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建中 |
释义 | § 简介 吴建中,男,1956年5月生于上海。吴建中 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至1982年攻读该校图书馆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2年起在上海图书馆工作。 1985年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 1988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1月起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 2005年受聘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著有多部世博会专著。[1] § 职务 MCB亚太地区编委。 吴建中 日本《终身教育与图书馆》杂志编委。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两届委员(2001至2003年,2003至2005年)、出版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2001年至2003年)委员,国际知名专业杂志《Libri》和《Library management》编委。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 论文 [1]吴建中.当代表的点滴体会[J].上海人大月刊,2005,(12):40~ 吴建中 [2]吴建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锦绣文章[J].上海艺术家,2005,(6):11~ [3]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 [4]吴建中.加强对外交流 扩大国际影响——出席国际图联第70届年会有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3~ [5]吴建中.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国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3~ [6]吴建中.图书馆VS机构库——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再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5):5~ [7]吴建中.图书馆发展呼唤科学发展观[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3):4~ [8]吴建中.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下)[J].图书馆杂志,2004,23(9):18~ [9]吴建中.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上)[J].图书馆杂志,2004,23(8):3~ [10]吴建中.通向知识城市之路[J].图书馆论坛,2003,23(6):45~ 吴建中 [11]吴建中 陈凌康 赵景国.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上海图书馆讲座活动二十五年回顾[J].图书馆杂志,2003,22(11):52~ [12]缪国琴 吴建中.“整合提高”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3,22(8):17~ [13]吴建中.忆导师陈誉教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13(3):1~ [14]吴建中 金晓明.上海图书馆的“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体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4):2~ [15]吴建中.图书馆走向国际化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1):1~ [16]吴建中.虚拟参考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2,22(5):104~ [17]吴建中 金晓明 等.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以上海社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2,21(11):23~ [18]吴建中.数字图书馆与资源描述[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6):6~ [19]吴建中.重视和发展图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2,(3):5~ [20]吴建中.发展知识经济消除知识鸿沟——出席汉城第2届世界知识论坛有感[J].情报资料工作,2002,(1):76~ § 专著 出版有《21世纪图书馆展望》、《21世纪图书馆新论》(包括日文版、英文版和繁体字版)、《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第一和第二版)、《DC元数据》、《OCLC》、《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十个热门话题》、《策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台湾文华)、《世界经典图书馆建筑》等专著: 吴建中 《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的城市间图书馆合作》,长三角观察,2006(1)(创刊号),9.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新民晚报,2006年6月6日,第5版. 《中华传统文化的锦绣文章》,上海艺术家,2005(6):11-13. 《The Library of the 21st Century》,by Jianzhong Wu. San Francisco: Long River Press, 2005. $18.95 USA 《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吴建中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239页,定价25元. 《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文汇报,2005年7月28日,第5版. § 特点 他是一位站在时代潮头,有激情,有风度,有个性魅力的博学家,且风趣幽默。吴馆长精通两门外语,可以说是知识型,学术型馆长,从他的个人博客“建中读书”(http://wujianzhong.bokee.com/index.html)中可以看出他那清新自然的文风,散文随笔短小精悍,语言流畅,透露出一位儒雅学者对人生的看法。吴馆长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对于博客上对他的微词他也没有删掉,显示出大度的胸襟。他博学多才,虽然是文科出身,但是对于现代图书情报学和网络图书馆的研究相当精深,令人钦佩。[2] § 报告与讲座 2009年12月16日下午,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作专题讲座——《世博文化解读》。吴建中 讲座开讲之前,胡寿根校长在图文中心集雅居与吴建中馆长进行了亲切、愉快的交谈,吴建中馆长向图书馆赠送了他的著书《建中读书—博客日志》,并欣然在图书馆藏书中多本他的作品扉页上签字。校办主任孟昭上、图书馆馆长周政新、直属支部书记曹育南、副馆长常峥斌等人参加了会见。随后,吴馆长在校图书馆领导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图书馆设施建设。 吴建中教授来到400人报告厅时,场下已经座无虚席。他身为此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向大家做了一次精彩的世博主题文化的讲解。整个讲座在吴建中教授儒雅优美的语言中进行,吴教授用精彩的图片、翔实的数据、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百多年来世博会由工业文明、大众教育、科学进步逐渐演变成当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主题构思,提出了世博会是“全球时代关注”的这一理念,让与会人员犹如身临其境,感受了世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讲座的下半部分,吴教授具体介绍上海世博会各场馆建设的主题特色,从中国馆开始,分门别类的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场馆的主题风情,让与会人员充满了对2010年5月在中国上海召开世博会的美好憧憬。 讲座后师生们围绕世博主题向吴建中教授纷纷提问,吴教授也亲切、坦诚地向提问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深受师生们欢迎。 2010年3月29日下午,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应邀来我台作关于“上海世博会看点”的世博会专题报告,天文大厦3楼报告厅里职工、研究生和离退休老同志济济一堂,聆听吴馆长的报告。报告会由台党委书记陆晓峰主持。 吴建中馆长从阐述历届世博会主题由技术进步转变为可持续进步的经过入手,聚焦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和主题演绎,由表及里,如数家珍得介绍了主题馆、中国馆、挪威馆、德国馆、荷兰馆、英国馆、非洲馆、沪上生态家等20多个场馆,揭开了各个展馆内部的展示内容和理念,讲出了其中的故事,道出了内在的逻辑。结合个人经验,吴馆长还跟大家交流了世博会参观时的小诀窍和注意事项。 § 关于世博 世博会强调艺术 他指出,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1851年伦敦世博会分类体系确立4大板块:原材料、机器、制造和艺术,把艺术提到了相当的高度。1855年巴黎世博会、1862年伦敦世博会在正式名称中都还有“艺术”二字。如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这届伦敦世博会还特别展示了近百年来创作的约5,500件艺术作品。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有了专门的艺术馆。1876年费城世博会也设立了五个主题馆之一的艺术馆。被称为“白色城市”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更像是装饰艺术的全面展示会,不仅有艺术馆,而且园区建筑也更为艺术化。 [3] 吴建中 他认为,早期世博会这样强调艺术,是因为工业化打破了手工艺时代产品的技术与艺术因素的完美融合。世博会的主办方把艺术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就是想证明工业与艺术不是互相排斥的。因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标准:看一个国家是发达的还是不发达的,主要是看艺术和制造业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另一方。 技术进步改变了艺术 他还以摄影艺术在早期世博会被逐渐承认的过程,指出了艺术形式与生态在工业化时代发生的巨变。他指出,摄影,一开始被看作是机器复制的东西,所以认为这不是艺术。1851年首届世博会已经有摄影作品参展。1862年伦敦世博会,英国摄影家协会提出摄影作品是否可以参加世博会,引发了一场争论,报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结果妥协,放在机器类下面而不是作为艺术参展。直到旧金山世博会还是如此,把摄影看作机器复制艺术。 对此,著名的本雅明提出,应将“摄影作为艺术”的思考方式转换为“艺术作为摄影”的思考方式。他认为,摄影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从事艺术生产、传播的途径。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大量的复制,数字化的复制,带来广泛的传播,艺术从宝塔尖上走向民间、世俗,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生存状态,改变了人类的文化感知、文化体验和文化想象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文化价值的向度。传统艺术的韵味(AURA)、艺术的神秘性,那种唯一性被打破了。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世博会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虽然在世博会上很少再有过去那种单纯的艺术馆,但是艺术已经全面渗透到世博会的整个体系之中。吴建中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 吴建中指出,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回顾世博会160年的历史,什么是卓越的国家?早期的世博会强调工业与艺术;以后出现了“教育革命”,教育成为重要的内容;到了20世纪则是科学;到西方出现对科技的悲观情绪后,出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至于创新,这是世博会的灵魂与动力。早期世博会通过评奖激励创新,此后又认识到评奖不利于交流,把重点转移到展示先进文化与观念。另外,世博会提供了人与人交流“场所”。即使是在网络时代,人与人还是需要交流,因此,历届世博会都一直在挖掘这一功能,世博园区就是这样一个场所。 吴建中强调,世博会不是贸易博览会、城市博览会,而是思想、文化的盛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当时有人对科技产生悲观情绪,以科技为主题,让大家重新认识“科技”的作用。我们这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则是针对目前许多人家对城市化比较悲观的现状,对城市化重新认识。我们的世博会要向世界证明,“和谐城市”的理念可以为城市化带来解决方案。他相信,“和谐城市”是包容的观念,给中国人一个展示积极地观念、积极的心态的机会。他相信,这一切需要艺术的参与,也会给当代艺术全面的启示。 § 吴建中语录 只有那些没本事的人,喜欢耍弄伎俩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大气的管理者是不需要潜规则为自己铺路的。 吴建中 一个人能力强不强,内在工夫很重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 不该你出风头的时候,千万别出风头,不该你出手的时候,千万别出手。多给别人一点空间,就是多给自己一点余地。最后得益的还是你自己,因为你有了更多的朋友,或者更多明里暗里为你说话办事的人。 小感悟:记得在学校有一次采访现在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主持人路一鸣,作为交大鼎鼎大名的辩手,他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只在该我说话的时候说话。这句话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什么时候说,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这是任何时候该提醒自己的。 多给别人留余地,就是多给自己空间;多原谅别人,就是多造福自己。做一个大气的人,虽不能海纳百川,但至少能胸襟坦荡。 § 《上海世博会看点》 基本信息 作 者: 吴建中 著 吴建中 出 版 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0-3-1 字 数: 140000 版 次: 1 页 数: 199 印刷时间: 2010-3-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11185836 包 装: 平装 内容 《上海世博会看点》是本届世博会的导游手册。本书以普及上海世博会为宗旨,从世博会三大主体活动——展馆、论坛和娱乐活动中,精选出70多个富有特色的展馆或项目,并结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逐一介绍讲解,并提纲挈领地分析各展馆或项目的突出亮点和精彩内容,为广大读者参观上海世博会提供导航。 编辑推荐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在眼前,对每位即将前往世博园的参观者而言,此时最关心的事情应该是从怎样的角度去看世博会——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的吴建中博士给出自己的视角。在本书的70多篇文章中,吴建中从主题入手,聚焦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由表及里,与您谈世博会的展馆。这里既有各个国家(地区)馆,也有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馆;既有众多国际组织馆,又有形形色色的企业馆;既有国家数量和展示容量最大的联合馆,也有本届世博会的创新之一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精彩展馆。 目录 上海世博会主题 上海世博会三大要素 上海世博会的两大创新 A区 中国馆 澳门馆 香港馆 日本馆 韩国馆 尼泊尔馆 巴基斯坦馆 印度馆 沙特阿拉伯馆 阿联酋馆 阿曼馆 以色列馆 B区 主题馆 公众参与馆 生命阳光馆 新加坡馆 印尼馆 马来西亚馆 泰国馆 澳大利亚馆 新西兰馆 世界气象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 C区 英国馆 爱尔兰馆 法国馆 德国馆 西班牙馆 荷兰馆 瑞士馆 比利时馆 奥地利馆 卢森堡馆 意大利馆 土耳其馆 芬兰馆 丹麦馆 挪威馆 瑞典馆 冰岛馆 匈牙利馆 波兰馆 捷克馆 罗马尼亚馆 俄罗斯馆 美国馆 加拿大馆 墨西哥馆 委内瑞拉馆 智利馆 巴西馆 中南美洲联合馆 非洲联合馆 D区 震旦馆 上海企业联合馆 日本产业馆 万科馆 信息通信馆 石油馆 中国航空馆 国家电网馆 [4] 中国铁道馆 中国船舶馆 太空家园馆 上汽-通用汽车馆 民企联合馆 E区 沪上生态家 台北馆 宁波滕头馆 西安大明宫馆 汉堡之家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