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通寺
释义

宝通寺

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宝通寺志》载:“黄鹤山(即今蛇山)之东十里许有山,名东山(即今洪山),乃三楚第一雄峰。上有亭,相传刘宋时期始建寺。唐贞观年间,额曰弥陀寺,面南,山门西向。”由此可见,洪山于南朝刘宋时期(420—499年)已建有寺院,即东山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策崇宁万寿掸寺为宝通掸寺,沿袭至今。

§ 简介

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掩映着一座禅宗古刹——宝通寺。宝通寺正院后面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这一密教建筑是1924年持松法师任宝通寺方丈时所建。两年中,持松法师日日在此修法、讲经、传戒、灌顶传法,受灌顶者达数万之众。因密法大兴,实为五代以来末有。

对于这段盛况,吕建福《中国密教史》有专门记载:持松归国之后,“备受信徒们之拥戴,初于沪杭传法,后又被迎至武汉,住持洪山宝通寺。在洪山宝通寺期间,他以开设法界宫,建瑜伽堂,购置法器,绘诸曼荼罗,开坛灌顶等活动,广与信徒结缘,并有意将该寺发展成为密宗的根本道场。当时,湖北各地的僧俗信徒纷纷前来求授灌顶,其中湖北的一些社会名流,如萧耀南、陈元白、赵南山、杜汉三等亦相继入坛受法,无不倾心于密宗。”

1924年,持松法师31岁。3月,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以及李馥庭、汤乡铭、李开先、陈元白(曾任桂军司令)诸居士,迎接持松法师担任武汉洪山宝通寺住持。于是,他在寺内建起了真言宗坛场,自此,讲经、传戒、灌顶,几无虚日。

宝通寺香炉

入夏的时候,湖北遭受到大旱,应众人之请,持师设孔雀明王坛禳雨,修法到第三天时,就听到天空里雷声隆隆,继而大雨倾盆,众人莫不欢呼,前来结缘灌顶者更络绎不绝。

湖北督军兼两湖巡阅使萧耀南看到持松法师祈雨成功,开始对密教产生兴趣,后因故请持师建“仁王护法”大法会为他本人禳解,兼授结缘灌顶。法会后,萧督果然安然无事,因之对持师大为敬服,受持师灌顶结缘,皈依密教,并且捐出巨资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荼罗,希望洪山宝通寺可以成为真言宗在国内的根本道场,恢复失传千年的唐密。

在法界宫内建成的真言宗道场,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镂空,玲成别致。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没有谁见过如此庄严宏华的密坛,尤其是金、胎两界曼荼罗绘像,色彩斑烂绚丽,绘有十方三世诸圣千持师尊佛象,看上去蔚为壮观,摄人魂魄。

在武汉期间,各界对持松法师非常关注。1924年5月中旬,太虚法师曾专门邀请持师去武昌佛学院开坛传密。1925年春,直系军阀首领、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字子玉)将军在岳州的军舰上避祸,特地派副官黄澹供到洪山宝通寺,邀请持师前去给他讲解《金刚经》大意。武汉大学校长陈叔蕴其时也邀请持师到该校演讲,持师就以《缘经》为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结合密教六大缘起的原则,阐述宇宙万有实质问题,并详为解析,颇得师生们的信服。

持松法师在此不断讲经、修法、传戒,广播菩提种子。现仍健在的本焕禅师就是从持松法师受具足戒的,时间是1930年农历二月。

1925年秋,因赴日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持松法师离开武汉东渡。1927年春回到国内时,宝通寺及法界宫已在炮击中被毁坏,密法坛场已无法恢复,他只好应众居士所请来到上海,此后不断应邀到全国各地讲经、传戒、修法、灌顶,极一时之盛。

§ 历史变迁

宝通寺远景

在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寺,是武汉的著名佛教圣地,寺中的洪山宝塔,更是远近闻名。

宝通寺在历史上虽屡遭兵焚,但屡毁屡建、香火末绝。1953年政府拨款维修宝塔及备殿堂,培植园林花卉,使其恢复旧观,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已故班禅大师曾两度来宝通寺,赞扬寺中僧众自食其力的精神,一时间宝通弹寺驰名中外。宝通寺在“文革”期间再遭浩劫,后该寺方丈道根被选为全国佛教协会理事。国家拨款20万元对寺院进行维修,并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宝通寺座北朝南,依山而建。朱红山门上有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宝通禅寺”四个金色大字。山门内有一石桥,名“圣僧桥”,传说为当年无念祖师云游于此的打坐修掸处。过桥后拾级而上,依次是弥勒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以及古代大雄宝殿旧址和l922年创建的法界宫残骸。最上层为洪山宝塔。

宝通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实乃楚之珍宝。现存的仍有宋代玄钟、元代宝塔和明代石狮等著名文物古迹。宋代古钟为铸铁古钟,高7尺8寸,下口直径4尺7寸,满身铸有经文,为南宋荆湖制置使盂洪监制,号称“万斤钟”,为我省现存佛教文物中最古老大型冶铁法器。明代古狮身高6尺5寸,基座长3尺8寸,宽2尺l寸,为江南第一对石雕巨狮,一雄一雌,造型浑厚生动。洪山宝塔建于元代(1280一1291年),塔高7层,巍峨壮观。塔内有台阶可攀。

洪山位于武昌城东,原名东山。在南北朝时代即建有寺庙,当时称东山寺,距今已有1400年,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尉迟敬德封鄂国公,奉命修建鄂州(今武昌)城时,在东山寺基础上扩建寺宇,铸造铁佛,更名弥陀寺。据宝通寺方丈源成法师回忆,1949年前他曾见过刻有“尉迟敬德建造”字样的墙砖。南宋理宗嘉熙年问,抗金名将枣阳人孟珙出任荆湖制置使,为避兵乱,与民兵都统张顺将随州大洪山之幽济禅院尊众(即多尊佛像)迁来武昌东郊,连同灵济慈忍大师的“佛足”及历朝所颁告敕一齐安置在弥陀寺,并奏请赐寺名为“崇宁万寿寺”,同时将东山改名为洪山。后经战乱,香火冷落,京湖大制置使吕文德请无积禅师为之住持,该寺乃得复兴。元初毁于灾。1332年(元至顺三年)华实任该寺住持,毅然以复兴自任。他筹集几万缗经费,广求大木由江上运归。因原址地势狭窄,不宜扩建,乃夷山填壑,垒石为基,使基宽敞,大兴土木,l334年(元统二年)告竣。时人称新建之寺宇,“金碧髹彤,辉映林谷,宏模伟观,人天俱瞻”。随州、许州(今许昌)“三大洪山法席之盛,莫武昌若也”。有黄缙作《武昌大洪山崇宁万寿寺记》记其事。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桢就藩武昌,在蛇山之阳营建楚王府的同时,在洪山重建寺庙。其后楚靖王朱均讹在1457年(天顺元年)又大修大雄宝殿等建筑。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规模大增,并更寺名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大司马张朝珍、布政使徐惺先后增修,使殿宇宏伟,为“武昌诸刹第一”。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再次修葺。咸丰年间又遭兵燹毁圯。1865一1879年(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修复,规模远不及前,寺内现存建筑多为当时所建。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时,革命军曾设司令部于该寺。民国年间,程潜出资进行维修,未及竣工即被驻军破坏。1932年,方丈问贤法师以同乡关系请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夏斗寅支持和援助该寺的复产重建工作,使寺中所失去的全部房产收回。当时该寺范围甚大,山门设于岳王台(今傅家坡附近)。并在城内龙神庙(今古楼洞民主路东打火机厂附近)设立下院,作为宝通寺行馆,专供进城办事僧人食宿。此时可能是该寺鼎盛时期,香火十分旺盛。

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使宝通寺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翌年即由国家拨款全面维修,并召回僧众,恢复佛事活动,接待海内外僧俗各界人士,还设有僧伽培训班,培训各地来的青年僧众。

§ 佛门圣地

宝通寺正殿

通寺如今的山门面向武珞路,门额上“宝通禅寺”四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山门内一大院落,中有放生池,放生乌龟出没其中。池上横跨一桥,名“圣僧桥”,原为木桥,相传无念祖师云游到此,改建为石桥。按照佛寺一般建筑格局,此处应有钟楼和鼓楼之设,但兴毁情况不见记载,只好阙如。

过桥数十步为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左侧有一口大铁钟,清咸丰年间铸造,由城内铁佛寺迁来。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

由弥勒殿后拾级而上,即可达大雄宝殿。殿内一口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铁钟还是1240年(嘉熙四年)孟珙迁寺时铸造的,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号称:“万斤钟”,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中有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所书楹联一副: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

出后门登山原有铁佛殿,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此殿原为方丈说法处,殿下石砌暗道曾发现方丈说法用的锡杖。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此殿1949年前已毁于大火。再上即法界宫,为宝通寺前住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为恢复我国密宗,依唐密金刚部五佛曼荼罗修建。原建已遭破坏,现在维修复原。该殿右侧有华严洞,深丈余,原供有毗卢佛像,现无存。洞上建有华严亭,为游人休憩之所。最上为灵济宝塔,又称宝通塔或洪山宝塔。

§ 建筑特点

宝通寺现存宝通禅寺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所修,规模之大、装饰考究为武昌诸刹之首。殿宇建筑依山就势,最前面为山门,两旁屏墙高耸,布瓦铺脊,门楣上有“宝通禅寺”四个醒目的大字。门前有一对石狮,为明代雕刻,形体高大,生动威严。进门后自下而上为放生池、圣僧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至此中分,右为禅堂,左为方丈室,再上为铁佛寺、华严洞、华严亭、法界宫,寺后有宝能塔。寺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歇山顶,斗拱飞檐,彩绘雕梁。法界宫建筑独具风格。屋顶起亭,造型象征五佛方位寺院后山多古树,相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该地驻军时植过松树,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长成后仍称“岳松”,现尚存八株,可谓古木参天。整个建筑布局得当,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宝通寺195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寺内建筑已逐渐恢复,院墙亦粉刷一新,现已对游人开放。

§ 相关词条

洪山方丈瑜伽荆湖宝塔弥勒

§ 参考资料

1 www.hb.xinhuanet.com/travel/2004-03/18/content_1807591.htm

2 www.cts2008.com/Member/Sight/ygedxss/

3 www.blogtt.com/sceneinfo/scene4143.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