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光惠
释义 李光惠

李光惠,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著名摄影师,多年来活跃在影坛,共拍摄了故事片、舞台艺术片、纪录片、新闻片四十余部。1975年后,他又兼作故事片的导演工作。1941年考入长春满州映画会社养成所美术科,专学放映。1945年改学摄影。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开赴前线。1948年,先后拍摄了《回到自己队伍来》 、《内蒙人民的利》、 《平原游击队》等故事片。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创作奖。在摄影之余,先后与他人联合导演了几部影片,其中《吉鸿昌》获1979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所受影响

李光惠,字雨邨,1924年3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

父亲就学于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母亲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员。他入学后,在父亲的辅导下阅读了《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一千零一夜》等文学名著。母亲善长音乐,精于刺绣,画得一手好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光惠迷恋文学艺术,酷爱绘画,也是业余摄影的爱好者。

昌图县是中国东北的一个较古老的文化城市,众多的寺庙和古代建筑,庙中的泥塑、壁画,房屋的雕粱画栋,室内的精细木刻,为李光惠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读中学的时候,他的国画、油画、水粉画多次在校展出并得奖。

由于爱好绘画、摄影,他选择了电影工作。1941年,他考入长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养成所第二期美术科。基础课结束后,因美术科停办,专学放映。

§ 从业经历

李光惠

1943年长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毕业后,任该厂放映员,到东北铁路沿线流动放映影片。

工作期间,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生活。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蹂躏,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知道了白山黑水之间、长城内外的抗日游击活动,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为以后从事革命电影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45年初,他改学电影摄影,先是任该厂摄影助理。他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摄影技术,期望着有一天能拍摄影片。1946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共党正式接管“满映”电影厂,他响应党的号召,随军北迁至黑龙江省兴山市,积极参加电影厂的建厂和生产准备工作。同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李光惠任新闻摄影师。他主动要求到前线随军摄影,参加了纪录片民主东北》(1—7辑)的拍摄工作。在前线,他顶着狂风大雪,冒着枪林弹雨抢拍了榆树县担架队支前,淞南大捷等珍贵的历史镜头,并编辑了《东北解放战争三年》 ,拍摄了《东影保育院》等纪录片。

1948年,他担任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的摄影师,此后又拍摄了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 、 《保卫胜利果实》、《草原上的人们》、《猛河黎明》及纪录片《第一届全军运动会》、 《白山黑水话森林》等。

§ 获奖业绩

李光惠

在创作实中,他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水平。

1954年,他参加了黑白故事片《平原游击队》的摄影工作。他接到任务后,除了做好摄影阐述外,还认真地画出镜头的构图和平面调度。他善于从影片的情节出发,确定摄影的调子、风格和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该片完成上映后,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创作奖。这部影片显示了李光惠的摄影艺术才华。

之后,他又参加拍摄了故事片《哥哥和妹妹》 、《皮包》、《青春的脚步》,《红孩子》、《列兵邓志高》、《服务员》、《红领巾的故事》、《海上神鹰》、《朝霞》、《炉火正红》、《战洪图》及舞台艺术片《节振国》、《奇袭白虎团》等。其中《红孩子》荣获了建国三十周年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影片奖。

李光惠除了摄影,对导演艺术也饶有兴趣。1975年后,除担任摄影师外,开始和其他同志联合导演,拍摄了故事片《黄河少年》 (与陆建华合作)、吉鸿昌》上、下集(与齐兴家合作)、 《自豪吧!母亲》 (与白德彰合作等。其中《吉鸿昌》最为成功,这是一部描写革命先烈吉鸿昌的英雄事迹的传记影片,情节迭宕有致,人物刻画细腻,生活气息浓郁,镜头构图新颖、严谨、明快,较好地表现了他在摄影艺术和导演艺术上的才能。这部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被评为1979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并荣获文化部颁发的1979年优秀影片奖。

李光惠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发奋努力,钻研业务,并勇于探索。在拍摄影片《平原游击队》时,他在全厂首次用红外线拍摄夜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拍摄影片《青春的脚步》中,他采用侧逆光强,辅助光弱的照明方法,突出人物眼神光,不仅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使画面和谐、真实;在摄制影片《战洪图》时,他首次把幻灯用于故事片,同绘景结合起来,使内景拍摄的暴雨欲临,风吹流云的环境气氛逼真生动。李光惠深深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他注意观察积累生活,创作严肃刻苦。在拍摄影片《红孩子》时,他到革命根据地江西深入生活,当他听说有位老游击队员住在深山里,便不畏路险,打上背包,爬山涉水九十多里登门采访。在影片《吉鸿昌》的创作中,他访问了烈士到过的地方,作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积累了大量文字资料,为了选择长城宣誓的景地,沿长城坐车一千六百公里,终于选到理想的地方。在与同志合作拍摄影片时,他虚心好学,平等待人,互相磋商,取长补短,所以大家都乐意与他合作。由于他刻苦创作,曾多次获厂先进生产者奖。

1959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李光惠已经是位年过半百的人了,但他精力充沛,干劲冲天。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并吉林省分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吉林省分会理事、并吉林省文联委员等职。他正在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群众拍摄更多更好的影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参与影片

1948《民主东北第5辑之战斗简报》(纪录片)摄影之一。《东影保育院》(纪录片《民主东北》第7辑)摄影

1949《回到自己队伍中来》摄影1950《内蒙人民的胜利》摄影之一。《保卫胜利果实》摄影

1953《白山黑水话森林》(纪录片)摄影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摄影之一

1955《猛河的黎明》摄影。《平原游击队》摄影

1956《哥哥和妹妹》摄影。《皮包》摄影1957《青春的脚步》摄影

1958《红孩子》摄影。《列兵邓志高》摄影。《服务员》摄影《时间的主人》(纪录片)摄影之一。《红领巾的故事》摄影

1959《朝霞》摄影。《海上神鹰》摄影之一1960《红梅花开》摄影1962《炉火正红》摄影

1965《节振国》(戏曲片)摄影之一

1966《战洪图》摄影

1972《奇袭白虎团》(戏曲片)摄影之一

1973《战洪图》(重拍)摄影

1975《黄河少年》导演之一兼摄影之一

1979《吉鸿昌》导演之一兼摄影之一

1980《自豪吧,母亲》导演之一兼摄影之一

1982《西施泪》(戏曲片)导演之一

1985《爱珠》摄影之一

§ 作品介绍

《自豪吧,母亲》影片描写了背信弃义的越南扩张主义者,在社会帝国主义的纵容支持下肆无忌惮地加剧对我边境的挑畔活动。为反击侵略,保卫祖国,我边防部队如钢铁洪流,向中越边境进发。为给我军大部队扫清道路,一场排除200米雷区地雷的战斗打响了!梁青青率领全班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排雷。

《吉鸿昌》影片描写了吉鸿昌,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别号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黄河少年》影片描写了赵志燕勇敢机智地与敌人的智斗,掩护游击队突围,

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在战斗中,赵志燕受了伤,鲜血染红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伤愈后,怀着远大的革命理想,他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 参考资料

[1] 中国影视库 http://www.mdbchina.cn

[2] 娱乐排行榜  http://www.xooob.com/341809_977048.html

[3] 新闻中心 http://news.rednet.cn/c/2008/12/01/1648958.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