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川牛膝 |
释义 | § 概述 川牛膝 牛膝最早载《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有论述。《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蔡庆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以雄者为胜。”《四川中药志》云:川牛膝“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名医别录》云:怀牛膝“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本草纲目拾遗》云:土牛膝“活血化瘀,宽筋,理跌打损伤。治破伤风,七十二般恶疾,功胜川产。又:善能理疮,并箭入肉。” 1、川牛膝: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外皮棕色。茎下部近圆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节处略膨六。刑讨生,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密叠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长柔毛;叶柄长0.3~1.5厘米。花绿白色,头状花序数个于枝端排成穗状;苞片卵形,长3~5毫米,干膜质,先端具钩状芒刺;苞腋有花纹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两侧;不育花的花被退化为2~5枚钧状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长3短;雄蕊5,花丝基部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5,长方形,狭细,长钓O.3~0.4毫米,宽O.1~0.2毫米。先端齿状浅裂;雄蕊基部外侧围绕孑房丛生的长柔毛较退化雄蕊为长;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胞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毫米。种子卵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2、头花蒽草:形态与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叶呈广卵形、倒卵形,亦有椭圆形者。头状花序近单生,或近中央顶生者有数个作短穗状排列;退化雄蕊较粗大,长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状或流苏状,时有分枝;雄蕊基部外侧丛生的柔毛较稀,且较退化雄蕊为短或等长。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1]。 § 药品简述 川牛膝植物形态药名:川牛膝 汉语拼音:chuan niu xi 英文名: RADIX CYATHUL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C.capitataauct.non Moq.; C.Tomentosa auct. Non(Roth) Moq.」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渗湿利尿药;通经药;活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龙牛膝。 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活血祛瘀;祛风利湿。 主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上的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 采收储藏:播种后3~4年收获。于10~11月植株枯萎后挖掘根部,去掉泥土、芦头和须根,割下侧根,使主根、侧根成单支,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炕或曝晒,半干时堆积回润后,再烘或晒至全干。 炮制方法: 1、牛膝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 2、酒牛膝 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黄酒10千克。 3、盐牛膝 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食盐水拌匀,稍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 §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β-蜕皮甾酮(β-ecdysterone)及微量元素钛(Ti)(12.5μg/g)等。 § 药理作用 川牛膝生长习性1、蛋白质同化作用 本品所含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强的蛋肉质合成促进作用,给小鼠ig或ipl次羟基促脱皮甾酮后2小时左右,即可见小鼠肝脏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微粒体中氨基酸前体掺入增多,4小时时作用更强,其作用强度与4-氯睾丸酮效果相似。同时在肾脏中也可见蛋白质合成增强现象,但于4小时后回复原有水平。杯苋甾酮亦有类似作用,每日给小鼠仅5mcg,即可见明显效果而无任何毒性反应。 2、抗生育作用 本品的3种提取物,即苯提取物(A),乙酸乙酯提取物(B)和醇提取物(C)具有对小鼠抗生育和抗着床作用。(A)250mg/kg剂量对雌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有效率达100%,(B)250mg/kg有效率达63.7%,而500mg/kg剂量有效率达90%以上,(C)500mg/kg抗生育效果为40-54%。抗着床实验表明,A500mg/kg有效率达100%,B500mg/kg有效率为66.7%,C500mg/kg有效率为40%,其中以A的作用最为显著。 3、其它作用 本品所含的杯苋甾酮具有雌激素活性,未成熟大鼠pol0或500mg/(kg·d),共3日,子宫重量增加,但对卵巢重量影响不大。流浸膏对未孕猫的子宫有弛缓作用。但对已孕子宫则有强力的收缩作用。 § 临床应用 川牛膝栽培1、牛膝生品长于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如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常配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的牛膝散(《圣惠方》),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的镇肝息风汤(《参西录》)。 2、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如用于血滞经闭的牛膝散(《准绳》),治风湿痹痛,肢体活动不利的牛膝酒(《纲目》),治诸风湿痹的牛膝丸(《杨氏家藏方》)。 3、盐炙后,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用于治肾虚腰痛,常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的牛膝汤(《不知医必要》),治湿热下注,腰膝关节疼痛。 § 药用配伍 川牛膝田间管理1、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治妇女经闭; 2、配狗脊、寄生、杜仲、威灵仙等治腰膝骨痛; 3、配羌活、桂枝、苍术、秦艽、防风等治风湿关节痛; 4、配当归、曲麦、木通、滑石、冬葵子等治产妇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 § 文献论述 川牛膝1、《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2、《中药志》:破血下降。 3、《中药材手册》:功多祛风利湿,其他和怀牛膝相同。 4、《四川中药志》: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 § 生药材鉴定 川牛膝炮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弯曲,略有分枝,长25-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明显横长突起的皮孔;报上部残留木质根茎。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浅黄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中柱大,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4-11轮,外轮维管束较小,向内渐大。木质部有导管及纤维。中央次生构造分成2-9股。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本品的断面,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淡黄绿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后,显绿黄色荧光。 2、按怀牛膝项下进行皂甙的泡沫试验与溶血试验均呈阴性反应。川牛膝形态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规定:本品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商品规格 一等:根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 二等:上中部直径1cm以上; 三等:中部直径1-0.4cm,长短不限。 § 药用植物栽培 川牛膝药理作用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潮气候。四川省多栽培于海拔1200~2400m的高寒山区。以1500~1800m的山区栽培为最好,根的品质、产量均高,宜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上栽培。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应采收3-4年生植株的种子作种。春播3-4月;秋播9月。主产区采取高山春播,低山秋播。播种前用草木灰加入少量人畜粪水湿润后与种子充分混合。穴播,按行株距各33-45cm开穴,穴要浅平,施肥后每穴撒拌灰种子一撮,约有种子10粒左右;条播行距33~40cm。每1hm2用种量7.5-11.25kg。 川牛膝显微鉴别 田间管理 出苗后,待苗高5~6cm和10cm时,各间苗1次,每穴定苗2~4株。条播按株距10cm定苗。第1年中耕除草3~5次,以后每年2~3次。每年结合中耕追肥2~3次,第1、2次施人畜粪水,或腐熟油饼;第3次施人畜粪水、草木灰,也可以施氮磷钾复合肥料、尿素等,并培土根部防冻。病虫害防治 白锈病,发病初期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根结线虫病为害,防治应忌连作,选用无病地。大猿叶虫为害,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 § 药性比较 川牛膝规格牛膝有多种,入药的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之分。川牛膝产于四川等地;怀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旧称怀庆府,故名;还有一种野生者名土牛膝,三者品种各异。 三种牛膝的区别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能祛风利湿,通络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等。 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散瘀血,消痈肿,主治淋病尿血,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等。 土牛膝——为苋科植物野生牛膝或柳叶、粗毛牛膝等的根。能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主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等。 药性比较是: 川牛膝偏于逐瘀血; 怀牛膝偏于补肝; 土牛膝则偏于解毒。 临床使用时应予注意,处方应注明川牛膝,若单写“牛膝”时,常付给怀牛膝[2]。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