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巴
释义

§ 曲种介绍

简介

哈尼族的一种说唱形式。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礼社、澜沧两江之间哀牢山,蒙乐山哈尼族地区。哈巴,又叫拉巴,译成汉语即“歌”的意思。因为哈尼语中对于“唱”有各种不同的表述,哈巴的演唱就有哈巴热、哈巴兹、哈巴卡、拉巴卡、拉巴咿等几种叫法。哈巴历史悠久,世代流传。每逢祭祀、过节、婚丧、起盖房屋等活动。

曲调

“哈巴”调式较多,门类基本齐全。其曲调庄重严肃,低缓深沉,是吟唱古规和道德的歌,多限于节日、喜庆、祭祀、婚丧等隆重场合。按题材划分,可分为节日歌、祝贺歌、祭山歌、哭嫁歌、哭丧歌、诉苦歌等。红河州曲艺工作者在认真整理了红河、元阳、绿春等县哈尼民间流行的哈巴的主伴唱的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和哈尼族民间艺人一道,把传统的哈巴形式改为二人对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演唱中辅以一定的表演动作,并且运用三弦、四弦、胡琴等乐器伴奏。演唱到高潮时,三五人的小乐队进行伴唱,气氛热烈感人,使吟唱哈巴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型曲艺形式,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其中《赶马歌》曾在全国民族曲艺评比中获奖。

艺术特色

哈巴是古老的叙事歌。逢年过节,起房盖屋,接亲嫁女,丧葬祭祀或亲朋聚会时演唱。内容广泛,有12篇,包括人类的起源、哈尼族历史、四时节令、农事活动、处世哲理、宗教信仰等。以叙事性的唱述和哲理性的短歌说明哈尼族所尊奉的规矩和道理。演唱形式有1人主唱、听众帮腔和2人对唱、听众帮腔两种。基本的音乐结构由衬词的引句、一个或若干个变化重复的乐段、众人的帮腔组成。一曲多词,反复咏唱。曲调庄重、平稳,富有内在激情,与哈尼语言音调紧密结合,似说似唱,吟唱性强。

所属分类

中国曲艺

说唱

参考资料

http://www.mzb.com.cn/onews.asp?id=6007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0082531.html

§ 人物介绍

基本资料

姓名:哈巴

籍贯: 捷克

职业: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生卒:(1893~1973)

生平

1893年6月21日生于摩拉维亚的维佐维采,1973年11月18日卒于布拉格。从小在父亲的民间乐队中唱歌、拉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母亲为民间歌手。1908~1912年在克罗梅日什教师培训学院受正规音乐教育。1914年在布拉格就学于V.诺瓦克门下。1918~1922年先后在维也纳和柏林师从F.施雷克尔学习作曲。1923年他回到布拉格音乐学院,建立微分音音乐系。从1934~1951年除中间受战争干扰外,该系一直很活跃,培养了许多音乐家。1951年微分音音乐系停办以后,他致力于作曲和讲学。1968年庆祝他75寿辰时,国家授予他功勋艺术家的称号。

成就

哈巴是四分之一音作曲体系的创造者。他把从摩拉维亚、斯洛伐克民间音乐演奏中归纳出来的原则应用到作曲体系中。他的体系包括1/2、1/4、1/6、1/12(1/4和1/6的组合)音。他也写十二音(半音)的音乐,但他的十二音与十二音技法不同,其区别在于:有音的中心,并同中世纪调式的自然音相结合。他作有微分音的歌剧、钢琴曲、弦乐四重奏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声乐曲等。他为他的四分之一音歌剧《母亲》的初演(1931)特制了四分之一音的钢琴、单簧管、小号。他的歌剧《你的王国来临》(1940),要求演唱者掌握六分之一音唱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也采用传统音律创作表现社会题材的音乐,如康塔塔《争取和平》(1949)。他的作品总数逾百部。晚期作品有九重奏《第三幻想曲》(1953),四分之一音的钢琴《幻想曲》(1957~1958),六分之一音的《第十六弦乐四重奏》(1967),小提琴与钢琴《组曲》(1972)等。他还写有《论维捷斯拉夫?诺瓦克》(1940)、《我的发展》(1970)、《四分之一音与六分之一音的主要写作方法》(1971)等著作。

所属分类

阿洛伊斯·哈巴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 方言

哈巴,是湖北等中部城市的一种方言。意思是说某个人“笨”“愚蠢”的意思。但真正的含义是褒义。在中国的清末民国解放初期,“哈巴”一词就在我们国家产生。只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才在湖北得以以口语得形式出现。

湖北孝感等地区的方言,意思是说某个人“傻、蠢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