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布 |
释义 | § 简介 夏布 夏布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苎麻,也称白叶苎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古便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神农誉麻,史称“富贵丝”。 目前手工夏布主要产地在江西、湖南、重庆等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手工苎麻布已经满足不了乐享生活,趋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机织苎麻布应运而生。江西新余分宜夏布城的麻纺企业通过国际领先的微生物脱胶专利技术,生产出色泽限量柔和,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的苎麻纤维,摆脱环境污染并能够纺织高支高密的高档纯麻面料。 § 夏布的主要原料 苎麻 苎麻是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 苎麻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它的纤维长度为棉花的6-10倍,拉比棉花大六到七倍。且吸水快干、易散热,制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着凉爽舒适。同时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化纤混纺,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美观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麻混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很走俏,享有独特的地位。在欧美各国,麻制品衣料是高档商品。在日本,麻纺织品比棉纺织品价格高好几倍。 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 夏布的历史渊源 夏布仿古山水挂轴 《诗经》:“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周代已经以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周礼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徽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郑玄注:“草贡山泽顷之属可缉绩者。”苎麻列于被徵之例。《史记.越世家》:越王勾践为雪会稽之耻,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越强书》:“葛麻山者,勾践点,种葛麻” “葛麻山之首无草木”,“种麻以为弓弦”。越女织葛麻布“弱于罗兮轻霏霏” 献吴王。《淮南子.原道训》:“于越生葛桸、紵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需每年重新栽种。三国已经认识了苎麻特性,有了种麻经验。陶渊明《杂诗》:“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冬天粗夏布衣服可以御寒,夏天细夏布衣服可以散热。南北朝“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说明当时的手工麻纺织业较为发达,技术也较为先进。唐代时,夏布既刚又柔、色泽诱人,“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被列为贡品。北宋《元丰九域志》也记载有进贡朝廷的精品苎布。宋代黄庭坚《上大蒙笼》诗:“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太祖实录》:“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清代黄原裕《种苎麻法》:“豫章织绩苎布工细甲天下”。 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主要衣着原料。 三国时吴国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是说苎麻的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这时苎麻的特性就已为人们所认识,积累了种麻经验。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杂诗》云:“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意思是冬天有粗布衣服御寒就满足了,夏天有粗布衣就可以遮遮太阳。可见早在东晋就有夏布生产。 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桑麻纺织业得发展。麻纺织技术也很先进,“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唐宋以来,江西是全国重要和苎麻产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江西进贡朝廷精品苎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处。其时,宜丰等地的白苎布不仅数量大,且质量好,誉满京华。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上大蒙笼》诗云:“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苎 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清时期,苎麻的种植已遍及江西各府县广大农村,夏布产量增多,质量精良,逐渐形成了万载、宜黄、宜丰等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国内外。 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较差,只能织粗夏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不种的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民国年间,夏布、苎麻生产,不断增长。据宜春、宜丰各地文献统计:民国23年种苎11525亩,总产4909担;民国26年种苎12800亩(宜丰50亩),总产15649担,民国30年总产16600担。 § 夏布的制作工艺 夏布制造原料苎麻的自然漂白 夏布艺术折扇 一般有如下几种: 1、清水漂白法:分编排、铺晒、洒水、接露等程序进行。当日出之前,将苎麻按区编排,上下成列,用绳绕柱,使它铺晒时能够翻转,成片不紊乱,使苎麻全身上下都能得到漂洗。日出后,将编排好麻排,摊晒在青草地上,首先让它充分打露(接露水)以后即洒清水(一般早晨八点半后)洒水每约4-5次不等,待晒干后,缓慢翻转,又重复洒水,水翻动,又洒水。洒水时,要注意适宜,切忌过多(以免遇到阴雨天,堆放过久而腐烂),约午后2时半,将麻捆起,一连几天,按这种方法进行,大约5-6天后,即成洁白苎麻。 2、日光漂洗法:即将干燥苎麻,浸入泉水中,浸湿1-2小时,然后取出暴晒于日光中,干后又再浸入泉水中,复又暴晒,这样反复经过数次,即得细白纤维。 3、露漂法:晴朗夜间将苎麻平铺在青草上,使用权它受露水的浸润,反复数次麻纤维即为白色。 4、石灰水漂法:将苎麻浸置在石灰水中,取出后用泉水漂洗,然后暴晒在日光下晒干,色即洁白。 5、炭熏法:将苎麻放入地窖或竹笼中,用炭火烘烤一下,然后再在日光中晒到半干后,用泉水冲洗,再晒干继又用泉水浸洗晒干,反复2-3次,麻纤维即显白色。 6、牛粪浸渍法:将牛粪和温水,盛于大缸中,充分搅拌后将苎麻入水中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暴晒于日光中,又复浸于牛粪水中,这样连续3-4次,麻纤维即成洁白。 经过上述各种方法漂洗调至成的苎麻,按其质量及长度分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等级(名)别,打成捆。 标庄——苎麻细白、富有光泽,长度在4尺5寸以上,用来做1200扣上等夏布。 头庄——较标庄稍差,长度在3尺8寸,用来做800-1000扣中上夏布。 二庄、三庄——次于头庄,长度在3尺,用来做600—800扣中等夏布。 白索、晒青——漂洗较差,色泽欠佳,长度在3尺以下,用来织造400-500扣下等夏布。 绩纱 分为原麻漂白、撕片、卷缕、捻纱、绕纱五道工序进行。绩纱尽为女工,绩纱时将经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放在大腿股上,用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小团缕。 织布 分为刷布、上机、上浆、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刷、织造为难。如果手艺不精,分断纱,又费时,次品又多。经纱、刷布多为男人所做,刷布时将卷缕成纱绽的纱分开,拉直拉长,将一头挂在经纱架上,另一头卷成一大结,用一根木棍(5-6尺长)套挽住用一大石块压在上面,经纱挂纱多少以生产何种夏布扣数而定然用浆纱刷,蘸好预先煮好米粉浆(米粉浆糊用大米和植物油做原料,每匹夏布需用大米1Kg、植物油0.1Kg),均匀的来回刷,刷浆时一不定期要刷得均匀。待浆纱凉干后,装上布机开始织布。织布气温过冷过热均不适宜,纱线容易折裂,形成断头庇庇粒多,影响夏布的质量,织布多为女人(故夏布又称为娘子布),一般2天可织成一匹夏布,近年不多地方用现代苎麻纺织厂生的苎麻纱(一般用27—36公支纱)用来做经线,效果也很好。 利用现代纺织工艺,改进夏布织造技术 1、夏布的织造术基本上是手工劳动,产品档次低,费工又费时,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西主产夏布的分宜县,多次出出文访南韩考察,根据国内外夏布使用途径和出口要求,将夏布再进行漂白与染色或变整形,并由手工作坊发展引进韩国现代纺织技术机械化生产,集漂白、烘干、整形于一体可印染成多种颜色夏布,做成各种瑰丽多姿女套裙等服装以及抽纱做成飞机、游艇、小车上各种精美垫子布和窗帘、茶具、沙发的装饰布十分畅销,成为国内唯一夏布漂印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其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脱胶——经纱——织布——漂白——脱水 印染——烘干定型——成品(质检)——包装 2、传统的原麻漂白方法如上章所述的六种方法进行,脱去部分胶质,促使原麻增白柔软,以便绩纱,但这些方法费工又费时,而且天气晴雨不定,原麻脱胶多少和增白程度均难以控制,直接影响夏布质量,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利用化学药剂“强氯精”浸渍原麻工艺简单、效果显著、短时间内可脱去胶质。试验结果: ①不同浓度强氯精对原麻胶质的影响:用洒精溶解强氯精,分别配制(A)2.5%、(B)5%、(C)7.5`%、(D)10%四种浓度溶液各200ml,用等量蒸馏水作对照,结果A、B、C、D四种不同浓度溶液的强气精均比蒸馏水有更强的脱胶能力,其中以5%(B)处理脱率最高,为10.58%,对表11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12,表12结果,区组间无显著差异,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再对处理间进行新复极差测验,结果(12)表明B处理与其他4个处理之间脱胶之间脱胶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B、C、D、A四个处理与E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用2.5%-10%的强氯精浸渍原麻有明显的脱胶效果,在4种处理浓度中又以5%浓度(B)的脱胶效果最好,C和D处理之间及D和A处理之间增多无显著差异。 ②不同浸渍时间对原麻胶质的影响:根据不同浓度强氯精浸渍原麻的效果,以脱胶效果最好的浓度(5%),分别浸原麻不同时间,结果见表13。从表13中可以看出,浸渍时间越长,脱胶率越高,但浸渍5h和6h的脱胶率差异不大。依据表13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从表14的结果可以看出,区组间无显著差异,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再对处理间进行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见表13,由表13可见,处理T5、T6的脱胶率与其它4个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水平,T5、T6、T4与T2、T1两个处理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T5和T6之间无显著差异并且T5、T6、T4、T3、T2、T1均与T1有极显著差异。 ③不同处理对原麻纤维强度的影响:与传统的脱胶方法相比,强氯精对原麻胶质有极快的脱胶作用,但强氯精又是极强的氧化剂,对纤维是否有负面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对被处理的苎麻原麻进行了纤维强度测试。测试结果为:强氯精不同浓度A、B、C、D处理及对照E3次重新的平均纤维强度分别为0.621、0.595、0.518、0.494、0.632/tex,明显降低了纤维强度,影响了绩纱 质量。不同浸渍时间处理的纤维强度T1——T6处理3次重复的平均值分别为0.612、0.598、0.539、0.514、0.493、0.435N/tex,即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纤维强度明显下降,但T1和T2两个处理的纤维强度较接近,比其它处理明显要高,T3、T4、T5和T6四个处理的纤维中度在0.435—0。539N/tex之间,明显低于T1、T2两个处理特别是T5、T6两个处理的纤维强度在0.5N/tex以下,这种纤维加易断。 综上所述试验结果,强氯精浸渍苎麻原麻,具有快速、较高的脱胶的效果,并具有使纷纷增白的作用,通过绩纱纺织夏布,有利于提高夏布的质量。 使用强氯精浸渍原麻,以5%的浓度和浸渍1-2h为最佳处理方式,即可脱去适量胶质,又能较好地保持纷纷强度。 强氯精浸渍苎麻技术农民易于掌握,但强氯精的残液对环境有轻微污染,为了保护环境,残液需进行深埋处理。 3、现代纺织技术进行夏布的织造,其原麻脱胶方法主要有化学高压煮炼法、真菌脱胶法、酶法等,这结方法都存在着成本高、污染严重、纤维强力下降、周期长等缺点,其中酶法脱胶虽会避免上述缺点,但其成本太高,还须进一步试验,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需求。2001年,江西分宜县夏布龙头企业新达夏布公司,引进购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技术成果,经十余年研究,在近千余种的微生物中筛选出品质优、脱胶效果显著的嗜碱芽孢杆菌,通过小试、中试和工厂化生产试验,其经济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显著,据小试、中试、生产示范结果,嗜芽孢杆菌在原麻发酵脱胶过程中,可生产高活力果胶酶及半纤维素酶,可除去原麻纤维上胶质。 处理 目前工厂用脱胶方法为嗜碱芽孢杆菌脱胶方法 残胶率 >3% <2.5% 束纤维强力 <5g/D >5g/D 胶条率 >3% <1.0% 伸长率 <6% >9% 注:经嗜碱芽孢杆菌脱胶原麻可纺36支以上高支数纱,适于织造夏布。 用嗜碱芽孢杆菌进行原麻脱胶,主要特点:脱胶周期短,菌种分裂繁殖快,可产生高活力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脱胶周期由原来7—8天,可降至8小时以内。脱胶漫无边际度范围广,该菌种适宜脱胶温度范围35—50℃,抗污染能力强,菌种可反复使用10次以上,不会污染,其它脱胶方法仅能用一次,特别是化学高压煮炼污染非常严重。该集团公司,新达夏布厂用这种嗜碱芽孢杆菌,脱胶原麻可生产36支麻纱,织造的夏布,具有如下特点:质地光泽、洁白、挺括柔软、色泽鲜亮、吸湿强、透气性好。 § 夏布的价值 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6根纱。在周代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者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这种帽称麻冕。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夏布为21~23升,经测定经密37.1根/厘米、纬密43.6根/厘米,平纹组织,布幅20厘米,重量仅43克/米2。夏布依其粗细程度曾有各种不同名称,其中最细者可与丝绸媲美。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发掘的大批殉葬出土文物中,其中N1N11墓中发掘的苎麻印花布,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其精细如丝绸。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 经济价值 夏布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夏布用途广泛,可作高档的服装、床上用品、褥垫、墙布、门帘、工艺美术品面料。夏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夏布所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夏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已经被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生产力低下,所以,夏布生产到今天为止,其精细程度只能达到一般细布水平。 文化价值 20世纪以来,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这种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1999年1月29日下午2时30分,温家宝总理一行考察了传统产品夏布生产全部织造流程,他被古老的传统工艺深深吸引,他说:“夏布是粗放型经济,向韩国、日本、墨西哥提供原料,出口依赖性太强,市场太小,难以承受市场风波的冲击。只有依靠科技,进行深加工,使其增值。同时要扩大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夏布要走出单一的,依赖性的,粗放型盲区,重视夏布昔日辉煌”。 今天,纺织业虽已高度发达,但夏布作为蚊帐布、托肩布、渔业工业用布等,仍然具有广泛的用途。 § 浏阳夏布 “夏布,在蝙蝠黑暗的撞击中展开一个黄昏/夏布,像一些隐秘的低语流传在东乡低矮的屋檐/夏布像东乡一样陈旧、衰老和耽于沉睡/地势高峻的东乡/笼罩在一床被米汤浆洗得发硬的夏布蚊帐里。” 这里所说的东乡,是指的浏阳高坪一带。 据地方志记载,以苎麻、大麻为原料的浏阳夏布,曾以“织工精巧、质地特别细腻称雄于世,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历来有杭州纺绸换浏阳夏布之说,清中叶已负盛名”;更有记载:“苎布,一名夏布……浏阳、湘乡、攸县、茶陵皆出苎布,世称浏阳最佳。”当时,市场上一些弱势产品为找销路打起了假冒的歪主意,江西所产麻布“托为浏阳夏布”即是其中一宗。谭嗣同在《浏阳麻利志》中称浏阳夏布“战天下之商务而未尝遇敌”的从容与自信,可以找到许多历史注脚,如《中国实业志》所载“明末清初,浏阳夏布畅销各埠年可销万筒(18万匹)”的盛况;“清咸丰年间,山东‘谦益祥’在浏阳设庄收购夏布,年均7万余匹”的营销个案。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承载着民间精湛纺织技艺和中国农耕文化特质的浏阳夏布,开始远渡重洋,销往日本、朝鲜、南洋等地。 § 宜丰夏布 宜丰夏布,一向生产粗、细、漂白夏布三种,多产于石市、芳溪一带。民国初年,宜丰“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民国25年《江西年鉴》载:宜丰年产夏布3.2万匹,销外县2.5万匹。 那时一匹,有长36、70、72、80尺,宽1.6,1.7,1.8,1.9尺四种规格。有六百扣、八百扣、一千二百扣三种。宜丰夏布纱质细软,经纬成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起皱折、不变形。“柔软滑润,平如水镜,轻如罗绡,嫩白匀净。” 花色品种多,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有细色、中色、粗色,有上等、中等、下等,能适应多方面的需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