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玠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吴玠

生卒:1093--1139

描述:字晋卿,宋朝著名军事将领

籍贯: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县)人

§ 个人经历

吴玠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参见宋与西夏的战争),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权(代理)队将。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及河北起义军立功,累转忠训郎,已是入品的低级武官,任权泾原第十一正将。靖康元年(1126),吴玠率军打败进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的西夏军,升任泾原路第十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8)四月,吴玠击败进犯的金军于青(清)溪岭(今甘肃泾川西南),升任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十一月,吴玠又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随后又镇压史斌于鸣犊镇(今西安东南),以功升右武大夫,已成为中级武官。

建炎三年,张浚“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十一月,张浚到达秦州,升吴玠为泾原路统制。

建炎四年(1130)初,吴玠又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一路的副统兵官。金军西路主帅完颜娄室侵占长安后,派副帅完颜撒离喝率军向西北进犯麻亭镇(今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抗击于彭原店(一作自原店、白原),曲端则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等与金军恶战,初战告捷,在金军再次攻击下,吴玠所部前军稍有退却,曲端不但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又退走。彭原店之战,被列为“建炎三大战”之一。“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战也,……独曲端与罗索(娄室)战于白原”,但也战败。又称:“白原之败,其(曲端)气已沮”。其实,曲端并没有直接参加或指挥作战,可能只是听到部下报告此战的激烈情况,即被吓破了胆,反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不久,张浚即升吴玠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张浚想牵制南犯江、淮的东路金军主力宗弼所部,以避免金军再次渡江南下危及南宋政权,决策在西北发动攻势。金军完颜宗弼随后奉令自六合率部赶往陕西,以支援西路金军。八月,吴玠升为权永兴军路经略司公事,后收复长安。九月,宋金“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吴玠收散兵退保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东的和尚原,积粟列栅,训练士卒,死守以扼入蜀通道。

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军东路从凤翔西上,西路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参见和尚原之战)。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吴玠士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轮番作战、休息,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步战,连战三天,金军战败后退往西南的黄牛堡,又遇大风雨雹,被迫退走。东路金军正在攻打箭笞关(今陕西千阳南),吴玠又派兵击败东路金军,金军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败,吴玠以功升陕西诸路都统制。同年十月,金军主帅宗弼(兀朮)率金兵数万,“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吴玠命诸将造劲弓强弩,轮番发射,号“驻队矢”,箭射如雨。宗弼所部“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宗弼“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和尚原之战,后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建节,授镇西军节度使。

绍兴二年,吴玠兼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次年正月,金朝和伪齐联军攻陷金州(今陕西安康),利州路经略使刘子羽退守饶风关(今石泉西),并向吴玠求援,吴玠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一日夜驱驰300里,赶到饶风关抗击金兵,激战六昼夜,后因叛徒引金军从小路出关后,吴玠战败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金军占领兴元(今汉中)。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河池南仙人关,在关右筑垒以守。绍兴四年二月,金军主帅宗弼、撒离喝及伪齐刘夔率军10万攻仙人关,激战数日,金军败退(参见仙人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由地方军“四川宣抚司军”首次被编为朝廷直属的主力部队,编为行营右护军,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此后,川陕边境宋金双方大体都以守为主,相对平静。

绍兴八年十二月,宋金第一次议和。九年(1139)正月,吴玠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随后又升任四川宣抚使。六月,吴玠病死于仙人关,终年47岁,后谥武安。孝宗淳熙三年(1176),追封为涪王。

吴玠五子,长子吴拱随父从军,吴玠死时吴拱在右护军,但官职不高。川蜀地区除吴玠外,主要将领是后来被称为“蜀中三大将”的吴玠弟吴璘与郭浩、杨政。

§ 人物评价

职业生涯

吴玠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南宋初年,女真贵州连年南侵,置中原百姓于战乱离苦的水深火热之中。吴玠振臂而起,奋起抗金,并屡战屡捷,成功地粉碎了女真贵州妄图南下蜀川、云贵而一举灭亡南宋的战略构想。吴玠屡战屡捷重创金军的时间存岳飞之前。尤其是仙人关一战,吴玠以三万之军破金兵十万之众,已成为“纵深配备,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而写入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古代将帅用兵战例》 一书。

个人荣誉

吴玠亦因战功赫赫,曾被加封为两镇节度使,四川宣扶使以及少傅、少保等勋爵,死后谥为武安,追封为涪王。

总体评价

吴玠由一个乡村读书人参军,戎马倥偬中,仍坚持读书学习,尤其偏爱史书,钻研兵法,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管理部队严而有恩,任用将领量能使用,从保卫家园到捍卫国土,在陕西与金军作战十余年,作战无数,身上伤痕累累,建立了卓越功勋。后世史家在评论时认为:吴玠大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 相关内容

吴玠碑吴玠碑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环境幽静,自成人们游览之地。宋故将军吴阶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就座落存这里。

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园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

“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I .53米,厚0.3l米碑额下面纂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十个大字,正文楷书共二十行,每行七十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又《甘肃新通志》和《静宁县志》载:玠墓在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与实际十门悖。当时(绍兴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阶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至于《静宁县志》的记载,只是抄袭碑文原有归葬故乡之意而已。

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巾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一九七八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拔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 人生中的二次主要战役

吴玠是陕西战场的抗金英雄。

陕西富平之战

建炎四年,志大才疏的张浚(不是害死岳飞的张俊)为了减轻江淮战场的压力,不顾陕西战场宋军的劣势,孤注一掷向金兵发动进攻。在富平与金兵血战一场。由于宋军各部队之间仓促集合,缺乏相互的支援与配合,宋军大败。不久,陕西几乎全境失守。陕西富平之战,是宋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宋朝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失败,揭开了吴玠独自领兵抗金生涯的序幕,也终于给了吴玠不再守节制一展身手的机会。吴玠仙人关之战

富平战败后。吴玠收拾散兵屯粮驻扎在和尚原。吴玠、吴璘兄弟和士兵歃血为盟,从此吴玠部队军心稳定,战斗力渐强。

绍兴元年5月,金将设立、乌鲁折攻打和尚原。吴玠扼守山险使金军无法会师,以至于吴玠数千士兵大破金骑兵数万。十月,兀术领兵十万攻打和尚原。吴玠选劲弩,把将士分为数队轮流射箭。箭下如雨,号称“驻队矢”,重创金兵。吴玠又断金兵的粮道,并在敌军的退路上设伏。三个月后,金兵撤退,中伏大败,全线崩溃。兀术身中两箭,剃掉胡须换了衣服才逃走。

绍兴三年正月。金将撒离喝用少量部队牵制和尚原的吴玠,主力由长安经过商州攻打兴元府。途中击败王彦的八字军。兴元府知府刘子羽向吴玠求救。吴玠率领部队一夜急行军300里驰援饶风关。到达后吴玠派人送柑桔给撒离喝“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尔来何速耶!”。金兵猛攻,尸如山积。激战六昼夜,有个被处罚的宋军偏将降金,金兵得以从小路进攻破关。吴玠兵退仙人关。金兵怕后路被断,不敢深入。不久,金兵粮草耗尽,只好退兵。途中又遭到吴玠的袭击,辎重尽弃。宋军收复失地,又恢复了战前态势。

此后,吴玠认为和尚原距离四川太远,就将基地移到仙人关附近,号“杀金坪”。

绍兴四年二月,金兵十万由兀术率领攻打仙人关。吴玠军队一万守杀金坪。三月,金兵连续急攻,士兵披重铠两层,用铁钩相连。吴玠命令驻队矢猛射。金兵尸骸枕藉,仍然冒死进攻。撒离喝兴奋地说:“吾得之矣!”宋军将领建议暂避金兵锐气。吴玠以刀划地:“死则死此!退者斩!”坚持到第三天,金兵筋疲力尽。宋军发起反攻,金兵阵线动摇。金将韩常被射伤左眼。晚上金兵又遭到吴玠部队劫营,被打得落花流水。

§ 历史背景

宋与西夏的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西夏为立国拓疆,频频举兵攻宋;宋为遏制西夏扩张,实现一统,屡次集兵进击,双方展开断续近百年的战争。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王国,自称大夏,又号白上国,史称西夏。党项族本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四川省西北部和青海省东南部。公元六世纪,活动区域逐渐扩展。著名姓氏有8部,其中以拓跋部为最强。隋开皇五年(585年),其木首领拓跋宁丛附隋,率部落迁徙旭州(今甘肃临潭境)。唐太宗时,党项诸部相继归唐,唐以其部落首领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公元九世纪末,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领银(今陕西榆林南)、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东)4州地,后增置静州(今陕西米脂西北),辖区扩为5州。宋初其首领李彝兴归附,加授太尉。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捧立,党项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袭职,发生内讧。宋乘机诏李继捧入朝,欲获五州。七年,李继捧因难以控制局面,率族人献地朝宋,请留京师。宋廷命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为银、夏等州都巡检使。李继捧族弟定难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反对献地,率亲信走避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联结豪族,招聚蕃众,起兵反宋,宋夏战争遂起。李继迁出走后,不断袭扰宋边。宋为迫其就范,每每发兵围攻。此期战争历时22年。作战区域,东起麟(今陕西神木北)、府(今陕西府谷),西至灵(今宁夏灵武西南)、凉(今甘肃武威),遍及沿边诸州。宋之企图:占据5州,实现统一。所取方略:军事进击和羁縻(笼络)并举,多方招抚,分化瓦解;联结吐蕃与回鹘,“以夷制夷”。李继迁企图:恢复5州,独霸西土,摆脱宋的控制,所取方略:和战兼施,联辽拒宋;纵横四处,转徙游击。

七年末至八年,李继迁相继袭击夏、银、宥等州地,均为宋军所败,被迫退守地斤泽。九年七月,袭击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获胜,后宋军侦知其营地,乘虚突袭,俘其母与妻,李继迁及弟逃遁。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继迁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袭据银州,进破会州(今甘肃靖远),自称定难军留后。宋遣重兵围攻,李继迁败走,宋军乘胜进击盐州(今陕西定边)。三年,李继迁乘宋部署攻辽之际,与辽联姻结盟,东西策应,致宋两面受敌。四年,复于王亭镇败宋军3万余众。宋太宗因用兵失利,采纳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的策略,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回镇夏州,同时令附宋之回鹘、吐蕃、党项等部族侧击其背,以分其势。李继捧至任,连战获胜。淳化元年(990年)十月,李继迁诈降李继捧,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大败李继捧,包围夏州,后闻宋大军将至,佯作奉表归顺,受封银州观察使。二年正月,攻取银州。五年,袭掠灵州。宋太宗令李继隆为河西兵马都部署率兵进击,李继捧叛宋,暗联李继迁,共乞援于辽。宋军于乌白池(今宁夏灵武东南)击败李继迁,毁夏州城,徙其民至银、绥等州,捕李继捧回朝。李继迁走避漠中,献马于宋,得宋缓兵。至道元年(995年)九月,李继迁攻清远军(今甘肃环县西北),谋取灵州。二年,宋洛苑使白守荣护粮草40万石往灵州,李继迁设伏袭击,缴获全部粮草,进围灵州。宋太宗命环(今甘肃环县)、庆(今庆阳)、延(今陕西延安)、夏、麟诸州、发兵5路,分进合击,欲会师平夏(今宁夏固原北),因粮运艰阻,诸军缺乏统一指挥,互不协同,无功而还。三年,宋真宗继位,李继迁遣使求和,受封定难军节度使,后得知宋军政腐败,决意扩展。咸平二年(999年)至四年,相继攻掠麟、府、延等州。五年,在辽指使下,率2万余骑攻取灵州,建为都城,改称西平府,作为立国基地。六年春,李继迁再次与宋议和,宋以五州与之。六月,东攻麟州未下,回军西向,进攻吐蕃,中箭逃归,次年初卒,子德明继位,进表附宋。此后30年中,与宋基本保持了和平睦邻关系。

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卒,子元昊袭位后,厉行改革,立法建制,扩充军备,逐步加强了党项贵族的专制统治。景祜元年(1034年),元昊反宋,率军连续攻掠宋府、庆、环等州,宋夏战争复起。此后10年间,连年交战。元昊企图:扩大疆域,掠夺财物,逼宋承认夏国。所取方略,联合辽国,东西策应;集中优势兵力攻宋一路,速战速决。面对元昊进逼,宋被迫增兵边地,据险筑垒。分兵防守;同时封赏吐蕃首领唃斯罗,以联合制夏。二年至三年初,元昊为防唃厮罗制其后,数次举兵进攻吐蕃,迫使吐蕃军后退。七月,再攻回鹘,占据瓜(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今甘肃敦煌)、肃(今甘肃酒泉)等州,尽取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之地。继攻兰州诸羌,留兵镇守凡川城(今甘肃临洮境);切断宋与吐蕃通路。领地扩至18州,境土方圆2万余里。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建元天授礼法延祚。旋遣使至宋,要求予以承认。宋廷不允,下诏削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宋夏矛盾愈趋激化。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侦知宋鄜延路守军寡弱,集兵数万,大举攻宋延州。进兵前,先使人请和,麻痹宋军,随即乘隙突入,以声东击西之计,明攻保安军(今陕西志丹),暗袭金明寨(今陕西安塞东南),直抵延州。宋环庆、鄜延副都部署刘平率军自庆州赴援。元昊设伏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围城打援,大败宋援军,俘刘平等。适逢大雪,难以久战,率军引退(参见延州之战)。五月至了九月,又攻陷宋鄜延、泾原路10余城寨。是年冬,鉴于夏军不断进逼,宋朝臣纷纷陈述攻守之策。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力主集鄜延、泾原两路兵深入进攻,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办主先行坚守,巩固防务,再进取横山(今陕西横山东南之横山),占据要地,修筑堡寨,步步进逼,宋廷犹疑不定。元昊得知宋进兵未决,先发制人。再次大举攻宋。二年二月,元昊率兵l0万自折薹(今宁夏同心东南)进发,经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沿瓦亭川(今宁夏甘肃边境葫芦河)南下,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口附近山谷,遣一部分兵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偏城),诱宋军入伏。韩琦闻夏军来攻,集兵数万,令环庆副都部署任福统率出击。任福等为夏军所诱,尾随追击,中伏大败,力战而死,丧师万余(参见好水川之战)。宋在两次惨败的震撼下,被迫对夏完全采取了守势。七月,元昊乘连胜之威,转兵东进,进攻麟、府二州,因宋军坚守未下,北上攻陷丰州(今陕西府谷西北),再回攻麟、府,遭宋军夜袭,失利退走。庆历二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九月,元昊乘宋精骑集中边地,后方空虚之机,谋攻宋腹地。闰九月,于天都山集兵l0万,分兵两路,包围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副都部署葛怀敏奉命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途中违令北进。元吴诱宋军至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以重兵包围;葛怀敏突围走镇戎,行至长城壕(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夹击大败。葛怀敏等16将被杀,士卒亡9400余(参见定川寨之战)。夏军乘胜南下,直抵渭州,大掠而还。

宋军连续大败,损失严重。西夏亦因国力疲困,难以再战。双方经年余谈判,于四年议和。宋封元昊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每年赐给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元昊名义上向宋称臣,实际已完全独立。八年,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刺杀,幼子谅祚继位,母舅没藏庞讹执国政。此后,双方又维持了20年的和平。治平元年(西夏拱化二年,1064年)三月.西夏遣使祭吊宋仁宗,因其使与宋引伴为礼仪发生争执,双方出言不逊。是年秋,谅祚以宋侮辱其使为由,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环庆路,宋夏战争又起,争战历时34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与吐蕃东南部地区(今青海东部与甘肃南部),以断夏左、右臂,所取方略:选将练兵,乘隙而动;剿抚兼施,就降其众;据险修垒,步步逼进。西夏企图:据堡守险,打破宋军的进攻。所取方略为诱敌深入,断其粮道,伺机袭击;对外依然坚持联辽抗宋。战争初期,西夏尚处攻势。三年秋,谅祚率兵数万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与柔远寨(今华池)。宋军坚壁清野,夜袭其营,谅祚中流矢退走。四年正月,神宗继位后,先以战抚并举之策,占据吐蕃东南地区,尔后东西并进,深入攻夏。十月,宋知青涧城种谔率军袭取绥州。西夏为防宋进击,增兵银州。十二月,谅祚死,子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年),宋因西夏军频扰边地,罢互市,断绝与夏往来。西夏遂大举攻环庆路,游骑直抵庆州城下,后因附宋吐蕃首领董毡率军从侧后攻入夏境,西夏军方退。四年初,种谔谋取横山,率军袭取西夏要冲罗兀城(今陕西米脂东北),进筑数寨。三月,欲进困兴(今宁夏银川)、灵州。西夏求辽师为援,全力反击,复罗兀,并占据宋军所筑新寨。四年秋至七年,宋将王韶率军西进,进攻吐蕃诸羌,连克熙、河、洮、岷、叠、宕(今甘肃临洮、临夏、临潭、岷县、迭部、宕昌)等州,受抚羌族30万帐。设置熙河路,建立起一道进攻西夏右厢区的有利战线(参见宋收复河、岷等州之战)。

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秉常失位被囚,宋乘其内部混乱,集兵30万,大举攻夏。七月,神宗命熙河路经制使李宪率熙河、秦凤兵出熙河(今甘肃临洮)东进;鄜延经略副使种谔率鄜延和畿内兵9.3万出绥德(今属陕西)北上;环庆经略使高遵裕率蕃、汉步骑8.7万、民夫9.5万出环州(今甘肃环县);泾原副都部署刘昌祚率兵5万出泾原,与环庆兵合势北进;签书经略司事王中正率兵6万、民夫6万出麟州西进;另诏吐蕃首领董毡侧击凉州,牵制西夏右厢军。诸军分道并进,欲会师兴、灵,一举灭夏(参见灵州之战)。西夏采取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断其粮道,待其兵疲后击的方略,集中精兵退保兴、灵。宋军最初进展顺利,连克兰(今甘肃兰州)、夏、银、宥等州,泾原、环庆兵直抵灵州,后因粮道被断,人马乏食,未能会师。十一月,夏军决黄河水淹灌环庆、泾原兵营垒,宋军大败。诸路军被迫退兵,军士亡散大半。五年七月,宋廷采纳给事中徐禧建议,于银州东南横山要冲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以困扼银、夏、宥三州。九月,城方就,西夏即集结30万大军来攻,因城中无水泉,宋军渴死大半,城陷,丧师1.2万(参见永乐城之战)。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围攻兰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潜出夜袭,夏军溃退。次年正月,夏军号称80万复攻兰州,急攻10昼夜未下,粮尽引退。元祜元年(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四年,宋夏再次议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兰岷、鄜延诸路与麟、府二州。七年,攻环州,互有胜败。绍圣三年(西夏天祐民安七年,1096年),乾顺因与宋划界争地未果,率号称50万军攻宋鄜延路连陷数寨。四年,宋于沿边诸路要地增置50余寨,加强了防御,多次击败夏军的进攻,并乘胜出击,攻克夏洪(今陕西靖边南)、盐、宥等州地。元符元年(西夏天永安元年,1098年)十月,又于平夏城击败西夏号称40万大军的进攻,进取南牟会,建为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收复会州,攻取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宁)。二年,西夏因军势日衰,数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复和好。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结聚众反宋,夏遣10万兵入援。因宋援军至,西夏军始退。后宋以湟、鄯之乱,乃任羌族首领分知两州。崇宁二年(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宋洮河监军童贯遣洮西沿边安抚司公事王厚复取湟、鄯,同时使人招纳西夏监军仁多保忠与西边羌部。西夏以宋复取湟州(今青海乐都南),威逼西夏再次遣使求援于辽。三年,乾顺发兵攻宋泾原路,宋夏第四期战争爆发。战争历时21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占据湟、鄯。所取方略;出塞筑垒,步步为营。夏之企图:扼守横山,遏制宋军,所取方略筑垒守险,附辽抗宋。四年,吐蕃酋领溪赊罗撒与多罗巴投夏,与夏合兵攻宣威城(今青海西宁西北),知鄯州高永年率军赴援,途中被多罗巴俘杀。政和四年(西夏雍宁元年,1114年),夏纳叛将李讹移,合军围宋定远城(今甘肃榆中西北)。宋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重兵反击。五年春,童贯谋取清水河(在今宁夏境内)北界与卓罗城(今甘肃永登南),遣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自率中军于兰州策应。刘仲武至清河界,筑城留兵屯守。刘法于古骨龙(今青海乐都北)击败夏军。九月,刘仲武、王厚会合鄜延、泾原、环庆、秦凤诸路军攻臧底河城(今陕西志丹北),大败而还。丧师万余。西夏军乘胜反击,大掠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六年春,刘法率10万军克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东南)。七月,知渭州种师道引军10万克臧底河城,唃厮罗旧辖地悉入于宋。是年冬,西夏以万骑破靖夏城(今甘肃平凉境)。重和元年(西夏雍宁五年,1118年),宋军克割牛城(今青海互助),改名统安。宣和元年(西夏元德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刘法深入攻夏,夺取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宋军始出统安城(今陕西横山西),即遭夏崇宗弟察哥军的夹击,刘法败死,丧师l0万。四月,童贯以鄜延、环庆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尽取横山地区。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诏令罢兵,宋夏间出现短暂和平。

六年,宋、辽、金形势发生变化,辽行将灭亡,宋金关系恶化。夏依附金朝,攻宋武(今山西神池)、朔(今山西朔县)等州。七年,金兵大举攻宋,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进兵时,约西夏攻宋鄜延路,以牵制宋陕西、河东军入援。靖康元年(西夏元德八年,1126年),夏军破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武州、西安州、怀德军(今宁夏固原西北)等地,进围兰州。二年,金灭北宋,宋夏战争终止。

点评:宋夏百年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为了疲于应付战争,两国军额激增。宋军在宋初权30万人,庆历年间增至125万;西夏军在元昊建国初即达50万。由于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惨重,致使两国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宋“国帑虚竭”,西夏“财用不给”。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兵民不断起义。战争既加深了宋积贫积弱之势,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也严重地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