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津音乐厅 |
释义 | § 简介 说到已经拆除、等待重建的天津音乐厅,自然会勾起许多老天津人的回忆。这些回忆里或许是观看电影之后的兴奋,或许是听完高水平演奏之后的满足,或许是看到仰慕的艺术家之后的心跳,或许还有关于一段感情的甜蜜与心酸。从1922年音乐厅建成,到2005年音乐厅拆除,83年的历史中,在音乐厅上演了多少部电影、演奏了多少场交响乐、进行了多少场文化纪念活动,恐怕已经不能用几个数字来概括。但在这些数不清的演出中,有一些已经成为记录音乐厅历史、记录天津市民文化生活史的符号。为了回顾这些辉煌的符号,我们找到了从1975年到1992年,连续17年间担任音乐厅经理的杨文书老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音乐厅的发展史以及重要演出。 § 见证天津辉煌电影业 据杨文书老人介绍,1922年始建之初,因为地处天津市中心,且影院始建之初放映世界一流的好莱坞大片,上座率极高,因此名声大噪。1956年,平安电影院收归国有后,定名为天津音乐厅。杨文书介绍,关于音乐厅最初那些年播放电影以及演出活动的记载,原本非常详细全面,但很多珍贵的资料都在“文革”期间被毁掉了。不过,曾经的平安电影院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创造了天津电影业的辉煌历史。 据悉,平安电影院是天津市创建最早的电影院,也是第一家由外国人开办的电影院,经过四次搬迁才最后落址小白楼。在平安电影院播放电影的历史中,1900年曾经用手摇放映机放映了无声电影短片。1924年,列宁逝世后的3月23日,中共天津地委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各界爱国青年五百余人在这里举行追悼大会,会后放映了纪录影片《列宁的葬仪》,当时所用的片名是《列宁出殡记》,共六本,这是苏联影片最早在天津放映的记录。1929年年末的一天,在这里放映了有声电影,美国福克斯公司影片《歌舞升平》。这是天津第一次播放有声电影,开创了天津放映有声电影的先河。除此之外,在宣传方面,当时的管理者也是别出心裁。为了使电影更卖座,在放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录片时,工作人员从美国军营(位于今马场道与广东路交口的天津医大河西院址)借来了铁甲车摆放在影院门口做影片的活广告,这也是天津电影界以实物当电影广告的第一次。这些已经被尘封的往事,都已经成为记录平安电影院历史的点滴。 1956年,平安电影院收归国有后定名为天津音乐厅,从此,这里不仅仅播放电影,而是开始举行音乐演出以及各种纪念活动。 近年来,在坚持高雅文化演出的同时,音乐厅也继续为市民保留了一个看电影的场所。1999年9月,天津音乐厅花费10万元买断电影《春天的狂想》在天津市的播放权。这一举动又开创了天津市电影业的一个先河。出于对这部由滕文骥执导、邵兵和瞿颖主演的影片市场反馈的自信,该片在音乐厅独家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 见证天津高雅艺术演出 在杨文书老人的记忆中,1985年音乐厅进行改造之后,进入了一个辉煌阶段。杨文书老人说:“经过改造,将原有舞台扩大,使其能够容纳百人的大型交响乐队。音乐厅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音乐厅。” 音乐厅改造之后,当时天津人艺、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等众多文艺团体纷纷来这里演出。1983年,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建立友好城市十周年的纪念会在这里进行,众多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来到这里与天津观众见面。之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在这里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出门票紧俏到千金难求的地步。演出中,台下的观众凝神聆听,安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到。世界著名指挥家朱晖先生指挥演出的《欧洲之旅———大型交响音乐会》,也在当年的天津引起热潮。除盛中国外,刘诗昆、鲍惠荞、郎朗等钢琴家也多次登上音乐厅的舞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除此之外,北京交响乐团、维也纳青年交响乐团等也纷纷来此演出。那些年,不管是什么演出,音乐厅总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杨文书老先生介绍,近年来,为了给高雅文化开辟专有演出场地,即使是经济利益受到影响,音乐厅也坚决不接通俗演出。音乐厅成为天津交响乐团的专门演出场地之后,更为本市百姓带来了无数的好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了解和享受高雅艺术的机会。 采访结束时,杨文书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记得有一年殷秀梅等人在音乐厅演出,当时我们给她们安排两块钱标准的午餐,她们都表示标准太高,不愿意去。当时演员们都是几个人合住一个房间,幕后工作人员就住在后台。虽然演出条件艰苦,可这些艺术家在音乐厅里为天津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艺术享受。希望重建后的音乐厅,能够继续为天津老百姓带来更多更好的演出,丰富天津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