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省
释义

§ 简介

四川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面积为48.5万平方千米。地处长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气候各地有明显差异,川西高原的气候垂直分布现象明显,"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气温-9.3°C,7月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彝、藏、苗、回等民族。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全国首位)、猪棕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钢铁、机械、电器、井盐、化工等到工业较发达。

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东面凌云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地方文艺: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维妙维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饮食文化: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为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怪味鸡块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等均为传统小吃。[1]

§ 历史

三星堆文物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蜀文明在之后的时间内逐渐跟中原文化交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截止2009年)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後,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後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四川省简称:川/蜀

蜀汉後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复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後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复灭,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後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干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後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至今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後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1912年,四川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之後四川却陷入了长达21年的军阀混战时期,直到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1952年,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4年7月,原中央直辖市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从四川划出重新成立重庆直辖市。

§ 地理

岷江

地形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腹地省份之一,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四川大致可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区,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区。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包含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跨中国地势第一及第二阶梯,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超过除亚洲外世界其它各大洲最高峰。

水文

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是除青海外另一个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份。长江也是流经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称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宾后称长江。长江四川境内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水电站。

四川省湖泊大多分布于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以冰蚀湖、溶蚀湖、堰塞湖为主,无特大面积湖泊。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著名湖泊有邛海、泸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尔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沼泽湿地区。

自然资源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三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等九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声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2]

§ 气候

四川处于亚热带,由于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四川处于亚热带,由于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大致的说,东部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以垂直气候带为主,该地区从南部到北部,气候类型由亚热带逐渐过渡至亚寒带,而垂直方向上则分布有从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四川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气温

东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中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8℃,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5℃—29℃,春季及秋季气温则接近年平均气温。该地区四季分明,无霜期为280~300天。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8℃,其中1月平均气温—5℃左右,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0℃—15℃,全年无夏,冬季漫长。而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因地形而异,一般谷地为15℃—20℃,山地为5℃—15℃。

降水

东部的四川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其中盆地周边山地多于盆地腹地,而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区,达1300—1800毫米,当地城市雅安有“雨城”之称。从季节上说,四川冬季降水最少,仅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其中金沙江河谷小于400毫米,是全省最干旱的地区。该地区干雨季分明,6~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4月为干季。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

§ 行政区域

四川省行政区划图

按地级(含副省级)行政区来划分,四川现辖1个副省级城市、17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按县级行政区来划分,四川现辖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和4个自治县。

四川下属的地级行政区包括

副省级城市:成都

地级市:绵阳、德阳、宜宾、攀枝花、乐山、南充、自贡、泸州、内江、广元、遂宁、资阳、广安、雅安、眉山、达州、巴中

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另外,四川按照传统区划还可以被分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另外也有川边、下川东、川西北、川西南的划分方法。

§ 经济

四川省经济总量至1995年稳居全国第九位。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四川GDP总量达到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4350.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人均GDP达到15,378元,增长9.7%。

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四川的发展速度偏后;同时四川农业经济数量大,所占比重高,属于农业大省。1979-2007年29年,根据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长率9.0%,次于天津、湖北、贵州等24个省份居25位,低于全国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四川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在第6位至第9位间轮替,1978年位居全国第6位,1985年居第8位,1995年开始稳居第9位。

2007年,四川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10,505.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2%,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8%;其中第一产业2,092.06亿元,占GDP比重19.91%;第二产业4,595.51亿元,占43.74%;第三产业3,817.73亿元,占36.34%;人均GDP为12,893元,次于陕西、青海、宁夏等23省份居第24位[4]。四川经济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为44.5:35.5:20.0(同期全国为28.20:47.87:23.92);2007年为19.9:43.7:36.3(同期全国为11.1:48.5:40.4),从1978年-2007年经过30年的发展,产业结构渐渐趋向于合理,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旧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以2007年为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仅次于海南、广西等2省区居全国第3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湖北、安徽、重庆等24省份等23省居24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次于青海、辽宁等21省市居第22位。从总量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仅次于山东、河南等2省份居全国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次于辽宁、上海等8省居9位;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于河南、辽宁等9省份居第10位。

若从国家来看,四川人口可列世界第12位,与越南相当,四川面积可列世界第53位,与土库曼斯坦相当。2007年四川GDP总量按年末人民币汇率(7.3046)折约1438亿美元,与越南相当,世界排名46、47位,低于新加坡。人均GDP约1766美元,与菲律宾相当,世界排名118、119位。总体来讲,四川整体实力与菲律宾相近。

主要企业

在2008年中国最大500家企业中,四川的十家企业是:

攀钢集团、成都铁路局、新希望集团、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四川宏达集团、通威集团、华西集团、川威集团、成都建工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因受地震影响,未报名参加2008年国内500强评选,但其销售收入超过280亿元。)到2008年12月,四川省有73家公司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五粮液。

§ 主要资源

旅游资源

峨嵋山---乐山大佛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其自然及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2007年度,四川全省旅游总收入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1.59%,国内游客超过1.8亿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70万人次,但旅游外汇收入明显低于云南省,甚至不及海外游客数低于四川的黑龙江、陕西、内蒙、湖南、天津等省市。2008年因受特大地震影响,旅游业受损巨大,总体出现了10%的负增长,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下降了58%,国内旅游下降了6%。同年全国国际旅游下降2.6%,国内旅游仍然增长超过12%。旅游的下滑也导致四川当年民航客运业负增长。

四川现有世界遗产5处,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座。

矿产及生物资源

四川拥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的70%,其中天然气、硫铁矿、芒硝、萤石、钙、钒、钛储量居全国第一。在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天然气化工、天然气能源、钒钛金属加工等产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各类石材及矿泉水储量和产量也比较大。

四川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天然中药材43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75%,是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药上有“无川不成方”之说。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30%,珍稀动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85%以上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除粮食、油料、水果和鲜花之外,茶叶、蚕茧、烟草、白蜡、桐油、苎麻、花椒、核桃、竹笋、荞麦、板栗、魔芋、橄榄油、食用菌等农林土产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世界遗产

名称  类型  时间地点

九寨沟风景区 自然遗产 1992年 阿坝

黄龙风景区  自然遗产  1992年 阿坝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1997年 乐山

青城山和都江堰  文化遗产 2000年 成都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自然遗产

2006年 成都阿坝甘孜雅安

§ 交通

成渝高速公路

四川处于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叠过渡地带,中央为四川盆地,四围是高山,因此交通不甚便利。世人皆知“蜀道难”。近现代化以来,四川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随着不断建设而逐步改善。四川货物运输在全国的重要性低于旅客运输。因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不到全国的1‰,四川货运周转量仅占全国1%,民航货运占全国超过4%,公路货运超过3%,铁路约占2.43%;旅客运输周转量占全国4.26%,其中公路占4.5%,水运占3.93%,铁路占2.5%,民航达到8%。

公路

至2008年底,四川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0.05万公里,居全国前列,但相对于本省辽阔地域仍显滞后。其中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1.4万公里(2007年底数据),高速公路2008年底通车总里程2162公里。

目前(2009年)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成灌高速公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彭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都汶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宜水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南广邻高速公路、达渝高速公路、泸黄攀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设或拟建的高速公路有广陕高速公路、达陕高速公路、雅泸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乐雅高速公路、内遂高速公路、绵遂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成什绵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邛名高速公路、环成都经济区高速公路等,在建里程超过1200公里。

铁路

四川铁路总营运里程数为3009公里(2006年底数据),总长在国内居前列但密度很低。境内有宝成、成渝、成昆、内昆、达成、遂渝铁路等铁路干线。成都铁路局管辖四川、贵州、重庆两省一市的国有铁路和合资铁路。四川正拟建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兰铁路、兰渝铁路、成贵铁路、川青铁路、川藏铁路、西成铁路客运专线、成都—西宁—张掖铁路、成昆铁路复线等。

水运

嘉陵江大桥和渝澳大桥

嘉陵江大桥和渝澳大桥四川内河通航里程超万公里,其中三至七级航道里程4026公里(2006年数据)。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上的港口6个。长江四川段逐步建成三级航道,嘉陵江、岷江列为国家批准的18条高等级航道,纳入了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方案。四川拥有1000吨级以上船舶147艘,货船单船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级。

2008年度,四川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4225.67万人,旅客周转量29377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9%和1.49%;完成货运量3702.72万吨,货物周转量566411万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和0.4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649万吨,其中集装箱完成吞吐量66237标箱(唯一集装箱港口泸州港完成量),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0%和26%;岷江大件运输完成141批次,3.4万吨,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42%和17.8%。

航空

四川拥有成都(6)、黄龙(52)、西昌(72)、绵阳(79)、攀枝花(77)、宜宾(83)、泸州(84)、达州(100)、南充(123)、康定、广元11个有定期航班通航的民用机场。(括号内数字为2008年度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国内机场排名,2008年度四川民航客运出现了下降,但货邮吞吐量仍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长。)

稻城亚丁机场以及宜宾川南机场正拟开工建设;乐山机场、马尔康机场也已列入规划建设。2008年底,成都双流机场开始建设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目前(截止2009年),有中国国航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和鹰联航空公司三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四川成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也是这三家公司的基地机场。

管道

天然气输送。早在宋代,四川人就开始在利用天然气的同时用竹子作管道输送天然气。1950年代,四川盆地开始大规模利用天然气,通过川渝地区的管网,向成渝沿线城市供气。1980年代中期,四川盆地大部份县城已经开始使用高能、清洁的管道天然气。至2008年初,四川油气田已建成集气管道7000余公里,输气管道6000余公里,集输气站1100余座,天然气管线长度约占全国的46%。盆地内形成了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川东北、川西北、蜀南、重庆、川中五大气源开发区为依托,延伸至川、渝、云、贵、湘、鄂六省市的环形管网,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集输气网络。2007年,随着普光气田发现和开发,中国石化川气东送工程已开工,总投资627亿元,干线管道全长1700多公里。

油品输送: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成品油管道兰成渝输油管道,输油能力达每年600万吨以上,川渝地区70%以上的成品油来自这条管线,是目前西南市场主要的成品油供给渠道之一。该管道起始于兰州,途经甘肃、陕西和四川三省,终点抵达重庆市。管道干线全长1252公里,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顺序输送品种最多的成品油管道。

地铁

目前(截止2009年),成都市正在建设地铁一、二号线。

§ 人口

美丽的彝族服饰

2007年末,四川总人口达到8815.2万人,2791.5万户,其中:男性4566.4万,女性4248.8万;农业人口6675.2万,非农业人口2140万。全省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2.9‰。

民族

四川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汉族(95%)。少数民族虽然只占人口的5%,但总数达422万人,居全国第8位。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彝族(212万)、藏族(127万)、羌族(30万)、苗族(15万)。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成都、广元、宜宾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1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80万人,有石棉、汉源、金口河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宝兴县的硗碛乡、青川县的大院乡等94个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方言

四川人的通用语言被称为四川话,在语言学上归属于官话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虽然大量的词汇、发音都和普通话相似,但是声调大多都与普通话不一样,同时融入了湘方言、粤方言、客家话的句式、词汇和发音,这一点在川东和川南以及重庆市尤其明显。

四川一些大城市及重庆境内,也有小部分地区为吴语(也称西部吴语)、湘语、客家话的方言孤岛,还零散分布着闽语、赣语的使用者;重庆市区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上海,江苏,浙江移民在抗战和三线建设时期涌入,而带来很多吴语词汇并融入重庆市区方言,而形成了重庆城区与郊区方言差异较大的现象。而攀枝花市,有大量的说东北官话的来自中国东北的移民。在汉语方言学上,四川方言包含五个方言片,即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昆贵片和粤北片。除了汉语外,四川还有以藏语、彝语、羌语为母语的族群。

§ 教育科技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007学年初,四川拥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4.1万所,在校学生1973.9万人,教职工8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3.2万人。

全省有小学1.6万所,在校小学生696.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普通中学5093所,在校学生505.5万人。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87所(不含技工校),在校学生9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4所,在校学生22.4万人。

全省普通高校76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91.8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3个,在校研究生6.1万人,博士生导师500多名。

高等学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成都学院、攀枝花学院、宜宾学院、西昌学院

科技及人力资源

四川人才资源丰富,在国内综合科研实力居北京、上海、陕西之后列第四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8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6个,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30个,两院院士55名,各类科技人员124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9万人。2007年,四川受理专利申请19165件,授权9935件,居全国第八位。

§ 文化艺术

四川盆地的地理因素和农业社会有“天府之国”的富裕,同时美丽富饶的巴山蜀水也孕育了大禹、司马相如、李白、三苏、巴金、张大千等古今文化名人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四川文化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之处,地方特色显著。

秦征服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川剧、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无不是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而闻名天下。

§ 宗教

道教

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奉老子为教主并尊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核心经典,在今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中创立道教。张陵被道众敬称为“张道陵”或“张天师”。道教早期称为“天师道”或“五斗米道”。道教在该省仍有相当影响力。

佛教

佛教传入四川盆地的最初年代尚不能确定。根据地方志记载中的汉代古寺推断,东汉时佛教就应已传入四川。有文字记载的传入是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有位叫法和的僧人从中原来到四川,为佛教在四川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伊斯兰教

四川在唐末五代时期,已有穆斯林居住,10世纪初大规模传入,清代是四川伊斯兰教繁荣时期。现有穆斯林12万余人,属逊尼派。

§ 习俗

社会习俗

摆龙门阵(聊天/拉家常/侃大山…)

赶场(赶集)

扯火闪(骂街/骂山/零对象发泄,一般有成套成顺口溜的下流或搞笑厥词)

绝架(绝交/断绝亲缘关系的吵架)

作酒/祝酒(办酒席)

吃酒/吃喜(赴宴,一般指婚宴或寿宴等)

走人户(走亲戚/赴宴/串门)

拜褓褓/保保(认干爹干妈)

迷信活动及节日习俗

做道场(人死后按规矩做奇数天的内容繁复的道法仪式以让灵魂安顿,其中有:送终,净身,续火,陪魂,哭丧,走神,跪经,歃血,破地狱,画族谱,办丧宴,扯白布,斋戒,买路,开路,开棺,闭棺,守灯,回煞等等,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破地狱仪式)

吃斋/赶斋(参加丧事宴会)

哭丧/喊冤/叫冤)(人死后做道场的几天,为营造哀伤气氛,有职业性的老妇人用手绢盖脸伪装夸张的嚎哭)

问香/请仙娘(家中遇到晦事/不顺事/病事/故事等时,请巫婆(仙娘)到家解惑/作法/下阴等迷信活动)

送鬼(家中遇到晦事/不顺事/病事/故事等时,深夜时将米饭等食物倒在田郊野外或大路上,并烧纸作法,望将晦气转移他人,第二清早谁第一个看见或路过,就被转移到他/她身上)

婚嫁习俗

看人户(相亲)

提猪脑壳(做媒/牵红线)

抱子/送子(领养/寄养)

打亲家(因子女婚嫁结为亲家)

娃娃亲(指腹为婚)

扁担亲(无偿交叉婚姻,一家兄妹或姐弟与另一家兄妹或姐弟通婚成亲上亲)

接新姑娘(娶媳妇/当伴娘/扮新人未来的小孩)

上门(招女婿/倒插门)

其他民族习俗

蒙格

彝族社会习俗,家支作出重大决定的会议。一般一年召开一次,如无重大事件发生,可几年召开一次。有传统的会址,开会多选在家闲时的虎月和免月。 生活中一但发生人命纠纷等事件,受害者家属便带上一坛酒到本支系中信得过德谷(有威望的人)家中陈述情况和要求。这个德谷又带上酒到其他德谷那里陈述,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家支中最有影响的德谷们互相协商,决定是否召开家支大会。届时,全体家支成员,不分男女老少、贵贱贤愚,一律带上干粮,自行赶到集会地点。每个支系由 德谷带领坐在一起,支系之间留出一条通道,以便人员进出,也便于区分。按习惯,会议由家支中最有威信的德谷或头人主持。他讲完主要议程后,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意见。接着,各支系分组计论,然后各支系 德谷集中起来开小会,统一意见。最后,主持人公布会议作出决定,宣 布会议结束。蒙格人出的决定,家支成员有执行的义务。

牵牲见客

彝族交际习俗。彝族待客,根据客人在社会上的地们而分别宰杀不同的牲口:贵客杀牛,次者杀猪羊,一般客人杀鸡。不管宰杀什么牲口, 都一定要等客人进门后,将牲口牵致电客人面前让客人看过然后才宰杀, 以表明牲口绝非死物或偷来的。

俄加

彝语音译,意为分家仪式。同一男性祖先的血缘纽带组成的若干房, 经过十代左右的繁衍,可分衍成互相攀亲的独立血族团体,即家支。家支独立时,需举行此仪式。届时,须请巫师念经作法,宰牲祭祖,并将 分出的支系祖先的灵牌从原来的岩洞中供奉。 相帮 彝族社会习俗。凡遇造房盖屋、婚丧嫁娶等情况,亲朋好友和左邻 右舍千都乐于从人力物力上予以帮助、接济,有的甚至不请自到,不计报酬。主人家一般只供饭食,不付工钱。

吉缩

彝族交际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回避。按传统习惯,媳妇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间都要回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回避 的人,平时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能面对面坐在一起,不能使用粗俗语言,身体各个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触,即使身上的披毡也不能挨擦着。双方在路上相遇,媳妇应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对方走后再走。 如其中一方正忙着,没有发现另一方正走来,另一方应远远绕开。实在绕不开时,应咳嗽一声,以引起都对方注意,及时回避。媳妇不能当着 应回避的人梳头,如果在梳头,突然发现对方走来,应赶紧用披毡把头 蒙住,否则就是失礼。

打转

苗族交社会俗。苗族男子喜欢佩刀。生下男孩后,父母和亲友要准备 一块与孩子体重相等的铁埋于地下。以后,男孩的每年生日,将铁挖起来锻打一次。孩子长到16岁时,将此铁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母系家庭 摩梭人社会习俗。流行于盐源县泸洒湖畔。家庭以女性为中心组成,包 括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姨兄弟姐妹、姐妹 们的子女等,一般二至四代。男子在家里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 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家长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妇女在生产、生活中 起支配作用。

§ 饮食

四川风味包括了成都和重庆以及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方的菜点特色。素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佳话,以麻、辣、味浓著称。川菜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烹调多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和醋、糖来调味,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鱼香、荔枝、麻辣、椒麻、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

其次,川菜选料广,烹调方法多,菜肴品种丰富也是重要特色,四川的风味小吃与面点同样出名,并且许多品种都有掌故,饮食文化相当发达。川菜筵席格式多样,高级筵席,普通筵席、大众便餐、家常风味,层次分明,菜式各异,无不脍炙人口。干烧岩鲤、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叶儿粑等是四川最负盛名的菜肴和小吃。

§ 重要记事

汶川大地震

地震参数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地震后的汶川纬度”31.0°N

经度:103.4°E ;深度:33km ;震级:8.0 ;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县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国自中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等地均有震感

§ 重要人物

北洋政府时期

尹昌衡(四川都督)

陈宧(四川巡按使)

蔡锷(省长)

熊克武

戴勘

杨庶堪

张澜

刘湘

刘存勋

杨森

邓锡侯

赖心辉

国民政府时期

赖心辉(省主席)

刘文辉

刘湘

王缵绪

蒋介石(兼任)

张群

邓锡侯

王陵基

中国共产党建政后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1950年1月,在成都成立中共西康区委,廖志高任区党委书记。

1953年2月1日,区党委改为中共西康省委。廖志高改任省委书记。

1952年9月1日,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区党委和行署合并组成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李井泉任省委第一书记、李大章任第二书记。

1955年11月西康省与四川省合并后,廖志高调任四川省委第三书记。

1960年,李井泉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

廖志高(省委第一书记)(1965年2月-1971年8月)

张国华(省委第一书记)(1971年8月-1972年2月)

刘兴元(省委第一书记)(1972年2月-1975年10月)

赵紫阳(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10月-1980年3月)

谭启龙(省委第一书记)(1980年3月-1982年12月)

杨汝岱(省委书记)(1982年12月-1993年3月)

谢世杰(1993年3月-2000年1月)

周永康(2000年1月-2002年12月)

张学忠(2002年12月-2006年12月)

杜青林(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刘奇葆(2007年12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井泉(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9月-1955年1月)

李大章(1955年1月-1967年3月)

杨超(省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1967年3月-1967年5月)

张国华(省革委主任)1967年5月-1972年2月)

刘兴元(省革委主任)(1972年2月-1975年10月)

赵紫阳(省革委主任)(1975年10月-1979年12月)

鲁大东(1979年12月-1983年4月)

杨析综(1983年4月-1985年5月)

蒋民宽(1985年5月-1988年1月)

张皓若(1988年1月-1993年1月)

肖秧(1993年1月-1998年1月)

宋宝瑞(1998年1月-2000年1月)

张中伟(2000年1月-2007年1月)

蒋巨峰(2007年1月-)

§ 国际友好城市

美国,华盛顿州 (1982年)

美国,密歇根州 (1982年)

日本,广岛县 (1984年)

日本,山梨县 (1985年)

朝鲜,平安南道 (1985年)

法国,南比利牛斯大区 (1987年)

德国,北威州 (1988年)

英国,莱斯特郡 (1988年)

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 (1990年)

巴西,伯南布哥州 (1992年)

匈牙利,托尔瑙州 (1993年)

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 (1994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市 (1995年)

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 (2001年)

荷兰,弗里斯兰省 (2001年)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 (2001年)

南非,普马兰加省 (2002年)

韩国,全罗南道(2004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