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肠杆菌感染
释义

§ 简要介绍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大肠杆菌首先由德国儿科医生T.埃舍里希发现,而且此菌主要寄生于人及动物的肠道内,故得名大肠埃舍里希氏菌,习惯上译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包括几种不同的菌群,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人类的大肠杆菌感染大致分肠道感染与肠道外感染两类。引起肠道感染的某些大肠杆菌菌群通过污染的手指、食物等经口摄入而致病,主要引起腹泻,重者可导致脱水和血压下降,如流行性婴儿腹泻、旅游者腹泻等。肠道外感染主要是肠道外部位或脏器的化脓性炎症,如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脑膜炎等。肠道外感染大多继发于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外伤、肠部手术的基础上。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 病原学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属肠杆菌科,为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具有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特点。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上有复杂的抗原成分,依据其形态,分别称为O(菌体)抗原、H(鞭毛)抗原及K(表面)抗原。也可将这些抗原成分分别进行血清分型。大肠杆菌O抗原的血清型达160种,是分群的基础,H抗原和K抗原分别各有约50和90余种。血清分型主要用于流行学调查。

一般将大肠杆菌按照对人类致病力的特点分为四个菌群:普通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后三者是引起腹泻的致病菌。每个菌群均包括一定数量的血清型。其中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能产生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这两种肠毒素的产生在遗传学上受质粒的控制。质粒是一种较易传递的非染色体DNA。质粒的互相传递,能使不产毒素的菌株获得产毒能力。由于质粒的传递,可使任一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和集落因子,从而具有致病性。[1]

§ 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与不同的大肠杆菌菌群的致病性有关。普通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及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外伤、烧伤及腹部手术,使完好的皮肤和粘膜破损,有利于此菌的侵入。同样,任何使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均有助于感染的发生。患、血液病、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后,体内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而细胞吞噬作用减弱,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另外,长期使用对大肠杆菌无杀伤作用的抗生素,可使体内菌群失调,如可使正常生理情况下少量寄生于咽部的大肠杆菌得以乘机繁殖,可造成所谓机会性感染。大肠杆菌也可侵入肺部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入血,可引起败血症。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菌群经口摄入人体后,粘附在肠粘膜上,通过不同的机理引起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变部位在小肠和结肠,而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耐热和不耐热两种毒素,可刺激肠道粘膜,分泌水和电解质,使肠腔中液体潴留而引起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可能与该菌对肠道的吸附性和产生的细胞毒素──肠毒素均有关。侵袭性大肠杆菌不产生肠毒素,而主要是侵入结肠粘膜内并增殖,引起有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致使粪便中含有血细胞和粘液。[2]

§ 临床表现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在人类引起的感染,通常分为两类:

肠道外感染

普通大肠杆菌可引起肠道外许多部位或脏器的感染。

① 泌尿道感染。在非住院的病人中,由大肠杆菌引起者达90%以上。在住院的病人中,主要发生于放置导尿管的部分病人中。感染可发生在泌尿道的任何部位。膀胱炎可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肾盂肾炎则还有高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② 腹膜炎。多发生于肝硬变合并腹水及胃肠穿孔的病例中,以发热、腹痛及腹部触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及腹胀。肝硬变腹水时发生的腹膜炎,也称为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③ 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之一。常由于早产、分娩损伤及从母体感染所致。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症状往往很不典型。发热可有可无,当病儿有紫绀、呕吐、拒食、精神萎靡、嗜睡、惊叫、惊厥、两眼凝视、呼吸不规则的表现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临床表现典型者,囟门饱满及头颈部强直。若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脑积水、瘫痪、智能减弱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④ 败血症。主要发生于抵抗力降低者,起病多数急骤,病人常有畏寒、高热等毒血症症状,肝脏和脾脏肿大,体温可高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

⑤ 其他。尚有伤口感染、肺炎、腹腔内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前列腺炎等。

传播途径

该种疾病可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或进食未熟透的食物(特别是免治牛肉、汉堡扒及烤牛肉)而感染。饮用或进食未经消毒的奶类、芝士、蔬菜、果汁及乳酪而染病的个案亦有发现。此外,若个人卫生欠佳,亦可能会通过人传人的途径,或经进食受粪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该种病菌。

潜伏期:

通常为3至4日,但亦会长达9日。

治理方法

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临床治理方法主要属支持性治疗。若患者出现腹泻,补充失去的水份及电解质十分重要。约50%有肾并发症的患者在出现急性症状时需要特别治疗或输血。

肠道感染

即大肠杆菌肠炎。一般起病急,以腹泻、腹痛和发热为主要表现。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腹痛可为绞痛样发作,体温多在38~39℃,偶尔高达40℃以上。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中及2周之内从温带到热带地区的旅游者中发病率高,后者称为旅游者腹泻。病情轻者症状仅持续1天,严重者类似霍乱,有频繁的米泔样水样便,可因脱水引起休克,经治疗后大部分在4~5天内恢复。由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者,产房中婴儿的发病率较高,并具有传染性,病死率也较高。习惯上将此类婴儿腹泻称为流行性婴儿腹泻。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致病者,常有畏寒、高热及腹痛,并伴有头痛、肌肉痛,粪便镜检中白细胞较多,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痢疾,病程一般持续一个星期左右。

§ 诊断方法

大肠杆菌感染主要依据细菌学检验,从血、尿、粪、脓液、腹水、脑脊液、痰等标本中可分离出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时,在多数病人中可培养出同样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且其类型与从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的一致。与此同时,应仔细了解发生感染的原因、感染的部位及病情的程度,以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感染普通大肠杆菌的化脓性炎症尤其是医院内病人发生的严重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如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需用抗生素,主要采取支持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并根据病人的情况作对症处理。

§ 预防方法

大肠杆菌1、保持地方及厨房器皿清洁,并把垃圾妥为弃置。

2、保持双手清洁,经常修剪指甲。

3、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更换尿片后亦应洗手。

4、食水应采用自来水,并最好煮沸后才饮用。

5、应从可靠的地方购买新鲜食物,不要光顾无牌小贩。

6、避免进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经低温消毒法处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汉堡扒、碎牛肉和其它肉类食品。

7、烹调食物时,应穿清洁、可洗涤的围裙,并戴上帽子。

8、食物应彻底清洗。

9、易腐坏食物应用盖盖好,存放于雪柜中。

10、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内脏,应分开处理和存放(雪柜上层存放熟食,下层存放生的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11、雪柜应定期清洁和融雪,温度应保持于摄氏4度或以下。

12、若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热至摄氏75度,便可消灭大肠杆菌O157:H7;因此,碎牛肉及汉堡扒应彻底煮至摄氏75度达2至3分钟,直至煮熟的肉完全转为褐色,而肉汁亦变得清澈。

13、不要徒手处理熟食;如有需要,应戴上手套。

14、食物煮熟后应尽快食用。

15、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应该加以冷藏,并尽快食用。食用前应彻底翻热。变质的食物应该弃掉。

§ 大肠细菌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细菌(E.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株产生β型溶血。在鉴别性或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有颜色、直径2~3mm的光滑型菌落。

生化反应: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发酵葡萄糖、麦芽胞、甘露醇、木胶糖、阿拉伯胶等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即为典型大肠杆菌。

(三)抗原构造

较复杂,有O、K、H、F四种抗原。O抗原为脂多糖,已有171种,其中162种与腹泻有关,是分群的基础。K抗原有103种,为荚脂多糖抗原。从病人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有K抗原,有抗吞噬和补体杀菌作用。根据耐热性等不同,K抗原分为L、A、B三种,其中L、B不耐热,有60种。F抗原至少有5种,与大肠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表明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四)抵抗力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factor,CF),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大肠杆菌的菌毛。致病大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使人类致泻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TAⅡ(ColonizationfactorantigenⅠ、Ⅱ),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1)大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即失活。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又分成A1和A2,其中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与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胞内ATP转化cAMP。当cAMP增加后,导致小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力而出现腹泻。LT的免疫原性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两者的抗血清交叉中和作用。

(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ST可激活小肠上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在空肠部分改变液体的运转,使肠腔积液而引起腹泻。ST与霍乱毒素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生一种肠毒素,即LT或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生。有些致病大肠杆菌还可产生vero毒素。

3.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上行性尿道感染多见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理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致病因素是LT或ST,或两者同时致病。有些菌株具有定居因子,常见者为O6:K15:H16、O25:K7:H42。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血清型有一定参考意义。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鸡大肠杆菌

鸡大肠杆菌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病型表现复杂,多见有急性败血症、脐炎、气囊炎、肝周炎、肠炎、关节炎、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等。

一、流行特点:本病为条件性致病菌造成,一年四季各日龄均可发生,尤其对雏允及高峰产蛋鸡危害严重,饲管和卫生差可为本病的诱因。大肠杆菌多和其它细菌或病毒病混合感染。

二、症状:

1、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

主要侵害呼吸道,多表现呼吸困难,粪便略有变化以黄、白稀粪较多,产蛋鸡产蛋率略有下降,蛋色稍变浅。

2、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主要侵害肖化系统,多表现肠炎症状,拉稀便,产蛋鸡产蛋变化及蛋壳颜色变化明显。

3、卵黄性腹膜炎型大肠杆菌病:

主要侵略者害一殖系统。多发于高峰期及高峰过后的鸡,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在夏、秋季节发生。产蛋鸡产蛋率下降,政策者绝产。软皮、砂皮蛋较多,鸡冠发紫,粪便多黄、白色。病鸡较肥且腹部较大,又称“水裆”或“蛋裆”,病死鸡输卵管后段常有憋蛋现象,即死合汇殖腔内有一未排出的硬壳卵。

三、剖检变化:

1、呼吸型:

一般气管环有出血,重者气囊边缘有灰白色坏死,临床注意与支原体、非典型新城疫区别。

2、肠炎型:

肠道各段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及小肠出血。重者也有水肿现象。肠道内壁红色。在肝、心脏上有一层金黄色或白色的网状纤维。

3、卵黄性腹漠炎型:

剖检卵泡坏死或变性,输卵管萎缩,内壁溃疡,肾肿,有尿酸盐沉积,肝肿大易碎,肠道出血,腹腔充满卵黄或混浊状液体。(输卵管内侧有出血样病变)

四、防治策略:

1、预防接种:本病预防接种一般效果不佳,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日常消毒,可用“百毒净”、“洁超”轮换消毒。

2、治疗:

“特杀”饮水,“adt”注射[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