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深圳站
释义 深圳站站房东侧,“深圳”两字由邓小平题写

深圳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建设路,是广深铁路的南端起点车站。深圳站东广场地下是深圳地铁1号线的东端终点站罗湖站,南侧为罗湖口岸,旅客在罗湖口岸的罗湖边检大楼办理出境手续后就能到达香港的港铁罗湖站,乘搭港铁前往香港各区。

目前,深圳站是所有广深城际列车的始发站,城际动车组每天最高可开行110对,日常开行91对,视客流情况随时加开的备用动车组19对;高峰每5分钟一班、平时每10至15分钟一班,是现时中国大陆密度最大的城际交通线路,初步实现了广深城际铁路“公交化”营运。另外也有开往北京、沈阳、上海、九江、福州等方向的长途旅客列车。车站日均客流量9万余人,其中旅客发送量5万余人,春运高峰时发送量超过11万人。

广深城际列车全部在深圳站的一楼候车,而发往其它地区的长途列车全部在二楼候车。由香港九龙红磡站发往广州、北京和上海的直通车在深圳站并不停车。

§ 历史

1898年,英国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九龙—广州的铁路修筑计划,以方便英国将货物和人员快速运往内地市场。1898年,英国强索广九铁路的贷款权,并在英国的压力下,清政府铁路大臣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于1899年签定了《广九铁路借款草合同》。按这份草约,广九铁路计划修筑121英里,中间以深圳(当时实为新安县)罗湖桥为界,分为英、华两段。其中英段铁路(今港铁东铁线)长22英里,由英国政府负责修建,资金由英国政府在香港发行公债筹集;华段铁路(今广深铁路)长度为89英里,由清政府负责修建。

广九铁路华段在当时的深圳墟设站,名为深圳墟火车站,始建于1910年,原址位于今天的深圳罗湖区解放路、和平路路口,东门老街附近。1911年10月8日,随着广九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同时启用,为客货兼营车站。由于铁路的贯通,令深圳墟的发展比其他周边地区更快,渐渐形成以“罗湖旧城”为主体的东门区域,也成为深圳最早期的经济活动中心,深圳墟从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边城小镇。至1949年,深圳墟火车站仅有两条股道,车站候车室35平方米,维持基本旅客出入境及货物列车过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深圳墟火车站于1950年迁到较接近罗湖口岸、罗湖桥的现址,与香港的罗湖站仅一桥之隔。因当地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宝安县政府在1953年由南头迁至10公里外的深圳墟(今蛟湖路附近),深圳墟改名为“深圳镇”,而深圳墟火车站也改称深圳站。 深圳站旧貌

当时车站非常简陋,由车站职工利用简单材料,建成了第一代候车室,站场面积仅有35平方米。由1950年代起深圳站经历了多次改扩建。1955年车站进行了首次改建,站房右侧建起了一栋两层楼,楼上是旅客食堂,楼下供旅客候车,面积从原来的4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7平方米。1959年车站进行第二次改建,站内新设立了贵宾室、海关和边防检查站,站场面积扩大到1870平方米。1964年车站进行了第三次扩建,站场面积扩大到2800平方米。1972年车站进行了第四次扩建,站场面积扩大到4500平方米。

在1977年笋岗站改造成货运站以前,深圳站是一个客货运车站,车站有7条股道和一个转盘,运送过港物资的“三趟快车”也在这里接受海关、边防和卫生检疫检查。1979年,深圳站扩建一栋平房,专门作为内地旅客售票厅,原售票处改为港澳旅客售票处。1979年3月,中共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同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但直到1980年代初,深圳站站房仍然只是一座两层小楼,设有候车室、贵宾室和港澳候车室。1982年,深圳站引进港资合作经营车站旅客食堂,成为了全国铁路第一家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圳站一天只有3趟旅客列车始发,发送旅客不足2000人。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经由深圳站前往中国大陆各地的旅客日渐增加。为配合经济发展,1983年7月14日,深圳火车站改造工程动工,工程包括车站扩建、一座联检大楼,以及行人天桥等。1985年2月,深圳站由一个三等站升级成为二等站。1985年6月13日,罗湖联检大楼投入使用,更加方便了深港两地人员的往来。1987年广深铁路复线建成,深圳站已扩至2条正线,4条到发线,5条其他用途线,候车室1610平方米,年输送旅客510万人次[7]。从1980年至1990年,深圳站始发的旅客列车和旅客发送量逐年上升,到1990年发展至每天开行25趟旅客列车,发送旅客2.2万人次。但至1980年代末,深圳站的规模已不能适应粤港间旅客快速增长的需要。

1988年初,经铁道部批准,决定在原位置进行扩建改造,深圳市市委书记、市长李灏亲自担任新火车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深圳新客站工程自1988年11月10日破土动工,东主楼站屋1990年6月26日动工。这次是把车站几乎全部爆破拆除,工程进行时旅客乘车出站全部暂移到西边的和平路一带。1991年10月12日,投资2.2亿元人民币的深圳新客站建成并举行了落成典礼并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升级为一等客运站,当日上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为新站落成剪彩,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视察深圳站并题词:“加强深圳新车站管理,创建文明窗口”。新车站占地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设计为东、西向车站站房,中央为跨线高架候车室。深圳站车站大楼正面上方的站名“深圳”乃由邓小平亲自题写,1990年10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李灏到北京请邓小平题词时,邓小平出于对深圳特区发展的期望,决定不单为车站题词,而要给深圳人民题,因此特意少写了个“站”字。深圳火车站由此成为全国继重庆站、天津站等之后又一个由邓小平题写站名的车站,同时也是少数没有“站”字的车站名。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2年之后,乘坐专列抵达深圳火车站,展开了邓小平南巡的序幕。 2003年改造中的深圳站

2003年,深圳站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改造工程。在改造之前,火车站内商铺摊位泛滥,仅签有合同的商铺就近百家,旅客的候车面积竟被占用了5000余平方米,严重影响车站秩序和候车环境,治安不佳,为人诟病。为此,是次工程首要是整治站内商铺,尤其将火车站内庞大的桑拿按摩业取消,扩大了候车室,几个月里拆除了近100间商铺和200多块广告牌,清理经商人员近3000名。另一方面,为方便旅客候车,车站改造后,将一楼候车室划分为数个候车室,将购票、候车的短途、长途旅客分开,广深城际列车短途旅客和长途列车旅客都分开在不同候车室,而长短途售票处亦被分开,长途候车室还增设了软席候车室、军人候车室、母婴候车室等服务设施。同时深圳站站前广场也因修建深圳地铁罗湖站和换乘体而封闭。至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与之配套的火车站广场地铁交通层投入使用;2005年8月连接火车站和罗湖口岸的走廊开通;2005年10月,历时两年的火车站客运改造工程竣工,形成一个集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等各种交通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 由深圳站东侧大楼俯视车站往广州方向

2009年,为配合深圳市罗湖区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700余万元,展开广深铁路深圳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对深圳火车站及周边环境整治,先后完成了深圳站的围墙和电子屏改造,地下二层广深售票厅即地铁交通层增加一个入口,方便旅客进站乘车;车站东侧新增一块长20米、高6米的进站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车次、票额、候车区域等实时信息;改造东、西侧外墙,行李包裹托运厅、行李包裹领取处等合计总面积2274平方米的外立面;更换一、三站台约550平方米的地面;对车站一楼动车组的售票场地进行了内部装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