作团”,又创办了《救亡》、《怒吼》等抗日刊物。1940年于赤坎附近建立丰原地下交通站,护送革命同志转运抗日物资,传递敌我情报。 参考资料: 《湛江市志》、《赤坎风情》、《湛江文史》第一辑、《湛江文史》第五辑、《湛江文史》第九辑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