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边纸
释义

§ 简介

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

§ 由来

毛晋是常熟人,筑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传刻经史百家书籍,自手雠校,又刻《津逮秘书》十五集,皆宋、元以前旧帙。在他以前,刻书的纸张中大都带有棉的成分,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毛晋用的纸,除极少数名贵的书还用带有棉成分的纸外,一般都用毛边纸,所以毛氏汲古阁发行的书都很便宜,差不多全国都买他的书,风行一时。现在的明版书中,汲古阁的刻本是较多的。

§ 记载

毛边纸制作

明朝有一个叫毛晋(1599-1659)的常熟人,家里非常有钱,特别喜欢藏书、刻书。他在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建了汲古阁、目耕楼,以高价购求宋代、元代刻本,藏书至少有8.4万册。为了寻访和借抄藏于他人之善本,毛晋采用影写的方法抄书,故人称“毛抄本”。毛氏的这种影抄本能够基本上保持原书的面貌,后来有些宋元刻本在流传中散失了,“毛抄本”则被视为同原刻一样珍贵。

毛晋印书所用纸张,都是在江西定做毛边、毛太纸。他喜欢用竹纸印刷书籍,在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永丰“毛边纸”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个版本更为写实,少了些传奇色彩。

《永丰县志》上记载,据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永丰县政府调查:中村、石马等地出产的毛边纸始于清道光年间。本县中村乡梅子坪(当地人称“梅仔坪”)人巫山兴、巫山发兄弟从福建学会造毛边纸的技术后,回乡建槽,开始生产毛边纸。后来乡民耳濡目染、竞相效仿、辗转相传,至光绪年间极盛。那时全县有槽者200余家,产量2万余担,以中村、上溪、石马、北坑、水浆为集中产区,藤田为毛边纸集散地,包裹外运时署名“藤田毛边纸”。

永丰当地称造纸的作坊为“纸棚”,专门生产纸的厂主为“槽户”,鉴别纸张等级的师傅为“看纸师傅”。当地人认为:“因为纸做出来后边缘毛糙,所以得名毛边纸。”

更有记载说,永丰在唐代曾用蕨类植物纤维制成“陟厘纸”,被列为宫廷用纸。元和年间,又列为贡品,到明朝则命名为“永丰纸”。[1]

§ 种类

较重的毛边纸又称“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市面出售的多为“机制毛边纸”,其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 近代

主要介绍四川产的毛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规格为80*50CM 。第二类是机制毛边,质地比手工的薄而脆些,一面比较光滑,一面略带粗糙,一般用老竹和嫩竹浆造两种,所以颜色有浅黄色和黄色,效果一样,吸水性能也适中,书写手感和细腻度次于手工毛边,但是价格便宜是初学者的首选。规格为78*48CM 或者74*44CM.最后一类玉扣纸也为机制毛边类,质地和机制毛边一样,只是规格有四尺136*67CM 或者127*66CM大小。都为练习实惠品种。[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