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肤子
释义

§ 概述

地肤子

地肤子出自《神农本草经》。一年生草本,高约5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秋季常变为红色,幼枝有白柔毛。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7厘米,宽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短柔毛;幼叶边缘有白色长柔毛,其后逐渐脱落。花1朵或数朵生于叶腋,成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花被筒状,先端5齿裂,裂片三角形,向内弯曲,包裹子房,中肋突起似龙骨状,裂片背部有一绿色突起物;雄蕊5,伸出于花被之外;子房上位,扁圆形,花柱极短,柱头2。胞果扁圆形,基部有宿存花被,展开成5权横生的翅。种子1枚,扁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 药品简述

地肤子

药名:地肤子

汉语拼音:Dì Fū Zǐ

英文名:Belveder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药材Fructus Kochiae原植物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功效分类:利水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藜科。

别名: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地肤、箭、王蔧、王帚、扫帚、涎衣草、鸭舌草、独帚、白地草、黄蒿、地面草。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肾经、膀胱经。

功能:利小便,清湿热。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或庭园栽培。

资源分布:主产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

§ 用药禁忌

本草备要》:恶螵蛸。

§ 化学成分

地肤

果实主含三萜及其甙,已分离得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3-O-[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 ranoxyl]-oleanolic acid},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基]齐墩果酸{3-O-[β-D-xylopyranosyl(1→3)β-D- methylglucuronopyranoxylate]oleanolic acid},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哺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O-[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还含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一些饱和脂肪酸混合物和甾体成分:20-羟基蜕皮素(20-hydroxyecdysone),5,20-二羟基蜕皮素(5,20-dihydrox-yecdy sone),20-羟基-24-亚甲基蜕皮素(20-hydroxy-24-methyleneecdysone),20-羟基-24-甲基蜕皮素(20-hydroxy-24-methyleC-dysone)。

§ 药理作用

地肤子

1、抑菌: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社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3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抑菌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样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程度不同的抑菌作用。50%煎剂用干板挖沟法,对伤寒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2 、抑制过敏:地肤子水提物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 临床应用

1、《广济方》 :治雀目:地肤子150g,决明子10g。上2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20-30丸。方中地肤子止痒,明目,为君药。

2、《太平圣惠方》: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30g,地榆、黄芩各0.9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6g,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方中地肤子收涩止血,为臣药。

3、《寿域神方》: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方中地肤子清热利湿。

§ 常用选方

地肤子

1、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2、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3、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4、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5、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

6、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

7、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8、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

9、治跳跃举重,卒得阴颓:白术五分,地肤子十分,桂心三分。上三物,捣末。服一刀圭,日三。(《肘后方》)

10、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11、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

12、治吹乳:地肤子为末。每服三钱,热酒冲服,出汗愈。(《经验广集》地肤酒)

13、治雷头风肿: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取汗愈。(《圣济总录》)

14、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寿域神方》)

15、治痈:地肤子、莱菔子各一两。文火煎水,趁热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10~15分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17、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18、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19、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20、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21、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22、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 文献论述

地肤子

1、《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2、《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3、《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阳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4、《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

5、《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

6、 《本草原始》 :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

7、《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8、《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9、卢复:地肤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服之病去,必小水通长为外征也。

10、《本草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每见用之者或假酒力,或不须酒。愚谓清热则酒可不用,如用之起阴达阳,则宜以火酒浸一日夜,于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其寒性,乃为得之。

11、《本草求真》: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但虚火偏旺,而热得恣,固当用以清利,若不佐以补味同入,则小水既利而血益虚,血虚则热益生,热生则淋益甚矣。故宜佐以牡蛎、山药、五味收涩之剂,俾清者清,补者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矣。且能以治因热?疝,并煎汤以治疮疥。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

12、《本草求原》:地肤子,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阴气自受益,而耳目聪明矣。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

13、《本草正义》:地肤子,苦寒泄热,止有清导湿热,通泄小便之用。《本经》又谓其补中益精气,《别录》称其强阴者,乃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之意,断不可拘泥字面,认为补益之品。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地肤子

胞果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周围具三角形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后,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无臭,味微苦。以饱满,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除去花被)纵切面:果皮细胞1-2列,细胞内充满细小方晶。种皮细胞1-2列,黄棕色。外胚乳菲薄,胚乳位于马蹄状胚的中心,含微细淀粉粒。

粉末(包括宿存花被)特征:灰绿色或黄褐色。

① 非腺毛由2-3个细胞组成,有的具壁疣。

② 石细胞壁稍厚,纹孔稀少;有的石细胞呈短纤维状,长65-150μm,壁较厚,木化。

③ 花被裂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气孔类圆形,黄棕色,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

④ 果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弯曲,细胞内充满小方晶.盲径3-13m.偶见簇晶。

⑤ 种皮细胞黄棕色,略呈现长方形或方形。

理化鉴别

地肤子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温浸10min,滤过。滤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min泡沫消失不明显。(检查皂甙)

2、取本品粉末10g,加15%硫酸30ml,以100ml氯仿提取。取氯仿提取液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溶液后,则显棕紫色。(检查甾萜类)

3、取本品的甲醇浸出液2ml,加浓盐酸4-5滴及镁粉少许,于水浴上加热2min则显淡红色。(检查黄酮类)

4、本品粉末10g,加酸性水温浸30min,分别取滤液2ml置4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试剂,碘一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碘化汞钾试剂,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5、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0g,置圆底烧瓶中,加15%硫酸30ml,氯仿100ml,回流水解2h,滤过。滤液分出氯仿层,回收氯仿,定容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少许,加乙醇溶解后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上海荧光化学厂)薄层板。用氯仿-丙酮-环己烷(2:1:7)展开。取出晾干,喷5%磷钼酸的乙醇试液,加热后,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药物应用鉴别

地肤子与苦参:均清湿热,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及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痛不利之证,均可应用。但尚各具特点,地肤子祛风利湿止痒较好,故偏治因风湿热邪所致的皮肤及妇女阴痒,小便淋痛等。苦参苦寒清热力强,故外治热毒痒疮,内治泻痢黄疸等。地肤子与黄柏: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

§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喜向阳。以选向阳、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直播或育苗移载,行株距各约50cm,每1hm2用种量7.5~15kg。

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耕除草、追肥2次。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杀[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