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昭 |
释义 | § 简介 周昭 [公元?年至二六一年]表字恭远,颍川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吴永安中。与韦核、薛莹、华核并述《吴书》。后为中书郎。坐事下狱,核表救之,孙休不听,遂伏诛。 § 其余信息 中国周代第四代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昭王 周昭王 - 三次攻楚失败 楚国是西周侯卫统治下的“南国”之一。商末周初,由于鬻熊举族投周之后,楚与周王室的关系一般是良好的。周武王死,子成王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史记鲁周公世家》。)后来,流言澄清,周公又回去了。周康王时,楚与周关系亦属正常(《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灵王语:“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亻及、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究其原因,一是周楚同源(周人,姬姓,传说是帝誉之后),鬻熊臣周,奠定了亲善关系的基础。二是周初克殷,后又周公东征,足见殷商残余势力与东方方国部落一直叛周抗周,周王朝不得不全力东向,重点打击东方方国部落。三是楚人辟在蛮荒之地,势弧力单,只得卑事周天子,当不会引起周王室的重视。 但是,“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楚是周王朝的异姓国,一开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视,甚致在诸侯盟会上,都没有与盟的资格。周王室对齐、晋等诸侯国均有赏赐,而楚国则无。时过五百多年,楚人对此仍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如春秋中后期,楚灵王就说先王熊绎与齐、晋、鲁、卫等国君一样并事周康王,四国可得珍宝之器,而楚国则无分,因此要与周王室“求鼎以为分”。右尹子革告诉他:“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左传昭公十二年》。)这种建立在“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基础上的主从关系,必然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导致征服和反征服战争。事实上,早在周初,周王室为了加强对楚国和荆楚地区庸、卢、彭、濮等方国势力的控制,在汉东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国,在南阳盆地,又有申、吕等姜姓国(姻亲国)。楚国慑于周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进贡苞茅等物,表示臣服。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可见周昭王亲领军队南征,声势浩大。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这次,一般认为其时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兕,古代犀牛一类动物。《左传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据鲁纪年推算,当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这里说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屈原在《天问》中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兴,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周昭王 - 死因 周昭王在位19年,困扰害百姓而被船民设计淹死,葬于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中的少室山)。姬瑕自幼养尊处优,即位后又没有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来。他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献珍禽,明天贡上异兽,以此博取赏赐和升官。 周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哪知道创业守成都都非易事,只见父王在宫中一坐,就有文臣武将去听命办事;外邦诸侯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并不费什么力,就觉得这天子当起来也很容易。于是,周昭王就开始沉溺于享乐,不理朝政,周朝因此开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诸侯也不大尊敬这位天子了。 昭王南巡,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秧,男的被拉去给昭王的军队驾车、挑担、运送粮草,女的被拉去给他做饭、洗衣。召王的军队也一路上骚扰百姓,杀猪抢羊,只弄得怨声载道。老百姓家里的粮食被抢走了,耕牛和鸡鸭也被抢走宰杀了。 这一天正在前行,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只见河水急流而下,水势凶猛。昭公派人抓来几个渔夫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汉水,要到楚都丹阳 (今湖北枝江县)。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是,昭王下令征集附近渔民的全部船只,抓来船夫,整整用了两天,才将南巡大军全部运过河去, 昭王渡过汉水以后,才知根本没有什么白稚之事,心中大怒,命令军队向楚都丹阳发动进攻。可是楚军早知必有一战,预先做好了准备,打了几仗,昭王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丹阳始终攻不下来。昭王的军队只好拿老百姓撒气,抢劫了老百姓的大批财物,接着只好班师回朝。 来到汉水边,昭王大吃一惊,只见河边一只船也没有。昭王派武士到附近村庄里搜了半天,一无所获。他断定是这些山野村民故意跟周军作对的,就把他们抓来,命令他们在三天之内,造出三十条船来,交付周军使用;否则军法处置。 第三天中午,村民果然送了三十条新船来到河边。周军回家心切,就争先恐后地上船,还把车、马和抢来的财物全都装到船上,一齐向北划去。不料船刚划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来。船夫一个个跳到河中游走了。再看那些船,竟然都散开成了一片片的木板。昭王和他的军队连同车马财物,都掉进了湍急的流水中。 原来昭王的军队这样烧杀抢劫,百姓们早就恨透了他们,就决定在昭王返回时,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老百姓是不好欺侮的。于是,百姓表面上执行命令造船,可村民们用树胶把一块块木板粘合到一起,根本就没铁钉加固。这样,他们胡乱应付,造了三十只船,又在木板粘合的缝上画上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掩盖。周军末看出破绽,就上当了。这船经水浸泡,树胶慢慢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这些周军兵士生长在北方。大多不识水性,挣乱几下。就沉下去葬身鱼腹了;只有少数兵士,或靠着水性。或抓着块木板,才勉强游到岸边,保住了性命。自幼在王宫中长大的昭王,哪识水性,加上身体肥胖,掉进水里,挣扎了几下就开始往下沉,连 "救命"都来不及叫出声来。昭王有个护卫叫辛游靡,不仅力气大,还会浮水。他看到昭王挣扎几下就沉下去了,就赶紧过去救驾。他一手夹住昭王,一手划着水往岸边游,好不容易才把昭王弄到岸上。再看昭王的肚子里灌满了水,胀得像面大鼓,试一试鼻息,一丝儿气也不出了。原来早就淹死了。 辛游靡等人抬着昭王的尸体返回镐京,向朝中大臣报告了这次南巡的详细经过。大臣们一商议,觉得堂堂的周朝天子,竟然为了一只自稚而送了性命,这样的丑事要传出去,还不让天下人耻笑?只好推说昭王暴病而亡;还说,昭王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为了不惊扰天下,丧葬从简,由太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周穆王。 周昭王 - 南征 《左传》等书记述,周昭王在十九年的下半年亲率六师攻打楚国。周师浩浩荡荡开到汉水边准备渡江,碰到了异常的天气。汉水边的土人痛恨周人的骚扰暗中进行破坏,征集的渡江船只有的是用胶粘接船板而成的。因乘坐的渡船在汉水中流胶溶板散,昭王和随从贵族祭公等人葬身鱼腹。楚军乘势反击,周人“丧六师于汉水”遭到了全军覆没的惨败。对这场不光彩的败仗,正统的史家用“南征而不返”一语带过,对周楚战争的细节甚少论及或语焉不详。 70年代在周原出土了一批微氏家族的青铜器,其中对西周史事记述的最重要铭文是穆王时代的《史墙盘》,作器人墙世代为周王室的史官(乍册)。史墙对昭王南征作了完全肯定的评价。铭文说:“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唯狩南行”,说昭王大规模地挞伐荆楚,因为巡狩而到了南方,从而赞扬昭王事业的宏伟(弘鲁),铭文中全无“南征不返”之类的遮掩之词。 收藏在北宋《博古图录》和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等书中的著名的安州六器是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在安陆(今湖北孝感)出土的一组有铭文的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包括两件中方鼎、中觯等器,作器人是曾跟随昭王伐楚的贵族“中”。考古学家综合研究了这六篇铭文,发现了以往少为人知的昭王南征的纪事。例如中方鼎记述了昭王十六年伐楚,曾命贵族“中”先去南国准备行宫。中方甗则记录了“中”所走路线经过的地方,其中有方邓、鄂师、汉中洲等。在另一件中方鼎的铭文中说到昭王十六年伐楚获胜凯旋归来,赏给贵族“中”采地(邑)。从各铜器的铭文分析,昭王伐楚是动员了大量的人力,规模也大,有许多贵族都跟随昭王。 根据安州六器和其它有关青铜器铭文的考察,昭王十九年伐楚这场丧师之战:开始时形势是很好的。周王进军的路线是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为了壮大声势,昭王还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争取支持。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上述青铜器铭文的考释成功,提供了关于昭王南征这一段重要历史的珍贵资料,使先秦古籍得到增补和充实。 § 著作 昭著有《周子》九篇,(《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 § 相关词条 周贞观 周肇 周照 周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